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合集下载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 。国民党在军事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逐渐丧失战场主动权,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 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 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与国统区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共产党在解放区 进行了土地改革, 解放区一片欣欣 向荣。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土 地 改 革 与 三 大 战 役
八年抗战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感召
下,当时中国民众咬牙坚持、不离不弃,加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 1945 年9 月27 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内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 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 深放 受区 农的 民土 欢地 迎改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Copyright 2004-2015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形 势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280 优于 主 大为 巩 高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改善 固 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低 优势 四伏 落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反区 内学 战生 ”的 示“ 威反 游饥 行饿 ”
比较分析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 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统区的黑暗腐败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加 之对人民的经济剥削和腐败统治,国民政府的声望一 落千丈。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有 利于人民的一些列正确决策,如土地改革,使共产党 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这为夺取全国胜 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纷到银行兑换贬
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
值的货币
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
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
得优势
歼敌55万余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徐州
60万
80万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决胜负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得民心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10%
˃90%
20-30% 70-80%
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 时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 地政策。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
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B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B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天津
先打两头 瓮中捉鳖
使华北全境基 本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读课本P114-115,思考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没收地主土地 ②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③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猛虎掏心
华东野战军
经过:以发徐起州战为争中,心歼的灭广大大量地敌区军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 大地区
“我们的胜利 是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陈毅
平津战役
时间:1948 年 11 月——1949年1月 指挥者:聂荣臻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争令取傅北作平义国接民受党和守平军改总编司 结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是为了团结地主阶级 共同抗日所实行的特 殊土地政策。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 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 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农民分到牲畜
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2.3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解放南京(渡江战役):(1(2(3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C.实行耕者有其田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分析】本题以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着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经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故选:D。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其中,在平津战役中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锦州B.徐州C.北平D.天津【分析】本题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为依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一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 时间: 1947年-1948年底
地点:解放区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意义: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 放区农村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中 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开 始谈判,双方于四月十五日拟订《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 案》。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 判破裂。图为双方谈判代表在北平举行会谈。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 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 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 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指挥: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意义: 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 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淮海战役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肢 解 敌 人
各 个 击 破
江苏
淮海战役 双堆集
安 徽 (1948.11.—1949.1)共歼敌55万余人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前提:1948年,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队 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11月
1、根据1946年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我军的战略战术是什么?
战略防御
2、根据1947年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我军及时改变了战略战术, 又是什么? 战略进攻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wjj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wjj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
比较与思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 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欢解 迎放 区 的 土 地 改 革 深 受 农 民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国 反统 内区 战学 ”生 示的 威“ 游反 行饥 饿 ”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一、国统区与解放区的比较
1.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2.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3.解放区 土地改革
•内容: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 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 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 前线的热潮。
1.辽沈战役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沈阳
营口
辽沈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攻克锦州
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
猛 虎 掏 心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徐州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歼敌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平津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 意义: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 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启示录
○ 想一想,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时间由弱 变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请归纳共产党取 胜的因素?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共21页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共21页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பைடு நூலகம்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18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19
淮海战役的意义: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解放长江以南 各省的基础
20
21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保证。
2
广大农民掀起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3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接收官员如蚁出巢,你
争我夺,敲诈勒索。接收应有统一机构和严格的规 章制度。但国民党的接收却是多头齐下,互相争夺 仍至冲突,谁先抢到就是谁的。各机构后面是不同 利益集团,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各有各的后台, 根本无法统一。一些部门将“敌产”贴上封条,另 一些部门来后撕下原封条,换上自己的封条。有时 竟然架起机枪,武装相向。甚至谁只要有一两杆枪 ,就可以以搜捕卖国投敌分子为名,抢占房产,强 行抓人,“接收”各种财富。
瓮中捉鳖
北平
天津
24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25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名称
辽沈 1948、9至 林彪
1948、11
战役
罗荣桓
刘伯承、
淮海 1948、11至 邓小平、
战役 1949、1
陈毅、粟 裕、谭震

平津 战役
1948、11至 1949、1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
是与人民群众在人力、物
力、财力等方面的全力支 持分不开的。
22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 概况
意义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 境基本解放。
23
张家口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怎样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土地改革的目的?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
作用(意义):①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
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②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
365 280 万人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1
12
三 大 战 略 决 战
13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14
长春
歼敌47万
张家口
锦州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沈阳 黑山
营口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290 万人万人
徐州 陈官庄
双堆集
碾庄
人民解放军兵力超 过国民党军队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
三大战 役的历 史意义
东北人民
解放了
解放军
47万 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中原解放 军、华东 解放军
奠定了解
55万
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
本上被消 灭,大大 加速了人
基础
民解放战
东北解放
华北全
军、华北 解放军
52万
境基本 解放
争在全国 的胜利。
26
政治 经济
军事
中共的正确领导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灵活的战略战术 解放军英勇作战
社会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
27
• 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汉奸的妻妾) 是“接收大员”巧取豪夺的对象,被人戏称为“五 子登科”。京津沪一带流传的民谣:“想中央,盼 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4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 果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 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抗日的 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 工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 肆无忌惮地掠夺。
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
7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
战略防御
主战场在 解放区
战略进攻
主战场在 国统区
战略大决战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8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陈立夫
陈果夫
5
1946
100 元
1/6肥皂
1947
100 元
1只煤球
1948
100 元
1/5根油条
1949
100 1/50万两大米 元 (每斤150万元)
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
国民党政府又采取滥
发纸币的办法。这使
民国万税(岁); 国统区的人民生活不
断恶化,百姓困苦不
天下太贫(平); 堪。
6
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
9
1、时间、人物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向大别山进军
2、意义: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 山根据地,严重威胁 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 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 反攻的序幕。
10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373 万人
195 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