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教材的处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化学教材分析PPT(共74张PPT)

24
第二单元
8.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此处只是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作一些简单介绍。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是化学研究中永久的主题。
●催化剂的分类:
(1)多相催化
(2)均相催化
(3)光催化
(4)电催化
(5)酶催化和仿酶催化
●目前对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和反应机理还没有完
全搞清楚。
●用组合化学法快速筛选催化剂将是21世纪的重 要研究课题。
做结论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新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形式
“活动与探究” “调查与研究”
“讨论” “辩论” “实验” 等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2
第一单元
4.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语言来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这项探究活动,谁观 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就越好。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33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第三单元
●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 的关系、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
●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 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 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学科知识容量不大,突出人文内涵和化学教育 的功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3
第 一 单 走元 进 化 学 世 界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4
第一单元
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
入门课: 需解决的问题:
知道——“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用?” “怎样学化学?”
了解——化学的价值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 教案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
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水并不陌生,对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对硬水和软水有初步的测定经验,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过程和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需要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探究达成共识,进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水的净化的常用方法,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原理,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的操作。
(3)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水净化过程的参与,树立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2)能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以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内容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引入新课1.你们知道哪些水?2. 这些水哪些是混合物?<讲解>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供生活使用。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2 制取氧气

感悟新知
知4-练
教你一招: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原理,从 安全、环保、节能、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最佳方案 应是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该反应只需加催化剂 就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节约能源,生成 物为水和氧气,无污染。
感悟新知
方法规律
知4-练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反应条件:一般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
行实验设计:
(1)称量、记录反应前A 的质量m1; (2)设计对照实验证明A 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3)反应后分离出A,并称量、记录其质量m2; (4)再取原反应物与A 混合,观察反应速率。
感悟新知
知2-讲
若m1=m2,且A 能持续改变该反应的速率,即“能改 变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为催 化剂,能持续改变反应速率或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 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才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感悟新知
技巧点拨
知3-练
1.氧气验满时,一定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检验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 选择收集装置时,首先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
的收集方法,如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
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然后辨别装置的正误,如用
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瓶口,便于实验操作和水的排出,集气瓶中的水一定要
装满,不能留有气泡。
感悟新知
考向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知3-练
例3 [中考·滨州]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部分实
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D )(提示:浓硫酸能用于干
燥氧气)
感悟新知
知3-练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燃烧和灭火说课稿《燃烧和灭火》说课稿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三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一方面它加深了学生对磷,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它在学生认识燃烧的原有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说是将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对已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课堂上他们厌倦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
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实验,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鉴于本课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提高生活品质。
3、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合作、创新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生产等的实际联系,全面落实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自主活动探究,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的科学素养,也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结合演示法,多媒体辅导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敢于动手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和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进程,体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初中化学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1、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感受——化学的乐趣练习——实验基本技能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空气à空气中的氧气à氧气的制取。
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面了解具体物质。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
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 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3、拓展性课题——氢气4、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
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
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本单元包含金刚石、石墨、C,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60碳三个课题。
1、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
2、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本单元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文档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规划教学计划。
1. 教材概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2. 教材特点教材采用了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突出了重点和难点,适合初中生的研究需求。
每个章节都配有案例分析和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报告要求。
3. 教材优势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体系完整: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核心概念。
- 新课标对齐:教材内容符合最新的教育部新课标要求。
- 有活动设计: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 综合评价方式多样:教材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既包括知识点的测试,也有实验操作的评价。
二、教学计划针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提供以下教学计划供参考: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交换- 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第二章: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化学反应- ...第二单元:元素与化合物- 第四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 第五章:化合物的种类与构成- 第六章:常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第三单元:金属物质- ...第四单元:非金属物质- ......以上是初步的教学计划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提倡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总结通过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的文档内容,供教师参考与使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表示元素的符号》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3)常见元素的符号。
2.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特别是字母大小写的区分。
(2)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2.生生互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总结常见元素符号。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增强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理论依据是实验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理论依据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发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元素符号及其书写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理论依据是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主要知识点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以及常见元素的符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并能熟练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2)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熄灭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一、教材剖析«熄灭条件与灭火原理»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先生曾经看法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熄灭,再加上日常生活阅历的积聚,具有了对熄灭现象及灭火原理停止深化研讨的条件。
本课题对之前所学过的〝熄灭〞停止深化了解并且运用于实践之中。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络较多,课题对先生亲切又熟习,先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基于此,本节课关于熄灭条件并未用先生实验探求的方式,而是从先生的已有认知动身,归结讨论了熄灭的概念与特点。
关于熄灭所需的条件应用先生分组讨论得出,再应用实验探求停止验证,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对熄灭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深层次看法的探求进程中。
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教员在此基础上的情形创设,易于激起先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点先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的。
同时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育先生的平安看法和事故发作时的基本逃生才干有重要的作用,较好浸透了〝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观。
上好本节课,关于先生从身边素材入手研讨化学、从身边事情运用化学、让化学效劳人类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
二、学情剖析先生对生活中罕见的熄灭有一定的接触,在之前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也对一些物质的熄灭状况有所了解,关于如何灭火也具有最后步的了解。
这些都对探求学习熄灭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有一定协助。
在教学进程中应采用幽默、有效、有用的教学方法,完成最优化教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经过一些探求活动引导先生归结熄灭发作的普通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经过视频资料恢复风险火灾现场以协助先生了解火灾及自救方法。
三、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目的:1、看法熄灭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处置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效果。
(二)、进程与方法目的:1、经过实际活动、探务实验逐渐养成关心迷信、研讨迷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