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三)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课型:复习课主备教师:莫克明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成员:文祥、鹤兰、翠兰、永祥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根据课标和考试重点识记相关字词2、分类专题训练(二)教学难点:强化巩固积累(三)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分单元复习2、围绕县统考题型训练3、常错易混知识点强化复习(四)教法的分析: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至2周教学过程:一:字音字形复习第一单元1、散步嫩芽nèn 分歧qí拆散chāi 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lín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
粼粼,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nù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咱俩liǎ烂漫làn絮叨xùdāo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3、雨的四季花苞bāo 粗犷guǎng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 sè咄咄逼人d ūo4、古代诗歌四首碣石jié澹澹dàn 耸峙sǒng zhì第二单元6、我的老师痣zhì褪tuì磕头kē榆钱yú狡猾jiǎo huá占据jù时辰chén7、再塑生命的人截然jié感慨kǎi 搓捻cuōniǎn 绽开zhàn 疲倦不堪kān二、文学常识复习第一单元:《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婉莹,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
《世说新语》是南朝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属于笔记小说。
第二单元:《我的老师》作者:巍。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曾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三)----文学常识、课文内容整体理解1《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赵丽宏,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重点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2、〈〈繁星〉〉是一篇散文,作者巴金,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课文围绕看繁星,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3、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儿〉〉、〈〈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4、〈〈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5、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沉船〉〉。
6、〈〈幼时记趣〉〉的作者是清代人沈复,著有〈〈浮生六记〉〉。
课文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分别是: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是获得“物外之趣”的关键。
7、十三岁便进入北大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诗意盎然。
8、〈〈伟人细胞〉〉通过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和一次不经意的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复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2、正确使用生字词,能准确判断正误复习方法:熟读、识记、练习巩固字词归类:quan chong jing bimei sha诠释憧憬裨益半明半昧霎眼die tuan sangcu zhao折叠湍急推搡猝然肇祸duo du sui l u ning ju qi自度其足持度遂不得履宁遽契ji qi chang yang miao e折戟蕲水徜徉浩淼素娥chan lou juanzhi miao婵娟雕镂镌刻童稚藐小jiang ao tu lihe pang项为之强凹凸鹤唳壑庞然大物ju xi mo zanqiang tian白驹过隙蓦然积攒樯橹安恬chou chang huo xumao hui cui惆怅豁达自诩铆荟萃ji ku lou chizha hun跻身骷髅白痴查(姓)溷que shou xingchan hang阕绶带归省潺潺行辈dan cuo duo fuyun juan惮撺掇凫水蕴藻家眷xiang cuo jiuxiang zhao旺相撮桕树向午棹dong shen zhuojiu zi茶峒糁儿涿州鬏渍he que ningyun niang yun阖家宫阙佞臣酝酿黄晕suo li zhangxi xiang蓑笠嶂曦月襄陵su yan shuzhu cheng沿溯绝飞漱属引澄清qian pang bo hua pu fu beng芊芊磅礴春华秋实匍匐迸发dan su zhao juan zhi di澹澹酥春朝卷帙根深蒂固zi ji qieya yan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茫无涯际心不在焉zhuo hui rang fan yi灼热喙大穰梵天寺贻qu qie lun yueyun wang箧论语说愠罔dai hui ru zhifei yu殆诲女默而识之不悱不发举一隅jiong shan chidan shao窘苫蔽成丘弛眈眈少时ming xia kaomei xia瞑暇尻尾假寐黠gou xu zhichen bi篝火和煦咫尺称职陛下hai jue yu pinzhuo zhu骇人听闻爵士御聘擢机杼mo脉脉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二)——四字词语复习内容:1—6单元的四字词语。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一)第一单元 (整理:张娇玲、张小婷、邓苗珊等)一、掌握一批生字词玛瑙丰腴yú枯瘠ji 犀利xī 轻飔sī 隽妙juàn隽逸jùn忧戚粼粼憩qì息奢侈盛馔局促伫立剽悍凝眸绮丽翌日煦煦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济于事束手无策无可言喻融融泄泄蹑手蹑脚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篇目作者评价代表作品《石榴》郭沫若著名作家诗人学者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海燕》郑振铎著名作家文学史家《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白鹅》丰子恺现代散文家、画家“中国漫画之父” 《丰子恺散文》《丰子恺漫画》《鹤群》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海上浮舟》《火山下》《新娘子和一匹马》三、文章框架、文章主题、写作思路、线索、写法等:《石榴》1、以“石榴”为线索,描摹石榴的枝叶、花、果实及子粒。
2、首段“最可爱”奠定感情基调,总领选文。
3、关键词:托物言志的散文。
托石榴,赞颂英勇无畏、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精神,抒发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4、“夏天的心脏”:前者是外形和色彩打比方,后者内在特征: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海燕》1、采用倒叙写法。
以“乡愁”为线索。
1、故乡燕子的形体(静态)、飞翔(动态)、憩息(静态)、和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2、咏物抒情的散文。
通过描绘小燕子,抒发乡愁,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3、比喻、拟人的效果:生动传神,突出特点,赋予燕子人格化,给读者美的享受。
4、理解“海上的小英雄”:燕子搏击风浪、从容自若,表现英勇无畏的精神。
5、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不是故乡的燕子,目的只是借海燕寄托情思、表达希望、抚慰心灵。
6、“一缕两缕”原本用于轻烟,而此处是“举重若轻”,表达或浓或淡的乡愁,更贴切传神。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复习:选取七年级上学期的重点课文进行复习,包括课文的理解、背诵和分析。
2. 语法知识复习:重点复习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句子成分等基础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选取一些经典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复习,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写作和写作技巧训练。
教学步骤:1. 复习课文:选择2-3篇重点课文进行复习,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2. 语法知识复习: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语法知识进行复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训练:选择一些经典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题目,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资料:根据教材和教辅资料选择适当的课文和练习题。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模板(精选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模板(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篇1设计简说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瑰丽奇伟的想象,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本文我将摒弃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在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
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
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品析关键语句,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1、采用自读感悟式,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
2、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下位置交流意见。
3、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学案(三)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学案(三)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内容标准与要求:1、(1)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2、(1)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备考关键词:情绪关心和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学习压力兴趣从众心理行为习惯三、必备知识梳理:考点1:情绪:1.情绪的含义答: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2.情绪的四大基本类型P61人的情绪种类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情绪只有四类,即:喜、怒、哀、惧。
3.情绪的作用P63答:(1)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2)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4.情绪与态度有什么关系?P65答: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
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5、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的原因?P66答: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
我们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
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
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6.排解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P66答:(1)注意转移法。
(2)合理发泄法。
(3)理智控制法。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初一语文下册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本内容- 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课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
2. 语文知识点- 词汇、成语、俗语的记忆和运用。
- 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反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步骤1. 预指导- 要求学生预课文,做好生字词的标注。
- 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文章背景等。
2. 课堂讲解- 针对每篇课文,讲解重点知识点,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 举例讲解语文知识点,如词汇、成语、语法等。
3. 练巩固- 安排课堂练,如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研究心得。
4. 反馈调整- 及时批改学生的练,给予反馈。
-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 课本、教师用书、参考资料等。
- 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时间本教案适用于期末复阶段,共需4课时。
---以上为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教案(部编人教版),希望能帮助您进行有效的教学。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复习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题,系统复习本学期知识。
(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1、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或根据汉字填相应的拼音。
(6分)(1)参差..( ) ( ) 不齐(2)qiè( )意(3)烧zhuó ( )(4)踉踉..( )(7)..( )跄跄(5)jiá( )然而止(6)忧心忡忡rǒng( )杂(8)归省.( ) (9)晦.( )暗(10)不dàn ( ) (11)càn ( )然(12)弥.( ) 散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彻大悟殃殃不乐端疑低回婉转B 叱咤风云姗姗来迟羁绊毛骨悚然C语无伦次芸芸丛生不掸众妙必备D孜孜不倦疲备不堪真谛变幻多姿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
常常废寝忘食。
B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 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4、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夸张)B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C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比喻)D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想……(排比)5、根据课文填空。
(6分,每空一分)①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春潮带雨晚急,__________.③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
⑤________,青山独归远。
⑥________,无敢哗者。
(二)文言文阅读(20分)(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本段文字选自课文《口技》,其作者是__朝的_____,而《口技》则节选自《______》,它是清代___编选的一本笔记小说。
(4分)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曳:___(2)既而:___(3)股:___(4)走:____8、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1分)A、惊觉(jiào)欠伸B、曳屋许许(xǔ)C、絮絮不止(xù)D、其夫呓语(yì)9、选出对“俄而”判断正确的一项:()(1分)A 表示很短的时间B 表示相继发生C 表示突然发生D表示同时发生10、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分)A虽人有百手(虽然)B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D群响毕绝(完成)11、翻译句子(3分)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③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12、写出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并说说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二)(5分)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3、《夸父逐日》选自《_____》,这部书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______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14、解释加点词语(1)逐走(2)道渴而死15、翻译下列句子。
弃其杖,化为邓林。
(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14分)(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5)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
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6)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16、第①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句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17、第二段中“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这段景物描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_____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
18、第(2)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19、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相关问题。
①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中“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②在“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20、第②③段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迷人的夜景,请分别举一例。
(1)从视觉角度写景:(2)从听觉角度写景:(3)从嗅觉角度写景:21、“我”为什么会认为船行的速度慢?请用文中的原句说一说船行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二)(8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象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杉。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是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是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22、第四段中“他们”指代谁?又是谁在“呆呆地”?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3、第七段中运用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宣泄年轻热烈的生命激情,营造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的舞蹈阵势。
24、第七段中抓住了人物的哪些表演特点,描绘出“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25、第十段中“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复习学案(一)答案:(一)1、(1)cī (2)惬(3)灼(4)liàng(5)戛(6)chōng(7)冗(8)xǐng(9)huì(10)惮(11)粲(12)mí 2、B 3、D 4、A 5、①黄梅时节家家雨②野渡无人舟自横③江山代有才人出④落花时节又逢君⑤荷笠带斜阳⑥满坐寂然(二)6、清林嗣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张潮7、⑴拉⑵不久⑶大腿⑷跑8、B 9、A 10、B 11、略12、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作用:突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13、《山海经.海外北经》地理14、⑴竞跑、赛跑⑵在路途中(三)15、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16、心理描写夸张17、急切而愉快18、“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
19、①表现“我”欢喜愉快的心情。
②“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20、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③)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21、表达“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快: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2、“他们”指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腰鼓”在“呆呆的”。
拟人。
23、比喻、排比;“壮阔、豪放、火烈” 24、鼓点声、服饰、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风姿25、不能;因为这三个词语按事物的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