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工艺》第一章 白酒的起源
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产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旨在了解白酒的演变过程和它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起源——古老的酿造技艺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白酒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相传,在夏朝时期,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发酵的方法制作酒类。
那时的酿酒技艺比较简单,主要是将米、黍等谷物经过加工后放入坛中发酵,再用蒸馏的方法提取酒精。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白酒起源要追溯到汉代。
在汉代,人们开始采用糯米和小麦等杂粮酿造白酒,并在长江流域地区广泛流传。
那时候的白酒虽然与现代的白酒有所不同,但已经具备了诸多的特点,如高浓度、醇厚口感等。
发展——历经磨难的演变经过汉代的初步酿造技术,白酒的制作工艺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隋唐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碾、水磨等仪器,提高了白酒的酿造效率。
同时,乳饮文化对于白酒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开始将白酒融入到乳浆中饮用,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乳酒制作方法。
然而,在宋代,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动,白酒的发展遭遇了阻碍。
当时,南宋政权提倡茶文化,白酒逐渐被边缘化。
这一时期,白酒的制作技艺几乎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酿造方式上。
直到明清两代,白酒的发展重新走上轨道。
在明代,酒坛的烧制工艺得到改良,增强了酿酒坛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白酒的质量。
到了清代,由于水力工程和蒸馏技术的进步,白酒的酿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白酒逐渐成为了主要的饮品。
现代化——白酒进入新时代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白酒的制作工艺也随之发生了革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酒精发酵技术,将酿造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代的白酒生产将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白酒的消费市场也逐渐扩大。
传统的白酒品牌在推出多款口感不同、适合不同需求的产品时,更便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白酒加工技术

3)液态发酵法白酒
4)调香白酒 5)香精串蒸法白酒
9
3、按酒的香型分类 1)酱香型白酒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 表(茅香型),茅台酒与英国苏格兰威 士忌和法国白兰地齐名,被誉为“全球三 大 名酒”。 2)浓香型白酒 以四川泸州老窖、五 粮液为代表(泸香型),主体香气为已 酸乙酯。 3)清香型白酒 以山西杏花村汾酒 为代表(汾香型),主体香气为乙酸乙
28
(2)发酵管理
①清窖:渣子入窖后半个月之内,应
注意清窖,不让窖皮裂缝。如有裂缝
应及时抹严,并检查CO:吹口是否畅
通。
②温度的变化:大曲酒发酵要求其温
度变化呈有规律性进行,即前缓、中
挺、后缓落。
29
(三)、大曲白酒的老熟 1、贮存与老熟 新蒸出的白酒,口味冲、燥辣、不醇 和,需要贮存1~3年左右,使其老熟陈酿, 然后才能勾兑调味,再贮存一段时间后, 方可出厂。 白酒的老熟机理 : 1).挥发作用 2).氢键缔合作用
勾兑就是把贮存后的合格酒进行兑加、 掺合,成为基本符合本厂产品质量要求的 基础酒。基础酒的标准是香气正、形成酒
体、初具风格。
勾兑方法:目前微机勾兑,现阶段数字勾 兑法。
33
谢 谢!
34
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
3
酿酒起源的几种传说
1、仪狄酿酒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 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 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 ‘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 酒。” 2、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是酿酒始于杜康(夏朝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有, 杜康作秫酒。”《世本》中也有同样的说法。
白酒的起源与传说故事

白酒的起源与传说故事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饮品,经历了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酒类文化的瑰宝之一。
白酒的起源和传说故事更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神奇和浪漫。
一、白酒的起源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辽河文化时期,约距今5000年左右。
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酿酒技术,生产一种原始的酒精饮品。
然而,真正的白酒产生于中国的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那时的酿酒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二、传说故事一:酒仙黄帝酿酒根据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黄帝的酒仙。
他是中国炎黄子孙的祖先,被誉为酿酒之神。
黄帝发明了酿酒的方法,并将其传授给了人们,使其享受到了美味可口的白酒。
黄帝的酿酒技术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醇厚的口感而享誉世界。
三、传说故事二:嫦娥奔月与黄桂花酒另外一个与白酒相关的传说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嫦娥与黄桂花酒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神仙女嫦娥偷吃了不属于她的仙丹,她被惩罚被送到月亮上。
为了消磨她的时间,嫦娥开始酿造酒精饮品。
她使用月亮上的黄桂花,配合其他的原料,酿造出了美味的黄桂花酒。
这种酒后来被带回到人间,成为白酒制作的重要原料之一。
四、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粮食的选材、酒曲的培养、酒曲的繁殖、酒曲的使用、糖化过程、发酵过程、蒸馏过程和陈酿过程。
这些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并且强调自然酿造的过程,使得白酒的风味更加纯正和独特。
五、中国白酒的文化意义白酒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和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饮料,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白酒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传了几千年,被誉为“人类酿酒业史上的瑰宝”,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使得它成为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
总结:无论是白酒的起源与传说故事,还是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和文化意义,都展现出了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
白酒的起源发展与酒文化

一、白酒的起源、发展与中国酒文化(一)白酒的起源、发展白酒又名烧酒或火酒。
有些少数民族则称其为阿剌吉酒,意为“再加工”之酒。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大酒种,它最早产生于酿造酒的再加工,因此要谈白酒的起源还得从酿造酒说起。
一般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
过去有的酒厂还把杜康供作酿酒的祖师爷,连日本的清酒行业也把酿酒技师尊称为“杜氏”。
这种传说的依据,可见于古书。
如《事物纪原》载:“杜间容易受潮或受雨淋而导致发芽长霉,这些发芽长霉的谷物若继续浸泡在水里,其中的淀粉便会受谷芽和野生霉菌、野生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糖化、发酵,变成原始的粮食酿造酒。
另外,当有煮熟的谷物吃不完时,他们用树叶等包盖起来,或存放在树洞等中,过后这些熟粮因受根霉、酵母等野生微生物的作用变成了“酒酿”。
这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原始粮食酿造酒的发现。
这一阶段大概在7000至10000年前,由于自然界的作用造出酒来,逐步被人类所发现和认识。
但人类还没有去模仿、去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来造福。
2、利用天然微生物造酒农业生产开始以后,谷物有了富余,加上人类发现了原始的酒,尝起来又香又甜,喝过后浑身发热、精神兴奋,有心人便开始模仿起来,有意识地让谷物长霉发芽,用它来酿酒,从而进入了利用天然微生物造酒的阶段。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农业作物,从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与甲骨文酒字形状相似的尖底贮酒容器。
由此可以推测这一阶段大概始于6000年前。
《淮南子》一书说:“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耒和耜都是古代的农具。
即美味可口的酒,开始于农业生产出现之时。
而且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了尊、斝、高脚杯、小壶等陶制的酿酒和饮酒的专用器具。
因此,到夏代初期出现掌握一定技巧、能酿出香甜美酒的仪狄这样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商代,出现了专门的酿酒作坊。
如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台西村就发现了商代酿造作坊的遗址,酿酒技术也有了发展。
由此,谷芽(蘖)和长霉的谷物(麹)的利用开始分家。
关于中国白酒的历史

关于中国白酒的历史中国白酒的历史和工艺一、白酒的起源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
中国是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白酒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白酒起源于何时?何人始创?迄今说法尚不一致。
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
《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
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
米者,粟实也。
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
《说文解字》说:“糵,芽米也”。
“米,粟实也”。
以后用麦芽替代了粟芽,糵与曲的生产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产甜酒(醴)。
商、周一千多年到汉朝,糵酒还很盛行。
北魏时用榖芽酿酒,所以在《齐民要术》内无糵曲的叙述。
1636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内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传”。
据周朝文献记载,曲糵可作酒母解释,也可解释为“酒”。
例如杜甫《归来》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陈騊声有“深深曲糵日方长”的诗句,这里“曲糵”也是指“酒”。
曲在《辞源》的解释为酒母,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亦作“曲”。
曲或鞠的简化字为曲。
酒曲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良,由散曲发展到饼曲,终于形成了大曲和小曲。
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适宜于北方天气寒冷的各省。
制造大曲的原料为大麦、豌豆或小麦,例如前者为汾酒、西凤酒大曲,后者为茅台、泸州酒曲等。
因制曲原料为麦类,常称为麦曲,其形状似砖,又称砖曲,其曲块大和用曲量多,通称大曲,用于酿造我国的传统工艺名优白酒。
小曲酒主要微生物是根霉和毛霉,在南方亚热带的温暖气候,有利于生产小曲及其小曲酒。
制造小曲的原料为大米或稻糠,有的加入中草药,如邛崃米曲、董酒米曲;有的不用中草药,如厦门白曲、稗木镇糠曲等。
198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卡尔麦提(Calmette)在中国小曲中发现一种糖化力强的根霉,利用此种霉菌生产酒精,定名为阿明诺法或淀粉法(Amolproetzz),1985年正式投产。
第三部分 白酒工艺学

汾酒(60。) 产于山西汾阳县杏 花村,历史悠久。 1915年获巴拿马万 国博览会一等优 胜奖。 酒体晶亮透明,清 香纯正,诸味协 调,醇甜柔和余 味爽净。
3.
五粮液(60。) 产于四川省宜宾市。 用高梁、玉米、小麦、 大米、糯米物种粮 食酿造。 采用清蒸原料,回酒 发酵,蒸酒摘尾等 工序酿造而成。 特点:醇厚甘美,香 气扑鼻,入口爽净, 余香不尽。
茅台酒(52~54。) 茅台酒与英国苏格兰威士 忌,法国科捏克白兰 地,被誉为世界三大 蒸馏名酒。产于贵州 怀仁县赤水河畔茅台 镇,历史悠久,早在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 博览会金质奖,五次 蝉联国家优质名酒, 成为“国酒”。
2.
生产特点:纯小麦高温制曲。成品由浓 郁酱香味,酿酒季节从重阳开始投料, 共9~10个月,只投料两次。第一次清蒸 下沙(原料用量占总投入的50%),第 二次混蒸糙沙(原料为剩下的50%), 八次发酵,七次流酒。以第三、四、五 次原酒质量最好,七次流酒获得的原酒 分型分等级入库贮存三年以上,精心勾 兑,在贮存一年。 茅台酒以“低而不淡,香而不艳”著称。 酒倒杯内过夜变化很小,空杯比实杯香。
二、酸类
乙酸、己酸、丁酸、乳酸等有机酸,是 白酒主要呈香物质。
三、酯类
为白酒中含量最多的香味成分之一,种 类较多,大多以乙酯形式存在,具有水 果香味和口味,使人产生愉悦感。我国 名优白酒中将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 酸乙酯成为三大酯类。
四、高级醇类
含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元醇类称为高 级醇类,亦称杂油醇。如异戊醇、异丁 醇、正丙醇、正丁醇等二十多种。 高级醇含量过多会影响香味,使人饮酒 后头痛、易醉;适量的杂油醇可赋予白 酒醇厚感。
第三部分 白酒工艺学
第一章 序论
白酒酿造

三.白酒的分类
(1)按白酒的香型分
• 酱香型白酒:以酱香柔润为持点,以茅台酒为代表。 • 浓香型白酒:以浓香甘爽为特点,以沪州老窖和五 粮液为代表。
• 米香型白酒:以米香纯正为特点,以桂林三花酒为 代表。
• 清香型白酒:以清香纯正为特点,以汾酒为代表。
• 兼香型白酒:以董酒为代表。
(2)按生产工艺分
方 法:人工踩曲或踩曲机
曲的堆积培养: 包括堆曲、盖草和洒水、翻曲、拆曲4个工序
堆曲
曲室的准备:在地面铺上一层约15cm厚的 稻草。
堆积:将曲砖3横3竖相间排列,构成第一 行,曲砖间距为2cm。排满第一层后,在曲 砖上铺一层7cm厚的稻草或铺一层谷杆,然 后在以相同方式排列第二层,如此重复, 堆4~5层。
拌料
将水、曲母和麦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成曲料, 使含水量为37%~40%。 若用水量过大,曲砖易被压的过紧,微生物不利 于从表及里生长,且曲砖升温快,容易引起腐败细菌 繁殖。但用水过少,曲砖不易粘合,不利于微生物生 长繁殖。
曲母用量: 4%~8%。
踩曲
踩曲的季节: • 春末夏初到中秋节前后。 • 因为春秋季节,空气中的酵母菌较多, • 夏季霉菌较多,冬季细菌较多。
五.白酒的酿造工艺 ——关键控制环节
粉碎 高梁粉 原酒 分质贮存 勾兑 包装 入库 母槽 拌合 上甑 蒸酒糊化 酒尾 回蒸 稻皮 打量水 摊凉降温 加曲翻拌 酿培
拌合 上甑 蒸馏 出甑 摊凉 加曲
丢糟
黄水
蒸馏
出甑 饲料
出窖
生产过程
原料处理 出窖配料 灌装 蒸酒蒸粮 蒸馏 检验 出甑加水撒曲 入窖发酵 贮存勾兑
粗蛋白 %
8.0-10.5 7-9 5-8 7.2-9.8 8-16 2.3-6 3.78 2.64
白酒的历史发展

清香型白酒
总结词
以汾酒、二锅头等为代表,具有清香纯正、口感清爽的特点。
详细描述
清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类型之一,其酿造工艺独特,以大麦、豌豆为主 要原料,采用地缸发酵工艺,以麸、水为主要配料。清香型白酒具有清香纯正 、口感清爽的特点,回味悠长,深受消费者喜爱。
米香型白酒
总结词
以桂林三花酒等为代表,具有米香浓郁、口感柔和的特点。
实际起源
白酒的实际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 酒,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现代的白酒。
白酒的早期发展
汉代至唐代
汉代时期,白酒开始在民间流行 ,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酒 类。到了唐代,白酒已经成为了 宫廷和民间的必备饮品。
宋代至清代
宋代的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风格的白 酒。到了清代,白酒已经成为了 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端白酒市场份额增加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追求,高端白酒市场逐 渐崛起,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凸显
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和个性 化趋势,不同消费者对白酒的口感、品牌、 包装等有不同的需求。
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
01
02
03
品牌竞争激烈
白酒市场上品牌众多,竞 争激烈,各品牌通过品质 、口感、包装、营销等多 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
市场份额集中
虽然品牌众多,但市场份 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酒 企手中,中小酒企面临较 大的竞争压力。
区域性特征明显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白酒 的口感和品牌有不同的偏 好,区域性酒企在本地市 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
品质化和健康化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品质化和健康化将成为白酒市场 的重要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酒的起源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
它的独特工艺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技艺精湛,产品的色、香、味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国家名酒,色泽澄清透明、玉洁冰清,香气馥郁芬芳、优雅细腻,味甘润柔和、醇厚绵甜,余味净爽,风格独特,深受人民喜爱,有着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关我国白酒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尚未定论。
公元前2世纪的《吕氏春秋》上说“仪狄作酒”,说酒是仪狄这个人发明的。
而在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说的更具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这说明酒作为一种饮料进入人们的生活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了。
丛龙山文化遗物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许多酒具尊(zun)、(he)、高脚杯、小壶等酒器也说明了这一点。
晋代江统所著的《酒酷》中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狄仪,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我国早期所作的酒,多是不经蒸馏的酿造酒,直到后期才出现蒸馏酒。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和陶雍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佳句。
说明唐朝时代已有了烧酒,即蒸馏酒。
明代名医李时珍对白酒说的更明确,他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
近时唯以糯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翁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不但讲了烧酒产生的年代,而且还论述了其制作方法。
也有研究者提出了我国的蒸馏酒产生于唐朝之前的一些考证。
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复合酶制剂。
公元
前12世纪。
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有过“若作酒醴,尔维曲蘖(nie酒曲)”的对话。
对话中的“曲蘖”就是指酒曲和发芽的谷物。
说明距今3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利用酒曲酿酒的技术了。
由于制曲技术的进步,《汉书·食货志》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升。
”至北魏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用神曲一斛,杀米三石;笨曲一斛,杀米六升” (古代:1斛=10石1石=10斗=120斤)这说明用曲量在不断的下降。
古代的制曲技术,由散曲发展到茂密生衣曲,最后发展到今天的曲饼和曲丸。
欧洲人到19世纪末,才了解到我国的酒曲作用,称之为淀粉发酵法。
2、白酒的地位
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饮料,千百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发展提高,国内消费量逐渐上升,出口量不断增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古代的商品交换中,白酒仅次于盐、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之一。
白酒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丰富人民生活。
繁荣市场的作用。
早在明、清时代,白酒就逐渐代替黄酒。
1949年至1985年期间,白酒的产量一直居于我国酒类总产量之首,1985年后由于啤酒的发展,白酒居酒类产量第二位。
白酒在人民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无论是喜庆丰收、欢度佳节、婚丧嫁娶、迎宾宴友还是医药保健等都离不开酒。
而消耗量最大。
且经济实惠的都要数白酒。
我国的一些行业的作业工人、农民,高寒地区的牧民、居民对白酒具有某种职业需要和生活需求。
适量的饮用可以振奋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白酒又有杀菌、去腥、防腐作用,用于医药源远流长。
就与历代文人有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饮酒成为助长文思的一种方式,无论是王羲之的醉写“兰亭序”还是武松醉打猛
虎,都可看到酒与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
酒类也是一种奢侈品,我国的一些高档酒极具艺术性,有很高的艺术内涵和收藏价值,近年来酒类收藏已成为一种极具时尚的收藏。
白酒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配套工业的发展,近年来白酒行业机械化有了很大的发展,需要的包装材料越来越多,配套的玻璃、陶瓷、造纸、印刷、瓶盖等一系列的配套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同时,酿酒后的酒糟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农业、能源的发展。
3、白酒的分类
白酒产品由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原料品种、用曲、生产工艺、酿酒设备的不同,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1)按使用原料分类白酒使用的原料多为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薯干等含淀粉物质或含糖物质。
常将白酒以这些酿酒原料冠名。
其中以高粱做原料酿制的白酒最多,酒质好。
(2)按使用的曲分类白酒生产过程中,由于糖化、发酵使用的曲不同,而产出的酒名称各异。
A、以大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大曲酒。
B、以小曲做糖化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小曲酒。
C、用麦麸做培养基接种的纯种曲霉做糖化剂,用纯种酵母为发酵剂生产出的酒,称为麸曲酒。
(3)按发酵方法分类A、固态发酵法:在配料、蒸粮、糖化、发酵、蒸酒等生产过程中都采用固体状态流转而酿制的白酒,称为固态发酵白酒。
其工艺特点是:配料时加水量多控制在50-60%之间,是全部酿酒过程的物料流转都在固体状态下进行,发酵容器主要采用地缸、窖池、大木桶等设备,多采用甑桶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