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错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错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A. 文化实践B. 物质生产实践C. 科技实践D. 政治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A.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解析: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化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分数:2.00)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交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4.下列概念中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分数:2.00)A.生产关系B.生产力√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形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概念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因此选B。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4、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A.科学性和阶级性B.原则性和灵活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9、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1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3、现实可能性是指()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实现的可能性14、爆发式飞跃是()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5、法律规范的贯彻()A.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靠国家强制执行D.靠自由讨论来实现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1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9、人口因素是指()A.一定质量的人口B.一定数量的人口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个人心理B.社会心理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道德、艺术和哲学21、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按需分配的原则B.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人道主义原则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C.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2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6、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共152道题1、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单选题)A.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 无产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 资产阶级的行为决定的试题答案:A2、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单选题)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 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试题答案:C3、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 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B. 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 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D. 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试题答案:D4、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单选题)A. 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C. 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D. 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试题答案:B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单选题)A. 有机构成B. 价值构成C. 技术构成D. 数量构成试题答案:B6、社会总产量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 (单选题)A.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B. 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C.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试题答案:C7、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单选题)A.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 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试题答案:A8、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单选题)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试题答案:D9、垄断利润的水平一般会(单选题)A. 低于平均利润B. 高于平均利润C. 等于平均利润D. 等于成本价格试题答案:B10、社会总产量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 (单选题)A.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B. 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C.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试题答案:C11、下列各项不属于认识客体的是()(单选题)A. 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B. 已经揭秘的史前文明C. 已经观测到的银河系D. 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1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单选题)A.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试题答案:D13、世界观是()。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解析: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化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分数:2.00)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交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4.下列概念中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分数:2.00)A.生产关系B.生产力√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形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概念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因此选B。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真题考试:20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

真题考试:20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共112道题1、“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 ) (单选题)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 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试题答案:B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 ) (单选题)A.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试题答案:C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单选题)A. 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 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 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试题答案:D4、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 ) (单选题)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B.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 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 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试题答案:A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 (单选题)A. 使用价值B. 剩余价值C. 价值D. 交换价值试题答案:B6、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 ) (单选题)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B. 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C.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试题答案:A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 (单选题)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D.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试题答案:C8、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 ) (单选题)A. 一切为了群众B. 从群众中来C. 一切依靠群众D. 到群众中去试题答案:A9、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单选题)A. 最大限度占领市场B.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C.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 获取行业控制权力试题答案:C10、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单选题)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 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试题答案:B11、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单选题)A. 股份制B. 合作制C. 垄断制D. 参与制试题答案:D1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单选题)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 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试题答案:A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 (单选题)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D.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试题答案:C14、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表明它是()(单选题)A. 具体物质的个性B. —切物质的共性C. 自然物质的个性D. 自然物质的共性试题答案:B1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单选题)A.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 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 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试题答案:B1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 (单选题)A. 使用价值B. 剩余价值C. 价值D. 交换价值试题答案:B17、理论联系实际是(单选题)A.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试题答案:D18、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分工协作和经济管理属于()(单选题)A. 实体性因素B. 运筹性因素C. 渗透性因素D. 准备性因素试题答案:B19、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单选题)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D. 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试题答案:A20、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 (单选题)A. 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B. 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C. 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D. 思维能够能动地认识现实世界试题答案:B2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单选题)A. 有机构成B. 价值构成C. 技术构成D. 数量构成试题答案:B2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 (单选题)A. 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C. 流通资本D. 流动资本试题答案:A2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3 附答案一单选选择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凯恩斯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世界的统一些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4.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为( A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7.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的对立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 )A.社会实践B.感觉经验C.理性思维D.客观事物10.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A )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11.人口因素是指(D )A.人民群众的道德觉悟B人民的生产劳动C人们的健康状况 D. 构成人口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12.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 A )A.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B.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C.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D.教育、文化、卫生13.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形式14.“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A.社会规律与自然界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D )A.政治标准B.社会标准C.思想标准D. 经济标准1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套

1.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从古到今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对此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朴素唯物主义曾达到的最高形式是()A.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实在论”B.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一元论”C.近代物理学道尔顿的“原子论”D.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答案:D,2.指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的是()。
A.国体B.宗教C.政体D.法律答案:A,3.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A.机械决定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答案:B,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A.社会性B.继承性C.阶级性D.主观性答案:B,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对立统一规律D.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答案:A,6.“一切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材料说明( )A.认识的真理性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答案:B,7.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意味着科学技术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A.积极后果B.深刻后果C.深远后果D.消极后果答案:D,8.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A.相对和绝对的关系B.确定和不确定的关系C.可能和现实的关系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答案:D,9.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B.普遍性
C.特殊性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c+v+m B.c+v
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
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
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
25.借贷资本是()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
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
C.周恩来D.邓小平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A.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D.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实现社会变革B.创造物质财富
C.创造精神财富D.摆脱一切制约
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36.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
A.货币政策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
3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D.不变资本的节约
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D.劳务全球化
39.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法国的圣西门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D.德国的黑格尔
4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