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宁夏海南卷

合集下载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例7:2011年广东卷《严冬海猎》第l6题: “阅读文中两 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描写的意图。”
从文本内容来看,9套小说 均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反映的普通 老百姓甚至是下层人民的社会年 活和精神(情感、人性、心灵等) 世界,这正印证了“注重审美体 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这一考纲要求;所选用的 小说人物有男、有女,年龄涉及 老、中、青。在此,我们需要达 成共识的是:对小说形象的全面 理解务必建立在探索作品蕴涵的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一基石上。
参考答案:“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
份”(形象塑造作用)、“揭示小说‘中华民族血浓于 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解读路径: 表现主题作用 和“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情节自身的作用)。
例3. 2015年全国I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 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分)
构建五大知识网
(一)人物形象鉴赏法 (1)分析人物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揭 示人物性格。 (2)紧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性格。 (3)运用次要人物或重要事物,正反对比、衬托等 形式分析人物形象。 (4)利用作者对人物的介绍或他人对人物的评价。 (5)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 境,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 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 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 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这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出现在小说的第16段。当马里诺谢幕时, 有观众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句话的意思需要 结合前面的语境来理解,即当马里诺告别观众时,观众中有人发出 “见鬼去吧!’’和“谁要搜你的身子!”这些话表明,观众已经对马 里诺的表演产生了厌倦之情,而不是看穿了马里诺幻术表演的真相。 “来点音乐”这句话更加强了厌倦的语气,表明观众追求刺激的愿 望。 C项前半部分不成立,后半部分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例析(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例析(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助强弱。

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2008高考试卷分类汇编08----解析几何1

2008高考试卷分类汇编08----解析几何1

2008高考试卷分类汇编08----解析几何1一、选择题1.(安徽理8文10).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解: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 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 1d =≤,得222141,3k k k ≤+≤,选择C另外,数形结合画出图形也可以判断C 正确。

2.(北京理4)若点P 到直线1x =-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解:把P 到直线1x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两个距离就相等了,它就是抛物线的定义。

3.(北京理7)过直线y x =上的一点作圆22(5)(1)2x y -+-=的两条切线12l l ,,当直线12l l ,关于y x =对称时,它们之间的夹角为( )A .30B .45C .60D .90解:圆心(5,1)M ,12l l ,关于y x =对称时CP y x ⊥=直线,CP ∴==CM =30CPM ∠=,60MPN ∠=4.(福建理11文12)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2|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A.(1,3) B.(]1,3 C.(3,+∞)D.[)3,+∞解:如图,设2PF m =,12(0)F PF θθπ∠=<≤,当P 在右顶点处θπ=,22c e a ===∵1cos 1θ-<≤,∴(]1,3e ∈5.(广东文6)经过圆2220x x y ++=的圆心C ,且与直线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10x y ++= B 、10x y +-= C 、10x y -+= D 、10x y --=解:点C (1,0)-,与直线0x y +=垂直,可设待求的直线方程为y x b =+,将点C 的坐标代入求出1b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0x y -+=,选C.(或由图形快速排除得正确答案.)6.(海南宁夏理11)已知点P 在抛物线24y x =上,那么点P 到点(21)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 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114⎛⎫- ⎪⎝⎭,B .114⎛⎫⎪⎝⎭,C .(12), D .(12)-, 解: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等于点P 到抛物线准线距离,如图PF PQ PS PQ +=+,故最小值在,,S P Q 三点共线时取得,此时,P Q 的纵坐标都是1-,所以选A 。

关于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问题

关于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问题

二、关于高考阅读探究题
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 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 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 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 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见探究是语 文学习所应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课程标 准》又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又是语文学习三 大方式之一。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 文学习方法,可见探究是多么重要。
例2.路
课文相关内容: 一种文明类型与道路的形态密切相关,而 道路的类型取决于代步的技术。决定一种文 明生死存亡的,是这种文明有无开辟新路的 能力。外国人曾经恭维我们的长城,说长城 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高速公路”——借助 于一个个烽火台,边关将士能将敌军来犯的 消息在一天之内传到几千里外。其实,长城 到底是墙而不是路,我们的民族在修墙上投 入的精力远大于在修路上投入的精力。
三、关于40分加试题
加试题要求,我觉得应该是下面几点:① 不超出高考语文大纲;②不重复前面的考点; ③有一定的创造性;④切实显示学生的语文 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 和思想认识水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据了解,40分加试题的构成情况可能如下: ①文言文断句1题,并回答有关问题1题, 6+4==10分; ② 名著名篇(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 议》中十部作品)多项选择1题,简答2题, 5 +5×2==15分; ③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题,15分。
08年江苏卷16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4题20分 文言文阅读4题18分 古诗阅读鉴赏1题8分 默写1题8分
选做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 选做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 读4题25分 读4题18分 语知2题6分 II卷 表达题 语用3题14分 作文1题60分 附加题 无 语知2题6分 语用3题12分 作文1题70分 3题40分,文科考生做,考试时 间增加30分钟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题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题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题指导一、概念阐述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能力的考查许多省份都集中在选考部分,江苏则放在必考部分,也就是文学文本的阅读。

它本指一种思维方法,也指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考试大纲》提出来之后,似乎才又成为一种题型。

但因为“探究”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解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这种能力的,而且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贯穿于整个解题思维的过程中。

二、探究能力的具体内容(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不同的角度”指从广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从多侧面思考,明白其不同的含义。

“不同的层面”指从深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意思说清楚,说透彻。

这里的角度是针对具体文本而言的,有的要求从内容角度,有的从手法角度,也有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探究的。

1、从语句内涵角度探究:如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这里的“你的理解”不是指个性化的回答,而是要求从不同的层面“挖掘”词语的丰富意蕴。

这里的“鲜亮”在文中包含三层意思,“滋味”在文中包含两层意思。

正确答案为:鲜亮,指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滋味,指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这是单纯从内容上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的。

2、从文章表现手法角度探究:如2008年辽宁卷第17题,“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不管怎样,表现手法、表现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

此题答案为:第一问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

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综述

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综述

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口冯志伟备受关注的2008年高考已落下了帷幕。

一直被誉为整套试卷焦点的作文试题也在人们的企盼与猜测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今年全国18套试卷的18道作文试题可渭各有千秋,精彩纷孚。

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对作文试题作一下综合评述.以期大家能够从中了解命题的现状和趋势。

一、命题、材料作文平分秋色.话题作文即将谢幕。

从命题形式而言,今年18套试卷中命题作文8道(上海卷——他们、天津卷——人之常情、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江苏卷——好奇心、浙江卷——“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湖北卷——举手投足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材料作文8套(全国卷I 、全国卷I I 、北京卷、辽宁卷、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宁夏海南卷),话题作文2套(I Jj 东卷——春来草自青、四川卷~坚强)。

下面再将近三年的作文题样式分布情况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题型年萨\命题作文(道)材料作文(道)话题作文(道)200663820079542008982我们不难看出全围作文样式的命题趋势.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秋色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而话题作文的“辉煌时代”不仅已经远去,其立足高考的地位也已岌岌可危,今年话题作文仅剩山东卷和四川卷.似乎在为告别高考作最后的谢幕。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写作限制和要求上可以说足作文命题的两个极端。

前者具有限制性和单向启发性的特点.后者具有开放性和立意自由性的个性。

命题作文是比较传统的作文考查形式,它能够直接体现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便于考生迅速把握写作主题。

材料作文取材自由,文字图画均町.能够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最大町能地让考生有话叮说。

鉴于两种作文样式的各自优点.全中学语文圈地艄lD么二!互曼至:卜———一国试卷作文命题倾向这两种作文命题形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思想内容取向丰富多样,作文流变折射四大特点。

1.聚焦社会热点,透视个人情怀。

正确使用词语2010--2004年高考真题(学生版)

正确使用词语2010--2004年高考真题(学生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2.(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

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3.(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4.(09年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对以6 :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厦门外国语学校邹春盛(邮编 361026)一.解读两类文本能力要求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初一看,两类文本的能力要求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仔细研读,个别字眼的变化,其实蕴含着两类文本的不同能力要求。

1.关于“个性化”和“创意”。

文学类文本鼓励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甚至可以从正反对立的角度设题,作品的内涵丰富而有韵味,如08年宁夏、海南卷: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而实用类文本的主旨相对明确,阅读时不求个性化,只要求对文本的疑难问题提出见解,做深层次的解读,如07年宁夏、海南卷: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题目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答案相对固定,考生自由选择观点的空间较小。

2. 关于“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正如《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

文学类文本选材时往往会选名家之作,如《河的第三条岸》、迟子建的《泥泞》、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汪曾祺的《侯银匠》、张炜的《歌德之勺》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林冲见差拨》,作品的主旨大凡是环境与命运、情与法、情与理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又彰显人性的光辉和永恒的人文关怀。

实用类文本选文不求经典性,而突出时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英语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范围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A. It’s raining.B. It’s cloudy.C. It’s sunny.2. Who will go to China next month?A. Lucy.B. Alice.C. Richard.1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 man’s sister.B. A film.C. An actor.4.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meet?A. In Room 340.B. In Room 314.C. In Room 223.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restaurant.B. In an office.C. At home.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后,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did the woman go to New York?A. To spend some time with the baby.B. To look after her sister.C. To find a new job.7. How old was the baby when the woman left New York?A. Two months.B. Five months.C. Seven months.8. What did the woman like doing most with the baby?A. Holding him.B. Playing with him.C. Feeding him.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way to improve air quality.B. A problem with traffic rules.C. A suggestion for city planning.10.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A. Limiting the use of cars.B. Encouraging people to talk.C. Warning drivers of air pollution.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the man’s idea?A. It’s interesting.B. It’s worth trying.C. It’s impractical.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How long will the man probably stay in New Zealand?A. One week.B. Two weeks.C. Three weeks.13. What advice does the woman give to the man?A. Go to New Zealand after Christmas.B. Book his flight as soon as possible.C. Save more money for his trip.1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flights to New Zealand at Christmas time?A. They require early booking.B. They can be twice as expensive.C. They are on special offer.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215. Why did Jane call Mike?A. To ask him to meet her.B. To tell him about Tom.C. To borrow his car.16. Where will Jane be in about one hour?A. At Mike’s place.B. At the airport.C. At a garage.17.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conversation?A. Jane has just learned to drive.B. Jane’s car is in bad condition.C. Mike will go to the airport.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did the speaker ask the students to do the week before?A. Write a short story.B. Prepare for the lesson.C. Learn more about the writer.19. Why does the speaker ask the questions?A. To check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B. To draw the students’ attention to reading skills.C. To 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father-son relationships.20. What will the students do in 10 minutes?A. Ask more questions.B. Discuss in groups.C. Give their answers.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 We ______ 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A. must have studiedB. might studyC. should have studiedD. would study答案是C。

21. —Would you like to join me for a quick lunch before class?—______, but I promised Nancy to go out with her.A. I’d like toB. I like itC. I don’tD. I will22. —What fruit is in season now?—Grapes and peaches, ______.A. I knowB. I thinkC. I seeD. I feel23. The performance ______ nearly three hours, but few people left the theatre early.A. coveredB. reachedC. playedD. lasted24. Let’s learn to use the problem we are facing ______ a stepping-stone to future success.A. toB. forC. asD. by25. The lawyer rarely wears anything other than jeans and a T-shirt ______ the season.A. whateverB. whereverC. wheneverD. however26. I like getting up very early in summer. The morning air is so good ______.A. to be breathedB. to breatheC. breathingD. being breathed27. —Have you known Dr. Jackson for a long time?—Yes, since she ______ the Chinese Society.A. has joinedB. joinsC. had joinedD. joined328. You’re driving too fast. Can you drive ______?A. more slowly a bitB. slowly a bit moreC. a bit more slowlyD. slowly more a bit29. The wet weather will continue tomorrow, when a cold front ______ to arrive.A. is expectedB. is expectingC. expectsD. will be expected30. —Which of the two computer games did you prefer?—Actually I didn’t like ______.A. both of themB. either of themC. none of themD. neither of them31. —Have you got any idea for the summer vacation?—I don’t mind where we go ______ there’s sun, sea and beach.A. as ifB. as long asC. now thatD. in order that32. The weather was ______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A. reallyB. suchC. tooD. so33. The English spok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only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______ spoken inEngland.A. whichB. whatC. thatD. the one34. After study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for five years, Jane ______ her job as a doctor in thecountryside.A. set outB. took overC. took upD. set up35. —Sorry, I made a mistake again.—______. Practice more and you’ll succeed.A. Never mindB. Certainly notC. Not at allD. Don’t mention it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