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加入兴趣班,父母的误区多
对孩子上兴趣班的看法

对孩子上兴趣班的看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
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给孩子报名了各种辅导班;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其他方面有所提高,给孩子报名了各种兴趣班。
那么,对于孩子上兴趣班,我的看法是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孩子上兴趣班是有必要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兴趣班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某个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次,我认为家长需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会选择一些过于强化的兴趣班,孩子可能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太大,反而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而一些轻松有趣的兴趣班,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更加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
最后,我认为兴趣班不能代替学校教育。
兴趣班只是一种补充和延伸,不能替代正常的学校教育。
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的学校课程也是必须要学好的。
只有在学校和兴趣班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孩子们在学生生涯中取得最好的成绩和最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孩子上兴趣班是必要的,但是需要家长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不能代替正常的学校教育。
希望家长们可以在给孩子报名兴趣班时,理性对待,让孩子们成为更加全面、更加有能力的人。
如何给孩子选报兴趣班

如何给孩子选报兴趣班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年轻父母们就开始考虑给孩子选报兴趣班的问题。
创造机会和条件发展孩子的兴趣,这是件好事。
既能够培养孩子的特长,促动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锻炼孩子适合环境变化的水平,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和社会适合性。
能够说是一举多得。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年轻父母都是第一次,而且还是“一次性”的养育孩子,没有积累这方面经验的实践机会。
所以,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如果在选报兴趣班出现了偏差,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很有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你们,究竟应该注意给孩子选报兴趣班呢?首先,做父母的要明确:是“给孩子选报”兴趣班,不是“给家长选报”“兴趣班”,顾名思义,孩子有兴趣才选报的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培训班。
孩子们年龄还小,缺乏自主选择的水平,在很多家庭里,往往是孩子“被选报”,由家长代替孩子做决定,这就很难免带有主观性。
所以,在选报了兴趣班后,当问孩子是不是喜欢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不喜欢”,“没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大用心学习的不是少数,半途而废的也不是个别的。
比如,在城市里,给孩子选报钢琴班的比较多,但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孩子却比较少,甚至是寥寥无几。
原因是什么?当初父母没有怎么考虑孩子喜欢不喜欢,是家长“一相情愿”。
有的是在“补偿心理”支配下给孩子选报的,家长小时候特别喜欢弹钢琴,那时候生活清贫,家里没有条件,留下了终生遗憾。
现在有条件了,一心要让孩子替自己实现小时候的梦想。
有的是觉得现代钢琴在成千上万古今乐器中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乐曲是“阳春白雪”,能弹一手好钢琴,那不过是很高雅的修养。
于是,就让孩子学弹钢琴。
还有的父母,偶尔发现孩子一两岁的时候,见到钢琴就喜欢爬上琴凳在琴键上胡乱地拍拍打打,便误以为孩子天生地就喜欢弹钢琴,脑瓜一热,就把一架庞大的钢琴抬回了家。
家长往往心气很高,而孩子却根本没有兴趣,像钢琴那样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大山。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是什么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是什么相信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总会遇到许多的误区,那就赶紧来看看,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没有?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01、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恨不得替孩子吃饭。
也有爸爸妈妈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他们对于食物的敬畏之心。
02、不去尝试,永远不懂得怎么做。
曾在一个家长群众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穿衣服争的不可开交。
好多都觉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而套头衫一类复杂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
但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穿戴简单的衣物了,他不会,只是因为你不愿让他尝试、让他犯错。
03、培养他的独立动手能力,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尊重你。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了多少年,但是就是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狠不下心来实践。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够升起尊敬之心呢?04、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往往会比你帮他解决简单得多。
前两天在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孩子不小心踩坏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
犯错的孩子小声的说了一句对不起,但另一个孩子依然难受地大哭起来。
这时候一边的家长不干了:“你个小坏蛋,弄坏我们家东西,赔!”另一个家长也不甘示弱:“你那么凶干什么,我们都说了对不起了!”“说对不起有用吗!你会教孩子吗!”“赔就赔!又不是赔不起,那么凶,没教养!”……家长还在闹得不可开交,可两个孩子却早就被老师带到一边,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也是锻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
对孩子上兴趣班的看法

对孩子上兴趣班的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因此孩子上兴趣班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孩子上兴趣班是有必要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孩子上兴趣班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机会去发掘自己的潜力。
而上兴趣班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领域,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孩子上兴趣班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在兴趣班中,孩子需要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这可以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孩子在兴趣班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
然而,孩子上兴趣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不能过分强调孩子的兴趣班,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
其次,家长需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不能盲目跟风或者只是为了让孩子多参加活动而报名。
最后,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在兴趣班中的表现,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
孩子上兴趣班是有必要的,但是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和关注。
只有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才能在兴趣班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怎样给孩子报兴趣班及建议

怎样给孩子报兴趣班及建议怎样给孩子报兴趣班及建议目前,大多数中国家长会为孩子选报兴趣班,但在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经常会随波逐流,而太多的不针对孩子兴趣的兴趣班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
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方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方法绘画3到5岁,可以进行启蒙,让孩子发挥尽情地涂鸦,但是不宜教过多的技法,更不宜学简笔画。
日本画家鸟居昭美的建议是,孩子9岁以后再进行系统的绘画。
舞蹈为避免伤害骨骼和肌肉,3岁前,尽量避免孩子参加舞蹈、跆拳道等培训班,3岁后,可以在不同环境里锻炼一下幼儿对舞蹈的协调性,放音乐随意跳舞就行。
4-5岁之后,可以进行学舞蹈的初级阶段,但是也不太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基本功的练习,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即可。
钢琴通常认为女孩在4-5岁,男孩在5-6岁就可以开始学钢琴了。
但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比如手的骨骼发育,身体发育,辨别能力、智力、听力等综合条件。
古筝主流说法是五岁开始启蒙,十岁效果最好。
游泳1岁以内:可以和家长一起在水里玩耍,但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游泳课,因为对于孩子的没有帮助。
1~3岁:家长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分析,考虑学习游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孩子意外的溺水风险。
4岁以上:可以开始学习游泳了,特别是是5岁以后,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比较成熟了,可以更快的学会游泳。
轮滑5岁以上,因为太小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发生危险的机率较高。
另外骨骼发育,协调能力都不够,学起来吃力,也容易对骨骼造成损伤。
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轮滑,有先天性内八,平时容易摔跤的孩子都不适合学习。
任何时候进行双语教育都是最佳年龄。
小提琴5-6岁骨骼发育较好,并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时,学习小提琴比较适当。
书法6岁左右开始比较好,这个时间主要是做准备工作。
最佳年龄是7岁左右,更利于孩子掌握,当然根据小朋友的个人情况可适当浮动。
盘点父母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六大心理理由

盘点父母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六大心理理由[收藏]2014-04-30 15:55标签:孩子大脑兴趣妈妈学习分类:亲子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兴趣班——钢琴班、跳舞班、书法班等等。
把孩子的休息时间都排得满满的。
到底家长们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的心理理由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呢?妈妈心理理由1: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专家亲情测试——□正确□错误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有的家长相信这样的理论:通过早期人为地刺激,可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大脑。
所以,这样的家长早早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的是不漏掉任何一种可能开发出来的“本事”。
而实际情况是,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大脑有几百亿个神经元,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脑会进行自然地修剪,保存有用的链接,摒弃无用的部分。
按照确凿理论,人类大脑应用的平均值为10%,这足以让孩子健康而聪明地成长。
妈妈心理理由2:可别耽误了孩子的成长专家亲情测试——□正确□错误妈妈们,你们知道吗?人类大脑成长中有自然修剪的能力,可以让宝贝的大脑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集中精力、更加具体细致地运作生活、学会更精巧的活动等。
人类的成长是分成阶段的,某些大脑的功用只配备给某个具体的阶段,一旦那个阶段已经度过,大脑会自动剔除这些功用。
如果某项大脑功用比较发达,就会占据其他功用的空间,比如我们大多数都是右撇子,那么控制左手功用的空间就会缩小,所以大脑的成长也是均衡的。
妈妈心理理由3:我在尽量开发宝宝的大脑专家亲情测试——□正确□错误每个人生下来都具备许多天赋,但是我们不可能发展所有的天赋,必须有所选择,大自然也在帮助我们选择。
就好比一棵果树,如果每一根小枝子都保存下来,“平均”分配营养,很有可能到最后结不了什么果,或者结一些小小的酸涩果子。
如果修枝剪叶,保存主要的枝干,去除次要的发育不良的枝干,则成熟时期能够结出硕果。
果树需要人为地修剪,但是人脑的发育基本上靠自然地修剪。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从出生到长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努力避免教育上的错误,但还是在很多地方上作出很多不利于教育孩子的做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几个家庭教育误区。
欢迎阅读!1、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从婴儿期开始,他总是对自己想要的做出反应。
孩子想要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总是这样。
不受控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为人们所珍视,从中获得的快乐也会丧失。
所以当他长大后,他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满足条件的正确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上幼儿园一周,你的母亲会买给你。
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一种追求的欲望。
但是父母要注意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能对孩子撒谎哦。
2、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
父母受传统“望子成凤”思想的影响,从出生起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爱好方面的才能。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盲目性,如投资于幼儿钢琴古筝等高级音乐辅助器材,招收儿童参加各种专业课等。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而且更容易使孩子们对知识和探索兴趣的渴望落空。
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年幼的孩子甚至会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回应家长的高期望,如拒绝上学、拒绝各种专业、课程等。
3、父母不和睦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性格的基因。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存在。
他们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负面刺激,这会导致恐惧和焦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将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爱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的未来社会和生活,也可能形成严重的人际障碍,导致孤独症、自卑、抑郁、内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女教育:加入兴趣班,父母的误区多
宝宝入园后,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一些兴趣班,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
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
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英语的父母只注重孩子会说几句完整的句子;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
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
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学习英语,在最初的课程上老师可能只会教孩子一些单词,而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没学
到什么只是认识几个单词,但实际上,这是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打下良好基础。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
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
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
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
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
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
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