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大鱼文库2006年高考真题——数学文(全国Ⅰ卷)+Word版含答解析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II 卷3 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S =4πR 2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 P (B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 n k k 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b 满足| a |=1,| b |=4,且a ·b =2,则a 与b 的夹角为(A )6π (B )4π (C )3π (D )2π (2)设集合}2|||{},0|{2<=<-=x x N x x x M ,则 (A )=N M ∅ (B )M N M =(C )M N M =(D )=N M R(3)已知函数xe y =的图像与函数)(x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 (A )∈=x e x f x()2(2R ) (B )2ln )2(=x f ·x ln (0>x )(C )∈=x e x f x (2)2(R )(D )+=x x f ln )2(2ln (0>x )(4)双曲线122=+y mx 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 =(A )41-(B )-4(C )4 (D )41(5)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S 7=35,则a 4=(A )8(B )7(C )6(D )5(6)函数)4tan()(π+=x x f 的单调增区间为(A )∈+-k k k ),2,2(ππππZ(B )∈+k k k ),)1(,(ππZ(C )∈+-k k k ),4,43(ππππZ(D )∈+-k k k ),43,4(ππππZ (7)从圆012222=+-+-y y x x 外一点P (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21 (B )53 (C )23 (D )0(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B a c cos ,2则(A )41(B )43 (C )42 (D )32 (9)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 )16π(B )20π(C )24π(D )32π(10)在10)21(xx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A )-120 (B )120(C )-15 (D )15(11)抛物线2x y -=上的点到直线0834=-+y x 距离的最小值是(A )34 (B )57 (C )58 (D )3(12)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 )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 (A )58cm 2 (B )106cm 2(C )553cm 2(D )20cm 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第Ⅱ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06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试题(全国II 卷)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4,2),向量b =(x ,3),且a ∥b ,则x=(A )9 (B )6 (C )5 (D )3 (2)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M N =(A )∅ (B ){}|03x x <<(C ){}|13x x << (D ){}|23x x <<(3)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 (B )4π (C )4π (D )2π (4)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3-2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y=()f x 的表达式为(A ) y=2x-3 (B )y=2x+3(C ) y=-2x+3 (D )y=-2x-3(5)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A) (B )6 (C) (D )12(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a 2=7,a 4=15,则前10项和S 10=(A )100 (B )210 (C )380 (D )400 (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B AB αβ∈∈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
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 、',B 若AB=12,则'A 'B = (A )4 (B )6 (C )8 (D )9(8)函数ln 1(0)y x x =+>的反函数为 (A )1()x y e x R +=∈ (B )1()x y e x R -=∈(C )1(1)x y ex +=> (D )1(1)x y e x -=>A'B'A B βα(9)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43y 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53 (B )43 (C )54 (D )32(10)若(sin )3cos2,f x x =-则(cos )f x =(A )3cos2x - (B )3sin 2x -(C )3cos2x + (D )3sin 2x +(11)过点(-1,0)作抛物线y=x 2+x+1的切线,其中一条切线为(A )2x+y+2=0 (B )3x-y+3=0 (C )x+y+1=0 (D )x-y+1=0(12)5名志愿者分到3所学校支教,要求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法共有(A )150种 (B )180种 (C )200种 (D )280种 二.填空题:(13)在4101()x x+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
2006年全国1卷数学文科(含答案)

2006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1)设集合M={x|x2-x<0},N={x||x|<2},则(A)M (B)M (C)(D)(2)已知函数y=e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 (B)f(2x)=ln2lnx(x>0 (C)f(2x)=2e2x(x (D)f(2x)= lnx+ln2(x>0(3)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 (B)-4 (C)4 (D)(4)如果(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A)1 (B)-1 (C)(D)-(5)函数f(x)=tan(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k - , k + ),k (B)(k , (k+1) ),k (C) (k - , k + ),k (D)(k - , k + ),k(6)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且c=2a,则cosB=(7)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锥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 (B)20 (C)24 (D)32(8)抛物线y=-x2上的点到4x+3y-8=0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9)设平面向量a1、a2、a3的和a1+a2+a3=0,如果平面向量b1、b2、b3满足|bi|=2|ai|,且ai顺时针旋转30 后与同向,其中i=1、2、3,则(A)-b1+b2+b3=0 (B)b1-b2+b3=0 (C)b1+b2-b3=0 (D)b1+b2+b3=0(10)设{a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A)120 (B)105 (C)90 (D)75(11)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期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8 cm2 (B)6 cm2 (C)3 cm2 (D)20cm2(12)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和B,要使B中的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50种(B)49种(C)48种(D)47种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4,且ab =2,则a 与b 的夹角为(A )6π (B )4π (C )3π (D )2π(2)设集合M={x|x 2-x<0},N={x||x|<2},则(A )M φ=N (B )M M N =(C )M N M =(D )R N M =(3)已知函数y=e x 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则(A )f(2x)=e 2x (x )R ∈ (B )f(2x)=ln2lnx(x>0)(C )f(2x)=2e 2x (x )R ∈(D )f(2x)= lnx+ln2(x>0)(4)双曲线mx 2+y 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 )-41 (B )-4 (C)4 (D )41 (5)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7=35,则a 4=(A )8 (B )7 (C )6(D )5(6)函数f(x)=tan(x+4π)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k π-2π, k π+2π),k Z ∈ (B )(k π, (k+1)π),k Z ∈(C) (k π-43π, k π+4π),k Z ∈ (D )(k π-4π, k π+43π),k Z ∈(7)从圆x 2-2x+y 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21(B )53(C )23 (D )0(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且c=2a ,则cosB=(A )41 (B )43 (C )42 (D )32 (9)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锥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 )16 π (B )20π (C )24π (D )32π (10)在(x-x21)10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 (A )-120 (B )120 (C )-15 (D )15 (11)抛物线y=-x 2上的点到4x+3y-8=0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A )34 (B )57 (C )58 (D )3(12)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期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 )85cm 2(B )610cm 2 (C )355cm 2(D )20cm 2第Ⅱ卷(13)已知函数f(x)=a-121+x,若f(x)为奇函数,则a = 。
2006年安徽高考试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养分舶来品凭心而论知往鉴今坐收渔人之利B.渲泄擦边球断章取义真知灼见迅雷不及掩耳C.家具座上客明枪暗箭扪心自问恭敬不如从命D.简炼侃大山披星戴月曲意逢迎毕其攻于一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C.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2006年高考安徽卷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安徽卷)文科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1,2,3,4,5,6,7,8}U =,集合{1,3,5}S =,{3,6}T =,则()U C S T ⋃等于( )A .∅B .{2,4,7,8}C .{1,3,5,6}D .{2,4,6,8} 解:{1,3,5,6}S T ⋃=,则()U C S T ⋃={2,4,7,8},故选B (2)不等式112x <的解集是( )A .(,2)-∞B .(2,)+∞C .(0,2)D .(,2)-∞⋃(2,)+∞解:由112x<得:112022x xx--=<,即(2)0x x -<,故选D 。
(3)函数1()x y e x R +=∈的反函数是( )A .1ln (0)y x x =+>B .1ln (0)y x x =->C .1ln (0)y x x =-->D .1ln (0)y x x =-+>解:由1x y e +=得:1ln ,x y +=即x=-1+lny ,所以1ln (0)y x x =-+>为所求,故选D 。
(4)“3x >”是24x >“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条件集是结论集的子集,所以选B 。
(5)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xy+=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A .2-B .2C .4-D .4解:椭圆22162xy+=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
(6)表面积为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A .3B .13π C .23π D .3解:此正八面体是每个面的边长均为a 的正三角形,所以由84⨯=知,1a =,则此球的直A 。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Ⅰ文)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一、选择题⑴、已知向量a b 、满足1,4,a b ==,且2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A .6πB .4πC .3πD .2π ⑵、设集合{}20M x x x =-<,{}2N x x =<,则 A .M N =∅ B .M N M =C .M N M =D .M N R =⑶、已知函数x y e =的图象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A .()22()x f x e x R =∈B .()2ln 2ln (0)f x x x =>C .()22()x f x e x R =∈D .()2ln ln 2(0)f x x x =+>⑷、双曲线221mx y +=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 =A .14-B .4-C .4D .14⑸、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735S =,则4a =A .8B .7C .6D .5⑹、函数()tan 4f x x π⎛⎫=+ ⎪⎝⎭的单调增区间为 A .,,22k k k Z ππππ⎛⎫-+∈ ⎪⎝⎭ B .()(),1,k k k Z ππ+∈ C .3,,44k k k Z ππππ⎛⎫-+∈ ⎪⎝⎭ D .3,,44k k k Z ππππ⎛⎫-+∈ ⎪⎝⎭ ⑺、从圆222210x x y y -+-+=外一点()3,2P 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12B .35C .0 ⑻、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cos B =A .14B .34C .4D .3 ⑼、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 .16πB .20πC .24πD .32π抛物线2y x =-上的点到直线4380x y +-=距离的最小值是A .43B .75C .85D .3 ⑽、在1012x x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A .120- B .120 C .15- D .15⑾、抛物线2y x =-上的点到直线4380x y +-=距离的最小值是A .43B .75C .85D .3 ⑿、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 )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 .285cmB .2610cmC .2355cmD .220c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⒀、已知函数()1,1x f x a z =-+,若()f x 为奇函数,则a =________. ⒁、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6,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_______________.⒂、设2z y x =-,式中变量x y 、满足下列条件21x y -≥- 3223x y +≤1y ≥则z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⒃、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到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能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__种。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已知向量、满足||=1,||=4,且•=2,则与夹角为()A.B.C.D.2.(5分)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 B.M∩N=M C.M∪N=M D.M∪N=R3.(5分)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4.(5分)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5.(5分)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35,则a4=()A.8 B.7 C.6 D.56.(5分)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7.(5分)从圆x2﹣2x+y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B.C.D.08.(5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D.9.(5分)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10.(5分)在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A.﹣120 B.120 C.﹣15 D.1511.(5分)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12.(5分)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已知函数f(x)=a﹣,若f(x)为奇函数,则a=.14.(4分)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15.(4分)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6.(4分)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已知{a n}为等比数列,,求{a n}的通项公式.18.(12分)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9.(12分)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0.(12分)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21.(12分)设P是椭圆=1(a>1)短轴的一个端点,Q为椭圆上一个动点,求|PQ|的最大值.22.(14分)设a为实数,函数f(x)=x3﹣ax2+(a2﹣1)x在(﹣∞,0)和(1,+∞)都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向量、满足||=1,||=4,且•=2,则与夹角为()A.B.C.D.【分析】本题是对向量数量积的考查,根据两个向量的夹角和模之间的关系,用数量积列出等式,变化出夹角的余弦表示式,代入给出的数值,求出余弦值,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求出适合的角.【解答】解:∵向量a、b满足,且,设与的夹角为θ,则cosθ==,∵θ∈【0π】,∴θ=,故选C.2.(5分)(2006•全国卷Ⅰ)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 B.M∩N=M C.M∪N=M D.M∪N=R【分析】M、N分别是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解出再求交集合并集.【解答】解:集合M={x|x2﹣x<0}={x|0<x<1},N={x||x|<2}={x|﹣2<x<2},∴M∩N=M,故选:B.3.(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分析】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概念、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求反函数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可知f(x)是y=e x 的反函数,由此可得f(x)的解析式,进而获得f(2x).【解答】解: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f(x)是y=e x的反函数,即f(x)=lnx,∴f(2x)=ln2x=lnx+ln2(x>0),选D.4.(5分)(2006•全国卷Ⅰ)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分析】由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可求出该双曲线的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解答】解: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m<0,且双曲线方程为,∴m=,故选:A.5.(5分)(2006•全国卷Ⅰ)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35,则a4=()A.8 B.7 C.6 D.5【分析】充分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某些特殊项之间的关系解题.【解答】解: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7=7a4=35,∴a4=5,故选D.6.(5分)(2006•全国卷Ⅰ)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分析】先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单调增时x+的范围i,进而求得x 的范围.【解答】解: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满足,∴单调增区间为,故选C7.(5分)(2006•全国卷Ⅰ)从圆x2﹣2x+y2﹣2y+1=0外一点P(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B.C.D.0【分析】先求圆心到P的距离,再求两切线夹角一半的三角函数值,然后求出结果.【解答】解:圆x2﹣2x+y2﹣2y+1=0的圆心为M(1,1),半径为1,从外一点P (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点P到圆心M的距离等于,每条切线与PM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所以两切线夹角的正切值为,该角的余弦值等于,故选B.8.(5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D.【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b=a,将c、b与a的关系结合余弦定理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ABC中,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由c=2a,则b=a,=,故选B.9.(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分析】先求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然后求其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再求其表面积.【解答】解: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底面积为4,正方形边长为2,正四棱柱的对角线长即球的直径为2,∴球的半径为,球的表面积是24π,故选C.10.(5分)(2006•全国卷Ⅰ)在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A.﹣120 B.120 C.﹣15 D.15【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r+1项,令x的指数为4求出x4的系数【解答】解:在的展开式中x4项是=﹣15x4,故选项为C.11.(5分)(2006•全国卷Ⅰ)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分析】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由此能够得到所求距离的最小值.【解答】解: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分析可得,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故选B.12.(5分)(2006•全国卷Ⅰ)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分析】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海伦公式S=≤=故排除C,D,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由海伦公式S=知S=≤=<20<3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S<20<3.排除C,D.由以上不等式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此时三边长为7,7,6,用2、5连接,3、4连接各为一边,第三边长为7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面积最大,面积为,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f(x)=a﹣,若f(x)为奇函数,则a=.【分析】因为f(x)为奇函数,而在x=0时,f(x)有意义,利用f(0)=0建立方程,求出参数a的值.【解答】解:函数.若f(x)为奇函数,则f(0)=0,即,a=.故答案为14.(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60°.【分析】先根据底面对角线长求出边长,从而求出底面积,再由体积求出正四棱锥的高,求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即可.【解答】解: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底面边长为2,底面积为12,所以正四棱锥的高为3,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tanα=,∴二面角等于60°,故答案为60°15.(4分)(2006•全国卷Ⅰ)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2y﹣x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值即可.【解答】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三条线的交点分别是A(0,1),B(7,1),C(3,7),在△ABC中满足z=2y﹣x的最大值是点C,代入得最大值等于11.故填:11.16.(4分)(2006•全国卷Ⅰ)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2400种(用数字作答).【分析】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首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20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120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20×120=2400种安排方法.故答案为:2400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a n}为等比数列,,求{a n}的通项公式.【分析】首先设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表示出a2,a4,利用两者之和为,求出公比q的两个值,利用其两个值分别求出对应的首项a1,最后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即可.【解答】解: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则q≠0,a2==,a4=a3q=2q所以+2q=,解得q1=,q2=3,当q1=,a1=18.所以a n=18×()n﹣1==2×33﹣n.当q=3时,a1=,所以a n=×3n﹣1=2×3n﹣3.18.(12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分析】利用三角形中内角和为π,将三角函数变成只含角A,再利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将函数化为只含角,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最大值【解答】解:由A+B+C=π,得=﹣,所以有cos=sin.cosA+2cos=cosA+2sin=1﹣2sin2+2sin=﹣2(sin﹣)2+当sin=,即A=时,cosA+2cos取得最大值为故最大值为19.(12分)(2006•全国卷Ⅰ)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 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1)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根据所给的两种药物对小白鼠有效的概率,计算出小白鼠有效的只数的概率,对两种药物有效的小白鼠进行比较,得到甲类组的概率.(2)由题意知本试验是一个甲类组的概率不变,实验的条件不变,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所以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根据二项分布的性质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1)设A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B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B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依题意有:P(A1)=2××=,P(A2)=×=.P(B0)=×=,P(B1)=2××=,所求概率为:P=P(B0•A1)+P(B0•A2)+P(B1•A2)=×+×+×=(Ⅱ)ξ的可能值为0,1,2,3且ξ~B(3,).P(ξ=0)=()3=,P(ξ=1)=C31××()2=,P(ξ=2)=C32×()2×=,P(ξ=3)=()3=∴ξ的分布列为:ξ0123P∴数学期望Eξ=3×=.20.(12分)(2006•全国卷Ⅰ)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欲证AC⊥NB,可先证BN⊥面ACN,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需证AN⊥BN,CN⊥BN即可;(2)易证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 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Ⅰ)由已知l2⊥MN,l2⊥l1,MN∩l1=M,可得l2⊥平面ABN.由已知MN⊥l1,AM=MB=MN,可知AN=NB且AN⊥NB.又AN为AC在平面ABN内的射影.∴AC⊥NB(Ⅱ)∵AM=MB=MN,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N=BN,∴Rt△CAN≌Rt△CNB,∴AC=BC,又已知∠ACB=60°,因此△ABC为正三角形.∵Rt△ANB≌Rt△CNB,∴NC=NA=NB,因此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cos∠NBH===.21.(12分)(2006•全国卷Ⅰ)设P是椭圆=1(a>1)短轴的一个端点,Q为椭圆上一个动点,求|PQ|的最大值.【分析】依题意可知|PQ|=,因为Q在椭圆上,所以x2=a2(1﹣y2),|PQ|2=a2(1﹣y2)+y2﹣2y+1=(1﹣a2)y2﹣2y+1+a2=(1﹣a2)(y﹣)2﹣+1+a2.由此分类讨论进行求解.【解答】解:由已知得到P(0,1)或P(0,﹣1)由于对称性,不妨取P(0,1)设Q(x,y)是椭圆上的任一点,则|PQ|=,①又因为Q在椭圆上,所以,x2=a2(1﹣y2),|PQ|2=a2(1﹣y2)+y2﹣2y+1=(1﹣a2)y2﹣2y+1+a2=(1﹣a2)(y﹣)2﹣+1+a2.②因为|y|≤1,a>1,若a≥,则||≤1,所以如果它包括对称轴的x的取值,那么就是顶点上取得最大值,即当﹣1≤<0时,在y=时,|PQ|取最大值;如果对称轴不在y的取值范围内的话,那么根据图象给出的单调性来求解.即当<﹣1时,则当y=﹣1时,|PQ|取最大值2.22.(14分)(2006•全国卷Ⅰ)设a为实数,函数f(x)=x3﹣ax2+(a2﹣1)x在(﹣∞,0)和(1,+∞)都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先对函数f(x)进行求导得到一个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令f'(x)≥0在(﹣∞,0)和(1,+∞)成立,解出a的值.【解答】解:f'(x)=3x2﹣2ax+(a2﹣1),其判别式△=4a2﹣12a2+12=12﹣8a2.(ⅰ)若△=12﹣8a2=0,即a=±,当x∈(﹣∞,),或x∈(,+∞)时,f'(x)>0,f(x)在(﹣∞,+∞)为增函数.所以a=±.(ⅱ)若△=12﹣8a2<0,恒有f'(x)>0,f(x)在(﹣∞,+∞)为增函数,所以a2>,即a∈(﹣∞,﹣)∪(,+∞)(ⅲ)若△12﹣8a2>0,即﹣<a<,令f'(x)=0,解得x1=,x2=.当x∈(﹣∞,x1),或x∈(x2,+∞)时,f'(x)>0,f(x)为增函数;当x∈(x1,x2)时,f'(x)<0,f(x)为减函数.依题意x1≥0且x2≤1.由x1≥0得a≥,解得1≤a<由x2≤1得≤3﹣a,解得﹣<a<,从而a∈[1,)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1,),即a∈(﹣∞,﹣]∪[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安徽卷)参考公式:如果时间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如果时间A 、B 相互独立,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1n kk k n n P k C P P -=-球的表面积公式24S 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1,2,3,4,5,6,7,8}U =,集合{1,3,5}S =,{3,6}T =,则()U C S T ⋃等于( )A .∅B .{2,4,7,8}C .{1,3,5,6}D .{2,4,6,8}解:{1,3,5,6}S T ⋃=,则()U C S T ⋃={2,4,7,8},故选B (2)不等式112x <的解集是( )A .(,2)-∞B .(2,)+∞C .(0,2)D .(,2)-∞⋃(2,)+∞ 解:由112x <得:112022x xx--=<,即(2)0x x -<,故选D 。
(3)函数1()x y e x R +=∈的反函数是( ) A .1ln (0)y x x =+> B .1ln (0)y x x =->C .1ln (0)y x x =-->D .1ln (0)y x x =-+>解:由1x y e +=得:1ln ,x y +=即x=-1+lny ,所以1ln (0)y x x =-+>为所求,故选D 。
(4)“3x >”是24x >“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条件集是结论集的子集,所以选B 。
(5)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xy+=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 解:椭圆22162xy+=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
(6)表面积为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A .3B .13π C .23π D .3解:此正八面体是每个面的边长均为a 的正三角形,所以由284⨯=知,1a =,A 。
(7)直线1x y +=与圆2220(0)x y ay a +-=>没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0,1) B.1,1) C.(1,1) D.1) 解:由圆2220(0)x y ay a +-=>的圆心(0,)a 到直线1x y +=大于a ,且0a >,选A 。
(8)对于函数()sin 1(0)sin x f x x x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B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C .有最大值且有最小值D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解:令sin ,(0,1]t x t =∈,则函数()sin 1(0)sin x f x x xπ+=<<的值域为函数11,(0,1]y t t=+∈的值域,而11,(0,1]y t t=+∈是一个减函减,故选B 。
(9)将函数sin (0)y x ωω=>的图象按向量,06a π⎛⎫=- ⎪⎝⎭平移,平移后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函数的解析式是( )A .sin()6y x π=+ B .sin()6y x π=-C .sin(2)3y x π=+D .sin(2)3y x π=-解:将函数sin (0)y x ωω=>的图象按向量,06a π⎛⎫=- ⎪⎝⎭平移,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的解析式为sin ()6y x πω=+,由图象知,73()1262πππω+=,所以2ω=,因此选C 。
(10)如果实数x y 、满足条件101010x y y x y -+≥⎧⎪+≥⎨⎪++≤⎩,那么2x y -的最大值为( )A .2B .1C .2-D .3- 解:当直线2x y t -=过点(0,-1)时,t 最大,故选B 。
(11)如果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A .111AB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解: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由211211211sin cos sin()2sin cos sin()2sin cos sin()2A A A B B B C C C πππ⎧==-⎪⎪⎪==-⎨⎪⎪==-⎪⎩,得212121222A A B B C C πππ⎧=-⎪⎪⎪=-⎨⎪⎪=-⎪⎩,那么,2222A B C π++=,所以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D 。
(12)在正方体上任选3个顶点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三角形是直角非等腰..三角形的概率为( )A .17B .27C .37D .47解:在正方体上任选3个顶点连成三角形可得38C 个三角形,要得直角非等腰..三角形,则每个顶点上可得三个(即正方体的一边与过此点的一条面对角线),共有24个,得3824C,所以选C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安徽卷)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设常数0a >,42ax ⎛+ ⎝展开式中3x 的系数为32,则a =_____。
解:1482214r rrrr T C axx---+=,由18232,2,r rxxx r --==得4431=22r rC a-由知a=。
(14)在A B C D 中,,,3A B a A D b A N N C ===,M 为BC 的中点,则M N = _______。
(用a b、表示) 解:343A =3()AN N C AN C a b ==+由得,12A M a b =+ ,所以3111()()4244M N a b a b a b =+-+=-+ 。
(15)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2f x f x +=,若()15,f =-则()()5ff =__________。
解:由()()12f x f x +=得()()14()2f x f x f x +==+,所以(5)(1)5f f ==-,则()()115(5)(1)(12)5ff f f f =-=-==--+。
(16)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A 在平面α内,其余顶点在α的同侧,已知其中有两个顶点到α的距离分别为1和2 ,那么剩下的一个顶点到平面α的距离可能是:①1; ②2; ③3; ④4;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解:如图,B 、D 到平面α的距离为1、2,则D 、B 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32,所以C 到平面α的距离为3;B 、C 到平面α的距离为1、2,D 到平面α的距离为x ,则1221x x +=+=或,即1x =,所以D 到平面α的距离为1;C 、D 到平面α的距离为1、2,同理可得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1;所以选①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大题满分12分)已知40,sin 25παα<<=(Ⅰ)求22sin sin 2cos cos 2αααα++的值; (Ⅱ)求5tan()4πα-的值。
解:(Ⅰ)由40,sin 25παα<<=,得3cos 5α=,所以22sin sin 2cos cos 2αααα++=22sin 2sin cos 203cos 1αααα+=-。
(Ⅱ)∵sin 4tan cos 3ααα==,∴5tan 11tan()41tan 7πααα--==+。
(18)(本大题满分12分)在添加剂的搭配使用中,为了找到最佳的搭配方案,需要对各种不同的搭配方式作比较。
在试制某种牙膏新品种时,需要选用两种不同的添加剂。
现有芳香度分别为0,1,2,3,4,5的六种添加剂可供选用。
根据试验设计原理,通常首先要随机选取两种不同的添加剂进行搭配试验。
(Ⅰ)求所选用的两种不同的添加剂的芳香度之和等于4的概率; (Ⅱ)求所选用的两种不同的添加剂的芳香度之和不小于3的概率;解:设“所选用的两种不同的添加剂的芳香度之和等于4”的事件为A ,“所选用的两种不同的添加剂的芳香度之和不小于3”的事件为B(Ⅰ)芳香度之和等于4的取法有2种:(0,4)、(1,3),故2()15P A =。
(Ⅱ)芳香度之和等于1的取法有1种:(0,1);芳香度之和等于2的取法有1种:(0,2),故22661113()1()15P B CC =-+=。
(19)(本大题满分12分)如图,P 是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ABCDEF 所在平面外一点,1PA =,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F 的中点O 。
(Ⅰ)证明P A ⊥B F ; (Ⅱ)求面A P B 与面D P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Ⅰ)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ABF 为等腰三角形,ABCD EF O P第19题图HABC D第16题图α∵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PO ⊥平面ABF ,∴AO 为PA 在平面ABF 内的射影;∵O 为BF 中点,∴AO ⊥BF ,∴PA ⊥BF 。
(Ⅱ)∵PO ⊥平面ABF ,∴平面PBF ⊥平面ABC ;而O 为BF 中点,ABCDEF 是正六边形 ,∴A 、O 、D 共线,且直线AD ⊥BF ,则AD ⊥平面PBF ;又∵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1,∴12A O =,32D O =,2BO =。
过O 在平面POB 内作OH ⊥PB 于H ,连AH 、DH ,则AH ⊥PB ,DH ⊥PB ,所以A H D ∠为所求二面角平面角。
在A H O 中,OH=4,1tan 4AO AH O O 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