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2框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学设计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本课是要让学生学习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简析】:.

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说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将重点放在战场上,运用地图、数据与历史图片等资料,全方位再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说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共产党在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知道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初步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知道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2.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

策略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的协定是什么?

(3)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怎样?

由问题(3)引发学生讨论:

共产党为何能够打败国民党呢?

引用陈毅元帅对淮海战役的一句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引导学生从军事与民心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设计意图:以疑问作为开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学习新课:

1.国民党为何会失民心,而共产党为何能够得民心?

(1)引导学生阅读P105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问题。

(2)多媒体播放视频《国统区的危机》,并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国统区存在哪些危机?

归纳:政治腐败,孤立无援;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载声怨道。

(3)视频:《解放区的天》MV,思考:对于解放区的农民来说,共产党最大的恩情是什么?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过渡:在政治上,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在军事上,实力差距逐渐缩小,最后的决战终于到来了。

设计意图: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后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千里跃进大别山

视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大决战:三大战役

(1)指导学生看P106图,了解三大战役的地点和时间。

(2)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于战争的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阅读P107的材料,并思考书上的问题:

从四个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政治上:参加重庆谈判,取得主动;

军事上:以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进行战略反攻;经济上: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社会上:得民心,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并反馈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板书设计:

二、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1.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比较:

国统区:政治腐败,孤立无援;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载声怨道。

解放区: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2.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平津战役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