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合集下载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平津 1948、11至 林彪 罗荣桓 1949、1 战役 聂荣臻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奠定了解 本上被消 灭,大大 放长江以 55万 南各省的 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 基础 争在全国 华北全 的胜利。 52万 境基本 解放
解放了
天津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1948年9月
歼灭和改编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国民党军队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 略 大 决 战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民工
543万人 76.7万头
船只
筹粮
8500只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时 地 指
间 点 挥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参战部队

意义
况 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 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瓮中捉鳖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土地改革与三大 战役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 果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 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抗日的 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 工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 肆无忌惮地掠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3、意义:
翻身农民送子参军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材料一: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批斗地主
材料二: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
财使产农。村至的194土9年地6占月有,状解放况区发约生有了1亿根农本民性分变得化3.。75亿亩土地。
材料三: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 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群众在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 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傅作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华北全境基本解部 队
地点
歼敌 人数
辽沈战 1948、9 林彪 罗荣 东北人民

—11 桓
解放军
锦州 长春 沈阳
47万
140天歼灭和改编154万 淮海战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时间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 。国民党在军事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逐渐丧失战场主动权,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 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 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与国统区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共产党在解放区 进行了土地改革, 解放区一片欣欣 向荣。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土 地 改 革 与 三 大 战 役
八年抗战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感召
下,当时中国民众咬牙坚持、不离不弃,加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 1945 年9 月27 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内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 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 深放 受区 农的 民土 欢地 迎改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Copyright 2004-2015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PT课件带内容
根据图文,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 社会状况。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 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 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 陷入崩溃的境地。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 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 利用抗日的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工 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
C.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D.加速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 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 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今属 河北)的战斗中,担任爆破组长,率领全班战士先后炸掉敌人8个碉堡。 为扫除桥型暗堡这一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底, 但无法安放。在这紧要关头,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上,拉燃导火索, 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暗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2.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 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 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 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 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 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 垂死挣扎。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挑子
20.6万副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你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形 势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280 优于 主 大为 巩 高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改善 固 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低 优势 四伏 落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反区 内学 战生 ”的 示“ 威反 游饥 行饿 ”
比较分析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 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统区的黑暗腐败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加 之对人民的经济剥削和腐败统治,国民政府的声望一 落千丈。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有 利于人民的一些列正确决策,如土地改革,使共产党 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这为夺取全国胜 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纷到银行兑换贬
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
值的货币
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
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
得优势
歼敌55万余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徐州
60万
80万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决胜负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得民心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10%
˃90%
20-30% 70-80%
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 时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 地政策。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
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B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B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天津
先打两头 瓮中捉鳖
使华北全境基 本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淮海战役 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 震林 参战部队:中原、华东解放军 1948.11—1949.1 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3)平津战役 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东北、华北解放军 1948.11—1949.1 歼敌52万,解放华北。 3.三大战役的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国 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结构
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一)土地改革 1.背景 2.概况(1)时间(2)总路线(3)土地改革运动 3.意义(1)(2) (二)战略反攻(外线作战):1.概况:时间 过程 2.意义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2)淮海战役(3)平津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四)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时间 地点 2.内容(1)(2)(3)3.意义 (五)渡江作战:时间、概况 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五)渡江作战 1949.4.23.占领南京,国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府垮台。
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国民党方面: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二)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 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第18课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第18课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8 东北、 年11 林彪、 52万 华北 月— 聂荣臻 余人 人民 1949 解放 年1月 军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 有什么 重要意义?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三大战役
战役名 时间 称 领导人 人民解放军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结果 作用 三大战役 胜利意义 林彪, 罗荣桓 歼敌47 万余人 解放了东北, 为平津战役 的胜利奠定 了基础 奠定了解放 江南的基础
18.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的胜利 ■百万雄狮过大江 ■课堂小结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 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的基本条件。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
民主运动的高涨,有利地配合了人民解 放战争(第一战线), 成为反对国民党黑暗 统治的第二战线。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9年4月1日---4月20日 国共北平谈判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 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刘伯承、中原、 陈毅、 华东 邓小平、人民 粟裕、 解放 谭震林 军
55万 余人
奠定了解放 江南的基础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奇迹,奇迹,60万对80万,这 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斯 大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原创题)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011年广西南宁中考题25)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这是因为()A.解放战争打响了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3.(2008山东中考题11)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B.(2)(4)C.(1)(3)D.(3)(4)
4.(原创题)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2009德州中考题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6.(2010年辽宁沈阳中考题3)下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

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

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2010年广东湛江中考题28)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8.(2012年江西中考题2)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9.(原创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A.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上图是《三大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C所示的战役名称填入题后相应的横线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材料二: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
(2)材料二描述的战争是哪场战役?说说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毛泽东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

”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1947年,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

1947年国共双方势力如何实现历史性反转?
(3)材料三中所说的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