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
听老师讲课,并预习一下课本,看看洋流分布图上日本暖流的运动方向,找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所在。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给予学生新的理解,且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洋流上来。
讲授新课
【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面所学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转折提问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性质和分类,那么世界上这么多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又有什么联系呢?
积极听课,跟上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概念及成因,识记洋流名称。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重点)3.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 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

3.动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环节影响方式D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B人工增雨G跨流域引水二、洋流1.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2.作用: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3.分布模式(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①中心: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大洋西岸的暖流和大洋东岸的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①中心:位于60°N 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的寒流和大洋东岸的暖流。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3)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4)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

()(5)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A .改变淮河流域气候B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C .调节干流的流量D .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提示:(1)×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3)×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同纬度的海区,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考试标准】一、水循环 1.水循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成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②太阳能及地球重力作用构成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是水循环的外因。

3.意义(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并塑造了多种③地表形态; (2)水循环伴随着④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使水成为洁净的⑤可再生资源。

4.人类的影响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⑥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⑦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分布(1)图中A 为⑧副热带环流⎩⎪⎨⎪⎧中心:南北纬25°~30°的海区方向:北半球⑨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洋流性质:大洋东岸为寒流、西岸为⑩暖流(2)图中B 为⑪副极地环流⎩⎪⎨⎪⎧中心:以60°N为中心方向:⑫逆时针洋流性质: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⑬寒流(3)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

一、水循环(必考a 、b)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提示: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降水(人工降水);下渗(破坏植被等);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探究归纳]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列图表所示:[学以致用]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A.a、b、c、d B.b、c、h、eC.d、e、f、g D.e、f、g、h(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解析第(1)题,海陆间循环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从图中看出,a、b、c、d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径流输送来实现的。

高中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二、重点难点1.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自主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提问】【板书】【学生回答】【过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多媒体】【学生回答】【过渡】【板书】【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总结】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水循环三种类型各自包含环节及名称4.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海陆间大循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海上循环①⑦陆上循环③⑧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掌握了水循环的规律,让我们学以致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合理吗?不合理。

长江干支流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一个环节?参与水循环的哪个类型?塔里木河水属于水循环的哪种类型?未登陆的台风呢?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陆上循环海上循环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那么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就近分组讨论,每组安排好记录员、派代表发言。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练习河流补给类型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读后回答。

(14分)(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 由图可判断:A是补给,B是补给;C是补给, 判断依据是。

(6分) (2) 判断该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3分)(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地区。

(1分)(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原因是。

(4分)个性化练习水循环过程及意义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

(6分)(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___资源。

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6分)(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

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6分)学习评价由于本课属于自然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识,学生在高一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课程中关于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是学生对水循环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及水资源利用和产生问题的理解和表述都不够准确,教学中侧重了关于原因问题的讲述和语言的规X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后作业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

(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及地理意义。

2.3.二、过桂与方法1.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悄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1.2.【教具准备】多媒体谋件:【课时安排】2肖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悄景问题的方式导人°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推进新课课件显小:水循坏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一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 “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思考题1.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学牛阅读思考斤制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幼形态和物炷状态的变化C生 2 7| -生3丈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请大家思考:在水循坏的每个基△坏节屮.能扯是如何转化的?(学牛阅逹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卄讨论:教师歧励学牛发言)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师生练习:学牛绘制水循坏的过和斷并标注各坏节的能显转化形式。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

3.能量来源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形成了循环运动。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

2.分布规律(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中心:位于60°N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思考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答案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答案不一定。

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

事实上,一些热带地区寒流的水温高于寒带地区的暖流。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环节与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答案(1)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4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一.课型:互动探究课课时:第二课时(第四节共两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案例、材料分析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关注,激发探索海洋的兴趣,逐渐养成保护地理环境的
良好行为习惯。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
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海洋水是水体的最大组成部分。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所以,洋流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所在。

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知识点,其一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通过读洋流模式图探讨各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其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对人类航海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在第三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些知识,基本上掌握了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为学习洋流打下了基础。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读图、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实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本节内容。

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水资源的内容,但是没有涉及洋流内容的学习,通过其它的途径可能对洋流有所了解,但不多。

为此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补充了洋流按性质的分类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能也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导学:大家观察我们所画的洋流模式图象一个什么数字呢?怎样写才符合洋流的流动方向?
教师总结:“8”字规律
(承转)以上规律是假使地球表面是一大块陆地和一大块海洋的条件下出现的洋流规律,实际的洋流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小组探究活动:读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

第一组为太平洋组,第二组为大西洋组,第三组为印度洋组。

每组的任务均是:
1.以赤道为界,思考南、北半球该大洋的洋流规律是否还与模式图一致?有何变化?
2.模式图中中纬度都有西风漂流,而在分布图中有何变化?
3.分析自己所研究的海区,寒暖流分布的特征?(在南北半球分布的位置)
情景假设1:学生读整幅图有困难
解决方式:多媒体展示海区图
情景假设2:分析北印度洋环流不准确时。

解决方式:回忆南亚季风冬夏的风向,结合风向分析洋流的流向。

总结: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逆时针流动
情景假设3:寒暖流分布特征总结不准。

解决方式:问题提示:看图澳大利亚东西两侧各是哪种性质的洋流,流向是怎样的?
结合《名师伴你行》总结、识记寒暖流相关知识。

暖流: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

中低纬海区的大洋西岸:多是暖流;中低纬海区的大洋东岸:多是寒流。

中高纬海区的大洋西岸:多是寒流;中低纬海区的大洋东岸:多是暖流。

应用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总结:等温线的凸向即流向。

一、概念
二、分类
三、规律北半球:顺时针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中高纬度海区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冬季:逆时针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夏季:顺时针
气候
生物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航运
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