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平视”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按下暂停键”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命题作文“按下暂停键”导写及例文题目请以“按下暂停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点拨审题:这个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提示语,所以我们要对文题进行“咬文嚼字”,从而揭示出题目中的丰富内涵。
“按下”是个动词,即用手或指头压下;“暂停键”是多种媒体设备上设置的按钮,其功能为媒体运行时使其中断运行、暂时处于休止状态。
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命题,在审题时需要采取化虚为实的方法,揭示出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很显然,命题的指向是指它的隐含意义——请停一停或请等一等。
从题目的语法整体结构上来看,“按下暂停键”是个动宾短语。
根据审题的规则(动宾短语重在动),写作的对象是“暂停键”,写作的重点和中心是“按下”,也就是说,“按下”才是写作的核心。
立意:我们对于核心为动词的文题,应该一点儿都不陌生,如“失街亭”“智取生辰纲”等,都是围绕动词展开故事情节的,即动作产生的背景或原因,动作形成的具体过程,动作之后的结果。
同理可知,本命题中,我们要写到“什么是按下暂停键”“为什么要按下暂停键”“怎样按下暂停键”等等。
本次命题的针对性和现实感很强,具有浓厚的内省和反思色彩,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大的方面可以关注国家和民族,小的方面可以关注学校家庭乃至个人成长等。
选材:国家和民族(1)高铁事件突显了盲目提速的恶果。
(2)小悦悦事件体现了路人行色匆匆,无暇顾及他人生命的冷漠。
(3)“超男”“超女”等选秀活动,暴露了许多年轻人渴望一夜成名、急功近利的思想。
(4)新中国发展史上“大跃进”事件造成了惨痛的教训,使国家资源浪费、人民生活困苦。
个人和家庭(1)许多人滥买彩票、炒股,把彩票中奖、股票升值的偶然当作必然,渴望一夜暴富,却在金融风暴来临之后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2)“虎妈妈”等家长违背教育规律,追求“人造神童”的许多教育案例,给孩子身心带来无法抚平的伤痛。
关于平视的作文素材议论文

关于平视的作文素材议论文引言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其中,关于人们过度沉迷于手机,导致不注意周围环境的现象尤为突出。
近年来,平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平视为题,探讨人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移动互联网,以及平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利与弊。
正文1. 平视的定义和起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视的概念。
平视,指的是人们低头看手机等设备,导致视线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行的状态。
这种现象起因于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和沉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频繁地进行刷微信、看短视频等行为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平视带来的问题尽管平视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平视使人们与周围环境脱节,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在公共场合,人们低头看手机,与身边的人交流越来越少,增加了社交隔阂。
其次,平视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不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者或行人因平视而分散了注意力有关。
此外,长时间的平视还会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健康问题。
3. 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移动互联网面对平视现象,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和使用移动互联网。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工具,而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
人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适度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避免过度沉迷。
其次,我们要重视与身边人的交流。
在社交场合,尽量放下手机,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户外活动、多和朋友相处等方式,减少平视的时间,享受到更多的社交和身心健康的益处。
4. 平视的改善措施为了减少平视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善措施。
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如对驾驶人平视的行为进行限制和处罚。
同时,学校和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提高他们对平视危害的认识,培养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此外,科技公司也可以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用户的身体健康和社交需求,减少对用户的注意力过度依赖。
高考作文临门冲刺:俯仰之间,平视人生 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临门冲刺:俯仰之间,平视人生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一、(2020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仰视:向上,可以放眼星河,又或者顶礼膜拜……俯视:向下,可以俯瞰大地,又或者居高临下……平视:向前,可以平等对话,又或者视野狭窄……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整体上或任选一个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哲理材料。
材料分别给出了“仰视”“俯视”“平视”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去理解含义。
比如,可以将三种“视角”理解为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肯定其中一种、否定其他,或者肯定两种、否定一个,甚至可以三者结合,只要能给出恰当的情境,有正确的理解就可以。
或者着眼于一种“视角”给人的两种感觉,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阐明人生的复杂性;同一个视角可以在面对不同对象时表达不一样的态度,或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同样的视角传达的态度截然相反。
另外,要阐明具体的内涵,比如什么需要“仰视”,偶像、法律、尊严等;什么需要“俯视”,如小人物身上也有闪光点,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而那些违背我们道德标准的人和事,就需要我们居高临下,去藐视他们。
而“平视”既是一种平等的态度,也要注意自身的局限性。
参考立意:①荣誉面前,功名利禄面前,面对他人,我们需要“平视”,用平常心对待,不被不被物欲蒙蔽,淡然处世。
②“仰视”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汲取精神力量,不沉沦,积极进取。
③居高临下的看——过去,现在,未来,需要“俯视”,站在一定高度,对未来,远见;对现在,理智;对过去,反思反省。
④三种视角并非固定不变,而要随着对象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而随时调整。
【范文展示】俯仰之间,平视人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雅集,衣袂飘飘、醉意沉沉的王羲之,游目骋怀,思考人生的真谛;所以,他才能心存悲悯,平视人生,告诉那个时代的智识者: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
2020高考语文 “无言之美”的命题作文导写及例文作文素材

语文:2020高考作文素材:“无言之美”的命题作文导写及例文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
”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你说过什么话吗?四季不是照样地运行,万物不是照样地生长吗?天又说过什么话呢?”生活中你发现过哪些像孔子表述的这种“无言之美”?他们对你有什么启示?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想?请联系实际,以“无言之美”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我们平时所讲的“无言之美”是指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美。
但是材料中的孔子称赞的“无言之美”不同于此。
我们知道孔子作为教育家是靠言传身教来教诲学生,感染学生的。
现在他不再说话了,那么只能依靠“身教”,也就是依靠自己的举止行动来达到传道的目的。
而材料的指向性正在于此。
它已经限定了学生写作的范围,不能写那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美,而要写通过行动等语言之外的事物传达出来的美如何感染人,教化人。
比如: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为老人让座的行为默默地彰显年轻人乐于助人的美德,让老人感到温暖;领奖台上,老师赞许鼓励的眼神激励学子继续奋力拼搏,再创佳绩;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传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关怀,让儿女学会感恩回报。
……这一切都是无言的,但都是美的,它们表明人心向善,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谐,激励人心向上。
此文适宜写成记叙文。
可以选取生活中的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点滴细节加以铺陈渲染,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淡中见真情。
下面是作文中优美的片段。
世界上的父母总是爱孩子的,但是这些爱都是父母默默地付出,从来没有一个父亲或母亲天天当着孩子的面絮絮叨叨不停地说:“我很爱你,你也要爱我哟。
”他们的爱表现在行动中,或许是吃饭时给你夹一些你喜爱的菜,也或许是半夜起床到你的卧室给你盖一盖被你踢掉的被子。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仰视平视俯视”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仰视平视俯视”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何看待世界上的人与事?有人认为有三种视角,即仰视、平视、俯视。
看待人与事,有人赞成仰视,有人赞成平视,也有人赞成俯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写作本题,关键在于对三个概念的内涵要有准确的理解。
“仰视”,在形态上是向上看,实质含有敬畏之意。
需要“仰视”的不只是具体的人,还有抽象的法律道德、人格尊严等等。
“平视”表示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比如许多追星族,他们是在“仰视”明星,其实明星也是人,我们不必被他们的光环所迷惑,应当用“平视”的眼光打量他们。
“俯视”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许多人喜欢俯视芸芸众生,其实,普通小人物身上有许多可贵的东西,他们也是民族的脊梁,对他们需要“仰视”,至少应当“平视”。
总之,关键词“平视”“仰视”“俯视”,这是人生的三种姿态。
这三种姿态意蕴丰富,不同的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映照出不同的人生未来,我们要从多角度来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
角度一:侧重从“仰视”这一角度论述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仰视”?面对法律法规,面对大自然,面对真理与智慧,面对高尚的行为精神;在成就面前,在伟人、前辈面前,在精神的巨人面前……为什么要“仰视”?仰视,是对高尚灵魂的崇敬和敬仰。
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和精华,为我所用,让我们谦恭地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展望理想前景,不断进取,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怎样才能做到“仰视”?需要积极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决心和信念;需要雄心壮志,有大志,有大追求;需要谦卑好学的态度;需要虚心谦恭的心态……选材小贴士:可以选择敬畏自然的例子,也可以选择仰视前辈伟人,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进取的例子。
这类人与事大量存在,同学们选择一些典型的人与事加以分析即可。
平视作文素材集合6篇

平视作文素材集合6篇平视作文素材1有一种视角显得温和而亲切;有一种视角显得谦恭而诚恳;有一种视角显得深邃而迷人。
平视——我们看待事物的正确视角。
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肯定少不了与其他人相互交往,很少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与他人相处,最为重要的就是平视他人。
平视是凛冽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使饱受欺凌的人们感受一份温暖;平视是漫漫黄沙里的一掬甘泉,给绝望的人们以生的力量;平视是寂寞长夜里的一缕歌声,让孤苦无依的人们获得心灵的慰藉。
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
在学习过程中,想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觉得那是一座大山挡在面前,无法逾越。
其实,那是你不自觉地仰视了困难,他才变得巨大,克服它才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这时候,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放平视角,你会觉得困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华罗庚就是最突出的一个。
华罗庚做数学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
然而他把一个个困难看得很寻常,他认为所有的困难其实没什么区别,克服它就行了,他把克服困难看作是一种乐趣。
也正是凭着他平视一切困难的视角和乐观的心态,华罗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成就事业时,我们需平视。
历史是一面镜子。
楚霸王项羽虽有扛鼎之力、拔山之势,却傲慢无礼。
他总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屑一顾。
他那俯视一切、唯我独尊的错误视角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
反观刘邦,他无才无能却懂得处世之道,平等地看待他人,这也帮助他成就了大业。
从项羽和刘邦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人相处时“平视”的重要。
不懂得平视西洋科学,清政府留下惨遭践踏的千古遗恨;不懂得平视对手吕蒙,关羽留下了败走麦城的终身遗憾;不懂得平视胜利,拿破仑落得滑铁卢惨败、荒岛了却余生的结局。
给弱者以平视吧,会让他们在尊严的强悍中重振雄风,给强者以平视吧,会让我们永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成就人生。
2020年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静待花开之写作指导与例文展示

命题作文“静待花开”之写作指导与例文展示一、作文题目以“静待花开”为题,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二、写作指导这篇作文,是以“静待花开”为题。
首先,要从题目——“静待花开”入手思考其蕴含的意义。
“静待花开”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事物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急不得,浮躁不得,而应平心静气,默默地积蓄力量;要坚持不懈,相信水到渠成。
因此,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把题目的内涵阐释出来。
当然,也可以从回答为什么要“静待花开”入手来写这篇文章。
但是,不少同学们并没有把揭示题目的内涵作为重心,而只是从表面上(从用词上)强调“静待花开”的必要,缺少了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三、例文展示静待花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那梅花独自苦苦等待了三季,才换来了冬季的绽放。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变成针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磨炼,静静的等待,才能换来辉煌,而昙花不骄不躁,不急于求成,熬过漫长的白天才能换来晚上的一现,对于是富有创造力的人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呢?回首历史,我们看到了刘邦赴鸿门宴的场面,看到了他与项羽厮杀的战况,看到了项羽死在乌江时的壮烈。
想到这,我们不禁感叹如果当时死在乌江的是刘邦,那么历史会不会改写呢?而刘邦面对强大的对手项羽,又是如何打败项羽的呢?总结了一下,那就是刘邦若善于把握时机,不骄不躁,静待那辉煌的那一天的到来。
如果当初刘邦赴鸿门不顺从项羽的一切命令,不能让项羽信任自己,那么,今天的胜利者就有可能是项羽,而刘邦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当时,他强忍着屈辱,服从他的一切命令,让项羽放下警惕,最终,他获得了成功。
所以,静静等待,把握住时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感慨现在,“乒乓女皇”邓亚萍,这个只有一米五的小个子竟然可以把乒乓球这项竞技掌握得如此之好。
其实,邓亚萍小时候也曾因个矮遭到别人的贬低,她默默的苦练乒乓球技艺,希望有一天她能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
平视作文讲解 (作文指导)

平视作文讲解(作文指导)第一组:例文1——6为记叙文。
(一)关注自然例文1:平视鸟儿飞过,在天空中划过一道残缺的弧线,我的目光随着它移动,仰视它的灵动,当它终于停在了田野里,认真地寻寻觅觅,我又低下头俯视它的宁静。
我想,在这一仰一俯之间,我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对待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曾有一段时间,我留意去观察那些流浪街头的小狗。
它们张惶地在人群中传梭,在车流里躲闪,显得如此无依无靠。
我俯视着它们,看见它们脏乱的身体,黑瘦而又无力的四肢,挂着脏水的拖在身后的尾巴,心生无限的的厌恶之情。
偶尔看见它们被人意踹上一脚,惊叫着躲到街角,竟也会不屑地转过自己俯视的高傲的头颅。
直到有一天,当我为了拾一枚遗落在墙角的硬币,低下自己习惯了俯视的脑袋时,才和这些可爱的生灵打了个照面。
它们过来舔我的手,我捧起那隐藏在脏乱下可爱的脑袋,感受着来自它们身体的颤动,我和它们的双眼互相凝视着,互相观察着来自异类世界的感动。
在那灵动的,含着哀伤的双眸里,我突然明白,在流浪狗日益增多的城市里,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愿意平视的心灵。
那一刻,在城市拥挤的人流的脚下,我只愿有更多的人弯下腰,去平视这个流浪狗的世界。
还记得村口大榕树的顶端,有一个大而精致的鸟窝,时不时有鸟儿飞进飞出,我站在树下,只听见树叶沙沙作响。
就这样不停地仰视,看见大鸟展翅,翅膀一张便似被风托起般,滑翔起来;看见日落西山,从天边飘回金色的一片,忽地飞进树叶中,便漾起无限的家的温馨。
它们就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清脆的一声枪响结束了一切。
当我赶到榕树下时,地上七零八落满是鸟巢的碎片,我蹲下身子,拨开杂乱的树枝,竟看见有一只受伤的雏鸟冒出了惊恐的脑袋。
我俯下身,尽量让视线靠近它那小小的眼睛。
我看见了,看见了它滴溜的眼睛里满是恐惧与焦急,我甚至看见了,看见了那眸子深处的人们不满的控诉,当我以平视的角度看着它,我突然明白,鸟儿不只是自由地飞翔在我们仰视的高度里。
那一刻,在雏鸟静默的哀鸣声中,我只愿更多的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来平视这群自由的生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命题作文“平视”导写及例文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必仰视,也无须俯视;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
作文题目“平视”是一个词,意思是“两眼平着向前看”。
首先,可用拆解题目的方法审题,“平”是平常、平和、平静、平定,平等、平衡,公平、公正,平缓;“视”是看待、对待,观察、观赏。
接下来,我们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进一步探讨“平视”内涵。
追问一:“平视”是什么?鉴于此,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1.平视是一种真诚、纯洁的人生态度。
2.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
3.平视是自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追问二:为什么要平视?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1.不平视,若仰视,就会高看,就会自卑,就会谄媚;2.不平视,若俯视,就会傲视,就会自大;3.若平视,则看得真、看得清、看得远;4.若平视,则公平、公正;5.平视是一种最好的视觉方式,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追问三:怎样平视?这一问题,是对如何做的思考:1.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2.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3.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4.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可以任取一点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通过上述对于“平视”内涵的解读,考生在为文时,思路、眼界开阔了,好的文章也随之“出炉”。
一考生在写《平视》时,采用的是记叙文的文体,写的是爷爷平视土地的事情。
在“我”很小时,爷爷就喜爱在自己开垦的土地上挥洒汗水,他既不鄙视劳动,也从不觉得自己伟大,只是平凡地、自在地在土地上耕耘;可有一天,在爷爷曾经开垦的土地上响起了“轰轰”的机器声,曾与爷爷共沐风雨的土地,被践踏得面目全非。
那时那刻,爷爷哭了,土地也哭了。
结尾发出平视土地,珍惜生态家园的呼声,显得水到渠成。
另一考生则采取议论文这一文体,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平视他人,提升自我”的观点,然后结合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平视对手、尊重他人的事例,并由此及彼,联系社会生活,谈及生活中存在着的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开宝马打人事件,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就是自视甚高,俯视别人。
最后,再次强调“平视他人、提升自我”的见解,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例文
平视
吴菊萍的手已经好了七八成,可以做些基本活动了。
她又回到了平常人的生活里,在暖洋洋的太阳下逗儿子玩,笑容与在各种各样的颁奖典礼上是一样的。
她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而且还很真实。
当全国上下都在炒作“最美妈妈”的时候,当全社会都把她看作高高在上的英雄去仰视她的时候,她同时用语言和行动告诉我们,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很普通的母亲、妻子、女儿。
她仿佛时刻在提醒我们,看待她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平视。
吴菊萍救下女孩之后,在全社会的仰视下,一切仿佛按照一套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各级领导的看望,接受各种各样的荣誉,参加各种各样的颁奖礼……
吴菊萍的救人行为或许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是人性本真善良的流露,却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被寄予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厚望。
有人说,在这样一个社会公德缺失、人人只讲私德的时代,吴菊萍的行为拯救了公众的良心。
其实,吴菊萍只能救下一个坠楼女孩,她可以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但她真的不具备拯救公众良心那样的伟力。
社会公德的根本维系,正是在于国之公器,这是一个博大深奥却又很简单的道理。
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将这一榜样神化。
因此,看待吴菊萍,我们应该选择平视。
公司奖励她二十万元,她把这笔钱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这难道不是一个很正常、真实、合乎情理的行为吗?为什么会有人对吴菊萍横加指责呢?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吴菊萍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她跟我们中的许多人一样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支持自己的丈夫,抚养年幼的孩子。
她不是一个生活在高空里的英雄,而是一个生活在地面上的可爱的人。
就在前不久,吴菊萍的手被著名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做成了一座雕塑作品《一双手》,这一雕塑作品被放置在刚刚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杭州城区的一个小区里。
当人们面对那双美丽的手,一定会想起可爱、真实而又普通的吴菊萍。
这时候,请不要把她当作英雄来仰视,要知道,平视一个人同样可以收获感动。
考场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深刻、行文巧妙的学生佳作。
立意深刻。
对于吴菊萍的行为,我们一般都会走向两个极端。
抑或因为她救下一名坠楼女童就对其过于仰视,也可能会因为她把公司奖励的20万元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而对其俯视。
但是作者却用其冷静的反思向我们表明:唯有平视,才最合理。
立意高、剖析深。
行文巧妙。
本文先结合有关“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一系列报道,提出平视吴菊萍的看法;然后深入剖析,“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将这一榜样神化”,最后以“平视一个人,同样可以收获感动”作结,催人反思,很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