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空间规划设计⽅法滨⽔空间划设计⽅法研究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空间探究2.2国外滨⽔空间探究2.3⼩结3.滨⽔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结4.规划⽅法探讨4.1.不同⽤地类型与滨⽔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空间的研究4.3⽣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结5.结论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地区是城市中⼀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域相连的⼀定区域的称”,⼀般由⽔域、⽔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恩和迪克.⾥贝根据⽤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业港⼝设施六⼤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业区改建的滨⽔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区、与市中⼼相连的多功能滨⽔区、旅游休憩的滨⽔区、新开发的滨⽔区、⽣态保护的滨⽔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区公共空间设计⽅案案例分析,对⽐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把握空间形态、⽔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界⾯、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对不同⽤地类型的滨⽔空间设计⽅法研究。

包括滨⽔商业空间、滨⽔居住空间、滨⽔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景观设计。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滨水区作为城市中极具特色和价值的区域,其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弹性景观设计理念的引入,为滨水区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城市更新与滨水区景观的关系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的功能、环境和品质,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滨水区作为城市与水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往往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

一方面,滨水区的更新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也为滨水区的景观改善提供了契机,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

二、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弹性景观设计强调景观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和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在滨水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弹性景观设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滨水区容易受到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弹性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构建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提高滨水区的防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滨水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弹性景观设计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增强滨水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此外,弹性景观设计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滨水区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和适应性。

三、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的策略1、生态优先策略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通过恢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河岸植被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合理规划生态廊道,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例如,可以在滨水区设置生态缓冲区,种植本土植物,减少人工干预,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此外,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提升滨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多功能融合策略将防洪、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融合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为例发布时间:2022-11-01T07:06:07.74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2期第6月作者:王留青[导读] 苏州历来以其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而著称,文章以苏州水系空间为例,结合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状分析,归纳出了苏州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苏州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以塑造和延续水城的个性,营造一种亲水、活水的和谐城市气氛,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与空间塑造策略。

王留青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15000【摘要】苏州历来以其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而著称,文章以苏州水系空间为例,结合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状分析,归纳出了苏州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苏州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以塑造和延续水城的个性,营造一种亲水、活水的和谐城市气氛,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与空间塑造策略。

【关键词】苏州水乡;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设计优化;策略苏州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它是以其特有的水乡文化为依托,以其独特的方式构筑而成。

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与更新,却直接摧毁了城市的原有肌理和水乡系统的空间格局,城市的水环境千疮百孔,其独特的水城特色也逐渐消失。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的城市滨水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对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滨水空间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对不同特征的滨水空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The New waterfront: A worldwide UrbanSuccess Story》(Ann Breen and DickRight,1996)中,综合了全球39个滨水区的成功案例,并在滨水区中归纳出适合于各种滨水区发展的实用方法。

日本河流管理研究中心《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一文中,着重阐述了水的天然属性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并指出,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水资源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并将之作为人类与水的交互载体,从而实现环境和水资源的相互促进和共存。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城市滨水空间控制性要点研究

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城市滨水空间控制性要点研究

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城市滨水空间控制性要点研究摘要:城市滨水空间为城市的公共性空间设计类别之一,具体设计价值则表现在延续城市景观格局、增加用地价值、形成城市特色空间、美化城市界面等几个方面。

因为城市滨水空间特征和形成机理,受景观资源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双重约束和引导,所以人们必须全面掌握其空间特征和作用机理,并对其结构性组成加以深刻分析,进而总结出此类空间的控制性要求,从实际层面上进行合理运用。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城市结构性组成;控制性要点一、城市滨水空间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机制随着城市生产、生活、航运事业等人们社会活动中对水的高度依赖性,水长期至今都是这个城市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先导型基本要素之中,所以,中国传统的城市滨水空间也就更加强调实用性,因为它们从古至今都在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起到了巨大的功能,而绝大多数的都城也就选择于河道岸边的原因正是城市供水与水运的共同需求,而城市滨水空间的使用、发展、改变,也影响了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代的城市滨水空间,将随着城市功能本身的功能多样性演变而呈现一定的功能复合特性,同时其中的公共景观特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这将是一种由传统功能导向转变到综合利用开发方向的良性改变,同时具备了现代城市功能、景观、生态上的多重价值。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于城市设计实务范畴中,如城市设计的现实性、目标性、可实现性、公共体验与艺术环境等方面。

所以,从这种视角去认识,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的把控具有重要性。

关于滨水空间,在牛津字典中的释义主要是指与河流、琥珀、海洋等相互毗连的场地和设施。

在维基百科上将相近的定义"滨水带"理解为位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中央地区。

在对以上二种范畴的定义中,可以发现滨水空间的主要关注点并不局限于水域自身,而是陆上实体和水面空间的过渡衔接地带。

滨水空间是指一种明显受人工环境与自然共同控制和影响的城市特殊空间结构,但带有城市属性的滨水空间结构所产生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的相互冲突问题也十分明显。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案例二:北京朝阳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总结词
生态与功能的结合
详细描述
北京朝阳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功能完善。设计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生态驳岸等手段,提 升了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设置了休闲设施、运动场地和亲水平台,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案例三:广州珠江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总结词
创新设计理念
强化生态修复
促进绿色出行
加强区域合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应不断创新景观设计理念和 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 合本土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未 来城市发展的滨水空间景观设 计模式。
针对当前城市滨水区普遍存在 的生态退化问题,应加大生态 修复力度。通过植被恢复、湿 地保护等措施,提高滨水区的 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更 加宜居的环境。
感谢观看
人文化设计趋势
历史文化的传承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 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景观元素、公共艺术等方式, 展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
人性化空间设计
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创造舒 适、安全、便捷的滨水空间,提
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社区参与与互动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滨水空间的规 划、设计和管理,增强景观与市
民之间的互动性和归属感。
多元化设计趋势
01
02
03
多维度设计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融 合自然、文化、艺术等多 个维度,呈现出更加丰富 和多元的景观面貌。
创新性设计
鼓励设计师发挥创意,探 索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 力的滨水空间。
适应性设计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环境 变化,灵活调整和优化景 观设计方案,保持滨水空 间的活力和生命力。

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28 建筑与装饰2023年3月上 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田端升 梁述凯 宋雪松 姜汉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 随着城市滨水空间的影响日益加大,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但是我国在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方面的经验还比较欠缺,分析和研究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城市滨水的内涵出发,以A市某河滨水区为例,就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分析,结合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滨水空间;景观规划;景观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in Urban ConstructionTian Duan-sheng, Liang Shu-kai, Song Xue-song, Jiang HanTongyuan Design Group Co., Ltd., Jinan 25010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in urba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However, China’s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is still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 status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this paper takes a riverfront area in City A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引言水与人类的生存以及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依山傍水”,说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傍水也一直是人类居住的习惯。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180m (16,000m2 approx) z 平均住宅地块规模 : 280m2-
3,250m2 z 地区人口规模 : 23,000
approx z 近期住宅销售价格 : 93m2
(1,000ft2) = USD394,000 (i.e. USD4,240 per m2)
温哥华南部滨水区现状
历史背景 History
案例七: 大阪道顿堀滨水区
道頓堀のルーツを探る~道頓堀の歴 史~
道頓堀の「景観」は、この街が開拓さ れ繁華街として有名になり、それを求 めて人び集うようになったことで、その 価値が認め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の 街の「景観」はように生まれたのだろう か。本節では歴史を紐解き、道頓堀が 代表的な繁華街としてした経緯を述べ たい。
本区域特点: 水网体系自由穿插在规则的城市 格网中。路网和河道叠加在一起 形成丰富有趣的城市空间。 Free waterways combine with inerratic urban grids. 沿河布置公共步行区域和滨水活 动空间。Place pedestrian paths and recreation space along rivers. 城市开放空间与当地节事文化与 休闲活动相结合。Put culture events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into public open space.
本区域特色景点
案例三: 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王国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位于艾瑟尔湖西南 岸,人口73.5万(2003 年)。阿姆斯特尔河从市内流过, 从而使该城市成为欧洲内陆水运 的交汇点。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面积超 过了这座城市总面积的四 分之一,运河数量超过了 威尼斯,桥梁总数则超过 了巴黎。市内地势低于海 平面1—5米,被称为“ 北方威尼斯”.全市共有 160多条大小水道,由 1000余座桥梁相连。 漫游城中,桥梁交错,河 渠纵横。从空中鸟瞰整个 水系状似蛛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承载了生产、生活、生态、历
史与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

随着城市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
理念也随之变化,本文经过对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梳理以及对我国滨水
空间现状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造符合我国现代社会需求的滨水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滨水空间存量优化城市设计策略
1.发展历程与现状概述
发达国家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历程可大致分为“自然—繁荣—衰退—复兴”
等若干阶段。

自20世纪下半叶起西方发达国家便展开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实践:如芝加哥滨河步道的四维设计、西雅图中心滨水区改造、曼哈顿BIG U防护性景
观规划等。

我国滨水空间的开发起步时间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以上海、
广州为代表的城市首先展开。

从2016年起,上海先后进行“一江一河”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其中黄
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42公里岸线,出台实施《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关于
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文化、旅游、体育
活动的丰富和提升提供了空间,把黄浦江、苏州河两条“母亲河”两侧所蕴含的
城市人文的底蕴,进一步推送到市民眼前,并进一步促进江河两岸的产业集聚。

2012年,广州市开始明确并落实广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大会中的决议,打造
珠江黄金岸线。

近年来,已完成多个滨水旧工业区更新,如红专厂、太古仓、琶醍、1850创意园等,延续了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实现了滨水空间的复合价值。

除珠江外,还完成了多个河涌的整治与美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碧道
778公里。

广州碧道规划和实施项目荣获2021年WLA世界景观建筑大奖与2021
年LILA国际景观奖。

目前,上海、广州滨水空间的转型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设计理念与
策略亦在使用者的反馈中不断的更新与优化,对于我国其他城市的滨水空间设计
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国内其他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国内外
各优秀案例,不断提出更先进的规划框架与设计理念,并逐步投入建设与实施中。

1.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水息息相关。

自上个世纪以来,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重新
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城市
滨水空间逐步复合化,承载了生产、生活、生态、历史文化等多维度功能。

市民
渴望功能复合、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滨水空间,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漫步道或自
然景观,因此,应依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新的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策略。

1.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策略
1.保障滨水空间的生态性、公共性与亲水性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而滨水空间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实践对象。

[1]以生态修复为首要目的,完善城市“山海相连、绿廊贯穿”的整体生态格局和生境系统,并配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保障
生态功能完善的前提下,植入多样化的公共活动空间,强化滨水空间的公共性,
弥补城市内部公共空间的不足,配合进行存量优化。

“亲水”是滨水空间区别于
城市其他空间的独有特征,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美化过程,亦
是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的有效手段。

人的亲水情节是通过各种亲水活动表现出来的,而这种活动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参与性。

只有参与到其中才能谈得上亲水。

[2]
提升滨水空间的亲水性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能有效吸引市民或游客的驻足,提
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3.2城市功能的拓展与补充
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往往是整体城市的部分功能向滨水区的延伸和拓展。


一的景观化滨水空间极易成城市内部空间与滨水空间的割裂,滨水空间不仅需要
承载生态修复、观光游览等功能,更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功能的衔接、拓展与
补充。

通过了解附近使用者需求,弥补周边区域所缺失的功能。

作为城市重要重
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公共建筑,如商业综合体、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打造空
间丰富,功能多样的滨水空间,在功能上弥补城市内部空间的不足,实现内部空
间与滨水空间的有机融合。

3.3慢行系统的丰富化设计
慢行系统是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效强化与城市内部空间的衔接与空
间的可达性。

滨水空间的慢行系统应承担交通组织与引导游览的功能,更加注重
线路的舒适与美观性。

线路宜结合水岸设计,加强与水面的互动,串联滨水空间
内的公园绿地、广场、文化遗址等开放空间。

在慢行道的功能设计上,应满足骑行、漫步、跑步三种慢行的需求,合理规划“三道”线路。

在关注水岸慢行系统
延续性的同时,应加强与城市内部慢行系统的衔接,使之逐步构成完整的城市慢
行系统。

3.4区段特征的凸显
在寻求差异化的社会中,滨水城市通常会利用滨水空间进行风貌的建设来彰
显城市自身的个性。

城市各区段滨水空间应体现其自身特色,避免出现过度统一、千篇一律的设计。

可通过对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进行内部挖掘,或结合周边城市
功能进行外部植入。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历史价值凝炼的核心场所,市民与游客文
化归属与认同的塑造也是其重要职能。

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应对地方文化进行深
刻的认知与合理的诠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的遗留,使其在滨水空间的城市更新
设计中得到承载与延伸。

3.5防洪设施与场地、景观设计相融
我国每年雨季暴雨多发,洪涝灾害频繁,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不可避免的要
将“防洪堤”作为重要的安全保护设施纳入设计当中。

我国处在工程防洪时期,
依赖工程技术,通过修筑挡墙和防洪堤的方式抵抗洪水,导致水与土地、人文的
分裂,阻隔了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流,反而加重了洪涝的破坏性。

[3]在充分保障
人生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应通过景观环境设计,尽量弱化“防洪堤”的存在:
优化工程防汛,将单一防洪墙改造成两(多)级系统,隐藏在景观覆土和种植地形、阶梯广场、瞭望平台的设计当中;增加防洪方式,融入防洪海绵景观,如雨
水花园,践行“弹性城市”的设计理念,加强其面临外界冲击时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以弹性的方式在减少台风和暴雨威胁的同时,丰富景观地形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肖.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城市旧区更新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2]刘岳坤. 城市滨水空间亲水性设计策略[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02):111-116+123.
[3]季曦冉. 弹性城市理念下的防洪海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