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记录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培训对象全科医务人员培训人数人本次培训内容:査对制度落实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得数量与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与有无断针。

培训人员签名: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本次培训内容凝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对疑难患者1、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得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病例讨论。

2、全科每周进行1次疑难病例讨论,各病区疑难病例必须提交全科讨论,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

讨论须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及记录本中应详细记录。

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

3、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得患者,应报告医务科,以组织全院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4、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二、对危重患者1、各治疗纟[(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2、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得问题, 调整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得全院讨论培训人员签名: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内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通过对全科医务人员针对性得重点培训与教育,让全科人员提升自己得医疗质量意识与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科室质量管理职责,从质量概念上提高我们得医疗质量水平与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科室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迎接等级医院得评审做准备,真正实现持续改进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记录97499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记录97499

2013年外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学习计划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白沙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通过对全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与教育,让全科人员提升自己的医疗质量意识与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科室质量管理职责,从质量概念上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科室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迎接等级医院的评审做准备,真正实现持续改
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精品内二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主办科室内二科负责人吕键培训时间2016年 6 月地点科室办公室培训主题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对象全科医务人员培训人数人本次培训内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查房频次及时限1、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 1 次;2、主治医师查房对一般病情患者的查房每日至少 1 次;3、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要全面负责,对一般患者每日至少查房两次;二、查房基本规范三、查房内容要求培训人员签名:精品内二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主办科室内二科负责人培训时间2012年6月地点科室办公室培训主题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对象全科医务人员培训人数人本次培训内容:死亡病历讨论一、患者入院24 小时后死亡,必须有死亡病例讨论,特殊情况下,入院不足24 小时死亡者,也应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 1 周内(特殊情况立即讨论)在科内进行,由各病区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三、死亡讨论记录中必须注明参加人员姓名和专业技术职称。

四、发言记录应包括主管医师汇报病史及抢救经过,各级医师发言要重点突出,应涉及分析病因、对抢救措施的意见及国内外对本病诊治的经验和方法。

五、应将讨论结果做好记录,结论意见应包括对死亡原因的认定和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六、死亡病例讨论,各级医师的发言内容记入《死亡讨论记录本》。

死亡讨论综合意见记入病历。

培训人员签名:内二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主办科室内二科负责人培训时间2012年9月地点科室办公室培训主题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对象全科医务人员培训人数人本次培训内容:交接班制度落实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一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和应诊班医师。

一、接班医师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交接班时,力求做到全面、准确。

对于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当日术后病人以及有医疗纠纷隐患的病人要求床旁交班,并在交接班登记本上据实记录。

二、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人、当日新入院病人、当日手术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登记本,并做好交班准备。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含山县人民医院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主办科室医务科负责

培训时间地

培训主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教育
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培训人数
本次培训目的:通过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与教育,让医务人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疗质量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各自岗位的职责,从管理的概念上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科室的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迎接等级医院的评审做准备,真正实现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培训人员签名:(详见签到表)。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1)医务科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临床医技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对合同制、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临床医技部门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
(1)院感科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2)人事科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临床医技部门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各级安全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7)各临床医技部门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2.术语和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医疗安全会议记录本 (2013年)

医疗安全会议记录本  (2013年)
1.2院前急救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车,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紧急还表现在不少病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的心理十分迫切,出诊人员出诊不及时,责任心不强,急救意识差,司机对交通路况不熟悉等。只能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场,必然会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3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如狭窄的地方难以操作,暗淡的光线不易分辨,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时在马路街头,围观人群拥挤,嘈杂,导致医护人员的压力加大,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救过程中不能沉着冷静,而且显得较忙乱,不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处理,也易造成安全隐患,遭到患者的投诉。
参加会议人员签名:
参加会议人员签名: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人:
内容记录(分析研究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
一、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1院前急救的特点所致的安全隐患
1.1院前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病员往往是突发的,时间,地点,人员不定,涉及的学科不定,如值班人员接电话不及时,未询问清除病情,发病时间,地点及伤亡的人数,易导致派措专科医生,救护车空跑或少派车,延误病人的抢救,易引起家属的不满,进而引起病人的投诉和纠纷。
2.2.2途中责任心不强,对病人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时间不明确,引起纠纷。
2.3院内急救常见纠纷及隐患:
2.3.1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评估能力差,青年护士多,缺乏工作经验,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仪器出现故障也不能及时排除,容易被家属指责引起纠纷。
2.3.2护理文书记录内涵质量不高,病情记录不全,有遗漏,语言描述不当,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
2.3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精心整理
含山县人民医院医院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与培训记录
主办科室医务科负责人
培训时间地点
培训主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教育
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培训人数
本次培训目的:通过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与教育,让医
务人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疗质量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医疗
质量与安全管理各自岗位的职责,从管理的概念上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科室的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迎接等级医院的评审做准备,真正实现持续改进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培训人员签名:(详见签到表)
精心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外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张爱民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时间
地点
外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张爱民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内容:危急值管理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年版)》,对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2010年十二月十三日文件)文件进行修订,特制订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1、定义
“危急值”是指当某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六、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临床路径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填写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四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注:
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
2、报告范围
1.心电检查
1.1急性心肌梗死。
1.2严重及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快频率的窦性心动过速(>180次/分)以及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窦性停搏(>3秒)或窦性静止(>3秒),24h动态心电图停搏(>5秒)。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血浆

110
155
mmol/L
血浆

75
120
mmol/L
血浆

1.5儿科:1.75
3.4
mmol/L
血浆
血液生化项目
葡萄糖
2.8新生儿:2.2
55.5
mmol/L
血浆
胆红素(新生儿)
--
307.8
umol/L
血浆
肌酐
--
880(急)
umol/L
血浆
二氧化碳分压
13
33
mmHg
动脉血
氧分压
40
-
mmHg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3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2/3,尤其是张力性气胸;肺栓塞、肺梗死。
2.4循环系统包括:心包填塞、纵膈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
2.5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腹膜后血肿。
3.内镜检查
3.1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活动性出血。
动脉血
血常规(血液科复查标本除外)
血红蛋白浓度
成人:50新生儿:60
成人:200新生儿:220
g/L
全血
白细胞计数
0.5
50
*109/L
全血
血小板计数
15(血液病除外)
1000
*109/L
全血
凝血功能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5
30

血浆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80
--

血浆
D-二聚体
1.5
--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三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外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张爱民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内容: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2013年外科医疗质量与
安全教育计划
时间
培训内容
一月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
二月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
三月份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四月份
危急值管理制度
五月份
归档病历质量管理
六月份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七月份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八月份
死亡、危重病例讨论管理制度
九月份
手术管理制度
十月份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十一月份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