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大济路二灰碎石试验段总结

二灰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2006年4月15日,大济路四合同项目部在路线左侧桩号为33K+400—33K+600的路段内做了二灰碎石基层试验路段。
施工中严格遵循了施工方案中的各项要求。
通过试验段确定了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材料用量,检测了混合料比例及成品的强度和密实度,确定了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检验了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一、原材料产地与规格、混合料配合比例(一)原材料碎石:产地淄博1-3碎石、0.5-1碎石、石屑产地淄博黑旺石灰滨州亚光粉煤灰(二)混合料配合比例1-3cm碎石:0.5-1cm碎石:石屑=55:30:15消石灰:粉煤灰:集料=5:12:83最佳含水量w=9.8%,最大干密度为ρ=2.05g/cm3工地试验室按照二灰碎石的规范要求,进行了压实度、灰剂量、含水量、级配等项目的检测。
(三)施工材料对于料厂的石灰和粉煤灰要进行严密覆盖防雨,派专人进行检查,淋湿成团的石灰和粉煤灰一律不得使用。
并且捡除各种料堆表面的杂草、树枝等杂物。
(四)机械设备1、标定厂拌设备:驻地监理工程师在拌合现场对每种矿料进行了仔细的标定。
第一,粉料骨料标定,确定了每产生一吨物料,给料机所发生的转速得出平均转换系数,计算出了给料的输出率,从而建立起了给料机的输出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第二,供水标定,其过程中确定供水量与泵轴转速之间的关系,用泵轴转速来控制供水量。
生产过程中混合料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要求。
拌和工艺流程:粉煤灰—消石灰—1-30.5-1石屑—5水—水箱出料2、根据拌和机的拌和能力和运距确定运输车数量。
拌和机每小时生产拌和料350吨,拌合站距工地摊铺现场4KM,料车往返一次用时1小时。
拌和站处和摊铺现场各有6辆料车等待,需要运输车辆26辆。
计算如下:350÷25+12=26辆3、摊铺及压实机械摊铺机械使用ABG423和ABG525摊铺机各一台,胶轮压路机一台,振动压路机两台。
4、松铺系数的确定施工中安排专人在摊铺前后及压实后进行高程测量,确定松铺系数为1.30,测量记录如下:虚铺系数测量记录测量:袁繁朝计算:赵树岭复核:苏振亮投入机械配备一览表4、人员投入情况投入民工队两个,民工45人。
二灰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为了确定最佳施工工艺,检验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所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施工机具设备,工艺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我107线B合同项目经理部第二拌和场于2004年8月14日在K193+320~K193+520段进行了试验段施工,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检测数据的总结分析来提供确认能正式施工的依据。
现将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中注意事项、施工管理进行总结。
一、采用组成设计、原材料情况:(1)、二灰碎石下基层实际配合比为:消石灰:粉煤灰:碎石=8:13:80 重新进行重型击实试验W0=8.6% Pdmax=2.08g/cm3试验段石灰剂量Rc=8.7%试验段取样制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为:R7=1.30Mpa,R c0.95=1.14Mpa,R d=0.8Mpa,R d/(1-Za×Cv)=0.92MpaR7>R d/(1-Za×Cv)Rc0.95>R d(2)、消石灰:采用唐县产生石灰充分消解并用筛子除去石块。
(3)、粉煤灰:采用曲阳灵山电厂产粉煤灰,经检测烧失量合乎要求。
(4)、碎石:唐县碎石料,生产配合比采用10~30mm碎石30%、5~10mm碎石30%、粗石粉40%组成级配,试验段集料筛分结果符合基层二灰碎石标准集料级配。
二、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图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厂拌法施工1、材料要求碎石、石灰、粉煤灰除满足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外,应满足下列要求:(1)碎石:级配满足要求,最大粒径31.5mm(方孔筛),不准有超粒径的石料,不准含有山皮土等杂质。
(2)石灰:使用符合Ⅲ级以上技术指标的消石灰,消石灰必须过筛之后才能使用。
(3)粉煤灰:使用时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
粉煤灰中不准含有树根、杂草等杂质。
2、准备下承层二灰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前对石灰土底基层表层进行彻底清理,人工对散落的各种杂物及遗土进行彻底清扫。
二灰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二灰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成果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尉氏至许昌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公路日照-南阳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公司承建的路段位于许昌市境内,石灰、粉煤灰(以下简称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起于K45+820,止于K64+283.94,单幅宽度12.35m,厚度18cm,全长18.464km。
进行试验段施工的路段共两段,分别位于k47+460~k47+560右幅及K47+660~K47+760左幅,长度都为100m。
我们于2004年10月19日及10月27日进行了两次试验段的铺筑工作。
第一次试验由于试验段处下承层高程偏高,导致结构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试验失败;第二次试验之前我们对下承层进行了认真的修整,施工中并注意了很多细节问题,试验获得了成功。
二、试验目的:我标段拟通过本次路基填土方试验段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和施工配合比。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1)、确定集料数量的控制方法或集料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时间等操作工艺;(2)、确定集料的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3)、选定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数;(4)、确定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5)、确定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6)、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7)、确定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方法;(8)、确定密实度、结合料含量或剂量的检测方法;(9)、确定作业队的人员组成和分工,画出施工和质量管理框图。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面积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6、确定填料最迟碾压时间和最迟完工时间7、检验拟投入的机械设备数量、类型、性能及机械组合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六、施工组织:二灰稳定碎石拌和场设在K57+342通道右侧,紧邻施工便道;本工程拟由施工一队负责施工,队部位于K57+342二灰碎石拌合场内,该施工队编制27人,管理人员4人。
(见附表3)表1 各工种劳动力投入表序号工种施工队人员备注1 机修工 22 机械司机 43 电工 14 普工205 合计27序号职务管理人员备注1 施工负责人孔维先2 技术负责人姜得顺3 质检负责人李卫东4 试验负责人李燕5 测量员王朝军、王首岳6 试验员唐建涛、白乃生七、机械配备(见附表4)本次试验段我们采用了如下机械配备:1、拌和机械:采用潍坊华通WBC-500型稳定土拌和站1座2、运输机械:采用东风220型运输车12台3、摊铺机械:采用徐工RT951型摊铺机2台4、碾压:采用洛阳18T振动压路机2台,洛阳11轮轮胎压路机1台,东方红175推土机一台。
二灰碎石废料再生试验段总结报告

二灰碎石再生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依据驻地办的要求,项目于2012年5月15日在K124+100~K124+400右幅进行了二灰碎石再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对我项目部制定的施工组织、技术管理、技术数据、设备组合进行一次实施性的检查,为今后规模化施工积累大量有效的技术参数,对以后的技术管理、施工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现就试验段情况总结汇报如下:1、省道324大修工程概况:该合同段,西起枣强南宫界、东至枣强故城界清凉江桥,全长17.4公里。
建设标准为平原微丘区双向双车道二级路,一般路段路面宽11.4m,原路路面结构采用8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二灰碎石基层、30cm石灰土底基层,两侧为安装路肩石。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针对右幅行车道病害严重,进行补强,路中线左侧1.5m 及中线右侧4.3m范围铣刨旧路12cm油面进行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中线左侧1.3m及中线右侧4.1m的旧路18cm二灰碎石挖除后放置于右侧非机动车道;中线左侧1.1m及中线右侧3.9m旧路15cm12%石灰土挖除后将旧路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回填并进行冷再生处理,二灰碎石冷再生层厚度为17cm;冷再生层上新建18cm 水稳碎石,水稳碎石顶铺设10cm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料。
补强结构层与旧路结构层大街的台阶宽度为20m,台阶处厚度差值采用上层填料补齐。
在非补强的范围,施工前对路况进行调查,依据实际情况对破损严重路段进行局部挖补。
补强及挖补后,在道路全幅设置热沥青上封层,其上全幅铺筑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道路两侧路肩石破损部分修补后采用现浇C25混凝土加高,路肩石宽度为30cm。
2、本次试验段的准备情况经项目部和驻地办以及现场办对现场情况的考察,选择在K124+100~K124+400右幅进行,项目部为了保障本次试验段的成功,在运输问题上,采取了特殊保障措施,派出专职安全员沿运输车辆通行的地段进行巡逻指挥确保车辆的畅通。
二灰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为了确定施工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与压实度、七天强度及最佳碾压速度、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并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指导依据,T5标于2007年4月15日在K142+677~K142+923.5段进行了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填筑试验。
试验结果总结:1、参加试验段施工的人员和机械2、原材料填料采用试验合格的压库山碎石,滦县的白灰和唐山三友电厂生产的粉煤灰。
施工前,已对石灰进行了消解,用于施工的消解石灰已过筛(筛孔10mm)。
运到现场的粉煤灰含水量在34%左右,表面湿润,不扬尘。
3、施工配合比配合比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 7:13:80 ,其中碎石各规格比例为:10-30mm:10-20mm:5-10mm:石屑粉=14:34:20:32 ,w o=9.0%,p d=2.070g/cm3。
4、施工松铺系数试验段施工前拟订1.28的松铺系数,通过试验段施工总结出混合料的松铺系数为:1.28。
松铺系数的确定:在填筑前测某几点的高程,摊铺好混合料后测出该点的松铺高程,压实完成后,再次测该点的压实高程。
以此数据倒算出摊铺机的松铺系数(表-1)。
5、摊铺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阶梯式作业,相隔5-10 m,两摊铺机之间留有15cm左右的搭接宽度。
摊铺机振捣梁振捣级别为7级(总共10级)。
(1)摊铺前,已对下承层洒水,表面湿润,两侧土培的路肩也洒水湿润。
(2)两侧均设基准线以控制高程。
(3)采用自卸汽车运料至施工现场,因试验段施工现场距离拌和场不足2km,不采用覆盖措施。
(4)试验段施工中,摊铺机的行进速度均匀,行进速度为1.0m/min (一台拌和站生产)。
(5)摊铺机后面有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以及含水量超限点已铲除,并用新混合料精心找补。
6、含水量的控制(1)各种填料的含水量经试验室检测,细集料的含水量如下:石屑粉的含水量:1.5% 。
某标段二灰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某标段二灰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我部自进场以来,在市指挥部、监理组领导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通过我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前期各阶段性目标任务,具备了底基层试铺条件;7月24日,召开了底基层的试铺技术方案论证会,明确了试验段的配比和施工工艺,为试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铺。
受雨的影响,我部在7月25日-27日进行了两种级配的试验段施工,现将试铺工作总结如下:一、试验段概况:为保障二灰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通过前期的底基层配比试验验证以及对施工方案的论证,我部在确定二灰碎石底基层配合比后,按规范要求,制定了试验段首件工程施工工艺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在进行了与路基单位的移交和各层次的技术交底后,并征得市桥指及监理组同意后,于2006年7月25日—7月27日在K11+385~K11+732左幅铺筑长为347m的二灰碎石底基层试验段,试验段预设压实厚度为20㎝,设计底宽17.46米,顶宽16.86米,平均宽度为17.16米,横坡为2%。
受施工期间暴雨的影响,实际铺筑情况如下表:二、原材料备料及指标试验情况:1、在对石料料场派驻管理人员后,我部立即展开了进料储备工作,同时会同总监办、监理组对到达码头的原材料严格进行了抽检,以严把材料质量关。
目前已储备二灰碎石底基层用1#料(16-31.5):15500吨,2#料(4.75-16):17220吨,3#料(4.75以下)21260吨;进场生石灰604吨,研磨加工生石灰粉:460吨;储备粉煤灰2675吨。
进场材料经报验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均能满足底基层施工需要,为下阶段正式施工提供保障。
2、原材料检验情况:A、石灰,采用宜兴张诸建材厂生产的石灰,经取样报验(对研磨的石灰粉消解后测定)实际检测结果有效钙镁含量为63.2%,达到II级灰的标准,该石灰完全满足二灰碎石底基层用料要求。
同时为了防止扬灰污染环境,我部采用研磨机加工生石灰粉,通过螺旋控制石灰用量,以保证石灰剂量的准确性。
二灰土试验段铺筑总结

水泥、白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试验段铺筑总结水泥、白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路拌法“试验段铺筑总结”一、试验段铺筑概况:我项目部于2007年4月25日进行了水泥、白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路拌法试验段铺筑。
铺筑长度为100米,铺筑段落为K98+040~K98+140右半幅。
在铺筑过程中,路面高监办有关领导和现场监理对试验段铺筑进行了全程监督,并提出了多条合理化建议,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项目部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使得试验段一次铺筑成功。
二、人员.设备投入情况:1、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质检负责人:试验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2、劳力投入:劳力工20人3、测量、试验检验,机械配备情况机械设备一览表检测试验设备一览表三、施工方案:1、下承层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路段设置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路基或垫层上进行摊铺,派专人进行摊铺前的整修、清理,且保持路基或垫层湿润。
2、施工放样:按每20m一个断面,放出中、边桩,均采用木桩并高出路基或垫层40cm左右,曲线段加密至10m一个断面,在桩顶进行水准测量,并按测量结果在木桩上用记号笔指示出高出底基层设计标高20cm的位置。
3、原材料的准备所有原材料检测报告监理工程师已签认,允许使用于底基层施工中。
1)、石灰:经充分消解并过10㎜筛,石灰从进场消解过筛使用要控制在二个月内。
消解后的石灰要具一定湿度,既不能过干飞扬,也不要过湿成团。
2)、水泥:采用鑫光矿渣硅酸盐32.5#水泥。
初凝时间:395min ≥3h,终凝时间:475min≤10h,安定性合格,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为防止停工待料又加选了威顿水泥。
3)、土:采用K96+000右侧土场的土,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水:拌和混合料用水为当地饮用水。
5)、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为1.73g/cm3,最佳含水量16.2%,4、铺筑方法1)在摊铺综合稳定土之前,按每车运输7方计算,将摊铺路段6.6×4m打方格,每车土均倒入方格内,当备土达到50-100米距离时,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整平,然后用20T压路机静压1-2遍,平地机精平。
c106省道路面工程底基层二灰土试验段施工总结15页word文档

106省道富平过境公路城区段(LJ4标段)路面工程底基层二灰土试验段施工总结编制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陕西元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6省道富平过境公路城区段(LJ4)标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五年七月十三日目录一、前言二、试验段施工情况三、施工准备情况四、施工工艺流程五、施工机械设备六、施工方法七、检测八、劳动组织九、施工质量管理十、施工工艺总结106省道富平过境公路(城区段)工程LJ4标路面工程底基层二灰土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前言为了保证二灰土的施工质量,根据施工作业指导意见,在二灰土配合比得到审批后,经总监办及驻地监理同意,我项目部于2019年7月11日精心组织了二灰土试验段施工,通过对二灰土试验段施工获得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有效指导规模化施工,及时预防和纠正大规模施工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现将试验段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点及获得的各项技术参数总结如下:一、试验段概况1、试铺路段:K6+000~K6+500 ,全长500m。
2、结构类型:20cm厚二灰土,宽度26m。
3、施工日期:2019年7月11日-2019年7月13日。
4、施工单位:陕西元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陕西海嵘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施工时天气情况:晴,气温20-34℃,湿度72%,风力2-3级。
二、人员、机械配置情况1、人员安排试验段作业队长:赵罗斌技术负责人:于海军质检负责人:刘艳艳试验负责人: 肖金测量负责人:高辉安全负责人:丁忠发碾压负责人:张栓印材料负责人:聂小栓2、试验段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数量:详见(五、施工机械设备)3、试验段的人员组成及分工职责:1)、项目经理部: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
下设5个职能部门对试验段施工生产统一管理。
2)、拌和场(后场):设站长1人,操作人员2人,巡检人员1人,辅助工人3人。
3)、二灰土试验段作业队(前场):设队长1人,技术管理人员2人,辅助工人5人,机驾人员6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试验目的和内容 (2)
1.1试验目的 (2)
1.2试验的主要内容 (2)
2、试验参数 (2)
3、资源配臵 (3)
3.1施工人员 (3)
3.2施工设备、机具 (4)
3.3施工材料 (5)
4、试验过程 (6)
4.1施工工艺流程 (6)
4.2主要施工方法 (7)
5、施工检测结果 (9)
5.1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 (9)
5.2检测结果 (9)
6、结论及建议 (9)
6.1试验结论 (9)
6.2建议 (10)
二灰石基层试验段成果报告
1、试验目的和内容
1.1试验目的
为保证我段二灰稳定碎石施工顺利展开,我部选定K8+400~K8+600段、长200m 左幅4m宽路面进行二灰石试验,通过试验段施工,总结施工经验和收集各种技术参数,为大规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1.2试验的主要内容
⑴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
⑵确定二灰石混和料的松铺系数;
⑶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①集料数量的控制;
②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标高和厚度的控制方法;
③合适的拌和机械;
④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⑤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⑥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⑦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⑷检测拌和设备的性能和生产能力;
⑸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⑹现场施工组织管理。
⑺质量检测内容、检测频率及检查方法。
2、试验参数
试验选定主要施工参数见表1
试验主要参数表表1
3、资源配臵
为保证二灰石试验段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前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保证人员、材料、机具设备的到位。
3.1施工人员
⑴施工人员配备表
施工人员配臵表表2
⑵技术、管理人员分工表
主要人员分工表表3
3.2施工设备、机具
⑴施工设备
试验段采用主要施工设备见表4。
施工设备机具一览表表4
⑵检测机具
试验段采用主要检测机具见表5。
检测机具表表5
3.3施工材料
⑴石灰
采用富平灰,有效钙、氧化镁含量为51.6%(规定值大于50%),质量满足Ⅲ级消石灰要求,在使用前一周进行了集中消解,消解用水量控制在500~800kg/t,消解后的石灰以不扬灰不结团为原则,使用前过孔径10mm的筛。
⑵粉煤灰
采用渭河电厂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总的含量为77.4%(规定值大于70%),烧失量为 2.3%(规定值小于20%);比表面积为2820cm2/g(规定值大于2500 cm2/g),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⑶碎石
采用泾阳碎石,粒径范围为0~31.5mm,压碎值19.4%(规定值不大于30%),级配组成:根据试验室配比设计的结果,集料用量为总量的75%,其中 (0~4.75mm) 碎石为33%,(4.75~9.5mm) 碎石为37%,(9.5~19mm) 碎石为16%,(19~31.5mm) 碎石为14%。
材料进场后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标识清晰。
材料进场数量表表6
4、试验过程
2011年8月3日下午在桩号8+400~8+600段,长度200m,宽度4.0m,面积800m2,进行了二灰石基层试铺工作。
现将试验段施工情况分述如下:
4.1施工工艺流程
本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汽车运输、现场查核、分层摊铺、总量控制的铺筑方案。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二灰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4.2主要施工方法
⑴施工准备
①对底基层全面验收:检查内容包括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和平整度等。
②对二灰石进行试配和重型击实: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石灰剂量与EDTA 滴定关系。
二灰石配合比为8:17:75,最大干密度2.138g/cm3,最佳含水量为8.0%,石灰剂量工作曲线Y=0.2694X-1.2136。
③施工放样:引测施工现场附近控制点,恢复路中线、基层边线,选定检测断面及观测点位臵。
每隔10m设臵支撑杆,敷设基准钢丝,并用专用工具,使其张紧力不小于100kN,钢丝挠度不超过规定值。
④施工配合比:取样测定料场材料含水量,调整试验室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⑤技术交底:施工前,由项目总工负责向参加施工的全体技术人员、拌和厂负责人、试验人员和测量人员等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试验检测方法等。
同时还明确了岗位职责,使参加施工全体人员做到“五个明确”,即岗位职责明确、施工程序明确、操作规程明确、技术要求明确、质量标准明确。
⑵二灰石的拌和、运输
混合料采用WCZ6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合,理论生产能力600t/h,实际生产能力400t/h,电子自动计量,每个配料斗注明存放材料的种类、规格。
成品混和料通过目测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离析、成团块现象。
用30吨自卸车运到工地。
⑶混合料的摊铺
采用RP756摊铺机进行摊铺,后跟4名辅助工进行找料、补料,并有专人指挥卸料。
摊铺机就位后,按虚铺厚度调整熨平板,熨平板下垫放和虚铺厚度等厚的木块,并按2%横坡将熨平板调整好,自动调平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开始时摊铺速度为1.5~2m/min,正常后为2~3m/min。
⑷碾压
混和料摊铺约100m后,此时测得混合料含水量为8.2%,接近最佳含水量,立即用压路机进行全宽碾压。
压路机行驶速度控制在2.0km/h以内,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碾压总时间共计3个小时。
初压(即静压)采用22t中型压路机,关闭振动装臵,先静压1遍,起整平和稳定混和料的作用。
复压时打开振动装臵,由弱至强,振压4遍。
终压时关闭振动装臵,静压1遍,消除轮迹。
碾压时,试验人员对压实度的增长现场跟踪,在振压完成第二遍后每碾压完一遍取3个点测定压实度。
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见下表。
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增长关系表表7
用水准仪测出各测点的初始高程,虚铺整平后的高程以及终压后的高程。
根据现场布臵的8个检测点观测成果,计算确定虚铺系数为1.39。
松铺系数检测点观测成果表表7
⑸养生
碾压成形后,履盖土工布,第二天开始洒水养生,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应始终保持其表面湿润,养生期不少于7天。
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过。
洒水养生时,使喷出的水成雾状,不得将水直接喷射或冲击二灰碎石基层表面。
5、施工检测结果
5.1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
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一览表表8
5.2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见附件,无侧限强度代表值为0.82MPa,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成果表表9
6、结论及建议
在二灰石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准备充分,各相关部门配合协调、技术指导正确,技术交底细致,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现场监理监督规范,保证了二灰石试验段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的。
6.1试验结论
⑴施工机械最佳组合
施工设备最佳组合表表10
⑵施工参数
二灰石施工层厚为15cm,全段分两层施工。
施工主要参数表表11
⑶每日工作段长度:按照现有机械、人员、材料储备情况,每天可以施工700m。
6.2建议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我们发现前后场协调、施工机械的性能和配套方式等均可完全满足大规模摊铺施工的要求。
我们将在大规模施工中配足运输车辆,进一步加强前后场的协调,加强后场的质量检测和原材料检测,提高本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灰石试验段成果报告
⑴松铺系数取用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路面基层的标高,松铺系数又与混合料的配合比和均匀性有很大关系。
从实践中可知,当混合料中骨料偏少,均匀性差,松铺系数就大。
因此,每天施工中都应抽检几个断面,校核松铺系数,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
⑵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
当超过最佳含水量2%以上时,二灰碎石成型后时间不长,基层表面将发生横向裂缝,含水量越高,裂缝越多,且大而深。
⑶二灰碎石混合料施工中,要完全避免集料窝是较困难的。
因为从拌和、装料到卸料,均有部分粗骨料在料堆周围,很难克服摊铺时不产生局部的集料窝。
但只要是密实的,可不作处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