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政空间数据库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题报告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题报告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同时,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测、调度、分配和管理。

本课题拟通过对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目的针对目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综合性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程度;2.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水资源的供应;3.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升管理效能;4.优化水资源管理流程,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创新性。

三、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明确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和需求,确定系统的基本框架;2.系统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型,包括数据库设计、系统流程分析、界面设计等;3.系统功能实现:根据需求和设计,编写实现系统功能的代码和相关文档,完成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4.系统测试和优化: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秀性能;5.系统部署和运维:在测试通过之后,完成系统的部署和运维,实现系统的实际应用。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项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查阅、案例研究、需求调研和系统实际应用测试等方法。

处理数据时,本项目将采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如下:1.需求分析:采用UML分析方法,确定系统的需求和基本架构;2.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数据库、中间件、数据接口、前端展示等模块;3.系统功能实现:采用JAVA语言,利用Spring框架和Mybatis技术实现系统的功能;4.系统测试和优化:测试数据使用JMeter、Firebug、Chrome等工具对系统进行测试,优化性能;5.系统部署和运维:利用公司内部的服务器进行测试和维护,并对系统进行定期优化和升级。

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2005. No.6
齐建怀, 乔偼: 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45·
3.1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
方法, 根据空间数据的特征构建数据库, 建立元数据 和数据字典。流域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基
础 地 理 数 据 、水 利 专 题 数 据 、水 利 工 程 数 据 、水 质 数 据、水资源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影像数据等, 如图 2 所示, 所有数据 都 存 储 于 Oracle 9i 数 据 库 中 , 通 过 ArcSDE 进行管理与维护。
服 Oracle 9i 务 器 端
ArcSE
ArcIMS
TCP /IP
HTTP


ArcGIS

数据维护与管理
IE 数据维护与管理
图 1 数据库软件结构
3 数据库建设 流域综合数据库的数据可以分为 4 类: 空间数
据; 非空间数据; 图像、影像、声频、视频文本等多媒 体数据; 水利工程实体模型数据。
( 4)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功能指的是对数据库中 已经有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的功能。与数据输 入功能相比, 数据维护所涉及的数据量较小, 基本是 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工作。 4.4 信息查询与管理
流域数据库中保存了流域大量的信息, 通过信 息查询可以进行各种历史信息、实时信息的查询, 然 后以各种方式( 如图表、报表、文字、图像、动画等形 式) 进行显示, 特别是对于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 提供图文一体化的显示。 5 结语
0.278


τJ1
Q /3 1 m
/4
计算汇流参数

值。汇流参数

值结果详见表 1。

水务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务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务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为了应对水资源危机对社会严重影响,加强对水资源管理,本文研究如何在新技术、新环境下设计、实现水务管理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基于B/S架构,设计出较合理的系统结构模式。

通过现实应用,表明这种设计适应数据量较大的水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水务;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Abstract: in order to deal with a water crisis on social serious effects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in the new technology, new environment design and realize the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USES object-oriented design concept, based on B/S structure, design more reasonable system structure mode. Throug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design of the large amount of data to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has the important research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Keywords: water; Management; Database; System design0.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快速进步,水资源缺乏成为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水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稳定。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究1. 引言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污染问题,设计和建设一个高效的水环境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2. 水环境信息系统概述2.1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定义与意义水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展示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旨在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决策依据。

它通过整合各类水环境数据,构建智能化、可视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水环境信息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

2.2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水环境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水质监测与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系统运维与维护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水环境信息的高效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

2.3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水环境信息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采集各类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量、水质参数等,并确保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数据存储与管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构建完善的数据库,便于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异常值处理,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4)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构建决策支持模型,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数据可视化与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提高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6)系统运维与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3.水质监测与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3.1监测站点布局与选择原则监测站点布局应充分考虑区域水环境特点,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的原则。

I和数据库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 开发

I和数据库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 开发

I和数据库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近年来,水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证水环境的健康和稳定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为水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解决水环境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数据库技术,本系统设计和开发了一套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

以下是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情况的详细报告。

一、系统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水环境中必要的数据,包括水质、水流、温度等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2、数据管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过滤、分类和编码等操作,构建一个有序、严谨的数据存储系统。

3、数据分析模块: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科学等技术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和预测报告,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4、数据可视化模块:通过可视化和交互式的数据呈现方式,将复杂的环境数据信息处理成人们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形式,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

5、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类别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等操作。

二、系统开发技术1、数据库技术:本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平台,利用数据库的高效性能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数据采集技术:系统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如现场数据采集、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传感器采集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有效地保证了采集的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3、数据分析技术:系统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和模型算法,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算法,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数据。

4、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图形化和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系统开发工具:系统采用Java语言作为开发平台,采用Eclipse、MySQL Workbench等软件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构建出一个稳定、高效、易用的系统。

水务局水资源数据整理实践报告

水务局水资源数据整理实践报告

水务局水资源数据整理实践报告英文版Water Bureau Water Resources Data Compilation Practice ReportIntroductionThe Water Bureau, as a vital institu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One of the Bureau's primary tasks is the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data, which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informed decision-making and effective water management. This report outlines the practices and methods employed by the Water Bureau in the compi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ata.Data Collection MethodsThe compi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ata begin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reliabl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The Water Bureau employs various methods to gather data, including on-site measurement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data sharing agreements with other agencies. On-site measurements are conducted regularly at various locations to gather real-time data on water levels, flow rates, and water qualit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monitor and map water bodies, identifying changes in water levels and extents. Additionally, the Bureau collaborates with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share and exchange data,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and holistic approach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Collected data undergoes rigorous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o ensure its relevance, accuracy, and comparability. The data is first validated and cleaned to remove any errors or inconsistencies. Then, it is organized and categorized based on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location, time, and water characteristics.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identify patterns, trends, and anomalies in the data. This analysis helpsthe Bureau identify potential issues, predict future water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Challenges and SolutionsDespite the Bureau's best efforts, compiling water resources data presents several challenges. One of the primary challenges is the vastness and heterogeneity of water resources data. To address this, the Bureau employs advanced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and analytical tools that enable efficient data storage, retrieval, and analysis. Another challenge is ensuring data accuracy, particularly in remote and inaccessible areas. To overcome this, the Bureau relies on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on-site measurements and modern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ConclusionThe compi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ata is a crucial aspect of water management, enabling informed decision-making and sustainable water use. The Water Bureau's practices, method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complexities and nuance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ngoing efforts to improve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Bureau's ability to conserve and protect water resourc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中文版水务局水资源数据整理实践报告引言水务局作为负责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机构,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管理报告的编写与分析步骤

水资源管理报告的编写与分析步骤

水资源管理报告的编写与分析步骤一、概述二、数据收集和整理三、问题识别和分析四、制定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五、评估和监测六、总结和建议一、概述水资源管理报告是对某一特定地区或特定项目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的编写和分析步骤必须根据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收集和整理为编写一份水资源管理报告,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这包括收集该地区的水资源量、水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数据。

收集数据的途径可以是通过相关部门和机构索取,或是自行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

三、问题识别和分析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需要对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深入分析。

这可以从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安全、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四、制定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根据问题的识别和分析,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

例如,针对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可以提出加大水资源节约利用力度、开展水资源调度和优化配置等措施;对于水质安全问题,可以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等措施。

五、评估和监测在制定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测。

评估可以分析方案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通过模型和指标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监测则是对执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六、总结和建议最后,根据评估和监测的结果,对整个水资源管理报告进行总结和建议。

总结部分可以对水资源现状和问题进行概括和回顾;建议部分则是根据评估和监测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水资源管理报告的编写和分析步骤是一个科学和系统的过程,需要严谨和全面的研究,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实用性。

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问题识别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评估和监测以及总结和建议,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决策和行动。

水利设计情况汇报

水利设计情况汇报

水利设计情况汇报本次水利设计工作是针对某某地区的水利设施进行的全面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防洪排涝等需求。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精心设计,现将设计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项目背景。

某某地区位于某某省,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旧水利设施老化和规划不合理,导致供水不足、灌溉效率低下、易发生洪涝灾害等问题。

因此,本次设计旨在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新增部分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二、设计方案。

1. 灌溉系统设计。

针对农田灌溉,我们采用了分区灌溉和滴灌技术,通过灌溉管网和水泵站的优化布局,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2. 城市供水系统设计。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我们进行了供水管网的重新规划和扩建,增加了水厂和水源地的投入,并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确保了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和供水稳定。

3. 防洪排涝设施设计。

针对易发生的洪涝灾害,我们对河道进行了整治和加固,增加了防洪墙和排涝泵站,提高了抗洪排涝能力,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设计成果。

经过我们团队的努力,本次水利设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农田灌溉效率提高了30%,农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2. 城市供水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供水压力增加,居民用水质量得到了保障。

3. 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受灾面积减少,居民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水利设施进行监测和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水利设计情况的汇报,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任务概述1.1 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1.1.1设计目标为水行政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服务支持,为智能水系的建设,提供存储层的功能支持。

在提供高效数据读取和管理功能的同时,为水系网络的上下游联通关系的追溯服务、沿河流定位要素、要素之间的强关联关系等等,提供存储层的支持。

1.1.2设计原则本设计围绕空间数据库建设,以“实用、先进、开放、标准、可靠”为基本原则。

♦实用性原则满足水行政管理各工作环节的需求,充分考虑用户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数据的取舍关系的建立应符合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数据获取的可行性。

属性结构设计格式和数据加载格式尽可能采用习惯的资料填报登录格式,避免数据入库时产生人为错误。

♦先进性原则尽可能采用现代空间数据库技术,保证设计的先进性。

♦开放性原则本设计是水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水行政空间数据库的基础,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满足水利行业其它如规计、水保等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

♦标准化原则工程类别界定清晰,定义明确,字段说明翔,实术语的采用和定义尽可能符合有关国家和行业规范,对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是使用频繁、数据量多的字段,或经常需要进行排序、统计的字段,定义本系统内统一的代码编制规则和代码表。

可靠性原则空间数据结构、属性字段的定义完整、明确,界限清晰,保证用户能方便、准确地采集和查询数据,力争减少数据冗余度,确保数据一致性,避免更新异常,提高查询速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1.2 设计依据2需求调查与分析2.1 水政监察空间数据库在水政监察信息系统中的位置水政监察空间数据库为水政监察信息系统提供大部分的数据来源,包括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业务审批相关数据等等。

提供低耦合度、高效访问、低冗余的数据存储机制。

提供水系几何网络的连通关系的底层支持。

为上溯、下溯分析等提供基础。

提供空间与非空间要素的关联关系支持,为水政监察信息系统中的关联查询和分析提供基础。

提供基于服务的数据访问机制,除为水政监察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之外,可方便被其他系统共享或直接以数据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2.2 数据库服务对象本数据库直接服务于水政监察信息系统,得益于其基于服务的数据提供机制,也可方便的为其他前端系统服务。

另外,也可以直接将数据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2.3 数据需求需要收集、整编和空间化的主要数据列表如下:除以上主要专题数据之外,还需要整理已有的珠江流域特别是河口的不同时期的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

2.4 空间数据库应用软件需求在处理、整编和发布空间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空间数据库应用软件如下表所示:2.5 设计条件与限制2.5.1信息的收集范围和途径信息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法律法规类。

收集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珠江水利委员会具有管理权限的河段范围,如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权限河段、建设项目审批权限河段、跨省河流管理河段、取水管理河段等等。

(2)行政业务类。

收集和空间化行政业务中来往的审批项目,如建设项目审批控制点、执法检查点、水事案件点、水事纠纷点、取水许可等等。

(3)工程类。

收集和空间化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政监察业务相关的工程项目,主要是管理权限范围内的涉河建设项目,如水工程、涉河建设项目、取水口、排污口等等。

(3)基础地理类。

收集和整理基础地理信息,如水系岸线、水系轴线、水功能区划、行政边界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业务相关的数据内容,由于本次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时限、规模和数据收集条件的限制,暂时不收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收集完善。

此类数据如:观测设施、温排水控制点和线、灌区、水资源二级及三级区划、行政驻地和县一级以下行政区划、洪涝防洪保护区、防潮区、蓄滞洪区、各级流域分区等等。

2.5.2数据库建设制约因素制约数据库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渠道的制约。

各类数据分散于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对于信息提供的权限、范围的规定尚不明确,导致一方面各部门对数据的提供存在顾虑,另一方面部分数据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收集。

(2)数据保密性制约。

部分数据处于国家或部门内部保密规定之下,难以收集。

(3)部分数据属性设置需求不明确。

不同数据类型的属性设置暂时没有明确的需求,部分已有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属性字段,为避免图层分割严重,此类数据可以合并,所以需要明确的需求以决定是否合并该类数据。

(4)部分数据不满足精度需求。

部分收集到的数据或根据辅助资料制作的数据,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大比例尺下的精度需求。

例如现有数据条件下,水系轴线只能根据水系岸线半自动的勾绘,只能满足小比例尺下的精度条件。

(5)部分数据缺乏完整信息部分数据的属性或空间信息不完整,难以从中提取必要的信息。

例如水系的流向信息,特别是河口密集交错的河网,根据已有信息提取流向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再如有部分审批权限河段只有文字描述,相应河段上准确的起始点信息难以确定。

(6)技术条件与成本制约当前的技术条件并不能完全满足水政监察空间数据库中对水系表达的需求。

例如:不同尺度下水系表达的融合问题,大范围流域面积下流域及水系自动提取的问题等等。

另外,软件平台的成本也是制约的因素,例如,如果需要与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对接,就需要专门购买扩展模块。

3数据与数据分类3.1 数据3.1.1数据源以数据需求中收集、整编和空间化,并审核检查后的的最终数据成果作为本数据库的数据源。

3.1.2约束检查约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空间数据拓扑完整性检查。

根据不同数据的特点,参考拓扑规则表,分别对不同数据建立并运行拓扑检查功能,修改直至无错误。

(2)水系轴线流向正确性检查。

通过箭头标识,人工目视检查;同过上溯、下溯分析,检查流向信息是否正确。

(3)关联关系的参考完整性检查。

根据关联关系的规则,检查主、外键的参考完整性。

3.1.3关于工程图与音像资料对于工程图与音像资料一类不适合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放置于特定文件夹目录下,在属性字段中通过存储文件目录或文件夹目录与之相关联。

3.1.4关于历史数据一般的业务数据都有时间字段,随着数据的更新和积累,空间数据库可以根据时间筛选数据。

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可以通过数据库存档机制,保存某一个特定版本的历史数据。

对于遥感影像数据,不同时期和类型的数据独立存放,通过镶嵌目录的方式查询和使用。

3.2 数据分类首先根据空间数据与表格数据分类。

空间数据是具有独立空间形状和属性特征的要素类;表格数据分两种,一种是通过线性参考附属于独立空间要素的要素类,另一种是提供关联查询的普通表格信息。

其次根据数据表达的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法律法规、行政业务、工程设施、基础地理等等。

3.3 字段设计在需求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政监察数据库拟收集的21类主要要素类的空间数据类型和属性字段进行设计。

3.3.1字段的设计原则各类要素字段的设计以满足当前需求为目的,后期根据新的需求进行字段扩展,根据数据库范式设计原则,尽量减少数据字段的冗余。

对于作为主键的字段内容的填写,尽量采用编码代替名称,以确保唯一性原则。

3.3.2字段汇总表编码对应关系表中英文对照表:4空间数据模型设计4.1 概述水行政管理对象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工具可用来实现对水行政管理对象的空间化管理。

不仅可以实现基于地理分布的水政管理成果可视化展现,满足基于电子地图的数据查询等操作,其分析功能还可支持对象关联关系、分布规律的研究等复杂的应用需求,为水政管理成果的深加工和后续应用,营造了较单纯的属性关系型数据库更加方便直观的应用环境。

4.2地理数据库本数据库的建立,依托于商业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平台ArcGIS,因此本文中提及的相关数据库建设的概念和名词,除通用名称外,均特指ArcGIS平台下的技术术语。

4.2.1概述在最基本的层面上,ArcGIS 地理数据库是存储在通用文件系统文件夹、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或多用户关系DBMS(如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Informix 或IBM DB2)中的各种类型地理数据集的集合。

地理数据库大小不一且拥有不同数量的用户,可以小到只是基于文件构建的小型单用户数据库,也可以大到成为可由许多用户访问的大型工作组、部门及企业地理数据库。

但地理数据库不只是数据集的集合;术语“地理数据库”在ArcGIS 中有多个含义:♦地理数据库是ArcGIS 的原生数据结构,并且是用于编辑和数据管理的主要数据格式。

♦它是地理信息的物理存储,主要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或文件系统。

通过ArcGIS 或通过使用SQL 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访问和使用数据集集合的此物理实例。

♦地理数据库具有全面的信息模型,用于表示和管理地理信息。

此全面信息模型以一系列用于保存要素类、栅格数据集和属性的表的方式来实现。

此外,高级GIS 数据对象可添加以下内容:GIS 行为;用于管理空间完整性的规则;以及用于处理核心要素、栅格数据和属性的大量空间关系的工具。

♦地理数据库软件逻辑提供了ArcGIS 中使用的通用应用程序逻辑,用于访问和处理各种文件中以及各种格式的所有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库具有用于管理GIS 数据工作流的事务模型。

4.2.2地理数据库元素无论GIS 用户使用什么系统,他们都将用到三种基本的数据集类型。

用户将有一组要素类(具有空间几何信息的对象);用户将有若干属性表;多数情况下,还有许多需要处理的影像和栅格数据集。

从根本上来说,所有地理数据库包含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这种数据集的集合可以看作是GIS 数据库设计的通用起点。

创建这些数据集类型的集合是设计和构建地理数据库的第一步。

然后,可以使用更高级的功能(例如添加拓扑、网络或子类型)来添加或扩展地理数据库,以便建模GIS 行为、维护数据完整性和处理重要的空间关系集。

4.2.3地理数据库的类型地理数据库是用于保存数据集集合的“容器”。

有以下三种类型:(1)文件地理数据库。

在文件系统中以文件夹形式存储。

每个数据集都以文件形式保存,该文件大小最多可扩展至 1 TB。

(2)个人地理数据库。

所有的数据集都存储于Microsoft Access 数据文件内,该数据文件的大小最大为 2 GB。

文件地理数据库和个人地理数据库是专为支持地理数据库的完整信息模型而设计的,它包含拓扑、栅格目录、网络数据集、terrain 数据集、地址定位器等。

这两种地理数据库不支持地理数据库版本管理。

建议使用文件地理数据库而不是个人地理数据库,因为文件地理数据库的大小具有可扩展性、性能也会显著提高并可跨平台使用。

(3)ArcSDE 地理数据库。

也称作多用户地理数据库。

这种类型的数据库使用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IBM DB2、IBM Informix 或PostgreSQL 存储于关系数据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