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好累啊,好想睡觉。

努力了好久,可成绩还是没有起色。

你身边的同学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慨?假如有,你会怎样运用发展的观点劝说他面对成长道路的困难和挫折?3、方法论(1)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

?(2)我们要做好充分地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过渡课堂总结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过渡:既然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是不是意味着同学们天天什么事都不做成绩就能一跃而起呢?二、事物发展的状态探究与共享2《笨人吃饼》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

觉得没吃饱,又吃了一个。

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

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就吃,吃到一半,觉得饱了。

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是白白地浪费了。

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会吃饱,我应该先吃这半个就好了。

" 思考:①这个人笨在哪儿?②结合寓言故事谈谈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教师归纳: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巩固提升:下列现象哪些属于量变、哪些属于质变?①在10-30度之间水的变化②水温升至100C,出现沸腾和汽化③人的年龄的增长④头发一根根脱落变秃头⑤河堤崩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⑥DOG变GOD⑦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故事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判断学生观看思考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领悟学生阅读材料回答冋题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主归纳、教师点拨故事道理浅显易懂,激发学生阅读量变质变含义的兴趣区分量变质变的同时领悟量变质变的关系直观演示调动积极性用马克思的故事理解量质变的关系的同时可以激励同学们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故事启发,把抽象哲理形象化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冋题进行好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1.2 教学内容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发展的本质和目的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的概念和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介绍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发展的定义和特点举例说明发展的本质和目的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章:发展的原则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发展的原则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发展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发展的原则:平衡与协调、持续与稳定、公平与正义发展原则的意义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原则的定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原则2.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发展原则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平衡与协调、持续与稳定、公平与正义的发展原则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原则解决问题第三章:发展的路径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发展的路径及其选择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发展路径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发展的路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的选择和实施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路径的概念和选择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3.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介绍发展路径的概念和选择讲解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发展路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第四章:发展的评估4.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发展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进行发展评估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发展评估的方法: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评估发展评估的重要性和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发展评估4.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发展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评估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发展评估操作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发展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解和分析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5.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讲解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六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6.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实际案例6.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分析可持续发展实际案例第七章:全球化与发展的视角7.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待发展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全球化对发展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待发展7.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讨论全球化对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待发展第八章:发展的挑战与对策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提出针对挑战的对策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对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调整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对策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针对挑战的对策8.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发展过程中的挑战讲解面临的挑战: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针对挑战的对策第九章: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9.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来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思考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未来发展的趋势: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化等未来发展展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展望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9.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未来发展的趋势讲解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化等趋势讨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望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使学生回顾并总结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主要内容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和总结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主要内容个人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10.4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回顾和总结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学习内容讲解回顾和总结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引言补充说明: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为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设计
阜康市第一中学张惠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原理。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三、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前途是光明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道路是曲折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质变方法论七、教学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展的概念,认识到发展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 发展的概念: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

2. 发展的特点:普遍性、动态性、阶段性、曲折性。

3.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1)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关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3)认识事物的矛盾和冲突。

(4)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发展的实质。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4. 实践法:课后作业,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课时(45分钟)2.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讲解发展的特点和实质。

(3)教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发展观点解决问题。

(5)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体会。

(7)作业布置:课后运用发展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是否能够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分析的深度和合作态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拓展1. 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具体的发展案例,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以加深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

教学设计25: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25: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理解前进性的原因、新旧事物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克服前进改革中的困难。
导入新课:《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921年,中共“一大”时,只有12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到党的“十七”大时,出席代表2235人,代表着7000多万名党员。
材料三:“嫦娥一号”在飞行的过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
谈一谈:中学阶段被称为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长身体、学知识、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对人生的前途、理想的实现起重大的作用。
作为青年学生,你想怎样度过你的中学阶段?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பைடு நூலகம்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课后练习题,并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
结论3:(方法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引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教案旨在通过采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多角度审视问题。

3.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1.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角度审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审视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3.多角度审视问题:教师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层面。

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通过讲解和范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5.练习与讨论:教师提供多个问题供学生练习,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给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6.总结与归纳: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归纳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并通过写作的方式提交。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综合评价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吴丽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辨证关系。

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的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教学重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二是,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那新事物是如何战胜旧事物的,如何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如何正确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以问导学1、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两种情况?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生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4、列举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成语、俗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怙名学霸王。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三、自问促学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给我们什么启示?(1)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1.2 教学内容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发展的思考。

讲解:介绍发展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发展的理解和例子,讨论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发展的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的原则。

培养学生应用发展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发展的原则: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动性。

应用发展原则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发展原则的思考。

讲解:介绍发展的原则,解释每个原则的含义和应用。

练习:让学生应用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第三章:发展的趋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的趋势。

培养学生预测和应对发展趋势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发展的趋势: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源有限性、环境问题。

预测和应对发展趋势的方法。

3.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相关的新闻事件,引发学生对发展趋势的关注。

讲解:介绍发展的趋势,分析每个趋势的发展和影响。

练习:让学生预测和应对具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第四章:发展的障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的障碍。

培养学生克服发展障碍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发展的障碍:经济限制、社会不平等等。

克服发展障碍的方法和策略。

4.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对发展障碍的思考。

讲解:介绍发展的障碍,分析每个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讨论:让学生探讨克服发展障碍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第五章:发展的推动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的推动力。

培养学生运用发展推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教育、合作、政策支持。

运用发展推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5.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成功发展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发展推动力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本课从教学内容来讲属于方法论部分,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整个世界永恒发展的。

这样,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本节课正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要求。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不断扩大,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并且由于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加速,高二学生具备了探讨更深层次哲学问题的心理基础。

高二学生对感性材料分析能力已经不错了,同时经过前面哲学的学习,已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但对生活中经验还无法有效地上升到哲学高度,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从生活的实例出发加以引导。

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整个世界永恒发展的,这节课就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探寻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状态问题,鉴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

在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

(2)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3)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
一关系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绍兴经济发展的主线贯穿课程,层层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结合实例从生活中引出哲学道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树立自信,增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

(2)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量的积累,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教学重点】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
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本着新课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尝试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游戏体验,挖掘其中的哲学道理,让学生学哲学,用哲学,达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会贯通。

本课力求在教学各环节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体验与参与,以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活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阅读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既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又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活学活用。

【教学手段与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曲折的
1、事物发展方向的前进性
2、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3、方法论要求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发展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方法论要求
【教学反思】
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

所以本节课效果如何还要看具体教学过程和课堂效果,因为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在很多教学环节的预设上还是存在问题和缺陷,比如设问环节可能对于学生的把握度还不够;对于教材的处理还是不够合理;课堂上的开放度还是不够等等,这就需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再体会并随机调整。

课后反思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