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配筋整理

合集下载

板配筋注意事项

板配筋注意事项

配筋图中,符号为┗—┛和┓为下排筋,┛┏—┓和┏为上排筋┗在现浇板的配筋图中,钢筋的上下是这样规定的:1,标注为弯钩的是现浇板配筋!2,短跨的为底层,长跨的上层!3,标注为直角的为负弯曲筋(加铁)!4,负弯曲筋下部,不管是在施工还是计算,都要用6毫米直径钢筋200间距绑扎!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 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应力配筋方法浅析

应力配筋方法浅析

应力配筋方法浅析摘要目前的配筋方法主要还是依造结构力学的方法,利用内力进行结构的配筋。

但是在水工结构中,有很多结构形式复杂,结构的受力和边界条件等也比较复杂,常规的结构分析方法难于准确地了解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另外随着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发展,建筑中运用转换层越来越普遍,而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多变,整体性强,不应简化为杆系结构;在桥梁工程中,一些悬索桥、斜拉桥索的锚固区受力复杂,配筋一般通过经验进行,比较保守而且导致混凝土浇注困难。

这些情况都导致采用内力配筋法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而应力配筋法却可以适用于任何体系结构,因此,本文对应力配筋的方法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应力配筋方法1、应力配筋法的发展史应力配筋法的思想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已有所应用。

在水工结构中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出截面内力(弯矩M,轴力N,剪力V或弯矩T等)的构件,而只能按照弹性理论方法(经典理论解,弹性有限元或弹性模型试验等)求出结构各点的应力状态。

因而,也就无法用内力截面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配筋用量。

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提出了按弹性应力图形配筋的方法。

由弹性理论计算得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拉应力图形,再根据拉应力图形面积计算出配筋用量。

这种配筋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结构,但在理论上并不完善,一般情况下配筋偏于保守。

我国在六十年代曾考虑对水工的非杆件结构采用“全面积配筋”的方法,规定“当最大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许可拉应力时,全部主拉应力由钢筋承担”。

这种方法没有极限状态的概念,为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计算结果十分保守。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编制组在调查总结了大量的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了附录四的有关条文,提出“按主拉应力图形中扣除小于混凝土许可拉应力的剩余主拉应力图形面积配筋”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的适用条件,配筋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是,该公式尚不能考虑混凝土开裂后在截面上的应力重分布,而是按许可拉应力把弹性应力图形划分为混凝土承担的部分和钢筋承担的部分。

预应力钢筋配筋公式

预应力钢筋配筋公式
继续
跨中截面 锚固截面
24
3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8 12 44
32
61
返回
跨中截面
要求: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
解答过程:
根据跨中截面正截面抗裂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数量
Np
M s.8 /W 3891 106 / 1878105 4859452 .7 N 674.6 1 1 ep .85 00 .85 (( ) ) 5 A W 701800 187810
j 2 拟采用 钢饺线,单根钢饺线的公称截面面积 ,抗拉强度标 a 15 . 2 A 139 mm e y - a 824 . 6 150 674 . 6 mm 150 mm 假设 ,则 pl p 下 p p MPa 准值 f pk 1860 ,张拉控制应力取 con 0.75 f pk 0.751860 1395 , MPa 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应力的20%估算。
st
pc
此类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受 全预应力混凝土: 1 , 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不得消压) 2.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边缘混凝土 pc 0.7 f tk 的法向拉应力 0 应不得大于 A 类:当对拉应力加以限制时。 st 1,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此类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 B 类:当拉应力超过限值,但裂缝宽度 N p N pep Ms 制截面受拉边缘允许出现拉应力。 st , pc 未超过规定的限制时。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
M0 ,M 0 pcW0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的一般方法是:首先根据结构的 三类加筋混凝土结构: (一)按抗裂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 Ms 使用性能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然后由构件的 1.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边缘混凝土的法 0 ,不加预应力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 非预应力混凝土: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确定普通钢筋的数量。 的85%(或80%) 向拉应力 应不大于永存预加力产生的预压应力

芜湖某住宅楼板温度作用下应力分析及配筋方法

芜湖某住宅楼板温度作用下应力分析及配筋方法

调查研究237产 城芜湖某住宅楼板温度作用下应力分析及配筋方法张青峰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温度作用下楼板应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温度;作用;楼板应力1 工程概括本工程为地上59层、地下2层的剪力墙结构住宅,平面尺寸为67.40mx20.30m,X向平面尺寸较长,超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45m的规定,有必要进行楼板温度应力的计算与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温度作用下楼板平面内拉应力及其需要的楼板钢筋A S3,MIDAS GEN中将楼板设为弹性板,进行网格划分(梁板变形协调),可计算出楼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平面内正应力和剪应力,根据楼板的拉应力及板厚可得出每延米楼板轴力N,则温度作用下需要的单侧楼板钢筋A S3>N/2f,N为楼板轴力设计值,f为楼板钢筋材料强度设计值。

2 温度作用2.1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分的蒸发会发生体积收缩变形,从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为了计算简便,本文考虑将混凝土收缩变形等效为温度作用,即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1.3条的条文说明,参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的规定,本工程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取-10℃(降温)。

2.2 季节温差及温度作用取值季节温差指结构合拢时的温度与后期各阶段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芜湖市月平均最低-6℃,月平均最高37℃,考虑楼板温度应力由降温工况控制(降温工况产生拉应力、升温工况产生压应力),可预先假定结构合拢温度为一个较高温度,取20℃。

升温工况为37℃-20℃=17℃,降温工况为-6℃-20℃=-26℃。

本文主要考察楼板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拉应力,因此仅考虑降温工况,叠加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及季节温差,降温工况温差取值为-36℃。

定应力求配筋容许应力法的简捷计算方法

定应力求配筋容许应力法的简捷计算方法

定应力求配筋容许应力法的简捷计算方法 陈永运本方法是“按容许应力法直接计算钢筋面积的方法”的发展,更全面更实用。

1 偏心压力作用在矩形面内按容许应力法计算,仍然可以直接求钢筋面积偏心压力作用在矩形面内按容许应力法计算,仍然可以直接求钢筋面积。

因为我们的求解途径依然是确定钢筋应力后直接算面积。

不同的是,力作用在截面内时要先计算出钢筋可以使用的应力值,这里称其为“设定应力”。

针对设定应力的含义,最初使用的是“容许应力”这个名词,这是因为力作用截面以外,钢筋的应力值是可以达到规范规定的数值的,尽管我们不一定用到那样高。

而力作用在截面内时,就不一定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那样高的数值了。

为避免误会,以后均以“设定应力”来代替曾采用过的容许应力。

偏心压力作用在截面以外,之所以能对钢筋的设定应力取较高的数值,是因为受压区可以缩得很小。

当配筋既定,受压区将随着偏心弯矩的增大而变小。

即便偏心力很小,如果配筋数量不多的话,随着裂缝开展,受压区也会缩小;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假定混凝土是不承受拉应力的。

按容许应力法的平面直线的基本假定,随着受压区高度的减小和裂缝开展,受拉钢筋的应力将逐渐变大,其应力终将能达到所设定的数值。

如果按计算所得的面积配置钢筋,从理论上来说,该钢筋的受拉应力就等于设定的应力值。

如果实际配筋较计算有所增加或减少,则钢筋应力会较设定应力值偏低或稍高。

当偏心压力作用在截面内时,偏心力的着力点就作用在受压区范围内的某个位置处。

受压区面积不会像偏心力作用在截面外那样缩得很小,是有一定限值的,换句话来说,是有一个最小的受压区的。

该受压区合力中心直接与偏心力平衡。

对于矩形截面,这个最小的受压区的高度是“偏心力作用点至截面受压端距离的3倍”,即x =3()o s h e (符号意义见图1)。

这仅是为讨论方便,既没有考虑混凝土的强度,也不考虑构件的总体稳定问题。

受压区不会因偏心力的增大而缩小,截面的受压区只会因配筋的增多而加高。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应力及配筋分析

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应力及配筋分析
1 . 1 . 1 接触 面单 元形 式
对接 触 面薄层 单元 上 高斯 点进 行接 触 状态 判 断 , 当单元 中高斯 点处 于接 触状 态 时 , 只考 虑相 应 法 向 刚
度, 切 向刚度取 为零 ; 而当该 高斯点 处 于张 开状 态 时 ,
整体 劲度 矩 阵赋 为零 . 具 体程 序 实 现 中 , 为 了记 录 每
St r e s s Ana l y s i s o f S p i r a l Ca s e wi t h Cu s h i o n f o r Hy d r o p o we r S t a t i o n a n d I t s Re i nf o r c e me n t
界面模 型对 蜗壳 与混 凝 土及 垫层 之 间 的 法 向接 触 和
切 向粘 结 滑移 进 行 模 拟 , 武汉 大 学 伍 鹤 皋 等 人[ 1 妇采 用点 点接触 单元 在 不 考 虑摩 擦 力 的作 用 下模 拟 了钢
蜗壳 与外 围混凝 土 的接触 关系 , 对 于蜗壳 与混 凝 土及 垫层 之 间的接 触 摩擦 效 应 的 模 拟虽 然 得 到 学术 界 的
De s i gn I n s t i t u t e of W a t e r Re s o ur c e s Co.,Lt d .,Ya ng z ho u 2 25 0 0 9,Chi n a )
Ab s t r a c t C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p r o j e c t o f a l a r g e h y d r o p o we r s t a t i o n,t h i s a r t i c l e s i mu l a t e d t h e f r i c t i o n a l c o n —

弹性应力配筋法的探讨及应用

弹性应力配筋法的探讨及应用

弹性应力配筋法的探讨及应用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宁司结构设计博客注册设为首页帮助首页|博客群|公社|专栏|论坛|图片|商城|交友|博客联播|投稿|随机访问|订阅用户名注册密码忘记密码保存密码用户名注册密码忘记密码保存密码宁司结构设计博客复制首页个人资料日志图片视频(测)好友博客群百科我的日志弹性应力配筋法的探讨及应用分类:混凝土结构2007.1.21 16:38作者:燃烧的烟灰 | 评论:2 | 阅读:1577弹性应力配筋法的探讨及应用石广斌1、2,吴凯1,杨经会1(1.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2)摘要:通过详细分析结构应力配筋法的过程,导出了将拉应力和应力转化为弯矩和力的三个简捷计算公式。

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了应力配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校验方法,并结合内力配筋法例证了应力配筋法结果的可信性。

关键词:配筋法;FEM;配筋计算;应力计算;内力计算1 前言虽然有限元数值计算理论已非常完善,求解手段和计算机软硬件也在不断改进升级,原先无法实现的大型数值计算,现已能够实现,但是在水工结构方面,关于用弹性有限元算出的应力配筋(这种用应力配筋的方法以下称为应力法配筋)的有关论述的文献并不多见,应用于具体工程实例的就更少,现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也只对弹性应力配筋方法作了原则性的说明,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些不便之处。

笔者在实际设计中恰巧遇到此类问题,经过具体详细的归纳分析,导出了易于操作的应力配筋法公式,并通过有关方法的验证,说明弹性应力配筋法,只要处理好几个问题,其结果同用结构力学法算出的内力配筋结果基本相同。

2 配筋计算公式2.1 拉应力配筋公式文献[1]的应力配筋原则之一是:当截面应力接近线性分布(如图1)时,可把应力转化为内力(弯矩、轴力),再按文献[1]中有关内力配筋计算公式计算。

由静力学分析可知,图1(b)的应力转化为内力的一般公式为:式中N———轴力,N;M———弯矩,N·m;σn———由轴力N产生的正应力,N/m2;σm———由弯矩产生的正应力,N/m2;A———截面面积,m2;y———正应力σm对截面中性轴的距离,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