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分析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一、引言二、试验方案1.试验段设计本试验段选取了一条长150米、宽5米的道路段作为试验区域。
设计了两个试验组,分别是纯碎石试验组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
2.试验材料碎石采用了规格为5-10mm的骨料,水泥采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密度计、强度测试仪、渗透系数仪等。
3.试验步骤(1)纯碎石试验组:将选定的碎石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保持一定的均匀厚度,并进行压实。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将水泥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同样进行压实。
(3)进行密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进行强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进行渗透系数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试验结果1.密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1.8 g/cm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2.1 g/cm³。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密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2.强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20MPa,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30MPa。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3.渗透系数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1 cm/s,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 cm/s。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纯碎石试验组。
四、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相比纯碎石底基层,在密度、强度和渗透系数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密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强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和变形。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低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铺总结一、施工简况我标段在10月2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5+000~K5+200右幅辅道,底基层厚度为30cm,分两层铺筑。
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5cm。
混合料采用WDB500拌和楼集中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一台ABG423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40。
碾压采用徐工振动压路机两台和轮胎式压路机一台。
我们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并及时进行总结,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
二、试验目的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①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②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我部建议以50m为宜)。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三、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根据配合比设计材料,选择合格材料进场。
①水泥:水泥采用江阴海豹水泥P〃C32.5级水泥,7天抗压强度为3.5Mpa。
②集料:集料采用宜兴石灰岩,1#料为石灰岩9.5-31.5mm、2#料为石灰岩4.75-9.5mm、3#料为石灰岩0-4.75mm;集料的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经检验均符合要求。
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我项目部试验室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最后监理根据平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为:1#料(9.5-31.5mm)∶2#料(4.75-9.5mm)∶3#料(0-4.75mm)=44%∶28%∶28%,水泥剂量为4.5%,最佳含水量5.2%,最大干密度2.35g/cm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基层试验段成果总结一、施工简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9+003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4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8cm,分两层摊铺,半幅宽度上基层18.45m,下基层18.75m。
为了尽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提供大规模作业相关技术数据,我分部在2017年3月6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38+700〜K39+000左幅,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9cm。
其中K38+700-K38+850段采用4%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为2.472g/cm3,最佳含水量4.4%,;K38+850-K39+000采用3.8%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2.456g/cm3,最佳含水量4.4%。
混合料采用一台WB600拌和楼进行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三台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30,压路机采用英格索兰100—台、三一重工220四台、徐工XP261胶轮一台。
为确保施工质量,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特将本段试验段总结如下:二、试验段目的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水泥剂量、含水量的合理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工:魏义娟 实验室主任:冯春试验室试验员:高保生 施工员:谢和林5、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在试验段开工前已对技术、质量、试验、测量、资料、安全、设备等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报告,已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3)所施工段落的底基层经三阶段验收合格。
(4)对沿线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进行现场放样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机械设备配置(1)拌合设备: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机1座。
(2)摊铺设备:摊铺机三台。
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K合同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实施方案1、试验段施工的主要目的进行试验段施工,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确定拌和站成品料含水量的控制标准,使操作人员对最佳含水量下的拌和料有一个感性认识。
②确定摊铺料的松铺系数。
③确定碾压设备的型号、碾压方法和最少碾压遍数。
④通过铺筑试验段和对试验段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发现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施工中改进。
2、试验段的位置选择K1167+300~K1167+370长70m区段右幅为试验段,该段设计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的平均厚度为18㎝。
3、试验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①材料准备碎砾石采用最大粒径37.5mm连砂石、0~20mm碎石、5~10mm 卵碎石,根据筛分试验结果按比例掺配,以达到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级配。
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证明质量合格。
②施工机具准备试验段施工机具如下表:③劳动力准备拌和站配备的劳动力数量:工长1人、拌和司机2人、修理工1人,普工20人,共24人;施工现场配备的劳动力数量:工长1人,测工3人,普工10人,共14人。
④技术准备开始拌和前试验室测定集料含水量,经换算后开出施工配料单,拌和站据此配料拌制混合料。
技术室提前做好下承层的高程、横坡、宽度检验,如发现下承层偏高则局部预先铲除。
施测边桩和高程控制桩,并按松铺系数1.30进行高程测设。
4、施工方法与检测安排①混合料拌和采用人工配手推车运送集料,拌和机拌和。
集料按规格分堆存放,按实际施工的每盘配合比分别过秤后,送进拌和机,水泥按包数计量。
现场试拌小部分混合料后,试验室检测含水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加水量。
为保证拌和均匀,每盘拌和的时间(从加水时算起)不少于3min。
试验室在拌和站随机抽取成品料制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②成品料运输采用1t自卸车运输,运输能力能够满足要求。
成品料运至试验段后,倒车行驶,从K1167+300向大里程方向卸料。
③摊铺人工摊铺成品料。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湖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至11省道连接线工程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金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湖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至11省道连接线工程路面工程第LM01标段项目经理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1、湖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至11省道连接线工程路线走向,起点接西塞山路,起点桩号K0+000,设康山隧道,路线基本平行杭宁城际铁路向南,经柏树下、木桥头、方谭桥后,下穿规划中的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段,继续向南,经卢家村、竹蓬里、付家村、俞家浜、平头村,主线终点接11省道,终点桩号K7+218.909,路线全长约7.219KM。
路基宽度60m:中央分隔带11.5m,左侧路缘带2×0.50m,机动车道为2×(3×3.75m+3.5m),右侧路缘带2×0.50m,侧分带2×2.0m,非机动车道2×4.0m,人行道2×2.5m;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为:5cmAC-13C沥青砼上面层+7cmAC-20C沥青砼下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3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为65cm;非机动车道为:4cmAC-13C沥青砼上面层+5cmAC-16C沥青砼下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为45cm。
人行道为:6cm荷兰砖+3cm水泥砂浆+12cmC20砼+8cm 级配碎石。
2、为了探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铺筑方案和施工工艺,在指挥部、监理办的大力支持和施工技术指导下,经过我项目部全体员工的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在2016年12月24日-2017年1月15日进行了底基层试验段(K0+080~K0+440左右幅机动车道)的铺筑,随后又召集了所有参加试验段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机械操作手等对施工全过程及各项检测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总结,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及有关的技术参数。
经试验段的施工,所有施工检测项目目的均达到预定目标。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湖南省XX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试验段总结报告分项工程名称:水稳底基层试验段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1、工程概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在K94+650~K94+850左幅,长200m,顶面宽度为12.196m、平均宽度为12.511m,面积=12.511*200=2502m2,采用厚30c m大厚度摊铺工艺、4%水泥稳定碎石做底基层填料,每1吨混合料的各原材料用量为水泥37kg:水50.3kg:0-4.75碎石292.2kg,4.75-9.5 碎石210kg,9.5-19 碎石200.9kg,19-31.5碎石210kg。
试验段试铺日期为2009年10月28日9时30分~10月28日14时30分。
2、执行《规范》JTGF40-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56-8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9-95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标准》JTGF8/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摊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后覆盖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
3、试验路段目的3.1 通过试验段来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3.2 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3.3 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最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相应的压实遍数、碾压速度;3.4 根据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日施工进度,修正施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找出适合本合同段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3.5检查人员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准备4.1 投入试验段施工人员详见附表1;4.2 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表2;4.3 材料准备4.3.1 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安定性合格,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XX境改建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
试
验
报
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我标段为保证施工质量,并本着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地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并做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工作业水平。
在指挥部和总监办的指示下,依据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于20XX年10月5日进行了我标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验铺筑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启到一个指导作用。
一、试验段概况
起止桩号:K19+250---K19+550
工程量:长300M,宽9M共计工程量2700M2
二、试验路段施工组织
1、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驻地监理工
程师(),试验监理工程师(),试验人员(),测量人员(
),民工20人。
2、设备:9米宽摊铺机一台,18T振动压路机两台,光面
压路机一台,洒水车一台。
3、检测仪器: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50M卷尺一把,
EDTA测灰剂量实验仪器一套,灌砂法测压实度仪器一
套。
三、试验路段所取得的经验数据:
1、集料配合比(水泥剂量6%):
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粉=30:45:25
2、施工最佳碾压含水量5%
3、松铺系数:1.3
4、松铺厚度:23.5厘米
5、碾压遍数:振动压路机快跑稳压一遍,大振4遍,三轮光面压路机碾压2遍
二零零二年十月五日。
水稳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总结报告为全面展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我标段于2016年11月14日在K12+700-K13+000段左幅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长300米。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施工方案,我部成功完成了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的施工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施工总结如下:在本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施工期间,得到了项目办和总监办的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交通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按照施工监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的整体施工,并获得了宝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试验数据。
一、人员、机械配备总结1、人员总结。
民工30人2、施工机械总结。
3、本首件样品试制投入试验仪器4、铺筑方案总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首件样品铺筑采用了集中厂拌、汽车运输、逐车过秤、现场查核、总量控制的铺筑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厚度36cm,分两层每层18cm由两台摊铺机半幅全宽铺筑,两边采用基准钢丝调平,下基层铺筑完成后立即铺筑上基层。
为了取得较准确的技术数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即先计算首件样品需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总重量,水泥稳定碎石在拌和场装车后,逐车过秤,秤出每车料的净重。
根据现场测得的实际含水量,算出相当干混合料的总重量,再折算成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的混合料重量,按照规定的压实度及铺筑厚度,确定每车混合料应铺筑的长度,直至运够总重量为止。
计算松铺系数:碾压前测定下承层高程,铺筑后测定松方时高程,计算出松方厚度,压实后再测定高程,计算出压实厚度,得出松铺系数。
二、施工工艺总结1、下承层的准备铺筑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路拱,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高程、宽度、压实度、平整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上的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和清扫,使其表面平整无杂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湖南省XX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试验段总结报告分项工程名称:水稳底基层试验段监理单位:施工单位:I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1、工程概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在K94+65L K94+850左幅,长200m 顶面宽度为12.196m、平均宽度为12.511m,面积=12.511*200=2502^,采用厚30cm大厚度摊铺工艺、4%水泥稳定碎石做底基层填料,每1吨混合料的各原材料用量为水泥37kg :水50.3kg : 0-4.75 碎石292.2kg , 4.75-9.5 碎石210kg, 9.5-19 碎石200.9kg , 19-31.5 碎石210kg。
试验段试铺日期为2009年10月28日9时30分~10月28日14时30分。
2、执行《规范》JTGF40-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56-8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标准》JTGF8/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摊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后覆盖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
3、试验路段目的3.1通过试验段来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3.2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3.3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最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相应的压实遍数、碾压速度;3.4根据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日施工进度,修正施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找出适合本合同段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3.5检查人员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准备4.1投入试验段施工人员详见附表1;I4.2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表2;4.3材料准备I./4.3.1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安定性合格,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天以上才能使用, 严禁使用安定期不合要求的水泥。
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 C,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C。
4.3.2用于底基层施工的原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检验,原材料经试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提出具体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待监理工程(原材料试师批准目标配合比后,进行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阶段,即进行试验段施工验附后)集料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符合下表433本合同段对材料拌合场场地进行硬化后,自卸车将所需原材料运到拌和场,分类堆放,为防止材料受环境污染,经理部采取隔墙、覆盖等一系列的防护环保措施。
试验室对于进场的原材料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原材料,如石料中含有泥块、超粒径块石等坚决不允许进场。
4.4技术准备我项目部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了相关技术规范、施工图纸,并由项目总工程师向所有将参与试验段的技术人员作了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安全施工技术交底会,确定了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交底附后)5、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工艺5.1清除下承层表面浮土和杂物,洒水湿润后用压路机进行整型及压实。
5.2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放出路面中心线后,根据中心线测量路面设计宽度线,用白灰进行标记;并在路面中线、底基层宽度外侧70cm处,每隔10m打设基准钢丝支撑杆,支撑杆与原路中线桩号一致,支撑杆要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技术人员按路面底基层两侧的标高和纵坡采用水准仪测量,架设基准钢丝绳,两端用紧线钳拉紧,每段架设长度在150m左右,钢丝应有足够的张紧力,使10m长度内基准钢丝精心整理的挠度不超过2mm摊铺路面底基层时应设专人检查看管基准钢丝绳上的传感器,防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碰撞基准钢丝而使传感器脱落。
5.3混合料拌制:开始拌和前,检查场内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拌和机按配合比拌制混合料,开始搅拌之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给定的配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混合料在拌制时的含水量根据气温变化,一般比最佳含水量高 1.0 %左右,拌和时向拌和楼电脑输入每吨混合料的各种原材料设计用量,并保证计量准确、拌和均匀。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5.4混合料运输:自卸车在装料时,为了防止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每卸一斗混合料,移动一下车的位置,并按前、后、中的顺序装车。
混合料运往施工路段,当运输距离较远时,混和料在运输中要覆盖篷布以防止水分蒸发。
5.5混合料摊铺:现场施工摊铺机采用中大集团公司DT1600型摊铺机单机进行摊铺,在摊铺混合料时,摊铺机应匀速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摊铺的松铺系数拟定为1.25,经施工现场实测其标高后,确定松铺系数为 1.30 (原始资料附后)。
混和料摊铺前若下承层呈现干燥状态,应在其下承层上洒布少量水湿润,以至于不使干燥的下承层吸入混合料水分后使结构层底部松散。
混合料应及时摊铺,为了提高施工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不得随意停顿。
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不应超过3-4h , 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摊铺过程中如有离析现象,则立即用机械或人工充分拌1和,然后碾压密实,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要与拌和站的出料速度相匹配,经试验后定为1m/mi n。
5.6碾压:压路机碾压方向与路中线方向平行,直线段由低向高进行碾压,超高段由超高内侧向超高外侧碾压,压路机碾压时要重叠1/2轮宽,每个碾压段落要有明显的标志,相邻碾压段要重叠碾压,碾压时含水量控制在等于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试验段碾压时采用了3种方案:方案1:初压采用D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采用XP301胶轮压路精心整理机碾压1遍,YZ20吨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YZ32吨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最后用DD130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1遍。
经检测,压实度达到103%方案2:初压采用D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前静后振压1遍,复压采用XP301胶轮压路机碾压1遍,YZ32吨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最后用YZ20吨振动压路机静压收面1遍。
经检测,压实度达到102%方案3:初压采用D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前静后振压1遍,复压采用YZ20吨振动压路机振压1遍,YZ32吨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最后用YZ20吨振动压路机静压收面1遍。
经检测,压实度达到101%经过3种方案碾压后,压实度、平整度等相应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我部最终确定第2种方案来指导施工生产。
碾压时如有轮迹则压至无轮迹为止,并及时用灌砂法检测其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碾压完后人工及时修整边部,使其符合图纸所示的坡度要求。
碾压完后的结构层表面要平整、密实、无松散、弹簧现象,施工接茬应平整、稳定。
5.7接缝的处理:因采用单机摊铺,无纵向湿接缝。
横向接缝施工时,每天施工前,先在已铺好的底基层接缝处,底基层顶面左中右处垫三块木板,垫木尺寸为i500>200x Hmm垫木厚度H=所铺层厚度x(松铺系数-1 ),摊铺机起步即按松铺厚度进行摊铺,人工将接缝修整后,压路机首先沿缝横向碾压,然后压路机再呈扇形碾压,直至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施工完毕后,人工用尖镐沿路线的法线方向垂直刨至1/2 结构层出,使之形成2层台阶形状后压实。
5.8压实后的底基层养护采用薄膜覆盖养生法,即在碾压完毕后,用洒水车在表面上洒水湿润,然后用人工全宽范围内覆盖薄膜养生,砂砾压实。
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d,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精心整理5.9试验室按规范规定频率和数量的两倍取样试验,分别测定其压实度(用0 200mn型灌砂桶检测)、配合比、抗压强度等,使其最终达到规范规定的允许值。
6、施工中应注意事项:6.1拌和机投料要准确,在投料运输带上定期取样检查各料仓的投料数量。
6.2拌和要均匀,不得出现粗细分离的离析现象。
6.3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士1%£围内及时碾压。
6.4拌和好的混合料及时摊铺碾压。
任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合料均清除更换,清除的混合料要废弃出路基以外。
6.5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如局部低洼在水泥尚未凝固前可采用翻松、添加新鲜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碾压。
6.6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 |!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6.7碾压完毕即进入养生阶段,在此阶段内要求基层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养生期内禁止除洒水车以外的车辆通行。
i6.8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当气温在5C以上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I结构层的施工,雨季施工时,一定要避免混合料遭受雨淋。
具体施工工艺见路面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附表3;7.1基本要求7.1.1粒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1.2水泥用量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
7.1.3混合料拌和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精心整理7.1.4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不应超过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7.1.5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并洒水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2检查项目(试验段检查项目的检测频率为以下各检查项目的2倍以上)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检查项目7.3.外观鉴定(1)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坑洼、无明显离析精心整理(2)施工接缝平整、顺直、稳定。
8.质量检测及结论根据招标文件、部规评定标准要求的各项检测项目,检验标准及检测频率我部进行施工后质量自检,检测结果及结论如下:1、标高检测见表:CS116水准测量记录表2、松铺系数检测见表:34-SP3、宽度、横坡检测见表:CS101, CS1024、平整度检测见表:CS1055、厚度检测见表:CS5096、压实度检测见表:CS2087、强度检测见表:CS3309.通过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确定以下各项参数9.1用于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配合比例:水泥:0-4.75碎石:■' |!4.75-9.5 碎石:9.5-19 碎石:19-31.5 碎石=4% 32% 23% 22% 23%9.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1.309.3集料数量的控制:预置传送带转速;9.4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DT1600摊铺机摊铺1m/min。
iI9.5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WBS650水稳拌和机连续拌制混合料550吨/ 小时。
9.6集料含水量的增加水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水的流量来实现;9.7整平的适合机具和方法:摊铺机采用挂线导向自动传感控制;9.8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初压采用D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前静后振压1遍,复压采用XP301胶轮压路机碾压1遍,YZ32吨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最后用YZ20吨振动压路机静压收面1遍,初压速度1.5~1.7km/h ,精心整理复压速度2.0~2.5km/h,每次碾压重叠1/2轮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