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学活动设计(统编本四学年下册)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25《宝葫芦的秘密》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25《宝葫芦的秘
密》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情节。
3.能够表达对故事人物的感受和看法。
4.能够通过朗读提升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故事情节,提升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表达个人看法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谈论宝葫芦这个神奇的物品,引导学生对故事展开想象。
2. 学习
1.语文课本课文认读,教师讲解生词,适当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拓展
考虑宝葫芦的秘密,让学生思考自己认为宝葫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带给人幸福。
4. 朗读演练
学生分组朗读故事,注意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的把握。
5.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宝葫芦的秘密》故事的理解和想法,展开有趣的讨论。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写一篇读后感,描述自己对宝葫芦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
该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在表达个人看法和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探讨故事背后的意义,促进思维的发展。
同时,在朗读环节可以注重节奏和语调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5.宝葫芦的秘密》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5.宝葫芦的秘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的内容和主题;
2.能够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能够正确书写;
4.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宝葫芦的秘密》,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2.进行思辨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谈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
《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的主题。
2. 学习和讨论
1.分段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的情节和人物;
2.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3. 完成任务
1.学生们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对于故事的理解。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学习,学生们对于《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
理解和认识,不仅提升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能根据有关三要素的提示创编故事。
3.能大胆、自信地在集体前讲述故事。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葫芦一个,纸葫芦若干,葫芦藤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葫芦,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这是什么?(葫芦)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的肚子里藏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葫芦,葫芦,变变变!(出示)故事在哪儿呢?噢!故事就在葫芦宝宝的肚子上呢!2.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故事。
(手指)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出故事的三要素。
1.师:小朋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是从哪个葫芦宝宝身上看出来的?(指葫芦上的)噢,黄色的葫芦宝宝身上有个时间地标记,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
2.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你是从哪个葫芦宝宝上看出来的?红葫芦上有故事发生的地点,看,(指葫芦上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3.师:哦,黄葫芦和红葫芦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那蓝葫芦又告诉我们什么?对,蓝葫芦告诉我们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4.小结:原来,有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了。
三、看,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1.师:现在,这只宝葫芦有要变了,小朋友先把眼睛闭起来。
葫芦、葫芦,变变变!2.(将三个葫芦翻转过来)这次的葫芦宝宝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的变化,幼儿回答时,注意总结)3.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呢?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呢?现在有了时间、地点、人物,你能不能把它们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4.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的故事怎么样呀?刚才××小朋友看着葫芦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编出一个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会不会呀?”四、幼儿自由选择纸葫芦,创编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依据已有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拽、瘦”是翘舌音;“矩”读第三声“jǔ”,在“规矩”这个词中读轻声“ju”。
“撵”的声母是鼻音“n”,不要读成边音“l”。
“乖、葵、瘦”这三个字容易写错,在指导识记字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
2.阅读理解默读课文,想一想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再细读课文,说一说奶奶讲了哪几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找规律、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创编故事;完整地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开阔学生的视野。
3.表达运用能依据课文中奶奶讲的故事,学习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妖怪”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启示。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辅资料等教学辅助工具。
2.分组卡片、听力练习材料等学生活动材料。
3.教师准备好故事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课前准备的教具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故事,并适时让学生跟读。
2.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含义。
第三步:活动1.设计听力练习,让学生通过听力理解故事内容。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小组展示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馈1.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3.综合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阅读相关故事,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主题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宝葫芦的秘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希望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6《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 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26《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宝葫芦的起源、历史和传说,了解这个古老的神奇物品,并能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结构。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交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结构。
2. 学生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古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2. 学生能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1.1 阅读故事《宝葫芦的秘密》。
1.2 撰写教学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1.3 准备制作宝葫芦模型,并展示给学生。
1.4 准备讲解故事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诗词等。
2. 正式教学2.1 导入学生进入教室后,教师准备好宝葫芦模型,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宝葫芦的知识和认识。
2.2 阅读与理解教师将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分段放映,每段结束后进行小组交流,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了解故事情节和结构,并学习故事中的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2.3 讲解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故事中的文化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4 总结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讲解,总结出宝葫芦的历史与文化含义,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展示。
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的猜测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究故事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粹和发散思维能力。
2. 讲授式教学法在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过程中,由教师进行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和数据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的知识点,促进其全面、深入和系统地认识和理解。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相玉红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感受作品的魅力。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让我们从故事中得到感悟,得到快乐。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一起来聊聊这本书。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生说完后老师投影内容)2.谁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开始他很高兴,但最后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最后把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
三、知识大比拼1、老师明确比拼要求:全班分成AB两大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互相考书本的知识,每组出6道题,胜出的一队每人可获一颗星。
2. AB两大队知识比拼。
A组问: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 B组答:科学画报B组问: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A组答:马……3.老师宣布比赛结果。
四、感受王葆的快乐师:王葆得到宝葫芦,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究竟宝葫芦给王葆做了哪些快乐的事?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去说一说。
(为王葆钓鱼、给花草浇水、做弹射式飞机模型、做试卷等)师:宝葫芦带给王葆高兴的事太多了,作者对这个高兴得不知该怎样好的王葆描写得可谓生动、精彩、老师最喜欢这个片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
(出示图片和片段)1.全班齐读片段。
“啊哈,真的来了!桶里的半桶水也涨到了大半桶。
……那个葫芦——那真是个道地的宝葫芦!——也舞蹈似地晃动了两下”2.师问:这个片段是写宝葫芦为王葆做了什么事?(钓鱼)你看,那些鱼多可爱。
(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不费一点力气就得到活泼的小鲫鱼,名贵的金鱼,王葆怎能不高兴呢?3.学生动手找文中精彩的片段师: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细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宝葫芦的由来、神秘以及对生活的启示。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中重点。
2.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宝葫芦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意义,领会宝葫芦的寓意。
2.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自己的宝葫芦故事。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四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
3.课堂小道具:宝葫芦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宝葫芦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宝葫芦的故事吗?宝葫芦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意义?第二步:学习课文1.讲解文章《宝葫芦的秘密》,解释生字生词及生词意思。
2.分段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用心、生动的语言描写宝葫芦的形象。
第三步:讨论1.分组讨论宝葫芦的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宝葫芦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鼓励学生表达对于宝葫芦的理解,提倡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想象。
第四步:创作1.让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宝葫芦故事,可以是宝葫芦的由来、传说,也可以是宝葫芦的用途和价值。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编写故事情节,并展示给全班。
六、教学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写下学习感受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宝葫芦的手工制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2.鼓励学生走进当地文化馆、博物馆,了解更多有关宝葫芦的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文字知识,还通过宝葫芦这一文化符号,体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相玉红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感受作品的魅力。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让我们从故事中得到感悟,得到快乐。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一起来聊聊这本书。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生说完后老师投影内容)2.谁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开始他很高兴,但最后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最后把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
三、知识大比拼1、老师明确比拼要求:全班分成AB两大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互相考书本的知识,每组出6道题,胜出的一队每人可获一颗星。
2. AB两大队知识比拼。
A组问: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B组答:科学画报B组问: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A组答:马……3.老师宣布比赛结果。
四、感受王葆的快乐师:王葆得到宝葫芦,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究竟宝葫芦给王葆做了哪些快乐的事?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去说一说。
(为王葆钓鱼、给花草浇水、做弹射式飞机模型、做试卷等)师:宝葫芦带给王葆高兴的事太多了,作者对这个高兴得不知该怎样好的王葆描写得可谓生动、精彩、老师最喜欢这个片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
(出示图片和片段)1.全班齐读片段。
“啊哈,真的来了!桶里的半桶水也涨到了大半桶。
……那个葫芦——那真是个道地的宝葫芦!——也舞蹈似地晃动了两下”2.师问:这个片段是写宝葫芦为王葆做了什么事?(钓鱼)你看,那些鱼多可爱。
(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不费一点力气就得到活泼的小鲫鱼,名贵的金鱼,王葆怎能不高兴呢?3.学生动手找文中精彩的片段师: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细节。
现在让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拿起笔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派代表反馈。
生A:我喜欢这个片段“我没有办法。
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它把王葆刚得到宝葫芦时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写得唯妙唯俏。
生B:“‘那—那—’我跳了起来,兴奋得心腔里都痒痒的,‘那我就吩咐,我要……’”这个片段是讲王葆向宝葫芦提出要求后,宝葫芦马上就实现了他的要求,他迫不及待地想提出下一个要求。
师: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一个高兴得不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书就是要读懂细节。
五.感受王葆的麻烦1.师问:宝葫芦带给王葆的都是快乐吗?(不是)它还给王葆带来了许多麻烦,让人看了啼笑皆非。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宝葫芦为王葆添了哪些麻烦?2.生自由回答生A:钓鱼一事令王葆因撒谎而不安生B:乱插花草标签,令爸爸误解。
生C:试卷的诡计,使老师和同学不信任。
生D:电影票的风波,让王葆逃之夭夭。
……2.从上面的事例中,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以小组的形式来演一演,体会王葆当时的心情。
3.老师小结:同学们,从你们的交流声中,老师发现读书可以采用议、品、演的方式。
六、悟道理1.宝葫芦给王葆添了很多麻烦,最终他怎样做?(怒劈葫芦)他为什么这样做?(王葆本来是个好孩子,他虽然不肯动脑筋,但他绝不愿意享用偷来的东西。
所以,当他明白宝葫芦给他的东西都是怎样来的,他就气得拼命要把宝葫芦砸碎、烧掉,再也不要它了。
)2.你希望得到这样的宝葫芦吗?(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就行)3.老师小结道理。
(出示道理,生齐读)七、拓展延伸1、师:多么神奇的宝葫芦,多么有趣的故事,难怪《宝葫芦的秘密》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
2、出示《秃秃大王》精彩片断像这样有趣的童话还有很多,我这儿就有个片断:秃秃大王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我的两个小铜钱忽然不见了。
怎么也找不到了,准是有贼。
百巴扑唧,你想想吧,看应该怎么办?”...... “后来呢?”“后来,我就把钱藏在箱子里......”师问:故事有趣吗?体现在哪里?(生自由答)这片段也是出自张天翼的手笔,书名叫什么?(《秃秃大王》)八、布置作业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领略这位童话大师的风采。
《宝葫芦的秘密》班级读书会教案三一相玉红活动目标1 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 感受作品的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3 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前游戏一、整体感知,交流感受师:读书真是有意思。
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带给我们一份感悟,一种心情,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班级读书会。
读书会,其实是最轻松的,因为在读书会里,你发言、交流,没有对,也没有错,可以放心大胆地说。
我们今天读书会交流的是一篇长篇童话,题目叫——(宝葫芦的秘密)师: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什么事呢?(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想要甚么都能随手拈来,令他既惊且喜。
有了这种新法力后,他在学校的表现从此突飞猛进,生活彷佛变得那么完美。
但王葆逐渐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令他哭笑不得之余,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你喜欢这本书吗?说明理由借机插入:宝葫芦究竟是个怎样的宝贝?(你要什么,它就能给你什么)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你会要什么?二、书本知识大比拼看来这本书大家都读过了,是不是读得很细致呢?现在我们来个书本知识大比拼,看看谁更强,好吗?咱们就分两大组,1、2为一组,3、4为一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宣布比赛规则:比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为每组必须回答的问题。
抢答题当然是谁举手快谁答,每题10分。
必答题,第一组1王葆最好的朋友,钓鱼谁也赛不过他,他只要把钓竿一举,就准有一条,保你不落空。
郑小登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谜底:杨拴儿3 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科学画报)第2组1班上的优等生,写的字有特点,一个个净爱把上身斜冲着西北方,而把脚跟拐到东南方去。
谜底:苏鸣凤2神奇的小动物,居然会跟人讲话,还挺有哲理的。
谜底:金鱼3 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抢答题1 王葆进房间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2 得到宝葫芦后,王葆想给学校变什么?(房子)3 在我的描述中,猜猜她是谁。
她很可爱,总爱问为什么,是个七岁的小女孩,王葆的街坊。
(小珍儿)4 听说王葆想烧掉宝葫芦,宝葫芦是怎么做的?(变出火柴和燃料让王葆烧)5 书中,王葆的爸爸因为什么事而生气,大发雷霆?三、精彩片断细细品这本书的精彩片断非常多,有些读者就用手中的画笔把这些情节再现了出来,瞧,这就是其中的几幅。
只可惜它的顺序乱了。
下面,老师就要布置任务了:(1)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根据书中的顺序给图画排个序,(2)为每幅图取个名字,并简单说说事情的内容1、巧得宝葫芦取名理由机缘巧合,这回,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
我得保密。
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
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
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
你读出了什么?(高兴)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个别读)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的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
不动笔墨不读书,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片断,请你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部分,细细品味。
看书的时候可以手上拿一支笔,看到精彩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内容,就在书上做做读书记号;也可以在书的边上随时写下你的思考。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吃棋子宝葫芦多聪明呀,王葆脑筋刚一转,他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
不信,你瞧(视频))小组互相传阅。
你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其他方法?(猜读法、字字详读法、情节浏览法、移步换景法、重点人物分析法、回头赏读法、同类作品比较读……)读书的时候,除了浏览以外,我们还要精读、巧读,才能事半功倍。
刀劈葫芦宝葫芦那么好,王葆为什么要劈了他?现在你还希望得到这个宝葫芦吗?四、总结回顾1.《宝葫芦的秘密》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放进书架,珍藏一生。
像这样有趣的童话还有很多,我这儿就有个片断从前有一个很穷很穷的潘,生了两个儿子。
取个什么名字呢?老头儿可没了主意。
他想,翻《学生字典》罢,翻到什么字就取什么。
一,二,三!一翻,是个“菜”字。
大的叫“大菜”,小的叫“小菜”么?“哼,我们饭都吃不上,还‘菜’呢!”老头自言自语。
第二次翻,是个“肥”字,也不合适。
翻来翻去总找不到适当的字。
这老头儿就这么翻了一晚。
到快天亮的时候,这老头拿着锄头走出门去。
外面太阳照着树林,这老头儿高兴地叫:“好了,就取个树林的‘林’罢。
”名字就给取定了:大的叫大林,小的——当然叫小林。
你觉得哪儿有趣?这段话就选自老师手里的童话《大林和小林》,它和《宝葫芦的秘密》都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张天翼)你对张天翼有哪些了解?(出示简介)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领略这位童话大师的风采。
让我们用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张爷爷的评价作为这堂课的结束吧。
齐读你才是真正的童话大王!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