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平津 1948、11至 林彪 罗荣桓 1949、1 战役 聂荣臻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奠定了解 本上被消 灭,大大 放长江以 55万 南各省的 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 基础 争在全国 华北全 的胜利。 52万 境基本 解放
解放了
天津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1948年9月
歼灭和改编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国民党军队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 略 大 决 战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民工
543万人 76.7万头
船只
筹粮
8500只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时 地 指
间 点 挥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参战部队
概
意义
况 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 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瓮中捉鳖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土地改革与三大 战役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 果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 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抗日的 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 工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 肆无忌惮地掠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3、意义:
翻身农民送子参军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材料一: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批斗地主
材料二: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
财使产农。村至的194土9年地6占月有,状解放况区发约生有了1亿根农本民性分变得化3.。75亿亩土地。
材料三: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 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群众在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 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傅作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华北全境基本解部 队
地点
歼敌 人数
辽沈战 1948、9 林彪 罗荣 东北人民
役
—11 桓
解放军
锦州 长春 沈阳
47万
140天歼灭和改编154万 淮海战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于是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时间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 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与国统区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共产党在解放区 进行了土地改革, 解放区一片欣欣 向荣。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土 地 改 革 与 三 大 战 役
八年抗战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感召
下,当时中国民众咬牙坚持、不离不弃,加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 1945 年9 月27 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内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 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 深放 受区 农的 民土 欢地 迎改
革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Copyright 2004-2015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PT课件带内容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 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 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 陷入崩溃的境地。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 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 利用抗日的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工 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
C.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D.加速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 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 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今属 河北)的战斗中,担任爆破组长,率领全班战士先后炸掉敌人8个碉堡。 为扫除桥型暗堡这一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底, 但无法安放。在这紧要关头,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上,拉燃导火索, 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暗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2.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 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 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 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 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 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 垂死挣扎。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挑子
20.6万副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你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形 势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280 优于 主 大为 巩 高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改善 固 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低 优势 四伏 落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反区 内学 战生 ”的 示“ 威反 游饥 行饿 ”
比较分析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 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统区的黑暗腐败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加 之对人民的经济剥削和腐败统治,国民政府的声望一 落千丈。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有 利于人民的一些列正确决策,如土地改革,使共产党 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这为夺取全国胜 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纷到银行兑换贬
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
值的货币
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
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
得优势
歼敌55万余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徐州
60万
80万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决胜负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10%
˃90%
20-30% 70-80%
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 时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 地政策。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
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B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B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天津
先打两头 瓮中捉鳖
使华北全境基 本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淮海战役 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 震林 参战部队:中原、华东解放军 1948.11—1949.1 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3)平津战役 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东北、华北解放军 1948.11—1949.1 歼敌52万,解放华北。 3.三大战役的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国 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结构
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一)土地改革 1.背景 2.概况(1)时间(2)总路线(3)土地改革运动 3.意义(1)(2) (二)战略反攻(外线作战):1.概况:时间 过程 2.意义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2)淮海战役(3)平津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四)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时间 地点 2.内容(1)(2)(3)3.意义 (五)渡江作战:时间、概况 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五)渡江作战 1949.4.23.占领南京,国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府垮台。
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国民党方面: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二)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 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第18课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8 东北、 年11 林彪、 52万 华北 月— 聂荣臻 余人 人民 1949 解放 年1月 军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 有什么 重要意义?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三大战役
战役名 时间 称 领导人 人民解放军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结果 作用 三大战役 胜利意义 林彪, 罗荣桓 歼敌47 万余人 解放了东北, 为平津战役 的胜利奠定 了基础 奠定了解放 江南的基础
18.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的胜利 ■百万雄狮过大江 ■课堂小结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 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的基本条件。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
民主运动的高涨,有利地配合了人民解 放战争(第一战线), 成为反对国民党黑暗 统治的第二战线。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949年4月1日---4月20日 国共北平谈判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 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刘伯承、中原、 陈毅、 华东 邓小平、人民 粟裕、 解放 谭震林 军
55万 余人
奠定了解放 江南的基础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奇迹,奇迹,60万对80万,这 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斯 大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原创题)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011年广西南宁中考题25)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这是因为()A.解放战争打响了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3.(2008山东中考题11)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B.(2)(4)C.(1)(3)D.(3)(4)
4.(原创题)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5.(2009德州中考题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6.(2010年辽宁沈阳中考题3)下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
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
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2010年广东湛江中考题28)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8.(2012年江西中考题2)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9.(原创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A.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上图是《三大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C所示的战役名称填入题后相应的横线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材料二: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
(2)材料二描述的战争是哪场战役?说说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毛泽东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
”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1947年,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
1947年国共双方势力如何实现历史性反转?
(3)材料三中所说的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