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

合集下载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高三新教材培训
选修三第四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南浔中学 杨根平
一 本章设置背景 内 容 分 布 二 新课标教学大纲 三 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四 相关知识点梳理
一:本章设置背景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 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 “全球问题”,它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科 学技术能否造福于人类,关键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 取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合理控制。“全球问题” 不仅是自然问题、科学技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 题,需要依赖国内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共同作用才 能得到合理解决。无论是转基因技术还是克隆技术都有 安全性问题,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的问题。基 于这种认识,在课标》中除了介绍生物技术在推进社会 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外,还有责任讨论它可能带来的负面 影响,为此,特意单独设立了一个“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和伦理性问题”的主题,专门来探讨相关问题。
2. 教法建议: ⑴第一节 重点难点: a引导学生思考波尔格的猿猴病毒40(SV40)介导 的小鼠细胞转化实验为什么会引起科学家担心。 b举例说明并讨论基因工程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c引导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基因发现和基因专 利、基因安全和生物武器的问题。
策略方法: 本节教学应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的教学策略和 方法。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课前进行充分的资料准备都是必需的。
b.不引起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扩散到种植区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 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由于生殖隔 离的存在,使他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花粉传播的距离 有限、存活时间有限
(4)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a.引起环境安全的理由: 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重组微生物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二 次污染,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产生有害的病原 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物质可通过蜜蜂进入 蜜蜂,再经过食物链传递 b.不引起环境安全的理由:转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 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转基因抗虫作物 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 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的土壤环境

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下列哪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解析】B中可能有许多生物以这些农作物为食,仍可危及其他生物。

【答案】 B2.(2010年靖江模拟)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答案】 C3.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下列哪些技术手段()①体外受精技术②胚胎移植技术③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④克隆技术⑤转基因技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B4.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

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A.传染性强B.传染范围广C.传播途径多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答案】 D5.炭疽杆菌造成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产生两种成分为蛋白质的肉毒素。

有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破坏,该菌仍能产生肉毒素。

据此下列对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炭疽杆菌合成的肉毒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B.控制肉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拟核中C.如将炭疽杆菌用于军事用途或恐怖活动,则属于生物武器D.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答案】 B6.(2010年济宁模拟)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 A.基因检测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C.克隆人D.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解析】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克隆人,基因检测可应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只是对性别比例有影响,不会冲击伦理道德。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归纳》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归纳》ppt课件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四 专题归纳
1
知识回顾

2
高考体验
知识回顾
高考体验
• 1.(2015·天津卷,6)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 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
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 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 术
• [答案] C
2.(2014·重庆卷,2)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 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 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 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 性设计婴儿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答案] D
• 3.(2013·江苏卷,1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调实施 了产品标识制度
•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 注明可能的危害
•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 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选修3.考点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选修3.考点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11时22分53 金榜题名 13
高考总复习· 生物
1、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后 果的原因:(1)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再加上转 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却是(异种生物) 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 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出现意想不 到的后果。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11时22分53 金榜题名 29
高考总复习· 生物
2.你是否支持设计试管婴儿?为什么?
设计试管婴儿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应急措 施,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它不宜推 广,并要严防滥用。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11时22分53 金榜题名 27
高考总复习· 生物
3、我国观点: 四不原则:( 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 何( 生殖性 )克隆人,但不反对( 治疗性 )克隆。 生殖性克隆:是指出于生殖目的使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
制造人类胚胎,然后将胚胎臵入人类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 儿的过程。 治疗性克隆:是指把克隆出来的组织或者器官用于治 疗疾病。由于某些新医疗方法需要胚胎干细胞,故科学 家在实验室制造人类胚胎以提取胚胎干细胞。这种用于 医疗目的,而在实验室使用克隆技术制造胚胎的过程被 称为“治疗性克隆”。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11时22分53 金榜题名
9
高考总复习· 生物
复习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基因更有目的
和更经济的转移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生物中去。这 种生物,如小麦、水稻、大豆、西红柿能提供人类 所期望的更多更好的特性。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11时22分53 金榜题名 10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一、选择题:1、“转基因动物”是指()A.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B. 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的动物C.本身具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 D. 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2、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A.细胞融合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人工诱变3、(04北京理综)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4、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B. 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C. 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5、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DXT转移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大白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XT基因的编码区由内合子和外显子组成B.DXT基因能在大白菜细胞中正常表达C.转基因大白菜培育的过程中,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运载体D.转基因大白菜能抵抗各种病害虫6、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7、“实质性等同”是指()A.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种重要成分没有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B.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没有区别C.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只有细微区别,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没有差别”D.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虽然有区别,但并没有改变其物种的任何特性,所以“没有差别”8、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不正确的是()A.把重组DNA的转移仅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B.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42℃便会死去的菌株C.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9、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中。

人教版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3)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

人教版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3)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

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 国家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基因一旦被改动,一方面可能引起 生物体内一系列未知的结构与功能 的变化;另一方面,转基因操作对 生物体的影响会通过遗传传递。
外源基因引入后,是否会影响其他重要的调节基因, 甚至会激活原癌基因?
最开始是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 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 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 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 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随后争议事件接踵而至:1999年美国斑蝶事件, 1999年加拿大转基因油菜事件,2001年墨西哥玉米 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转基因食品的 DNA在人体内 残留的试验……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 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 3点: 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 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 人的营养结构失衡。
美国近几年基因制药发展情况
主要国家基因制药产业化概况
国 发展策略 家 投入资 临床试 金 验 100亿 350 上市品 种
产值
支持基础,创 美 新,主导领先 国 水平
110 200亿 2001 年 50 五千亿 日元
日 合作,实用化, 两千亿 50种以 本 信息化 日元 上ຫໍສະໝຸດ 德 创新,转让, 国 加大投入
实质性等同原则:转基因生物与自
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性状表现的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生 理性状、分子特性、营养成分、毒素 含量和过敏源等是否有等同性。如果 实质上是相同的,就应该将转基因生 物与传统生物同样对待,视为安全。

天津重庆安徽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课件:选修3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天津重庆安徽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课件:选修3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未发现转基因食物 影响健康的实例
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
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 成分改变
关注
焦点 生物 安全
正方观点
反方观点
生命力有限、存在 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
生殖隔离、花粉传 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 播距离有限、花粉 出有害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 存活时间有限 不改变生物原有的 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 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 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技术 方面
设计试管 婴儿




基 因 检 测
技术 方面
很难用在具 体医疗中
有一些遗传性 疾病可以通过 _________ 基因检测 后在 早期采取预防 措施 通过正确的科 学知识传播、 伦理道德教育 和立法,解决基 因歧视现象
道德 方面
可能引起 基因歧视 _________
三、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1.生物武器种类 将下列生物武器的种类与相应实例连线: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成果
(1)工程菌——DNA重组微生物。 (2)基因制药。 (3)转基因动物——___________ 生物反应器 。 (4)转基因农作物。
2.安全性问题 (1)食物安全:_____ 滞后 效应(产生毒性蛋白质)、新的_______ 过敏原 、 营养成分改变; (2)生物安全:形成生物入侵,破坏生物_______; 多样性 (3)环境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 稳定性 和人类生活环境。
④可能会损害生物多样性;
⑤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拓展延伸】 由转基因联系到的知识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成果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柏格第一次重组DNA成功。

2.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2)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基因制药3.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4.转基因植物方面:(1)抗虫作物: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抗虫基因已有40多个,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还有植物的蛋白酶和淀粉抑制因子、动物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动物几丁质酶基因(2)抗病作物: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植物,从而使植物具有抗性。

我国将人巨细胞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用质粒导入烟草,获得抗TMV、CMV转基因抗病烟草。

(3)抗除草剂作物:已获得的抗除草剂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等(4)作物品质改良:如将抗寒基因导入作物,增强植物的耐寒性。

目前从极地鱼体中分离到的基因已被转入番茄、黄瓜,使作物耐寒或耐天气的骤然变化。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

(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三)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对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1、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一、选择题1.(2010·镇江模拟)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别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到另一物种上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由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A.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生物多样性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C.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解析:转基因技术的利用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大量表达所转移基因,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都了解得相当有限,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带来弊端,如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传播给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而抗除草剂作物本身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答案:A2.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B.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解析: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即使能杂交后代也是不育的,不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C、D项均正确。

答案:A3.(2010·苏州模拟)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A.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B.运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C.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D.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或者引起中毒解析: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花粉杂交,造成基因库的污染;转基因技术如果被用于军事,制造出生物武器,那将是对人类社会极大的毁灭。

克隆技术还不成熟,且克隆人会带来社会伦理问题等,所以我国反对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或者引起中毒。

答案:A4.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

科学家研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些细菌和病毒重组形成新的生物。

因此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

答案:B5.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①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致病菌②无针对性药物③只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A.① B. ②C. ②③D. ①②解析:对于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由于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缺乏对该菌的抵抗力,且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因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大。

答案:D6.下列哪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答案:B7.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五大类。

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A.传染性强B.传染范围广C.传播途径多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解析:生物武器的危害特点包括传染性强、传染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等,由于是生物危害,传播时也受到气候的影响。

答案:D8.(2010·靖江模拟)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解析:“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这仅仅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

答案:C二、非选择题9.(2010·扬州模拟)多年来,每天的食品中含60%~80%的转基因成分,许多美国人竟一无所知。

(1)一向挑剔,苛刻的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这种漠视态度,反映了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表示关注和担忧,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基因食品或转基因生物武器都要应用DNA重组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它与常规武器相比有许多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1998年6月27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在任何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武器。

解析: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是新生事物,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险是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疾病流行等,因此人们对它的安全性还存在着怀疑。

答案:(1)相对安全的(2)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险:如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疾病流行等(3)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4)传染性强污染面广难以防治(5)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10.在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

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________处合成的。

(2)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3)能抗玉米螟的抗虫玉米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

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以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解析:(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其化学本质应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2)玉米获得了外源基因,产生了新的性状,应属于基因重组。

(3)玉米获得的抗虫性状,仅对玉米螟有效,对于其他害虫无抗性,所以仅起到一定的生态效益,还要防治其他害虫。

(4)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安全性问题具有两面性,可能存在问题,如干扰人体消化系统;也可能没必要担忧,因人类与害虫的消化酶存在差异,或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经玉米煮熟后结构被破坏,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影响。

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

答案:(1)核糖体(2)基因重组(3)不赞成。

转基因玉米能抵抗玉米螟,但并不能抵抗所有的害虫。

(4)如:①有道理。

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中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患病。

②无必要。

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可能无影响。

③无必要。

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下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11.(2010·青岛质检)现实生活中,广告随处可见,它对于繁荣社会经济、方便人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有一些利欲熏心者炮制出一些违背科学事实的虚假广告。

现节录两则如下:广告一:“×××教授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以中西医理论结合为基础,应用高科技成果,研制出新一代基因治疗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的全新药物×××××,从而开创了糖尿病和各种癌症基因治疗的新时代。

”广告二:“……人类男性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XX,一种是XY。

XX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就生女孩,XY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就生男孩。

服用××××后可以显著提高XY精子的活性,让卵细胞选择性地与XY精子结合而生男孩。

经过1 886人服用后跟踪统计,有效率在98%以上……”针对以上两则广告,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①人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癌细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治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大约为40 h,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d到10d,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

请从理论上推断给药的间隔时间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广告一中谈到的基因治疗糖尿病和多种癌症,是否是真实的?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