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2讲 景物描写角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2讲 景物描写角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2讲景物描写角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多角度描写景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一适用区域部编版课时2课时知识点人物描写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品味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注意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刚直的头发,冷峻的目光,以笔带枪,与国民党御用文人作斗争……我们不仅欣赏先生的文笔,更欣赏先生的精神。

他的小侄女曾问:“您的鼻子为何有点歪"先生回答:“四周都黑暗难免碰壁,所以把鼻子碰歪了。

”这就是鲁迅———一位睿智而无所畏惧的革命者。

有人说喜好用文字与对手进行谩骂、攻击。

其实,在那个年代,这才真正体现了文学的价值,先生影响了几代人,他是伟大的……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它的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多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2.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鲁迅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2. 分析重点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进行阅读理解、作文等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练习巩固:进行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评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

2. 教案:教师自编教案。

3. 课件:教学课件。

4. 练习题: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题。

5. 参考资料:相关语文学习资料。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回顾字词、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2. 第3-4周:分析重点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包含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如重点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PPT、教案、习题等。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呈现,如重点词汇、语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初中语文七上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七上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七上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回顾本学期所学古诗文,掌握诗文内容、主旨及写作手法。

2. 散文:回顾本学期所学散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小说:回顾本学期所学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4. 作文:回顾本学期所学作文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5. 语法:回顾本学期所学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2.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文章,分析诗文内容、主旨、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5. 作文训练: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现场写作,提高作文能力。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复习重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相关古诗文、散文、小说等阅读材料。

3. 练习题:针对每个单元设计的练习题。

4. 作文纸:用于学生现场作文。

六、教学时间:本教案适用于期末复习阶段,共需8课时。

七、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分析诗文内容、主旨、写作手法等。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词语、成语、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

2. 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本册所学知识点,遇到困难时可以与同学讨论。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复习任务。

4. 练习讲解: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复习重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

2. 教辅资料:相关练习题和讲解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本册所学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运用提问、讨论、讲解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本册所学知识点,遇到困难时可以与同学讨论。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复习任务。

4. 练习讲解: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复习重点。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课堂内容。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复习:选取七年级上学期的重点课文进行复习,包括课文的理解、背诵和分析。

2. 语法知识复习:重点复习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句子成分等基础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选取一些经典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复习,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写作和写作技巧训练。

教学步骤:1. 复习课文:选择2-3篇重点课文进行复习,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2. 语法知识复习: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语法知识进行复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训练:选择一些经典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题目,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资料:根据教材和教辅资料选择适当的课文和练习题。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指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指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指南目标本期末复习指南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习语文上册内容,提高语文水平,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并掌握上册所学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复习内容1. 课文复习- 逐课复习教材中的各篇课文,包括课文的意思、结构、重点词汇和句型等。

-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 通过朗读和默写巩固课文的记忆。

2. 词汇复习- 复习并掌握上册所学的词汇,包括词义、读音和用法。

-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句型复习- 复习并掌握各种常用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 运用不同的句型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

4.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中的相关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多读一些其他的文章、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

5. 写作能力- 复习并掌握书面表达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开头、结尾、段落和语言表达等。

- 练习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复习方法和建议-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和内容。

- 制作复习笔记或mind map,将知识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形式。

- 多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遇到的问题。

- 多参加语文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注意事项- 按时复习,不要拖延到最后。

-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 注意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的要求,按要求作答。

- 多做试卷模拟,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

希望以上复习指南能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取得好成绩!加油!。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提高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重点复习本册语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语法复习:回顾本册语文中的重点语法知识,如句子成分、句式变换等。

3. 课文复习:选取本册语文中的重点课文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作文复习:总结本册语文中的作文要求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册语文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生字词。

3. 语法复习:通过例句分析、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4. 课文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5. 作文复习:分享优秀作文案例,指导学生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四、课后作业:1. 生字词练习: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生字词,加强记忆。

2. 语法练习:完成课后语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文背诵:挑选课后课文要求学生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4. 作文练习:根据课后作文要求,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成绩:组织期末测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课堂活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课文为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课型:复习课主备教师:莫克明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成员:李文祥、刘鹤兰、胡翠兰、李永祥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根据课标和考试重点识记相关字词2、分类专题训练(二)教学难点:强化巩固积累(三)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分单元复习2、围绕县统考题型训练3、常错易混知识点强化复习(四)教法的分析: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至2周教学过程:一:字音字形复习第一单元1、散步嫩芽nèn 分歧qí拆散chāi 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 línlín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

粼粼,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nù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咱俩liǎ烂漫làn絮叨xù dāo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3、雨的四季花苞bāo 粗犷 guǎng 静谧mì莅临 lì吝啬 lìn sè咄咄逼人dūo 4、古代诗歌四首碣石jié澹澹dàn 耸峙sǒng zhì第二单元6、我的老师痣zhì褪tuì磕头kē榆钱yú狡猾jiǎo huá占据jù时辰chén7、再塑生命的人截然 jié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绽开 zhàn 疲倦不堪kān二、文学常识复习第一单元:《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属于笔记小说。

第二单元:《我的老师》作者:魏巍。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曾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单元:《春》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秋天》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

《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次北固山下》王湾,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七言律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天净沙”为曲牌名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义论著的选集。

第五单元:《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第六单元:《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圣是指二郞神杨戬。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代表作《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

三、名著导读复习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称为“哲理诗”。

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①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②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如:《狼和小羊》、《猫和鸡》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作品的艺术特色是:①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四、综合性学习复习㈠、这就是我1自我介绍;2自我推荐;3模拟面试活动目的: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己。

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

㈡、漫游语文世界1调查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现状;2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如:对联集锦、店名集锦、广告集锦、错别字举隅等);活动资料: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标语)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㈢、探索月球奥秘1、月球奥秘知多少;2、观察月亮运行;3、收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活动资料: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国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2、关于月亮的诗歌:《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山居秋暝》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江吟》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月下独酌》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4、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峨、玉盘、广寒宫、婵娟、蟾蜍等。

五、句子仿写复习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彩虹,经过与雷早激战之后才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3、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希望之情;夏之色为金的黄,如麦浪,如稻草,彰显着丰收的希望;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

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

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

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

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

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

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

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

“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

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