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更新设计——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
以水取向的城市形态

URBAN DESIGN设计的目标:1.建设市民休闲和文化活动中心,促使成为滨江区的后花园,并推进全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形成;2.力求成为杭州市有吸引力的观光点和旅游场所;3.为引进软件产业创造佳好的环境,促进科技城的繁荣。
由于钱塘江潮汐和洪水的综合作用,防汛要求尤其重要,滨江已建成3.2m高的堤坝,成为城与水的屏障,给城市和江滨亲水环境的塑造带来困难。
如何发挥钱塘江的资源优势,同时化解堤坝的阻隔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课题,以水为主要取向成为设计的创作主题。
下面从六方面论述设计构思:一、发挥环境潜能,城市面向钱江钱塘江是滨江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江滨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活力提升。
首先要使全区与江滨紧密联系,使江滨成为滨江区的意象。
设计范围内有五条垂直江滨、通向城市腹地的干道,也是城市引向江滨的主要路径。
城市设计对原道路断面进行调整,加宽步行空间,形成植树六排的林荫大道;在道路的端部布置通向坝顶绿地的大踏步和小广场,广场上设置雕塑型灯塔,既是将市民引向钱江的标志(图7、9),又与千年镇潮塔——六和塔隔江对峙,晚上烁烁放光,沿江展现新区的欣欣景象;五个广场各有特色,通过踏步、水阶、拱桥和喷泉等精细布置,增强地域的识别性;广场周边还布置休憩活动的支持设施,包括餐饮、小卖、露天茶座和停车等,力求环境宜人。
5 文化娱乐园名中外,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来此观潮。
水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也是滨江区城市特色塑造的源泉。
基地东西分别有已建的钱江三桥和在建的钱江四桥,与杭州市区交通联系方便;区政府及其前面的市政广场位于基地南向,广场与基地之间有商贸区和商业步行街连接;这里依托滨江优势,建设市民休闲空间和文化娱乐场所(图5),与步行商业街、市政广场联成一体,成为滨江区的公共空间体系(图2),通过综合效应促进滨江区的繁荣。
综合分析基地的区位条件和环境资源,根据新区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我们确立了城市URBAN DESIGN交往的极好场所。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2007-12-03 18:20:02一、问题的提出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城市兴起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滨水空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山水生态城市概念被提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讨论。
水体作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流动因素,人们对其在城市生态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而滨水空间则成为人们为实现城市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
城市规划工作者正试图将这一部分城市空间规划成既能符合自然生态功能又能促使现代城市发展的协调区。
笔者通过参与编制温州市汇昌河水上公园规划,进而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改造规划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总结。
二、温州城市滨水空间的演变过程温州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山水古城,建成选址时倚江、负山、通水的依据和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布局风格,充分说明温州水乡城市布局特点。
从清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和民国二十六年城厢街巷图也能体会到温州古城水乡风貌的特色。
城市滨水空间不外乎两种类型,其一是公共的(开敞的)空间,其二是封闭的空间,温州城市的滨水空间类型以前者为主。
从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放以前),这一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空间。
城市周边地区山水自然衔接,山与水交融,形成山水城市的大格局,如松台山与九山河,海坛、华盖、积谷山与东环城河;2、经济空间。
古城的南市和北埠均是以江河航运功能为依托,形成城市滨水商贸、运输繁华的经济活动空间;3、生活空间。
城内街巷并水而置,形成路水互借的空间格局,由此而成八字桥、信河街等城市滨水生活空间。
第二阶段(解放初——“文革”后期)由于现代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温州经济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商贸经营为主逐渐向机器工业时代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小巷、小河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老城内的小河被逐渐填埋,取而代之的是马路、建筑,这一时期城内的滨水生活空间基本消失殆尽。
面向开发的滨水区城市设计——以武昌滨江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so nt l g a r gina fco r i e o l oln
If r 日d 0e negaf r p∞po e ol p 0 e t deI s d f r v heor r m y
de elpmen fa e fRy i nd i v o to aso ie ̄de o mog r e bulIg l n d w a Urande in Uba d eo b s n ev lpmen g r t
市 中心地 段迁 出 ,滨水 地 再开 发成 为城市 复
兴 的重要 推动 力量 。一 方i ,改造 前后 高达 数
十倍 的低 价差 促使 发 商具 有足够 强 烈的开 发 和改造 意 愿 .另一 方面 ,对城 市政 府而言 ,滨 水 开 发 无疑具 有促 进经 济增 长、 提升 城市形 象的 著 作用。 目 , 1 9 年 来 ,滨水 重 90 建和 再开 发项 目日 益增 多,规 划和 设计 手段也
1 开发 目标 的 多样 性 1
最初 的滨水 开 发与设计 侧重于滨 水环境和 景观形象 的建设 .主要是通过 改善滨水 环境、 文通条件 等,推进 产业和经济 的发展 ,目时为居 民提供 休 闱娱乐 的公 共场 所 随着 新世纪 的到 来 .淳水 区开发开 蛄关注经济 层面和城 市发展向 题 ,主要 实现城 市产业结构调 整、塑 造城市形 象、发 展城 市经 济 提高 城市 综合竞 争力 为 目 的 根据张 庭伟 ( 。 城市 滨水 设 计与开 发)一书 的 点.评价 一个城市 滨水 的开发项 目的成 观 与 ,主要有 三个衡量 标准 . 一,是 有助干 第 促进 城市经济 繁荣 . 加城市 经济 量,为市 增 政府 创造更 多的税 收;第二 , 否有助于 增加就 是 业机 会, 为 多的市 民提供工作 岗位 市 民对 自己 市的 自豪感。 城 第 三,是 否 有助于改 善城市市 容.反映 政府的政 绩,增强
滨水景观设计

•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 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 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 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 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 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 、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
• 2.2 沿水步道与水面的开口处 与水面的开口处是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人与水面 能够近距离接触的地段,从防洪堤到水面之间 跌落的台级和平台能够产生富于变化的空间, 对人具有较强地吸引力。对于开口的提示本身 就要求这部分空间要进行特别的处理,也需要 一定程度的空间放大,从而提高安全性和亲水 性。
• 2.3 沿水步道的转折处 “视线转折的对景往往都是潜在的兴奋点。”
• 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 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 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 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 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 ,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 起到重大作用。
• 此外,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在开 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 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 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 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 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 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 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 色
水体的可接近性
• 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 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 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 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 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 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 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 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

HANGZHOU QIANTANG RIVER URBAN DESIGNAND LANDSCAPE PLANNING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1. INTRODCTION 序言新一轮的杭州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杭州市的发展方向为“以主城为基础,沿江向东发展,跨江向南发展”。
二十一世纪杭州城市已经迈向了充满希望的“钱塘江时代”。
为创建有杭州自己个性的城市形象,营造杭州自己特有的建筑风貌和环境特色,形成有杭州地域文化背景的文化特色,对以钱塘江为中心的新杭州城市空间形态应超前做出合理的处理和艺术安排,并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下就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提出规划探讨和概念设计。
1.1 Background 项目背景杭州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长期以来是以西湖和旧城为核心,层圈式地逐步向外扩展,这种单核式、封闭型的团块状空间形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按照新一轮杭州市总体规划对杭州市城市用地布局原则与基本思路,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杭州市的发展方向为:以主城为基础,沿江向东发展,跨江向南发展。
因此,及时对以钱塘江为中心轴线的新杭州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大手笔的艺术处理和划时代的科学安排,形成杭州本身特有的建筑风貌和环境特色,显示杭州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城市形象,必须在充分考虑和利用钱塘江江滨现状的同时,建立一个超前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模式,精心创作一个理想的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此项目的设计范围包括钱塘江两岸,北岸西起钱江一桥,东至钱江二桥;南岸西起滨江一号路西端,东至钱江三桥,两岸纵深500米至1000米左右。
根据要求,通过城市设计,对已完成的控规提出修改和建设性意见,指导即将实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满足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和人的活动的功能需要和视觉感受等要求,在技术上做到科学合理,在美学上赋予城市特征和形象,使钱塘江及钱江两岸真正形成富有现代气息及地方特色、风格协调、品味高雅的城市新空间,推动城市沿江发展。
滨江设计方案

滨江设计方案第一节:引言(约150字)滨江设计方案旨在探讨并提供专门针对滨江地区的城市设计解决方案。
滨江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可以实现滨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滨江设计方案的背景与目的,并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滨江地区发展现状(约250字)滨江地区位于城市的滨水区域,被河流或湖泊环绕,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
在过去几十年里,滨江地区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各种挑战。
一方面,滨江地区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有吸引力和潜在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制约了滨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适合滨江地区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第三节:滨江设计方案的目标与原则(约200字)滨江设计方案的目标是为滨江地区提供一套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案,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其设计原则包括:1.可持续性:在滨江设计方案中,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保护。
2.多功能性:在滨江地区的设计中,要兼顾人们的不同需求,将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有机结合。
3.联动性:滨江设计方案应与城市其他部分相互联动,形成有机的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以实现整体发展。
第四节:滨江设计方案的重点内容(约500字)滨江设计方案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护滨江区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并兼顾滨江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
2.交通规划与优化: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滨江地区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3.建筑设计与风格定位:根据滨江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和风格定位,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江风貌。
4.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滨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滨水景观案例

滨水景观案例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的景观环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滨水景观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海外滩的滨水景观。
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景点,其滨水景观的设计非常出色。
在外滩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江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保留了一些老建筑,同时也建设了现代化的滨水步行道和观景平台。
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韵味,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非常成功。
其次,我们来看看杭州西湖的滨水景观。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滨水景观的设计注重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西湖的设计中,没有过多的人工痕迹,而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也建设了一些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接触湖水的平台和观景点,让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舒适和放松。
这样的设计让西湖成为了一个休闲度假的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最后,我们来看看悉尼港的滨水景观。
悉尼港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天然港口,其滨水景观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港口的设计中,注重了城市与海洋的连接,建设了许多滨水公园和休闲广场,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海边尽情享受阳光和海风。
同时,也注重了海洋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态。
这样的设计使得悉尼港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和游客。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让我们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出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
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方法

第11卷第12期中国水运V ol.12N o.112011年1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D ecem ber 2011收稿日期:2011-10-15作者简介:朱河(1990-)男,河南信阳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林莆程()男,福建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项目“设计艺术伦理学研究”〔立项号D 6〕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方法朱河,林莆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在城市水系的整治规划中,滨水区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
本文从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亲水性特征、滨水区驳岸的设计、滨水区的生态性设计三个方面研究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
使滨水区景观设计充分发挥出其美学价值和城市的景观特质,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时代里,滨水区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 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2-0263-03近年来,开发滨水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滨海、滨江、滨湖、滨河的城市中,随着城市经济基础的逐渐雄厚,对旧滨水带的改造或者开发新的滨水城区都成为了可能。
滨水区是水陆之间的交界带,涉及了水利的、城市规划的、旅游的、景观的、生态的、人文历史的等多学科的范围,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牵引到的城市河道驳岸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肌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对水的利用与设计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滨水区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规划设计,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如果只注重功能性,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城市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分东西两区块,内部空 间均设计成具有低密度.超宽楼宇 间距、良好日照间距的居住社区,并 靠近中心绿地配置幼儿园。规划居 住建筑设计为略带弧形的板式高层 和点式高层,使大部分居住建筑为 正南北向偏东1 5。~30。最佳朝向, 既弱化居住建筑日照朝向与遵从江 景朝向的道路网之间的角度偏差, 又实现了与环境的有机衔接、空间 的围合以及江景资源的最大化利 用。 3.3景观系统设计 3.3.1轴线与节点
价值、改善滨水地区的环境以及提 升城市品质的积极作为,都促成了 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热潮。
为有效引导滨水地区的规划与 建设,更好地实现滨水地区的更新 与复兴.本文以杭'Jt、l市江河交汇区 为例,重点探讨滨水地区的更新设 计。
1项目概况
1.1背景
2007年,杭州市人均GDP达到
806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
图2 总平面规划图
图3规划结构图
围;生态和谐强调与自然生态环境 的友好,通过绿地、水系的组织;以 及适宜规模,人性化尺度的设计, 塑造一种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亲 切.宜人、和谐的生活空间。 2.3设计构思
围绕着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设计重点从以下6大方面 展开构思:
(1)功能复合布局.促进地区 活力。本地区以旅游休闲.生活居 住两大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商务办 公,强调功能的复合布局,满足游 客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以便形成 生机勃勃的持久发展的地区环境。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改造 起步相对较晚.但滨水地区的更新 与建设亦逐步趋热。近年来由于工 业化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快速 拓展,部分地区与城市正在向工业 化中后期甚至后工业化时期转变j 伴随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对土地价 值最大化的追求,城市滨水地区同 样面临用地优化与功能更新的内在 需求,且政府对于提升滨水地区的
在景观节点中,运河终点标志 塔和张拉膜具有地标意义。运河终 点标志塔设计为相互环绕上升的两 条彩带,寓意运河在终点处与钱塘 江的交汇,同时也寓意运河文化与 钱塘江文化的水乳交融。张拉膜设 计为一组海鸟型膜状构筑物,以轻 盈、空灵的结构形态寓意”腾飞”. “希望“,预示着杭,Jt、I的美好未来。 3.3.2景观界面
然与人文内涵。 因此,规划将本区块定位为:杭
州市水上旅游枢纽和重要的文化旅 游节点.配套CBD的以休闲游憩、生 活居住为主的多功能滨水区。 2.2规划理念
规2iJ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 生态和谐”为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 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 区。其中,文化休闲突出运河终点与 江河交汇的文化内涵.倡导一种以 文化.休闲,旅游、娱乐相交融的生 活方式,提升杭州城市的旅游形象 与生活品质i现代活力注重功能的 复合多样与多元交往空间的丰富与 变化,烘托一种与钱塘江时代相呼 应的现代时尚.活力动感的生活氛
以运河口开敞空间.文化娱乐 建筑.高层商务办公与居住建筑群 构建天际轮廓线,并与钱江新城整 体沿江天际线相协调,形成错落有 致、通透、多视角而富有韵律感的滨 江景观,同时实现江景资源的最大 化利用(见图6)。 3.4绿地系统设计
规划从滨水绿化.公园绿化、院 落绿化.街道绿化和道路景观绿化5 个层次设计绿地系统,其中重点是 滨水绿化和公园绿化。滨水绿化带 主要沿钱塘江设置,并结合步行道. 小广场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营造 观赏钱塘江的休闲开敞空间。公园 绿化集中于运河终点公园和桥头公 园,通过硬质空间与柔性空间相互 交替及几何状构图的游步道组织绿 化空间,并结合地形的适当起伏与 空间的变换形成丰富的绿化空间景 观。 3.5交通系统设计
3总体布局与设计
3.1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心.二组团,二
轴线、七区块”的总体布局结构(图 2.3)。
:一核心”指综合公共服务核心 量
区。在运河东路与运河之间的江河 竺
程 交汇河口地区,规划依托其独特的 滨水景观与水陆交通优势,形成本萼
研 究
63
图4整体鸟瞰图
剧b 江)口j交[区透视幽
区块的公共服务核心,包含旅游.休
(4)彰显江河交汇滨水特色。本 区地处江河交汇区,滨水岸线资源 优越,规划从用水.亲水、观水三个 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滨水区特色。
(5)组织多元化.立体化的高效 交通。多元化强调水陆多种交通方 式的选择与组织,立体化则强调通
过垂直空间的交通组织实现人车分 流。
(6)塑造层次丰富.和谐优美的 空间形态。河口地区空间开敞,标志 性建筑的组群突出,沿江空间高度 近江方向分层跌落,沿江界面突出 韵律感。
河,北至钱江路.用地面积约7 3万
吖。区内现状用地以市政用地为主,
并含有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以及废
弃的沙石码头用地。
№
基地现状的总体特征是地理区
o
o 位优越,用地相对单纯,形状规整,且
竺
∽ 、一
基地西南两面临水.具有长达
2.
现
代 1 km2的滨水岸线资源(见图1)。
城
市
研
究
62 万方数据
2设计导向 2.1功能定位
竺 现
火热建设已经拉开了城市新的发展 代 城
构架。因此,沿钱塘江的两岸城市滨 市 研
究
【设计】 61
图1 用地现状图
水地区亟需调整现状土地利用性
质.优化用地功能布局.以适应城市
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
1.2现状
江河交汇区位于杭州市钱江新
城范围内,京杭运河与钱塘江交汇
处,即四堡污水处理厂区块。规划区
东至浙赣铁路,南至钱塘江.西至运
市 研
串连主要的滨水开放空间与景观节
究
64
万方数据
点,形成沿江、沿运河连续的步行景 观轴线。
“七区块”指七大功能分区。具 体包括:运河东路以西的运河终点 公园.旅游码头集散区以及商业办 公与休闲服务综合区,运河东路以 东的滨江居住社区,沿钱江路布置 的商业办公居住混合区,沿钱塘江 布置的商住混合休闲景观服务带, 靠钱塘江二桥的桥头公园。 3.2空间设计 3.2.1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ZHANG Ru-lin LU Xin-yu SUN Peng SUN We
万方数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地区水运交 通业与工业的衰退,以及对滨水地 区价值的再认识,滨水地区的城市 更新与复兴运动日益兴盛。这种更 新与复兴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发达国 家城市从制造业经济向信息和服务 业经济转化的需要,且更为城市创 造了富有魅力的滨水公共空间,由 此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 深远。也因此,”滨水地区作为城市 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 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的 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1]。
乐、展览等多种功能。 沿江休闲带沿之江大道内侧带
状布置,结合休闲、居住混合建筑分 上下两层设置。一层为沿街底商形 式.通过坡形绿地与步行空间组织 成以商业为主的步行游憩长廊;二 层结合裙房的退台形成室内与室外 相得益彰的公共休闲空间,为市民、 游客提供观赏钱塘江的平台(图4。 5). 3.2.2居住区空间设计
港湾与码头旅游集散区以水上 旅游接待中心为焦点,结合水上交 通、东侧小广场、北侧社会停车场提 供旅游接待与集散服务。接待中心 同时配置游艇俱乐部,游船与水上 巴士上下客等功能。
娱乐与商业服务综合区包含喷 泉休闲广场.游购步行街和综合娱 乐服务中心。喷泉休闲广场含旅游 集散和购物休闲双重功能:步行街 通过与运河终点标志塔。综合娱乐 服务中心形成对景进行组织,功能 设置包含精品店,特色店,美食店. 茶楼、酒吧、咖啡馆i综合娱乐服务 中心改建自原污水厂保留建筑蛋形 消化池,涵盖餐饮商业服务.文化娱
(2)突出运河终点文化主题。 大运河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与世
万方数据
界性,规划充分挖掘发挥千里大运 ;o-j终点的重大文化意义与价值。规 划在此处建设大运河终点主题文化 公园.设计主题广场与标志性雕塑, 形成品牌旅游,并作为该地区标志 性的公共空间节点。
(3)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设计丰富而多样的公共开敞空间, 包括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小区内部 开敞空间,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交通系统整合机动车交通,公 共交通.步行.静态交通以及水上交 通等各种交通要素.建立有序.便 捷.舒适、安全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在道路网组织上,规划对“三纵 三横”路网承担的作用进行功能区 分,并对交叉口交通流线进行组织。 停车交通组织在设置2处社会停车
hj
o o 里
竺
现
代
城
市
图6沿江大际线
研
究
万方数据
规划的两条景观轴以运河终点 标志塔为原点组织,景观主轴呈南 北向串联入口小广场、喷泉休闲广
场、运河终点广场.运河终点标志 塔、张拉膜.观潮平台等节点,形成 通达江河汇流区的景观通廊;景观 次轴呈东西向连通富春江路、运河 步行景观桥、运河终点标志塔、沿江 步行休闲带等节点,形成可延伸至 CBD的景观通廊。
——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
T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Renewal:Taking Urban
Design for the Confluence of Grand Canal and Qiantang River as an Example
张如林卢新宇孙鹏孙伟
规划重点组织面向运河,沿钱 塘江和沿钱江路三条景观界面。
面向运河景观界面由一组呈半 环状面向河口开敞空间的建筑群构 成,突出其现代活泼的标志性特色。 沿江景观界面主要由居住建筑组 成,以板式高层为主,临江一侧配以 点式高层,突出其韵律感。沿钱江路 景观界面由商务办公与青年公寓及 其裙楼组成,主体建筑两个或三个 一组,形态挺拔、现代、简约而富有 韵律感。 3.3.3沿江天际线
1:50.2:45.7。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
长的贡献度达到49.8%,种种数据
表明.以风景旅游著称的杭州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