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

合集下载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及相关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及相关证据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大陆曾经全部相连,在数百万年中缓慢漂移。

这一理论得到了一些关键点和证据的支持。

该理论指出在曾经属于同一陆块的不同大陆上发现的岩层和化石的相
似性。

在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发现了植物和动物的相同化石,
说明这些陆生生物曾经结合在一起。

第二,某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也为大陆漂移理论提供了证据。

澳大利
亚和南美洲都存在着类似的马苏皮亚目物种,这表明这些大陆曾经相
互连接,这些物种能够在它们之间迁徙。

各大陆的地质特征,如山脉和海岸线,也支持大陆漂移理论。

南美洲
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吻合,以及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苏格兰的
喀里多尼亚山脉的相似之处,都表明这些陆地沼泽曾经是同一个大陆
的一部分。

除这些证据外,大陆漂移的理论也得到了洋底磁力规律发现的支持。

这些图案表明地壳在不断移动,地壳中的磁矿物在形成时记录了地球
的磁场。

这些证据支持构造板块转移并导致大陆随时间推移移动的想法。

大陆漂移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证据支持,包括岩层和化石的相似性,
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各大陆的地质特征,洋底的磁力规律。

这些证据
合在一起,为地球大陆在数百万年中转移和移动的观念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据。

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

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

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对于解释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结构变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陆漂移理论是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

他发现地球上的大陆形状相互契合,如南美洲的东岸与非洲的西岸形状相似。

同时,他还发现了相同类型的岩石和化石在南美洲和非洲之间出现的情况。

这些观察使得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设,即地球上的大陆是在地壳上漂浮移动的。

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一个超大陆分裂形成的,这个超大陆被称为“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了现在的各个大陆。

大陆漂移理论后来得到了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成为现代地质学的基础。

海底扩张理论是由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在这个时期,科学家开始利用声纳技术对海底地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他们发现,海底脊是地球表面最长的山脉,它们从大洋中央延伸,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蛇形结构。

在海底脊的两侧,地壳表面呈现出一系列的断层和裂谷。

通过对这些断层和裂谷的研究,科学家发现,海底脊是由地壳从中间裂开,新的地壳不断从裂隙中涌出,使得海底地壳不断扩张。

这个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它是地球表面构造变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板块构造学说是对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一系列的地质构造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的发生。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的地壳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两种类型。

大陆板块主要由大陆地壳组成,而海洋板块主要由海洋地壳组成。

这些板块之间以海底扩张区和板块边界为界,通过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等运动方式相互作用。

这些板块构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总结起来,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三大重要理论。

大陆漂移理论解释了大陆形状的契合和相似性,海底扩张理论解释了海底脊的形成和海底地壳的扩张,而板块构造学说进一步发展了前两者的观点,并提出了地壳板块运动的概念。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名人故事】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众所周知,大陆漂移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要追溯到100年前,这个理论却受到了一些质疑和嘲笑。

因为当时魏格纳教授是唯一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他面临着来自同行的冷嘲热讽和不被接纳的困境。

那么,是什么使魏格纳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坚持自己的理论呢?故事发生在1912年,魏格纳教授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一直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地质学界和大部分人认为地球的形成来源于一次大爆炸,然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和海洋。

魏格纳教授在自己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中,却发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现象。

他发现了地球上的大陆的形状和位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东海岸线,形状极其相似,就像是两个拼图的一部分。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于是,魏格纳教授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整理了大量的地质、地形和动物化石等数据,他甚至开始收集这些数据构成一幅详细的地球图谱。

通过对整个地球的地理图进行了逐一比较和分析,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陆是可以移动的!魏格纳教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由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像是在液体的上面漂浮一样,不断地变换位置和相互碰撞。

通过这种运动,大陆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和位置。

当魏格纳教授第一次公开演讲和解释他的理论时,他遭到了一些教授和学者的反对和嘲笑,他们认为他的理论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

魏格纳教授并没有被打击,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魏格纳教授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采样工作,他亲自参与了多次的航海和陆地考察,采集了海洋地形和大陆地貌的大量数据。

他发现了许多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比如地层的连续性、动植物的分布和相似性等等。

最终,在几十年后的196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证据的积累证实了魏格纳教授的大陆漂移说。

从那时起,大陆漂移说成为地球科学中的基石之一,并为后来的板块构造学和地球演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大陆漂移的地质过程

大陆漂移的地质过程

大陆漂移的地质过程大陆漂移是地球上一个令人着迷的地质过程。

它描述的是大陆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些板块像浮木一样不断漂动、碰撞和分离。

这个过程发生在地球上数十亿年的时间里,塑造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地球形态。

大陆漂移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道夫·伯特尔特(Alfred Wegener)于20世纪初提出。

他观察到大洋中的大陆边缘拼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超大陆”——名为“盘古大陆”。

他认为,这些大陆曾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分离并漂移到目前的位置。

在大陆漂移的地质过程中,有三种主要类型的板块运动:同类板块的碰撞、异类板块的碰撞以及板块的分离。

同类板块的碰撞是指相同类型的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

这种碰撞会形成高山脉和地震。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异类板块的碰撞则是指不同类型的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

这种碰撞会导致海沟的形成和地震的发生。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南美洲沿海的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美洲与纳斯卡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而板块的分离则是指板块之间的拉开和分离,通常发生在大洋地区。

当板块分离时,岩浆从地幔喷发上升到地表,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板块边界通常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焦点。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北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洋中脊,它标志着北美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的分离。

大陆漂移的地质过程推动了许多重要的地质现象。

它塑造了地球的地貌,形成了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

它还产生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其中许多是由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分离引起的。

这些地质活动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大陆漂移的地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地震仪和卫星观测,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板块的运动和速度。

同时,大规模的地质调查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的理论。

总的来说,大陆漂移是地球上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地质过程,通过不断地演变和影响着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大陆漂移说基本内容

大陆漂移说基本内容

大陆漂移说基本内容
大陆漂移说是一种以地质学家德国教授斯特里格提出的在1858年,暗示地壳由平台和洋壳组成,并由其漂移至现今的论点而得名的理论。

斯特里格在他的科学著作《地质论》(“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中首先提出了大陆漂移论:“大陆可能是通过外力和内力改变地球表面,而岛屿可能沉积或改变,并由此产生,而不是被固定的板块。

”根据大陆漂移说,海洋地壳能够运动,向南和北滑动,形成现今有效的构造,同时,大陆也在漂移分布。

大陆漂移理论被斯特里格所推崇,被他的后人们以不断的研究发现证明,但也有一些其他的理论,被提出来反驳斯特里格的理论。

两个最突出的理论是:英国地质学家伯特兰(Alfred Wegner)提出的洋水上升说和美国地质学家和水文学家塞费罗(J.T.Jones)提出的地震移动说。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海洋学家们发现当今的大陆仍在延续斯特里格的理论:大陆的板块仍在漂移着,不断的侵蚀,堆积和重组,并不断的融合,形成今天地球表面的复杂构造。

斯特里格的理论也让地质学家们继续探讨地壳的特性,了解海洋和大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扩大或缩小传递能量,所以理论可以继续让学者深入思考和探讨未来地球演变和现今地质变化的趋势。

总之,大陆漂移说仍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有助于地球科学家继续探索地球形态变化,它也为我们地球新的地质发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08级地理科学邢婉 1256408067一、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的观点可追溯至几个世纪以前,现在一般认为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水平运动,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格局处在永恒的变化过程中。

魏格纳起初从大西洋两岸的弯曲形态受到启发,于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见解,1915年著成《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陆漂移问题。

大陆漂移说立足于陆块漂浮的地壳均衡理论。

他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结合成统一的联合古陆(Pangaea),或称泛大陆,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

中生代以后,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硅铝层)在较重的玄武岩质海底(硅镁层)上漂移,联合古陆解体、分裂。

大陆的解体有两个明显的方向性:一是在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由两极向赤道(南北向)做离极运动,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大陆壳受到两极向赤道的挤压的后果;二是在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下从东往西运动,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脉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受硅镁层阻挡被挤压褶皱形成的。

大陆解体以后的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亚洲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就是当时大陆向西漂移留下来的碎块。

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

(图一)图1当时有两点引起人们的兴趣,一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水平运动对地壳构造形成的主导作用,二是大陆和大洋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但由于人们对大陆漂移的驱动力——离心力和引潮力抱有疑问,同时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前缘褶皱不同,较硬的硅铝层前缘褶皱成山而较软的硅镁层边缘却没有褶皱而只是拗陷为海沟的疑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加上固定论者的坚决反对,到20世纪30年代,此学说便慢慢消沉下去了。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找到了更多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布拉德·EC对大陆壳边缘的重新界定使大陆拼接图更加严密,磁极迁移曲线强有力地反驳了固定论,在南方各大陆的冰川活动证据也支持了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理论开始重获生机。

大陆漂移假说内容

大陆漂移假说内容

大陆漂移假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提出了关于地球地壳演化的解释。

以下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大陆漂移理论最早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于20世纪初提出。

他观察到地球上的大陆形状彼此契合,如南美洲与非洲东岸的海岸线相似,同时发现许多地质证据表明大陆曾经连在一起。

基于这些观察,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假说内容: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过相对运动。

根据这一假说,所有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大陆,被称为“盘古大陆”或“破碎大陆”。

随后,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陆开始分离并漂移到它们现在的位置。

驱动力: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

魏格纳提出了一个名为“地壳运动驱动力”的假设,认为地球上的地壳是由若干个大块组成,这些大块被称为“板块”。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导致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从而引发了大陆漂移。

证据支持:大量的地质证据支持了大陆漂移假说。

这些证据包括大陆边缘的拟合、相似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化石和古生物分布的一致性,以及海底地形和地震活动的分布等。

这些证据表明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并且发生了相对运动。

发展为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假说为后来的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

板块构造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大陆漂移假说,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几个大型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活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和发展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帮助我们理解了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活动。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大陆漂移假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因此科学界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地球的演化历史。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故事简介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故事简介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故事简介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陆地表面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着漂移和重塑的过程。

1905年,魏格纳首次发表了他的漂移学说,但遭到了当时地质学界的强烈反对。

然而,在几十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当其它一些证据相继浮出水面时,漂移学说才开始逐渐被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研究。

按照魏格纳的理论,地球表面有一个大陆板块和一个洋底板块组成。

通过地质演化的过程,这些板块可以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移动和漂浮。

在这个过程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弧状的山脉、深海沟、火山活动和地震等现象。

大陆漂移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种:脊脊欄漂移和俯冲俯冲隆起。

脊脊欄漂移发生在中洋脊的区域,当新的岩浆从地幔上升并涌出地表时,两个板块之间会形成新的海底地壳,推动已有的地壳向两侧扩张。

而俯冲俯冲隆起则发生在弧形的洋沟与大陆之间,当洋底板块向下俯冲并和大陆板块碰撞时,在板块边界处堆积形成隆起的山脉。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对地质学家们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释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也为解释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形成等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此外,漂移学说也揭示了地球的动态性,让人们开始思考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机制。

然而,漂移学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提供具体的推动机制,也没有解释充分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的存在。

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和构造板块漂移理论的提出,才填补了漂移学说的这些空白。

尽管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并非完美无缺,但它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以及对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漂移学说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也为未来的地质学研究铺平了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会计师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时期。作为最 
有野心的一个尝试——在欧盟,甚至全世界,会计惯 
例协调——正在高涨。 欧盟委员会早期倡导的协调一致没有走多远,因为 成员国并不是真正愿意放弃自己的惯例。国家之间的 妥协就是“你接受我的财务报表,我就会接受你的”。 其间,尽管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合作增加,但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仍然在独立推行自己的惯例。 但是全球资本市场无情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新 审视他们的独立主义方式而寻找更多的交集。最终,所 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同意从200 5年1月1日开始采用国 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编制统一的财务报表。这一变 革将影响所有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但是欧洲各国的调 整程度很可能会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 告稳步推进,四面八方的评论也接踵而来。 在研究I F RS对4家分别来自德国、法国、英国和 采用GAAP的美国公司的年报的影响之前,让我们先了 解一下各国间会计准则的主要区别。在法国和德国的会 计准则中,国家扮演着主要角色,关注保护债权人利 益。两国都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原则,采用谨慎的态度 保守地核算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这种方法与IFRS青睐 的公允价值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减少会计利润和税务利 润的差别,这种趋势会逐步加强。 美国和英国一直都在采用不干预的方法。两国都是 由独立的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相对于对债权人的保 护,他们更倾向于关注股东信息。荷兰的会计准则处在 法德和英美之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已经根据英美(主要是 英国)的环境对IFRS有所发展,所以根据它编制的财务 报告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就不足为奇了。 大家都认为英美会计准则为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比法 德会计准则相关性更强。如果这个观点正确,你可能 预计采用IFRS或者美国GAAP或者英国的GAAP编 制的财务报表,会更“价值相关(value relevant)”。 换句话说,你可能预计采用英美准则会比采用法德准 
则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和公司的市场价值(股价)更 
相关。你可能还会预计,如果公司将法德准则转换成 
英美准则,他们年报的价值相关性会增加。 
通常我们不可能通过做试验来验证经济政策或者 
会计政策正确与否,但是欧洲开始执行IFRS的事实 
给了卡斯商业学校的George K0ntopoulos一次不寻 
常的机会,来验明这种改变是否会增加会计信息的价 
值相关性。他用回归模型对200家公司样本从2003年 
6月开始更换期间的数据(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 
各50家)来检验相关性。当然更换之后的结果还不可 
知,但是更换之前的初步发现却很惊人。与预料的相 
反,法国和德国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比英国和荷兰的价 
值相关性更高。 
早期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所以这里我们以两家早就 
采用IFRS的公司一一宝马(BMW)和诺基亚(Nokia), 
以及两家在2 0 0 5年1月才改用I F R S的公司一一 
Faurecia和AstraZeneca来检验改变对每家公司财务 
报表的实际影响。表1是一个概况。宝马公司的利润和权 
益在从德国GAAP换成IFRS时增加了,Faurecia的利 
润从法国GAAP换成IFRS也增加了,但是影响很小。诺 
基亚公司从美国GAAP转换和AstraZeneca公司从英国 
GAAP转换,显示数据的变化相当缓和,意味着他们早 
期就与IFRS接近。 
由于我们预计AstraZeneca公司执行美国GAAP和 
执行IFRS之间会有很小的差异,因而巨大的差异可以当 
成异常个例。但是这不是科学地选取样本,所以我们应 
该谨慎下结论。大多数欧盟公司公布了他们的IFRS结 
果,但是IFRS真正融人企业和对企业的全部影响暴露出 
来还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更为谨慎的解释将是强调 

54新理财CORPORATE FINANC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转换为IFRS后结果难 
以预料。以下是导致区 
别的主要原因:财务工 
具、商誉、养老金负债 
和以股票为基础的薪 
酬。这些是主要的“罪 
魁祸首”,但是递延税 
款、折旧、无形资产、存 
货、拟派股利和准备也 
都是活跃的“帮凶”。 
尽管这种改变对诺 
基亚公司有着不确定的 
影响,也许我们可以从公 
司的高级副经理M aij O 
Torko的话中看到希望。 
他说:“IFRS已经帮助国 
际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 
们的财务情况,也因此增 
加了我们的国际股东数 
量。”但是所有这些预 
想到底或如何体现在股 
价上还要走着瞧。 

美国GAAP净利润 
IFR8净利润 
差异 
美国GAAP段本 
IFRS殷本 
差异 
美国GAAP股东权益报酬率 
I FRS股东权益报酬率 

1O.76 1O.53 .O.23 36.33 36.2 一o.13 3O% 29% 16.89 17.50 O.61 51.O2 51.09 一o.07 33% 34% 25.42 38.47 25.77 39.38 0.35 0.91 73.84 108-71 73:78 108.08 一o.069 一o.63 34% 35% 35% 36% 美国GAAP——诺基亚 芬兰电信公司——诺基亚在纽约证券交易 所上市。在成为I FRS的早期采用者之前,它一 直采用美国GAAP编制报表。从它的年报上我 们可以看到与美国GAAP的对比情况。二者的 主要区别体现在对研发成本和商誉的处理上。 IFRS和美国GAAP都允许将软件开发成本资 本化.但是IAS38号允许资本化的一部分开发成 本.美国GAAP是不允许的。这个差别增加了公 司从1 998年到2002年的利润。在摊销和开发成 本减值方面也存在差异。美国GAA P依据可实 现净值(NRV)来提减值准备.而l FRS则根据 可实现净值和在用价值(VaI ue in u se)孰高 改用IFRS后变化情况 宝马(BMW) Faurecia AsraZeneca AsraZeneca 诺基亚(Nokia) 德国GAAP 法国GAAP 英国GAAP 美国GAAP 美国GAAP ▲ ▲ ▲ ▲ 1-r 1-r 1-r ▲ ▲ {表1) 40.97 
35.92 

5.O5 
154.37 
151.48 


2.89 
27% 
24% 

来计提减值准备。根据I F R S. 
2 0 0 3年4月需要多提的减值准 
备意味着开发成本增加,利润降 
低。 
从1 9 98年到2001年二者在 
商誉上基本相同.但是商誉的摊 
销和减值准备计提上的差异使 
公司从2002年到2004年每年增 
加美国GAAP利润1亿美元至3亿 
美元。由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 
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 
在削弱商誉摊销的差异.这种差 
异可能将会消失,但是计提减值 
准备方法的差异很可能还会存 
在。在2003年4月.两张资产负 
债表全部差异都体现在商誉科 
目上。(见表2) 

(注.由于篇幅断限 英文原文中的 
德国GAAP、法国GAAP和英国GAAP没 
有翻译 英文原文 登于CIMA的出版 
物Financia l Management J 

CORPORATE FINANCE新理财55 

∞ ∞∞ 
诣记 2 2 
m刖 :2别 ∞ ¨记,2 z 
∞ g; {g御蚴娜似 1 2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