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精)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一、患者信息患儿小明,男,8岁。

因“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学习困难”来诊。

家长代述,小明自幼即好动,上课不能静坐,常离开座位,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学习成绩逐年下降。

二、诊断过程望诊:患儿面色红润,神态活跃,目光闪烁,口唇红,舌质红,苔薄白。

闻诊:语音高亢,呼吸急促。

问诊:患儿自述心烦易怒,夜间睡眠不安,多梦,饮食尚可,二便调。

切诊:脉弦数。

综合四诊信息,辨证为心肝火旺、痰热内扰之证。

三、治疗方案中药治疗:治以清心泻火、化痰熄风。

处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甘草6g、钩藤10g(后下)、石菖蒲10g、远志10g。

7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针灸治疗:取穴心俞、肝俞、太冲、神门、内关。

用泻法,留针20分钟,日1次。

心理治疗: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鼓励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四、治疗效果经治疗2周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

上课能静坐听讲,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与同学相处融洽。

继续治疗2周后巩固疗效。

3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五、分析与总结本案患儿属中医“多动症”范畴。

中医认为,“多动症”与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若心火旺盛则神明不安;肝火亢盛则疏泄失常;脾虚失运则痰浊内生。

痰火交炽上扰心神则出现多动不安等症状。

治疗上当以清心泻火、化痰熄风为主。

同时配合针灸和心理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案通过中医综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说明中医在治疗小儿多动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家长在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共同参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医案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其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中医认为多动症是由于脾胃虚弱、肝郁脾虚、心脾不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下面是一则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医案,供参考。

患者男性,7岁,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体格发育正常,食欲一般,睡眠良好。

家族无类似病史。

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心脾不交所致多动症。

治疗原则:1. 调和脾胃,补益心脾,疏肝理气。

2. 平衡阴阳,调节气血。

方剂组成:疏肝理气汤 + 金匮肾气丸处方药物:1. 疏肝理气汤:柴胡、青皮、白芍、当归、川芎、黄芩、丹参、郁金、桂枝、香附、生姜、大枣。

2. 金匮肾气丸: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淫羊藿、鹿角胶、麦冬、茯苓、丹参、川芎、龙眼肉、牡蛎、白芍、枳壳、柴胡、青皮、桂枝、白术、茯神、香附、生姜、大枣、炙甘草。

服用方法: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

疏肝理气汤煎煮后分两次服用,金匮肾气丸每次10粒,用水送服。

疗程:每个疗程为1个月,连续服药3个疗程。

配合疗法:1. 睡眠规律: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 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鱼、豆类等营养食物的摄入。

3. 家庭环境营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过多使用,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度有所改善,多动和冲动的行为减少。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度明显增加,多动和冲动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总结: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主要是从调和脾胃、补益心脾,疏肝理气,平衡阴阳气血等方面入手。

配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每个患儿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多动症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希望患儿可以通过中医的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孩子多动症怎么办 中医一验方对“多动”有好处(专业文档)

孩子多动症怎么办 中医一验方对“多动”有好处(专业文档)

孩子多动症怎么办中医一验方对“多动”有好处(专业文档)现在,有许多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好动而发愁,担心他们是否患了多动症。

那么到底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呢?小儿多动症症状注意力是否集中。

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等,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厌别人的干涉。

好动。

患儿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坐不定,站不定,活动常常无目的性,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自控力很差。

学习成绩差。

这些儿童智力与学习成绩不成比例,也就是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很差,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

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

当玩得高兴时,又咕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

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

因为患儿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1、治法:疏肝清热、涤痰开窍、安神定志。

2、方药:自拟安神定动汤。

3、组成:炒枣仁15~20克,云茯苓10~15克,紫丹参12~15克,合欢皮10~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20克,醋柴胡6~10克,生栀子5~10克,广郁金6~9克,胆南星3~6克,石菖蒲6~9克,炙甘草3~6克。

小儿多动症患儿饮食事项1、应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

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

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2、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

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

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

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儿童抽动症多动症中医治疗理论

儿童抽动症多动症中医治疗理论

儿童抽动症多动症中医治疗理论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五脏六腑都有关联,阴阳失和、痰热内生、风邪侵入等都有可能成为抽动症的“病根”。

因为现在抽动患儿比例不断增加,中医专家开始研究治疗抽动症的中药独特疗法,(中药,针灸,推拿,肚脐贴敷.....)其中肚脐贴是最安全无副作用的,不少患儿经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康复。

只是现在医院并没有开设中医抽动专科,中医都是讲究的整体,所以一般中医什么病什么患者都治。

相信随着社会关注,国家开始重视抽动症多动症,专设中医门诊医生,会让很多家长少走弯路.吃大量的西药伤害孩子身体,很多家长都反馈孩子起初就是吃西药,什么抗精神类的药物啊,抑制神经的,硫必利一类的多动抽动,中医对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病因认识分为先后天因素,先天禀赋因素是:孕妇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状况,曾用药物及难产、早产、剖腹产所致的小儿颅脑外伤或缺血、缺氧致患儿身体虚弱,阴阳失调;后天因素:饮食不当,营养不良,可造成小儿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血脉不畅;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动风;情绪过于激动,阳亢无制,婴儿期的各种疾病,抗生素滥用,输液,均可造成气血逆乱,而心神失养。

外邪侵袭,郁热化燥,筋脉失养则挛急而自动。

总之,先天与后天的共同原因,造成阴阳失调,阳胜则热;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是其主要情志调理我怀大宝的时候3个月因为反应大,孕酮偏低输过液,当时医生说不然孩子容易畸形,当时很怕,什么都不懂,因为反应大,吃什么都呕心,反正那段时间心情也不用好,后来4.5个月没反应了,那个狂吃啊(当时太无知,婆婆又特别好,天天给我弄好吃的,还怕营养不够吃了3罐孕妇奶粉,6个月去体检,一个月增了12斤,医生当时就数落我了,你怎么弄的,别人一个月增4斤,你一下子就12斤,对娃娃很不好......(当时很多人都在,大家都笑我,呵呵,我也觉得自己太搞笑了,太无知了,那个医生属于性情比较急的,因为每天找她的人太多了,忙的不得了,每次去都等啊,特别是饿肚抽血才惨啊,后来怀二宝我换了个不忙的医生,反正基本每次去都是检查看数据的,可能我的原因导致孩子先天体质弱),我儿子经常感冒,鹅口疮都复发好几次,现在才知道鹅口疮对那些脾胃虚,体抗力差的孩子经常复发,后来手足口病也得了2次,同样的道理,我们之前的喂养方式也是错误的,孩子不是吃的越多,补的越多越好,那样只会增加脾胃负担,脏腑运化不了,五脏失和,其实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的古训是很有道理的,我儿子得抽动症的那年刚好3岁去读幼儿园,他很听话,没怎么哭,只是特别舍不得我走,可怜的样子,后来读书几天紧张到尿失禁,每天都有尿湿几条裤子,我只好给他请假,好了去读书接着就是感冒咳嗽发烧,半夜烧退不下来,输液打退烧针,做雾化,一个星期出院还喝止咳糖浆,第一期没读完儿子就眨眼了,当时不知道还以为坏习惯,结膜炎,后来眨眼咧嘴,反正误诊过(以前从没了解过抽动症)孩子抽动,家长看到往往都很难受焦急,我很理解家长们的心情,而且出门遇到有些人会问他怎么回事,还有的是老盯着他看,我怕影响儿子的情绪,我还跟没事人样陪他开心的玩,晚上有几次做梦梦到儿子抽动哭醒,不过我们没有吃过任何西药,差不多东治西治要一年了,后来用了2盒多安康贴,给孩子按摩,就缓解了,因为抽动症属于疑难杂症范畴,而且孩子体质一旦没调养好,变差又会旧病复发,所以这个病真的很考验家长的耐心和用心,我有了二宝就只是偶尔给大宝按摩巩固,特别是春季我会给他配滋阴的药茶(药食同源的,所以不用担心孩子喝了有什么问题),断断续续喝一二十天,还有经常打健脾胃的米糊给他喝,这些都是调养孩子的,真的蛮有效的,我儿子以前脾气特别爆燥,现在平和多了,( V:choudongzheng1).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行为增加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多动症是由于肝火偏盛、心神不宁、脾胃失调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中,儿童多动症通常被归类为“病名”。

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儿童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具体来说,常见的病机主要包括肝火上升、心神不宁、脾胃失调等。

肝火上升是指肝脏郁热化火,导致多动症症状的出现。

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易怒、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等表现。

中医治疗多动症时,首先会调节肝经气血,祛除肝火,常用的药物有柴胡、丹参等。

此外,还会配合针刺、推拿等手法,以改善肝脏功能。

心神不宁是指心脏功能紊乱,导致多动症症状的出现。

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等表现。

中医治疗多动症时,会调节心经气血,平衡心脏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天麻、酸枣仁等。

此外,还会采用心理辅导、音乐疗法等方法,以帮助儿童放松心神,提高注意力。

脾胃失调是指脾脏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多动症症状的出现。

这种情况通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

中医治疗多动症时,会调节脾经气血,改善消化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等。

此外,还会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儿童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整体调养和预防。

在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多动症患儿多为气血不足,因此应注重饮食营养,摄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有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平衡肝脏、心脏、脾胃功能。

在预防方面,中医强调避免儿童暴露在过度刺激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生活作息,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中医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认识是基于肝火上升、心神不宁、脾胃失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心理辅导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儿童多动症的症状,并通过整体调养和预防措施,提供儿童的生活质量。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疗法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疗法

显效: 个疗程后, l —3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有结石排出,超证实胆 B 囊内结石明显减少或变小变碎者23 占3%。 2 例, 2 有效 :— 3 程后 , 1 个疗 临床症 状明显 减轻 ,超证 实胆囊 内结石略 有变 B
小者 7例, 1 6 占1%。
无效: 经治疗l 个疗程后, 一3 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超证实胆囊内 B 结石无变化者2例, %。 l 占3 总有效率为9 ̄。 7. / 4 典型 病 倒 例1李XX, ,2 , 民,9 6 o 2 : 女 2岁 农 l9 年lf 0日就诊, t 患者右胁疼痛时有 发作 , 每天生气或过食油腻之物后即觉右胁隐痛不适, 有时不治亦可自行 缓解。 一周前因与他人发生i角, : 疼痛又作, 1 经当地医院治疗不效而来我院
7 8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e Me i l n s h M ein 2 1 年第 l eI dc A dA kT e dc e 02 ‘ a i O卷 第 5 期
刻诊: 患者发育正常, 慢性病容, 痛苦貌, 面萎黄, 口苦纳差, 巩膜轻度
黄柒 , 舌苔 厚腻 微 黄 , 脉细 弦而数 。 检查 : 3%, 律剂 , T8 心 心率 10 分 。 0 次/ 双 肺 ( )腹 平软 , 一 , 右胁 压痛 明 显 , 向右 肩胛 放射 。 且 肝功 能正 常 , 细胞3 红 .
1g 莪 术 1g 北柴胡 1g 枳 壳 lg 内金2g 白芍3g、 黄5 、 2、 2、 2、 2、 0、 0 大 g 三棱 1g 2、 枳 实 1g 二 花2g 公 英3 g 芎 1g 生石 膏2g 元 胡 1g 川 芎 1g 3 2、 0、 o J¨ 2 、 0、 5、 2 ,剂
水煎早晚服, 药后热退痛减 , 食量增加, 药证相符 , 守方出入再进。 经服药2 o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2.多动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疾病治疗5.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健康教育6.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简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对导致ADHD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预防和治疗。

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ADHD的早期筛查,在社区和学校队重点人群加强ADH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家长、老师、基层保健医生对ADHD症状的早期识别水平,及早让患者诊治,提高ADHD的早期识别水平和诊治水平,减少疾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治疗上,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

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

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1)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

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

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中枢兴奋剂仅限于6岁以上患者使用。

因有中枢兴奋作用,晚上不宜使用,药物副作用有食欲下降、失眠、头痛、烦躁和易怒等,尚不能确定是否影响生长发育。

中枢兴奋剂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抽动症状,共病抽动障碍患者不建议使用。

长期使用中枢兴奋剂时还必须考虑到物质滥用的问题。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托莫西汀,托莫西汀疗效与哌甲酯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已被列为ADHD的一线治疗药物。

中医怎么治儿童多动症?

中医怎么治儿童多动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怎么治儿童多动症?
导语:如果儿童表现的过于活泼爱动,或者是注意力变得十分分散,十有八九就是已经患上了多动症。

不过家长们也不需要因此而感觉到过于担心,因为目
如果儿童表现的过于活泼爱动,或者是注意力变得十分分散,十有八九就是已经患上了多动症。

不过家长们也不需要因此而感觉到过于担心,因为目前有很多可以治愈多动症的疗法,接下来小编就主要是会介绍一下效果比较显著的中医方法,大家就可以一起来仔细的看看。

1、肾虚肝亢证。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宁神益智。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主要药物:枸杞子20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白芍8克,龙骨15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炙甘草3克,牡丹皮6克。

夜寐不宁者,加酸枣仁8克、五味子6克,以养心安神;盗汗者加浮小麦10克、煅牡蛎15克以敛汗固涩,易怒急躁者加石决明15克、钩藤8克以平肝潜阳;遗尿者加益智仁8克、乌药6克、桑螵蛸6克以益固涩。

2、心脾气虚证。

治法: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主要药物:太子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8克,甘草9克,浮小麦20克,大枣4枚,茯苓10克,远志5克,五味子5克,酸枣仁9克。

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8克、龙骨15克以养心敛神;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10克以养血安神;记忆力差,动作笨拙,苔厚腻者,加法半夏8克、陈皮3克,石菖薄6克化痰开窍;纳差加谷芽15克、麦芽15克开胃消滞。

总的来说针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这些中医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现代医学归属于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是临床上多见于儿童时期(学龄期左右)的一种心因性病症,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多语秽言,多数表现为行为障碍(及性格缺陷)。

中医无此病名,临床上属“烦躁”、“健忘”、“抽搐”等范畴,临床上主要分:肝肾阴虚、心脾两虚、阴虚阳亢、痰热内扰四大主症。

采用滋阴补肾、养心健脾、滋阴抑阳、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等法治疗[2]。

1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儿童秽语抽动综合征相鉴别,小儿秽语抽动综合征,多以运动性抽搐与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

以抽搐不自主伴乏眼及面部肌肉抽动为首发症状,继之症状加重,范围扩大,临床上多见清嗓声、干咳、无节律乱叫等症,实证多见于临床。

儿童多动症虚实并见,进行常规教导,可抑制症状发生。

2 辨证施治 2.1 肝肾阴虚伴有两颧潮红、咽干、口渴、五心烦热、两目干涩、牙齿松动,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0 g,生白芍15 g,山茱萸10 g,茯神10 g,枸杞10 g,丹皮10 g,五味子10 g,远志1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5 g,大枣10 g,鳖甲30 g。

2.2 心脾两虚伴有面色白光白,食欲减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舌红少苔,脉细数,纳少便溏,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0 g,白术15 g,茯神10 g,远志10 g,山茱萸10 g,白芍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大枣15 g,天麻10 g,神曲20 g。

2.3 阴虚阳亢伴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午后为盛,口苦咽干,心烦不宁,肢震颤,脉细数。

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10 g,石决明45 g,牛膝10 g,杜仲10 g,桑寄生20 g,黄芩20 g,山茱萸15 g,山栀15 g,白芍15 g,当归20 g,龙眼肉20 g,大枣15 g,远志10 g。

百事通 2.4 痰热内扰伴有头目昏眩,嗜睡,呕恶心烦,时呕痰涎,食少不寐,苔白腻,脉濡滑。

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 g,半夏5 g,陈皮10 g,甘草10 g,茯神10 g,杜仲10 g,竹茹10 g,大枣10 g,龙齿30 g,菖蒲5 g,远志10 g。

3 煎服法上药水煎服,日3次,每次50 ml,1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停药。

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先煎30 min,后下诸药。

4 小结小儿时期其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多处于神经怯弱的状态。

脏腑形态结构及功能均由未成熟,渐向成熟发展,呈现出生机旺盛,迅速发展的现象。

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且小儿禀赋不足,护养不当,病后失调,亦可导致心肾肝脾功能障碍。

心藏神,心失所养则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藏精,肾精不足则脑失所养目不聪;肝主筋,肝阳上亢则多动不安;脾藏志,脾失所统,则兴趣多变,思绪不宁,所以本病是由多脏器功能紊乱,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于脏腑引起的一个临床症候群。

我科经过多年临床总结,认为本病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心脾两虚、痰热内扰为多见。

治疗重在调理肝肾,健脾养心,豁痰化湿,治疗中,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并举,多与学校、家长密切配合,沟通,导以心理疗法,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患儿精神压力,结合患儿兴趣爱好,药物治疗与行为指导相结合,多数患儿6个月可愈。

百事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