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评价:农用地经济评价

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可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V=P/(1+r)n 式中:V为现值;P 式中:V为现值;P为未来每年 成本或收益的实际数;r 成本或收益的实际数;r为利 息;n为年数;1/(1+r)n为贴 息;n为年数;1/(1+r)n为贴 现因子。
6.4 农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的概念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 养殖水面等。 地、养殖水面等。根据农用地的自然 属性和经济属性, 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 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2、农用地定级 、
)、修正法 (1)、修正法 )、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基础上,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基础上,对分等指数进行各 种系数修正,以综合鉴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种系数修正,以综合鉴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 ①、确定修正模型 • ②、编制修正因素分值图 • ③、划分定级评价单元 • ④、查算修正因素所对应的分值
( ) 因 素 法 2
①、定级模型的确定 编制分值图、 ②、编制分值图、划分定级单元 ③、单元因素因子分值计算 ④、计算定级指数
)、样地 (3)、样地 )、 法
①、定级模型的确定 样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生产条件最优原则、 永久农用地原则、工作便利原则。 采用样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必须注意县级标 准样地与乡(镇)比照样地间的协调。 样地法中所称的地块特征属性包括农用地的自 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12)计算分等指数(Gi) )计算分等指数( ) 等指数
分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 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 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 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经济分 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 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 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Gi j= Yij •KCj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A 按指定作物分别编制。 B 推荐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可参见《农用地 分等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指定作物、指 标区的情况加以调整。 C 自选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由各地自行确定。
D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如没有,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确定。
1、因素法 (4)编制分等因素图。 (5)读取分等因素指标分值。 (6)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A 几何平均法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分为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 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区、分地貌类型 给出。 自选因素由省级土地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 的自选因素一般不超过3个。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确定:
A 在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中进行选择,初步确定指标
宜程度和限制程度。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二) 土地经济评价的类型
1、单项经济评价
单项经济评价是指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 的专门评价。 2、综合经济评价 是指对某个地区的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的 综合性评价,它可以在单项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也可
以在综合的自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三、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
(二)资料收集整理 (1)基本资料 B 土地利用条件资料
标准耕作制度中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 料,土地利用条件样点基本情况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农业 技术实验资料等
C 土地经济条件资料
包括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平均资金投入、单位面积平均 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等
D 其他资料
1、因素法 (1)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
指标区的划分原则: A 指标区可根据地貌条件、耕作制度等划分,也可根据强限制 性因素的区域分异规律划分 B 在县域范围内,指标区一般不超过10个 C 在一个指标区内,选定的分等因素要对农用地的质量有明显 的影响,一般不超过10个,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所选用的分 等因素计算。 D 按照强限制性因素划分的指标区称作限制区。在限制区内, 由于强限制性因素的作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最高分不能取 100分。
第8讲土地经济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

其中:wk 为分等因素的权重
附录3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3: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其权重
因子权重
东北区
…
西北区
青藏高原区
山地丘陵区 平原区 … 山地丘陵区 平原区 山地丘陵区平原区
有效土层厚度
0.3
产量比系数(βj )
标准耕作制度 附录1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标准产量(Rij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I.东北区
…… II.黄淮海区
…… X.横断山区 XI.西北区 XII.青藏高原区
二级区 I1 I2 I3 I4
……
II2 II3 II4
…… …… …… ……
… 0.27
0.28
表层土壤质地
0.1
0.11 …
0.1
0.08
0.1
0.1
剖面构型
0.06 …
0.07
0.1
盐渍化程度
0.13 …
0.11
0.14
土壤污染状况
…
土壤有机质含量
0.08
0.06 …
0.1
0.07
0.09
0.12
土壤酸碱度
0.05
0.06 … 0.04
0.08
0.07
0.09
障碍层次
0.04 …
作物组成 春小麦、大豆
大豆 大豆、玉米
玉米 ……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棉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价土壤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
常通过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来评价土壤
肥力。
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
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是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土壤适宜度,土壤适宜度是指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适宜程度。
土壤适宜度的评价通常包括土壤质地、排水性、通气性、保肥保墒
能力等指标。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中,评价土壤适宜度是必不可少的。
3.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的程度。
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通常包括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土壤污染程度等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体健康,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
等定级中,也需要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是一个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土
壤适宜度和土壤环境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评价和
分级,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
农地分等定级

1 F j = ∑ f ijWi n j =1
fij: 第j个单元第 个因素分值; 个单元第i个因素分值 个单元第 个因素分值; Wij:第i个因素权重;n——因素个数; 个因素权重; 因素个数; 个因素权重 因素个数 Fj: 第j个单元因素分值; 个单元因素分值; 个单元因素分值
n
五 单元划分和Βιβλιοθήκη 算方法五 单元划分和计算方法
以下两种: 单元因素总分值计算 以下两种: 一般方法是指在确定的评价单元内均匀布置 样点, 样点,将所选因素在各个样点上进行逐个指 标取值。 标取值。 定性: 定性:在评价区域因素作用最大值最小值分 析比较,进行分级取值; 析比较,进行分级取值; 定量:直接指标取值。 定量:直接指标取值。 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诸如:种子、化肥(速效磷、 诸如:种子、化肥(速效磷、钾、氮) 评价结果表示土地具体生产力的高低。 评价结果表示土地具体生产力的高低。级别靠前的 土地不管土地基本条件好或者不够好( 土地不管土地基本条件好或者不够好(但易变因素 配合肯定好),土地产量( ),土地产量 是高的。 配合肯定好),土地产量(值)是高的。
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面积加权平均法 1. 单元跨越不同的分值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代表单元 总分值; 总分值; 2. 测量不同分值区各自面积,S1,S2,…,Sn, 测量不同分值区各自面积, ,
Wn = S n / ∑ Si
Wi: 第i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Si: 第i分值区面积; 分值区面积; 分值区面积 i: 分值区个数; : 分值区个数;
五 单元划分和计算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界线一股采用自然界线状地 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行政乡、 物,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行政乡、行政村 的权属界线。 的权属界线。以便于反映在图上或实地上进 行准确界定。 行准确界定。
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
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用地的分等定级需要考虑土地的肥力情况。
土地的肥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不同肥力的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也不同。
通常可以根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来进行评定,从而确定土地的肥力等级。
其次,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还需要考虑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水土保持能力强的土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适宜进行长期的农业生产。
因此,水土保持能力也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另外,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还需要考虑土地的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气候等生长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土地的生长条件来确定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从而进行农用地的分等定级。
总的来说,农用地的分等定级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肥力、水土保持能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等因素,科学地对农用地进行等级划分,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等定级,才能更好地保护农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08 农用地分等定级

五)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因素法、样地法
1、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 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其影响权 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 用地等别的方法。 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 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分等因素体系一致的区域) 确定分等因素:推荐因素(表 C)和自选因素(水文、 土壤、地貌、农田基本建设)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九)等别划分与检验
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利用等 指数、农用地等指数分别二、农用地定级:
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 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 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 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 按照规定的方法与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 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
3、样地法
以选择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 立定级因素记分规则,通过比较, 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 地级别的方法。
准备工作
定级单元的划分 设置农用地定级县级标准样地 确定农用地定级因素
编制定级因素分级与加(减)分规则 表 计算定级指数 确定农用地级别标准 农用地级别划分 否
定级结果 是否符合实际? 是 成果验收
二)外业补充调查 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包括资 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 行外业补充调查。 a) 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状况:农用 地质量分计算所需资料; b) 农用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所需资料; c)农用地经营状况: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所 需资料;
三)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小麦、 玉米、水稻)、指定作物,查各指定作 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 系数(当地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基准 作物实际产量)。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政策,它对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意义、现有的分级方法、估价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意义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因此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制定土地政策。
不同地区的土地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政策需要从土地等级、使用目的、保护措施等因素综合考虑。
2. 保护农用地。
农用地作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其不被非农业投资和房地产等领域的扩张侵蚀。
3.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哪些土地用于种植粮食,哪些用于养殖、果树等比较经济的农业作物,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二、现有的农用地分级方法目前,我国对于农用地的分级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1. 用地质条件划分等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来判断土地的适宜度,比如土层深度、土壤稳定性、坡度等,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2. 农林区位分级法。
这种方法是从农业与林业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土地,根据不同土地的具体定位,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
3. 评估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土地价值的评估来划分等级,评估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市场估价法、收益现值法、土地离散属性法等。
三、估价方案估价方案是对于土地价值的一个评估,是决定农用地分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 市场估价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市场情况,察看周围的同类土地的交易价格,通过比较确定土地的估价方案。
2. 收益现值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土地的产出与市场价格等进行计算,来确定土地的估价。
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耕作方式、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
3. 土地离散属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土地位置、用地目的、土地出让标准等因素,来计算土地估价。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法等。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
研究 实例
确定不同地区各种指定作物
的分等因素质量分(fjk)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实例:广东省水稻~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推荐因子
因子分级
分值
有效土层厚度 1级,>100cm
100
2级, 60~100cm
90
3级, 30~60cm
吉林
蛟河市、桦甸市、延吉市、敦化市、安图、和龙市、 龙井市、图们市、汪清、珲春市、白山市、抚松、靖 宇、江源、临江市、长白、通化市、辉南、柳河、通 化、集安市
… …… …
……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二级区
I.东北区 II.黄淮海区 ……
I1大小兴安岭山地区 I2三江平原长白山地区 I3松嫩平原区 I4辽宁平原区 II1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 II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II3山东丘陵区 II4黄淮平原区
……
X.横断山区
……
XI.西北区
……
XII.青藏高原区
……
省 …… …… …… …… …… …… …… …… …… …… ……
……
县 …… …… …… …… …… …… …… …… …… …… ……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二级区
作物组成
I.东北区 II.黄淮海区
产量比系数(βj )
标准耕作制度 附录1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标准产量(Rij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I.东北区
…… II.黄淮海区
…… X.横断山区 XI.西北区 XII.青藏高原区
二级区 I1 I2 I3 I4
……
II2 II3 II4
…… …… …… ……
作物组成 春小麦、大豆
大豆 大豆、玉米
玉米 ……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 …… …… ……
复种指数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 …… …… ……
3.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四章 土地经济评价
第二节 农用地分等与估价
农用地分等定级——根据农用地的自然 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 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 资料的准备与初步整理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附录1
确定指定作物 (j)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4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4:全国各县光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
县名 春小麦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早稻
安徽安庆 0 332 429 653 513
福建长汀 0 168 299 520 435
甘肃安西 884 812 0
0
排水条件
0.27 …
0.2
0.2
地形坡度
0.23
… 0.24
0.24
灌溉保证率
0.12
0.23 … 0.15
0.35
0.12
0.25
地表岩石露头状况 0.12
…
0.1
0.1
灌溉水源
0.04 …
0.04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 资料的准备与初步整理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3.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障碍层次
排水条件
地形坡度
灌溉保证度
地表岩石露头状况
灌溉水源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2: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分级、分值
推荐因子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质地
……
因子分级
1级,>150cm, 2级,100~150cm, 3级,60~100cm, 4级,30~60cm, 5级,<30cm 1级,壤土 2级,粘土 3级,砂土 4级,砾质土
Klj =yij /yijmax
4.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土地利用等指数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最
标准产量(Rij ) 实际产量(yij ) 大产量(yijmax )
各单元各作物的土地
利用系数(Klj )
各单元各作物的利
用等指数(Yij )
Yij =Rij *Klj
4.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土地利用等指数
各单元的土地经济
系数(Kcj )
Kcj =aij /aijmax
5.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分等指数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作物的产 各单元各作物最大产
利用等指数(Yij ) 量-成本指数(aij ) 量-成本指数(aijmax )
各单元的土地经济
系数(Kcj )
各单元各作物的分
等指数(Gij )
数(Gi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的工作步骤及内容
fijk
αj ,βj
Klj
Cij
Rij
Kcj
Yij
小结 Gij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6. 划分农用地等别 采用等间距法,或者采用频率曲线法划分等级 分等成果的省级、国家级汇总
3.5
3
2.5
2
1.5
1
0.5
0
1
10
20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Cij = [∑wk•fijk ]/100 (k=1,2,…,m)
其中:wk 为分等因素的权重
附录3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3: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其权重
因子权重
东北区
…
西北区
青藏高原区
山地丘陵区 平原区 … 山地丘陵区 平原区 山地丘陵区平原区
有效土层厚度
0.3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
分等单元划分
确定指定作物的 分等因素质量分
确定各单元的 分等因素等级
确定各分等单元各 指定作物的自然质 量分(Cij)
几何平均, 加权平均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Cij = [(∏fijk )1/m]/100 (k=1,2,…,m)
其中:Cij为分等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分,fijk为第i个分 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质量分。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7. 农用地分级的方法(修正法)
基于农用地分等基础,考虑土地区位因素、耕 作便利因素及其它因素对土地等级进行细化,确 定农用地级别
二、农用地估价的方法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各单元各种作物 的可能产量
产量比系数(βj )
附录5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稻谷
附录5:各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小麦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小米(谷子)
1.00
1.30
0.80
0.20 0.25
1.10
3.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标准产量(Rij ) 实际产量(yij ) 最大产量(yijmax )
各单元各作物的土地
利用系数(Klj )
标准耕作制度
各单元各作物的利
用等指数(Yij )
各单元的利用等
指数(Yi )
Yi = ∑Yij
5.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分等指数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作物的产 各单元各作物最大产
利用等指数(Yij ) 量-成本指数(aij ) 量-成本指数(aijmax )
附录7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7:全国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作物
春小麦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早稻 晚稻 一季稻
最大产量-成 本指数 (kg/元) 34.0 10.3 20.8 7.1 2.4 3.0 4.0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各单元各种作物 的可能产量
产量比系数(βj )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标准产量(Rij )
Rij =αj •Cij•βj
3.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各单元各种作物 的可能产量
作物
谷子 马铃薯
甘薯 大豆 花生 棉花 油菜籽 青稞
最大产量-成 本指数 (kg/元) 3.7 12.1 4.2 12.5 3.0 1.0 4.0 4.1
5.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分等指数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各单元各作物的产 各单元各作物最大产量
利用等指数(Yij ) 量-成本指数(aij ) -成本指数(aijmax )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各单元各种作物 的可能产量
产量比系数(βj )
标准耕作制度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标准产量(Rij )
各单元的自然质量
等(Ri )
Ri = ∑ Rij
4.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土地利用等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