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方式的组织学研究

合集下载

小白菜高效子叶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小白菜高效子叶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d n wa h ih s t 2 5 % i du MS+1 0 / o st ehg etwih 8 . 3 nme im . mg L TDZ+ 0 1 / . mg L NAA+ 7 5 / NO3 . mg L . mg L Ag +O 5 / ABA fe u — ut r d frt a s h o main rt fa v n iiu o twa O i / MS me im o . at rs b c l e o wod y ;t efr t aeo d e t o sr o s 1 0 u o t n 12 o du c n t iig 2 0 / BA o o tid cin ann . mg L I frr o n u to .Th eut fa tbo iss n i vt x ei n sidc td t a 0 / ers lso n iit e st i e p rme t n iae h t2 mg L c i y Hy s h mo t p r p it fr ee t e rs u e n 5 0 / wa u e t rs ri t e g o h f g wa te s a p o r e o s lci p e s r a d 0 mg L Cb a v s sd o e tan h r wt o
( a g iCr p Ge e i mp o e n n oe h oo y La ,N a n n 3 0 7 Gu n x o n t I r v me ta d Bi tc n l g b c n i g 5 0 0 ,Ch n ) ia
Ab t a t sr c :Th o y e o s wi e i l r m e g h n Ch n s a b g r s d a x ln s n h fe t e c t ld n t p t e fo F n s u i e e c b a e we e u e s e p a t ,a d t e e f cs h o

菜心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的研究

菜心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的研究

P a tRe e e a in o a s a p r c i e s l r d i ln g n r t fBr si a a h n n i Cu t e n o c s u
C E G Y - n A ef ,H A G Yn-i , i -u H N uj , I — i U N i qa wu Dn h a i K e g n g
(o ee f odu r,ot hn gc U i. G 咄 C lg rcl e Su C iaX r . n , u l oH m h i v 关键词 : 心 ; 菜 离体 培 养 ; 株 再 生 植
K e r s: a s a p r c ie ss;i i o c lu e; ln e e e ain y wo d Br si a a h n n i n vt ut r pa tr g n r t c r o
仅 为 1 . % .另 一 种 方 式 是 当 培 养 基 中 不 仅 附 加 生 长 素 、 84 6 细 同 sO。 分化 培 养 基 为 1 MS 16 ) A 00 、 .、 . g L +B 胞 分 裂 素 , 时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A N 3菜 心 植 株 再 生 的方 式 为 . (92 +N A( .10 2 10m / ) A 其 ( .、 .、 . / ) +A N 3 0 40 m / ) 2M 16 )+ 20 3 5 50mgL s O ( 、 . gL 、 . S(92 外 植 体 直 接 成 苗 , 愈 伤 组 织 的 生 长 受 到 抑 制 而 分 生 细 胞 团 N A( .、 . sL +B 2 0 50m / ) A ( 、 . m / ) 的 生 长 与 分 化 比 较 旺 盛 . A 0 2 10m / ) A( .、 . gL +G 30 02 sL 由于 A N  ̄的 作 用 改 变 了菜 心 植 株 再 生 的 方 式 , 植 株 sO 使 +A N 304 0m / )3 S (92 +N A( .1r / ) T g O ( 、 . g L 、 .M 16 ) A 00 r L +K 螭 再 生 频 率 大 幅 度 提 高 .本 实 验 在 A N 3 合 G 3 培 养 基 上 sO 配 A的 ( . g L +B 16m / ) +G 30 1m / ) 壮 苗 培 养 基 08m / ) A( . g L A( . gL . 分 化 频 率 高 , 化 出 的 芽壮 且 多 ( 均 每 个 外植 体 长 芽 1 .3 分 平 O 3 S 16 ) M (92 + B ( . g L .生 根 培 养 基 M (9 2 +1n( 、 A 10m / ) S 16 ) A 0 个 ) 明显 优 于 只 含 有 A N 3的培 养 基 ( 均 每 个 外 植 体 长 芽 , gO 平 0 1r L . 个 过 程 在 室 温 2 ℃ 、 照 度 1 0 . r )整 5 光 0~180l、 4 0 每 x 61 ) 且 以 MS+N .10m . 4个 , A . #L 和 B 2 0m A A . #L+G 3O2 A . 日光 照 1 右 条 件 下 进 行 . 0h左 mgL+ A n 3 . g L的 配 合 最 好 (4 5 % ) / g O 0m / 4 5 .5 . 将 上 述 分 化 出 的芽 丛 或 芽 点 转 接 于 只 含 有 B . g L A 10m / 2 结果 与分 析 的 壮 苗 培 养 基 上 , 丛 2周 后 都 生 长 到 3 5CI , 芽 壮 、 芽 l 高 且 T 多, 未转 接 的 芽 仅 1 m, 瘦 弱 、 .转 接 的 芽 丛 伸 长 和 生 ~2a 芽 小 2 1 不 同外植体愈伤组 织诱 导 、 . 植株 再生的 比较

白菜类蔬菜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再生株基因型分离比率

白菜类蔬菜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再生株基因型分离比率

,$!
小孢子培养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稀释 小孢子在培养过程中会释放一些有害物质 ! 阻止
了小孢子胚的进一步分裂和胚胎发生 ! 使得小孢子胚 胎发生停留在 !&( 个或更多的细胞团时期 ! 造成胚胎 发生的失败 " 活性炭的加入不仅可以克服有害物质的 影响 ! 提高出胚率 ! 促进胚状体成熟 ! 还可以延长供体 植株具有获得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时间 " 在培养过 程中 ! 如果在倒置显微镜下发现小孢子分裂停滞的现 象! 说明该基因型的小孢子具有获得胚胎发生的能 力 ! 此时加入活性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 活性炭的 加入方法为 ! 在小孢子 121 培养基中加入 "$/ 34 5 36 的浓度的活性炭溶液 !即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
%% 9
&9 &#
子的发育时期 % 培养基中激素的有无和热激处理的温 度和时间等的影响 # 小孢子培养操作是一门熟练的实 验室 技 术 ! 只 有 在 熟 练 了 这 项 技 能 后 ! 才 能 做 到 游 刃 有余 ! 并探索出更多地提高难出胚基因型出胚率的方 法 # 要善于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 做好实验记录 ! 筛 选出适应不出胚或难出胚的材料的培养方法 # 另一方面 ! 十字花科的 &!# 个属中只有 ! 个属获 得了小孢子培养的成功 # 其他属 ! 如萝卜属等目前还 没有获得小孢子培养的成功例子 # 是否应该在供体材 料的小孢子发育时期 % 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及适当加 入一定量的激素等方面上多做研究 ! 是今后的研究方 向#
,$(
供体材料世代的选择 如果要获得综合性状较好的 *+ 单株 ! 应该用 7(
代以后的供体株进行小孢子培养 ! 这样能更好地 # 有 目的地选择所需的性状 " 在用 7, 代的供体株进行小孢 子培养时 ! 虽然其遗传背景丰富 !*+ 群体的出现的新 基因 型 也 多 ! 但 往 往 可 利 用 的 基 因 型 较 少 ! 增 加 了 工 作量 " 7( 代以后的材料能更好地聚集优良基因 ! 特别 是结合人工老株选择而富集综合性状优良并适合育 种者要求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材料! 其小孢子培养

小白菜花药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小白菜花药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小白菜花药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摘要: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花药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的诱导方法。

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0个基因型诱导得到胚状体,最高的出胚率达到18.31%;适宜浓度的活性炭可以促进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中添加谷胺酰氨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1.0%的琼脂浓度为胚状体继代培养最适宜的浓度,MS+1.0%琼脂为小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最适宜的培养基。

不同透性的封口膜对小白菜生根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白菜;花药培养;胚状体;植株再生Anther Culture and Plantlet Formation in Chinese CabbageAbstrat: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embryoid and plantlet formation in Chinese cabbage during anther culture were been probed to improve the culture system and create excellent DH populations. The effects of genotypes,activated carbon,L-Glutamine and L-Serine,on embryoid induction were studied in ten F1 hybrids of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by anther culture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 of embryogenesis was related to the donor plants. Ten varieties were induced to form embryoids and the highest yield was 18.31%,L-Glutamine and activated carbon could remarkab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embryoid. MS added with 1.0% agar was the suitable culture medium.Key words:chinese cabbage;anther culture;embryoid;plantlet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又称白菜、青菜,是我国普遍栽培的一种蔬菜作物,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

结球白菜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结球白菜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结球白菜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研究(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引言2.实验材料和方法3.结果与分析4.结论篇1正文结球白菜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研究1.引言结球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重要蔬菜,具有高产、抗病、品质好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蔬菜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方法,在蔬菜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球白菜子叶高效离体不定芽再生的条件,为高效繁殖结球白菜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2.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结球白菜种子、MS 培养基、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无菌设备和培养箱等。

2.2 实验方法将结球白菜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消毒,然后接种在 MS 培养基上,添加适当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将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保持温度为20-25℃,光照时间为 12 小时/天。

每隔 7 天观察子叶再生情况,统计每个培养皿中再生芽的数量。

3.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发现,结球白菜子叶在适当的激素浓度和培养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再生不定芽。

在不同激素浓度下,子叶再生芽的数量有所不同。

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为 1:1 时,子叶再生芽的数量最多。

在继续培养的过程中,再生芽逐渐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4.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激素浓度和培养条件下,结球白菜子叶可以高效地再生不定芽。

为实现结球白菜优良品种的高效繁殖,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和激素浓度,提高再生芽的数量和质量。

篇2 目录1.引言2.实验材料和方法3.结果与分析4.结论篇2正文结球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L.var.capitata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

为了提高结球白菜的繁殖效率,本研究以结球白菜子叶为外植体,探讨了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方法。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新鲜的结球白菜子叶、无菌培养基、植物激素、移液器、培养箱等。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1.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豆豉一般以黄豆为原料,通过微生物群落共同发酵而成。

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风味豆豉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B.参与前期发酵、后期发酵过程中的菌种代谢类型一致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只是调节口味D.黄豆煮熟的目的主要是破坏黄豆内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同时起到消毒的作用2.研究发现,小鼠四倍体胚胎具有发育缺陷,只能发育成胎盘等胚胎以外的结构。

ES 细胞能够诱导分化形成除胎盘外的其他细胞类型。

四倍体胚胎与ES细胞的嵌合体则会使二者的发育潜能相互补偿,可得到ES小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嵌合体胚胎发育至原肠胚时需移植入与之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子宫内才可以进一步发育B.嵌合体胚胎移植时,可通过对受体注射免疫抑制剂来提高移植成功率C.ES 细胞和iPS细胞都只能从胚胎中获取,限制了二者的广泛应用D.嵌合体发育形成的ES小鼠基因型与供体ES细胞的基因型相同3.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表述正确的是()A.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制成微生物饲料B.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C.选育的菌种可直接向发酵罐中接种从而进行相关发酵D.分离、提纯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4.草莓营养价值高,中国国内优良品种草莓栽培的品种很多。

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Ⅱ可直接用聚乙二醇作为化学诱导剂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B.过程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实现远缘杂交育种D.杂种细胞 A 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5.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能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细菌的过程如图1所示。

将得到的嗜热细菌悬液转接到特定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不结球白菜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不结球白菜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不结球白菜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卞莹莹;颜彬;崔丽洁;潘静娴;开国银【摘要】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矮萁苏州青”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浓度和AgNO3浓度组合对不结球白菜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3 mg/L NAA+5 mg/L 6-BA;在此基础上添加5 mg/L AgNO3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诱导频率,芽诱导频率高达31.3%;生根最佳培养基为含有0.3 mg/L NAA的1/2MS培养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矮萁苏州青”的植株再生体系,为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展不结球白菜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4)006【总页数】6页(P579-584)【关键词】不结球白菜;植株再生;组织培养【作者】卞莹莹;颜彬;崔丽洁;潘静娴;开国银【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3不结球白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又名小白菜、青菜,原产于我国[1],南北均有分布,特别是南方栽培十分普遍[2].不结球白菜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茎叶均可食.叶色淡绿至墨绿,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片光滑或褶缩,少数有绒毛.小白菜是一种常见的四季时令蔬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叶类蔬菜.据测定,小白菜是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蔬菜之一[3-4],在蔬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深受大众的青睐[5-7].小白菜不耐高温,连续高温会使其出现生长缓慢甚至死苗的症状,从而导致小白菜品质降低及产量下降.因此,培育耐热的小白菜品种显得尤为迫切.与传统育种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小白菜新种质或新品种可能更具有快速和针对性强等优点[8];而建立高效稳定的植株再生体系是开展小白菜遗传转化的前提.与芸薹属其他作物相比,小白菜植株再生较难,严重地制约了转基因技术在小白菜品种改良中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小白菜离体再生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高频率的再生体系报道极少[9],不同遗传型对激素种类、浓度和AgNO3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矮萁苏州青”等的再生频率低,从而影响基因转化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矮萁苏州青”子叶为外植体,通过优化培养基中激素6-BA(6-benzylaminopurine,6-苄氨基嘌呤)与NAA(α-naphthaleneacetic acid,萘乙酸)的浓度组合和AgNO3浓度,考察其对小白菜子叶离体培养再生芽的影响,以及生根培养基中激素NAA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一个较高效率的小白菜离体再生体系,为小白菜的基因转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转化受体体系,该方法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小白菜植株再生频率低等问题.1.1 供试材料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矮萁苏州青”为材料,购自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1.2 “矮萁苏州青”无菌苗和外植体的获得挑选籽粒饱满的成熟“矮萁苏州青”种子,使用种子常规灭菌方法消毒灭菌,即先用75%的乙醇溶液表面杀菌约0.5 min,然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2~3次,再用0.1%的HgCl2溶液灭菌10 min,最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4~5次.将灭菌后的种子播种于添加3%蔗糖、0.7%琼脂粉的常规1/2 MS(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基本培养基表面,在25℃条件下暗培养2 d,再移至光照条件下生长3 d(光照时间16 h/d,光照强度2000 lx).选取苗龄为5 d的无菌苗子叶,用手术刀切下带2~3 mm子叶柄的子叶,但不保留生长点,作为外植体.1.3 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将切好的子叶外植体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放入25℃培养箱暗处理2 d,然后将子叶外植体接种到含有0~6.0 mg/L 6-BA和0~0.5 mg/L NAA的MS培养基(添加1%的琼脂、3%的蔗糖)上诱导愈伤组织,灭菌前调节pH值为5.5,121℃灭菌25 min.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5℃,光照时间16 h/d,光照强度为2000 lx.15 d后观察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并统计相关数据.1.4 不定芽的诱导将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转至含不同激素配比的MS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基添加3%蔗糖、0.7%琼脂粉,在25℃条件下暗培养2 d,再移至光照条件下生长3 d(光照时间16 h/d,光照强度2000 lx).15 d后更换新鲜培养基,25 d后统计相关数据,观察不同激素浓度下外植体的芽诱导率,并观察在培养基中添加AgNO3对芽诱导率的影响.1.5 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当不定芽生长至2~3cm,将不定芽剪下来,插入到含有不同浓度NA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灭菌前调节pH值为5.5,121℃灭菌25 min.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5℃,光照时间16 h/d,光照强度2000 lx.15 d后统计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情况.1.6 植株的移栽待不定芽基部形成大量的根,炼苗3 d后,取出小植株,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珍珠岩基质中,塑料薄膜保湿5 d,逐渐揭膜,8 d后即可入土栽培.1.7 计算方法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芽诱导频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芽诱导频率=(诱导不定芽的愈伤组织块数/接种愈伤组织块数)×100%,愈伤诱导频率=(愈伤组织块数/接种外植体数)×100%.2.1 激素浓度配比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将生长状态良好并未经过继代的愈伤组织转至含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M0~M15)中,25 d后统计数据,观察不同激素浓度下外植体的不定芽发生情况(表1).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同,芽诱导频率介于0~25%.由表1可知,当MS培养基中不添加6-BA和NAA时,不结球白菜“矮萁苏州青”的子叶外植体不能形成再生芽,形成的愈伤组织也很少,但能形成细长的气生根(图1-0),而当加入6-BA和NAA时,2周后就形成愈伤组织.2周后继代培养基,放置1周后,愈伤组织处出现绿色的芽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添加6-BA和NAA时,子叶能形成愈伤组织且具有分化不定芽的能力;6-BA浓度越高,芽的分化能力就越强;但当6-BA的浓度达到6.0 mg/L时,芽的分化能力开始降低;3种不同浓度的NAA对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芽的诱导没有明显的规律(图1).在本实验中,最佳培养基编号为11,即含有0.3 mg/L NAA和5 mg/L 6-BA的MS培养基,最高芽诱导频率为23.0%.2.2 NAA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将不定芽生成的再生苗转入含不同浓度NAA的1/2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15 d后统计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不定芽在15 d后都可以生根,在不添加NAA的1/2 MS培养基时,不定芽也能生根,生根率都达到100%,而添加了NAA的培养基会改变根的形态(表2),当NAA浓度为0.3mg/L时,主根多而壮,须根少,健康茁壮的根对苗的移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添加0.3 mg/L NAA的1/2 MS培养基最适合不定芽的生根,有利于移栽.2.3 AgNO3浓度对芽诱导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配比的激素对子叶外植体进行芽诱导能力的对比,在选择最适激素浓度配比的基础上,在激素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1、3、5、7 mg/L)的AgNO3[10-12],接种48个子叶外植体,观察记录芽的诱导频率变化.结果表明:在选择最适激素浓度配比的基础上,再添加5 mg/L AgNO3可使芽诱导频率高达31.3%,即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NAA+5mg/L 6-BA+5 mg/L AgNO3(表3).在AgNO3浓度达到7 mg/L时,对芽的诱导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不结球白菜与其他芸薹属作物相比再生频率较低[12-13].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以不结球白菜“矮萁苏州青”子叶为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的遗传操作奠定了基础.激素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调节激素水平和配比已成为提高组织分化频率的有效手段[14-15].通过将“矮萁苏州青”子叶接种到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上,经诱导形成愈伤再分化不定芽,待不定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再将其转入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后移栽.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3 mg/L NAA+5 mg/L 6-BA;在此基础上添加5 mg/L AgNO3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诱导频率,该培养基可使“矮萁苏州青”的芽诱导频率高达31.3%;生根最佳培养基为含有0.3 mg/L NAA的1/2 MS培养基.植物的子叶、子叶柄、下胚轴、茎段等经常被用于植株再生[16],其中子叶是小白菜离体再生中使用最多的外植体[17].带柄子叶与单纯子叶块、子叶柄或真叶相比又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18-19],本研究采用带柄子叶作为外植体,获得了较高的植株再生频率[20],表明了带柄子叶是小白菜离体培养的适合外植体.前人报道,AgNO3能促进植株再生[10,21-22],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也与该结论一致,但当AgNO3浓度达到7 mg/L时,反而抑制了不定芽的诱导.张金文等[24]在辣椒离体培养中也有类似报道,这可能是由于Ag+是重金属离子,浓度太高反而会对植物产生有害作用.【相关文献】[1]HAN J M,HOU X L,XU H M,et al.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germplasm based on SRAP markers [J].Acta Agronomica Sinica,2007,33(11):1862-1868.[2]WANG T,LI W L,GONG F E,et al.Effects of LED light qualities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J].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1,8(4):69-73.[3]HOU L T,JIAO N Y,HAN B.Effects of different covering methods on soil water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07,26(1):47-50.[4]HUANG J,GUO S R,WU Z,et al.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ix Brassica campeatris ssp.chinensis varieties[J].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2006,26(6):1183-1189.[5]HOU X L,CAO S C.In vitro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 culture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994,17(3):60-94.[6]HOU X L,SHI Y H.In vitro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cotyledon in Suzhouqing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2,25(3):113-115.[7]CHEN M M,HOU X L.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onin vitro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8,31(1):27-30.[8]GAO H L,LI Y,SONG Y P,et al.In vitro culture and regeneration system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Makino)[J].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2008,28(5):0963-0968.[9]YU X L,YE W Z,CAO J S,et al.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cabbage cultured in vitro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shoot development [J].Acta Biologiae Experimentalis Sinica,2004,37(2):151-155.[10]ZHANG S,WEI Y T,WEN F J,et al.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t plant regeneration system of Chinese cabbage using medium containing ethylene inhibitor AgNO3[J].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1997,24(1):94-96.[11]ZHANG F L,TAKAHATA Y,XU B J.Medium and genotype factors influencing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ary explants of Chinese cabbage(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J].Plant Cell Reports,1998,17:780-786.[12]GEK L C,PUA E C,GOH C J.Role of ethylene onde novoshoo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ndonary explants ofBrasssica campestrisssp.pekinensis(Lour.)Olssonin vitro[J].Plant Physiol,1991,96:178-183.[13]LI S J,MENG Z,LI D B,et al.Effect of genomes on the mesophyⅡprotoplas t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Brassica[J].Acta Genetics Sinca,1994,21(3):222-226.[14]CHEN M H,LI T F,CHEN X J.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um and plant hormones on regeneration plant of tobacco protoplast[J].Seed,2005,24(9):76-79.[15]SHARP W R.The Physiology of vitro asexual embryogenesis[J].Horticultural Reviews(USA),1980,2:268-310.[16]JUN SI,KWON S Y,PAEK K Y.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fertile transgenic plants of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ampestrisssp.pekinensiscv.'spring flavor')[J].Plant Cell Rep,1995,14:620-625. [17]FAN Z Q,CUI H R,WANG Z H,et al.Advances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Brassica campestris L.Aia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s[J].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2002,21(3):10-13.[18]WANG L J,NI D A,WANG G Y,et al.Preliminary studies on tissue culture and agrobacterium-medicated transformation of Brassica campest is ssp.chinensis[J].Acta Biologiae Experimentalis Sinica,1999,32(1):93-95.[19]SU J,DUAN R Q,HU C Q,et al.Regeneration and agrobe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for Chinesis cabbage[J].Fujia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2,17(4):24-243.[20]HUANG J Y,ZHANG J L,LI Y P,et al.Effects of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on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cotyledon regeneration[J].Plant Physiology Journal,2014,50(3):263-268.[21]ZHANG P,LING D H.Enhancement of plant regeneration rate ofBrassica parachinensis in vitro[J].Acta Botanica Sinica,1995,37(11):902-908.[22]CAO J S,YU X L,HUANG A J,et al.Enhancement of plant regeneration frequency ofin vitrocultured Chinese cabbage[J].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2000,27(6):452-454. [23]ZHANG J W,FAN X Z,WANG Y,et al.In vitroculture and regeneration system of peppercapsicum annuum[J].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2006,26(9):1893-1899.。

菜心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菜心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菜心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菜心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离体技术来建立菜心的高效再生体系,以获得足够的大量和优质的菜心,已经成为当前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课题。

本文试图从菜心离体营养物质标定、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构建和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性能分析等方面,阐述菜心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

首先,菜心离体营养物质标定是菜心再生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为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多年来,研究人员针对菜心离体营养物质标定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研究成果表明,在菜心离体营养物质标定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酶活性等物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菜心的实际生长及开花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为菜心建立高效再生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构建也是当前菜心再生的关键技术。

文献资料显示,一般来说,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构建有三大步骤: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首先确定合适的离体培养基配方;其次,根据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确定合适的体外再生方法;最后,在体外试验中确定优质的离体菜心。

采用上述步骤建立的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优质菜心。

最后,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性能分析是菜心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人员对不同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在体外培养时,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营养成分与室内种植菜心的性能极为接近。

在再生率方面,研究人员发现,在恒温培养条件下,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再生率可达90%以上,而种子繁殖的再生率仅为50%左右,显示出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良好性能。

综上所述,菜心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为获得足够大量和优质的菜心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未来,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菜心离体快速再生体系的研究,以获得更高的再生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变化 矮脚黄
(
维管束附近皮层细胞开始分裂# 细 胞 核 增 大 #着 色 较 深
.
形成分生细胞团及少量愈伤组织
0
可见到有芽原基的产生
无大变化
细 胞 层 数 /个 数 增 多 细 胞 数 目 进 一 步 增 多 #并 形 成 分 生 细 胞 团 及少量愈伤组织
1
芽 原 基 已 具 有 原 套 /原 体 和 叶 原 基
培养到第 !"左右#可用放大镜在切口端发现一些绿色的小突起$此后#这些小突起不断长大#在第 %&’ %("长 成 肉 眼 可 见 的 绿 色 丛 生 芽 $ )*) 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组织学变化
(种小白菜的整个组织学变化过程见表 %$
表 + 鸡毛菜与矮脚黄子叶柄培养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
培 养 天 数 ,"-
前 人的 工作表 明#同 一生 长 调 节 物 质 对 同 科 植 物 具 有 基 本 相 同 的 作 用 机 理#但 又 存 在 着 个 体 的 差 异 637$实 验 可 见 #(种 小 白 菜 虽 然 在 分 化 的 时 间 上 略 有 差 异 #但 它 们 分 化 的 规 律 却 是 基 本 相 同 的 $这 就 暗
CO左右出现明显的芽原基F!$P!#O左右产 生 肉 眼 可 见 的 不 定 芽;不 定 芽 的 产 生 属 直 接 出 芽 方 式F不 经 过 愈
伤组织阶段;
关 键 词 A小 白 菜 Q离 体 培 养 Q不 定 芽 Q组 织 学 Q再 生 方 式
分 类 号 AR"HHMH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A!$$!BDD$$&#$$!’$!B$$CDB$%
%&
已形成丛生芽
外 面 几 层 分 生 细 胞 突 出 体 表 #产 生 芽 原 基 芽 原 基 进 一 步 长 大 #具 有 原 套 /原 体 和 叶 原 基
(*(*% 外植体的结 构 (种 小白菜 的子 叶 柄 横切 面 形 态一 样#呈 肾形#外面 一层为 排列 较为整 齐的 表 皮细胞#表皮下为疏松的皮层薄壁细胞$皮层细胞个大体圆#且较均一#无特 殊化的 上下 皮层之 分$皮层 中 央 有 一大的中 央维管 束#其周 围还 对 称 排 列 着 几 个 小 的 维 管 束$维 管 束 内 含 输 导 组 织 及 维 管 薄 壁 组 织$ (*(*( 细胞的启动与分裂 细胞的启动与分裂时期 (种小白菜不同#鸡毛菜在 ("左右#矮脚黄在 2’ ."左 右 细 胞 开 始 启 动 与 分 裂 $ (*(*2 分生细胞团 的产生 鸡 毛菜在 ."左右#矮 脚黄 在 3’ 0"左 右$分 生 细 胞 团 的 特 点 是4细 胞 呈 多 边 形 #个 小 #细 胞 质 稠 密 #整 个 细 胞 团 着 色 深 $ (*(*. 芽原基的形成 鸡毛菜在培养 0"左右#矮脚黄在 5’1"左右#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分生细胞团 已活跃分裂为球形分生组织$分生细胞团不断向外增加细胞层数#连接成 片#并逐渐 抑制 愈伤组 织的生 长$后期#分生细胞团以表面几层细胞分裂最旺盛#并突出培养物的表面#形 成芽原 基#在结 构上具 有原 套与原体组织$ (*(*3 不定芽的产生 鸡毛菜在培养 1"左右#矮脚黄在 !’%&"左右#芽原基具有原套/原体和叶原 基 #已 具 备 芽 器 官 的 特 性 $
利 用 植 物 转 基 因 技 术 将 目 的 基 因 转 入 小 白 菜 植 株 F是 一 项 具 有 较 高 应 用 价 值 的 新 技 术 ;植 物 的 转 基 因 研 究 F除 需 要 有 高 效 的 植 株 再 生 系 统 外 S!TF还 应 确 定 转 基 因 的 时 间 F以 便 U有 的 放 矢 VF提 高 转 基 因 的 成 功率;小白菜高效再生系统的研究已有 报 道S#TF但 转 基 因 时 间 的 确 定 未 见 有 资 料 发 表;本 文 在 小 白 菜 直 接出芽再生体系工作的基础上S#TF以长江 以 南 种 植 面 积 广W具 有 代 表 性 的 #个 小 白 菜 优 良 品 种 为 材 料F 选用 36NL- #JIK.N,-- $;GJIK.N-L- $;GJIK.N-I,)% DJIK.为分化培养 基F利 用 组 织 学方法F进一步验证小白菜在该培养条件下不定芽发生的方式F并确定不 定芽发 生的时 间F为小白 菜转 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
.52 .+ + 张 鹏#凌定厚!硝酸银与脱落酸相配合影响菜心离体培养之植株再 生 方 式 的 组 织 学 研 究 ’-)!热 带 亚 热 带 植 物 学 报#
,..6#(/,014,2 4( (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7)!北京1科学出版社#,..89,8"2""+ 3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细胞室!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7)!上海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489,352",6
/责任编辑 马殷华0
万方数据
小白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方式的组织学研究
高成伟 王任翔 李凤英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F广西 桂林 GH!$$H’
摘 要A对 #个 小 白 菜 品 种 的 离 体 培 养 植 株 再 生 方 式 进 行 组 织 学 观 察F结 果 表 明A在 含 有 -I,)% DJIK.及
-L- $MGJIK.的 培 养 基 &36N L- #JIK.N ,-- $;GJIK.’中F鸡 毛 菜 在 培 养 DO左 右F矮 脚 黄 在 培 养
基 金 项万目 A方广 数西 师据范 大 学 校 管 课 题 资 助 项 目
作 者 简 介 A高 成 伟 &!"D%E ’F男 F广 西 蒙 山 人 F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助 理 研 究 员
第 %期
高 成 伟 等 4小 白 菜 离 体 培 养 植 株 再 生 方 式 的 组 织 学 研 究
15
示 #植 物 生万长方调数节 物据质 对 遗 传 特 性 相 近 的 植 物 #其 作 用 机 理 是 基 本 相 同 的 $分 化 时 间 的 差 异 #意 味 着 外 植
体的物质状态可能对分化的进程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推断#89:;2与 8<8 对其他的小白菜
88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0
! 材料与方法
矮脚黄W鸡毛菜 #个小白菜品种; 种 子 用常规方法 接种于 !K#36培 养 基上F先在 &#CX #’YZ黑 暗 条 件 下 培 养 #OF再 转 至 光 照 下 培 养 %O;切 取 GO苗 龄 的 无 菌 苗 子 叶 &带 !P #JJ 长 的 子 叶 柄 ’F斜 插 到 36N L- #JIK.N ,-- $; GJIK.N-L- $;GJIK.N-I,)% DJIK.的 分 化 培 养 基 中 培 养F培 养 条 件A温 度 &#GX #’YZF!#@光 照K!#@黑 暗F光 照 强 度 为 !G$$:[左 右;材 料 于 $OF#OFHOFDOFCOF!$O取 样F并 用 /-- 固 定 液 固 定F按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F厚度为 !#\JF固绿染色;切片在 ):]J^_‘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2 讨论与结论
目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植株再生系统具有多种途 径$对于 植物的 转基因 工程#目前 认为 较 好 的 途 径 是 采 用 器 官 由 体 细 胞 直 接 发 生 的 方 式 #如 直 接 出 芽 方 式 $因 为 直 接 出 芽 方 式 具 有 获 得 再 生 植 株 的 周 期 短 #不 经 过 脱 分 化 #体 细 胞 无 性 系 变 异 小 #能 较 好 地 保 持 受 体 细 胞 的 遗 传 稳 定 性 #转 化 的 外 源 基 因也能实现稳定地遗传等优点6.7$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 89:;2/8<8 等#有利于建立直接 出 芽 的 再 生 体 系 #并 提 高 不 定 芽 的 分 化 率 6(#27$本 实 验 现 象 也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虽 然 在 培 养 过 程 中 也 有 少 量 愈 伤 组 织 的 产 生 #但 愈 伤 组 织 的 生 长 及 分 化 非 常 缓 慢 #到 培 养 后 期 逐 渐 被 分 裂 旺 盛 的 分 生 细 胞 团 所 排 斥 和抑制$由于芽原基由分生细胞团产生#所以属直接出芽方式$89:;2与 8<8 在此的作用#可能是直接 抑 制 愈 伤 组 织 的 产 生 #但 也 极 有 可 能 是 间 接 抑 制 愈 伤 组 织 #它 们 的 作 用 机 理 有 待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
第 ,.卷
可能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至于这 "种小白菜的转基因工程#一般认为分裂状态 的细胞 更容易整 合外源 的 $%&#提高外 源基
因的瞬时表达和转化率’()!结合本实验结果#我们认为鸡毛菜在培养 "*左右#矮脚黄在培养 +*左右将 外源基因导入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 贾士荣#曹冬孙!转基因植株’-)!植物学通报#,.."#./"01+2,3 " 秦新民#高成伟#王任翔等!小白菜子叶离体培养再生 系 统 的 建 立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0#,..4#,3/(01
# 结果
aMb 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形态学变化 #种小白菜 的外形变 化基 本相同F外 植体 在 培 养的 $P %O内F外 形 上 没 有 发 生 大 的 变 化;从 第 HO
开始F子叶柄切口端开始出现膨大;这种膨大到第 DO后更加明显;鸡毛菜在培养到第 cO左右F矮脚黄
收 稿 日 期 A#$$$B!!B$C
第 !"卷 第 !期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49:;!"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