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研究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成瘾现象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影响因素、表现特点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对互联网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地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的一种心理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过度:青少年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忽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如学习、家庭和社交活动。

2. 行为失控: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频繁出现无法自拔地上网行为,影响到日常生活。

3. 心理依赖:青少年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无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4. 社交障碍: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导致青少年与现实社交活动的减少,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自控能力等对网络成瘾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缺乏自信的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态度和行为。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文化、同伴影响、学校教育等也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社会对网络的普及和推崇也会加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方法: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1. 引言青少年网瘾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业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基于对青少年网瘾现象的调查和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了解青少年网瘾的定义和分类;2.分析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和特点;3.探索青少年网瘾对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的影响;4.提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瘾的建议。

3. 青少年网瘾的定义和分类青少年网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不健康依赖的现象。

根据其活动内容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青少年网瘾可分为以下几类:•网络游戏成瘾:沉迷于在线游戏,无法自控,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社交媒体成瘾: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无法摆脱手机或电脑,增加孤独感和社交隔离。

•网络购物成瘾:过度购物,导致金钱问题和社交关系问题。

•虚拟世界成瘾:迷恋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生活,无法正常沟通和交流。

4.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和特点4.1 原因青少年网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使得青少年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和激励。

•情感需求:缺乏家庭关爱和善意陪伴,导致青少年在网络上寻找情感交流。

•缺乏兴趣爱好:缺乏其他正向的兴趣爱好,使得青少年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虚拟世界中。

4.2 特点青少年网瘾的特点主要包括:•持续上网时间长:青少年无法自控上网行为,长时间的沉迷成为常态。

•脱离现实关系:网瘾使青少年逐渐与家人和朋友的实际交流减少,逐渐与网络社群脱节。

•依赖心理强烈:青少年对上网行为形成强烈的依赖,无法摆脱对虚拟世界的沉迷。

5. 青少年网瘾对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的影响5.1 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网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精神问题:焦虑、抑郁、自卑等精神问题在网瘾青少年中较为普遍。

•技术依赖症: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技术依赖症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生理问题: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使得青少年出现肌肉疼痛、近视等问题。

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与治疗研究

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与治疗研究

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与治疗研究第一章前言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责任的培养时期。

但是,在信息时代,网络成瘾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难题。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其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交际能力的影响也非常大。

如何对网络成瘾现象进行调查与治疗,成为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所需面对的新课题。

本文将围绕“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与治疗研究”作详细探讨。

第二章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成瘾是以沉溺于网络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成瘾现象日渐严重。

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网络成瘾的人数超过了1亿。

其中青少年所占比重较大,成为主要的群体。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患病率高达15%~25%。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第三章网络成瘾的影响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网络成瘾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猖獗的游戏和社交软件使青少年没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也没心思做好作业,严重影响课堂表现,会让他们变得容易缺席、迟到或是早退。

其次,网络成瘾会使得青少年变得孤僻,难以融入集体。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热衷于使用各种社交软件,但往往过多地关注一些虚拟社交而忽视了周围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的陪伴、支持和关怀。

最后,网络成瘾还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坐着玩手机或电脑,导致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以及身体疲惫等仿佛相继而至的问题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负担。

第四章网络成瘾的治疗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它需要被及时治疗。

对于这一问题,医学界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劝说疗法等。

首先,心理疗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感暴露疗法和行为暴露疗法。

通过这些心理技巧,可以为受到网络成瘾困扰的青少年送去心理上的疏导,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安全。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并分析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网络成瘾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社会问题,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网络成瘾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从社会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一、引言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青少年易受其影响,并导致他们对网络表现出过度依赖的行为。

此现象也称为青少年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对网络使用的过度依赖,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二、症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管理困难:青少年难以正确管理网络使用时间,经常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上网活动上。

2. 社交问题:网络成瘾者对人际交往偏少,更倾向于通过虚拟社交平台与他人交流。

3. 学业受损:频繁上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4. 心理问题:网络成瘾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存在密切关联。

5. 身体健康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导致青少年缺乏锻炼,增加体重,并可能引发眼睛疲劳等身体问题。

三、原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逃避现实: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青少年往往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寻求一种心理安慰。

2. 英雄主义情结:一些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来实现虚拟成就,并追求成为游戏中的英雄人物的满足感。

3. 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紧张、缺乏亲子沟通等问题,也会导致青少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寻求安慰和认同感。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网络安全和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宣传,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价值观。

2. 家庭教育: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并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3. 心理辅导: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青少年,应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

事件相关电位N400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价值

事件相关电位N400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价值

技术来研究MCI的诊断或许会有新发现。

3.神经心理测验在评估AD和MCI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早期AD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认知功能损害、精神行为症状,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生活功能下降。

神经心理测验简便易行,一般都是从记忆、失语、失认、失用和执行功能5大认知领域进行早期诊断研究。

在大脑形态和生理功能明显改变前,神经心理功能就可以出现异常,并且神经心理测验可以反映患者的认知受损特点,因此神经心理测验是早期AD研究的重要工具。

大部分神经心理测验研究表明,MCI的认知损害特点与早期AD的认知损害特点相似,这可能是由于MCI 患者中半数以上为AMCI。

1999年以来,研究结果显示,MCI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词汇记忆、执行功能及视觉空间功能障碍[30-34]。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由Folstein于1975年编制[35],是最具影响的认知缺损筛选与评定工具之一,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

该测定包含五个主成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空间构图,满分30分,耗时5-10min。

其检测痴呆的敏感度多在80%-90%,特异度为70%-80%[36]。

具有敏感性好,易操作等优点。

MMSE信度良好,联合检查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9,相隔48-72h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可达0.91。

MMSE具有相当高的平行效度,与Blessed痴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以及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7,-0.41,-0.54;与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WAIS)的平行效度也比较好。

国内研究表明,以文盲组17/18分,小学组20/21分,中学以上组24/25分为分界值,MMSE在痴呆筛查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79.1%[37]。

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青少年网瘾研究报告本报告旨在研究青少年网瘾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青少年网瘾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重。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花费大量时间在上网上,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网瘾行为。

网瘾表现为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对现实生活缺乏兴趣,甚至影响到学习和人际关系。

二、青少年网瘾的原因1. 技术便利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上网变得十分便利,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这种便利性导致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

2. 缺乏监督与引导:在家庭和学校中,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监督和引导。

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上网行为,并制定合理的规定和限制。

3. 抗压能力不足:一些青少年由于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找到了上网逃避现实的方式。

他们希望通过上网来获得情感安慰和放松。

三、解决青少年网瘾的方法1.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应该关注和了解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定。

同时,鼓励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增加与现实世界的互动。

2. 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网络教育的课程,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并教授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的技巧。

3. 社会共同参与:父母、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建立起多方面的支持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帮助。

4. 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明白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树立远离网瘾的意识。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应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来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瘾的发展。

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新进展——N400

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新进展——N400
述 一系列 的实 验 中 ,更 给 人 深 刻 印 象 的是 E 句 带 有 不 可 预 测 性 就 可 诱 发 出 N∞。后来 Mc au 在 听 觉通 路 呈 现 相 Cl m l
同模 式 的 语 句 ,也 记 录 到 了类 似 的 听 觉 N 。 删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7 72 3707) 邮政编码 :3 1 1 206 通讯作者
作业 、词义抉择作业 、命名作业 、图案转动作
业 、言 语作 业 、记 忆 识 别 作 业 等 。虽 然很 多 非 语 言类 刺 激 也 能诱 发 出 N ,但 这 与 受 试 者 对 枷
现代 电生理学杂志 20 0 8年第 1 卷第 4期 5
J E . ee br 0 8 V 11 , o4 M P D c e 2 0 ,o 5 N . m .
・ 41・ 2

继 续教 育 ・
事 件 相 关 脑 电位 研 究 新 进 展— — N o 4 o
金 华 市第二 医院 张载福
者 K ts H l ad于 1 8 ua 和 iyr l 9 0年 在 国 际 著 名 权 威
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些大事预示我 国精神
卫 生 工 作 已 步 入 一 个 新 的 发 展 时 期 。卫 生 部 , 民政部 ,公 安部 , 中 国残 联 下发 的 《 国精 神 中
刊物《 科学》 杂志上首先报道。K t 和 Hla us a iyr l d 实 验见 下 : o ’ tuh te w tpit 恰 当 词 ) D n t o c h e a ( n ;
N 枷是 研 究 脑 的 语 言 加 工 原 理 常 用 的 E P R 成 分 。 因为 N 与 P 0 珈 30的极 向截 然 相 反 , 以 所 尽 管 同为 “ 意外 ” 激 事 件 诱 发 , 它 们 反 映 了 刺 但 受试 者不 同的认 知处 理加 工过 程 。N 由美 国学 枷

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青少年网络沉迷研究综述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也日渐严重。

本综述旨在概述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现状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使用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出现了明显的依赖和控制失衡的情况。

这种沉迷可能表现为无法自控地长时间上网、对网络活动的过度关注、追求网络游戏成就感、以及忽视现实生活等。

第二部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原因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个人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需要寻求刺激和关注,而互联网的沉浸式体验和与他们需求契合的内容往往让他们无法自拔。

此外,个人特质如自控力差、性格孤独、虚荣心、好奇心等也可能导致青少年更容易沉迷网络。

第三部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影响青少年网络沉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个人来说,网络沉迷可能导致学业下滑、精神压力增加、人际关系问题、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等。

对于家庭而言,网络沉迷可能破坏亲子关系、引发家庭冲突和沟通障碍。

社会方面,网络沉迷可能导致社会犯罪率上升、青少年健康问题增加、社交技能下降以及社会资源浪费等。

第四部分: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家庭应积极参与孩子网络活动,提供积极引导和监督。

学校应加强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技能。

社会方面,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沉迷的预防和治理。

此外,媒体和互联网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限制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和过度商业化的游戏。

结论: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应对的挑战。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发生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1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67068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0413264X )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通讯作者:傅先明・论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研究金 璞 傅先明 钱若兵 牛朝诗 韩晓鹏 [摘要]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变化及其与语言功能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Y oung 评分超过80分的网络聊天成瘾青少年20例,接受N400检测,刺激程序分为A 和B 两部分,A 为不包含网络语言的语句(语义匹配和不匹配语句各40句),B 为包含有网络语言的语句(其中网络语言40句,不包含网络语言的正常匹配句40句),语句刺激过程中同步采集脑电数据并离线进行N400分析;采用词语流畅性实验,了解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随即选取年龄,文化程度等背景相似的无网络成瘾的被试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相比,N400检测显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带有网络语言成分句N400检测网络成瘾组未检测到明显N400波形成,而正常对照组检测发现有N400波;词语流畅性作业前者结果也少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出现常规语言流畅性功能下降,与N400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语言;网络成瘾中图分类号:R749.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25(2008)06-0333-03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N 400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J i n Pu ,FuX i anmi ng ,Qi an R uobi ng ,et al.Dep artment of N euros ur gery ,A nhui Provi nci al Hos pit al ,A n 2hui Medical Uni versit y ,Hef ei ,230001,Chi 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 he significances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s )N400in adolescent s wit 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Methods N400of 20adolescent s wit h IAD (case group )and 20healt hy adolescent (cont rol group )were taken.Stimulation p rogram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s ,A and B.Group A did not include network languages.Group B in 2cluded network lanuages .The result s of case group and cont ro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 h each ot her ;The met hod of verbal fluency task was used to evaluate lingual and cognitive f unction.R e 2sults N400amplit ude and latency of t he case group were 3.5±2.0uv and 394.9±12.9ms ;N400amplit ude and latency of t he control group were 6.2±2.3uv and 365.8±13.0ms.The result s of t he case group were less t han t he cont rol group in verbal fluency task.There were obvio us differ 2ence between two group s (P <0.05).Conclusion ERPs N400of adolescent wit h IAD shows cog 2nitive dysf unction in t he patient s.[K ey w ords]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Language ;Internet addiction 网络成瘾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 hological internet use ,简称PIU )、强迫性网络使用(comp ul 2sive internet use ),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我国,由于网络成瘾而引发的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等案例正随着网络的普及逐渐增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过度上网或不适当使用网络而导致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事件也常有报道,显示网络成瘾问题成为了青少年的危机心理之一。

网络成瘾学生具有缄默孤独、反应迟钝、忧虑抑郁、沮丧悲观、缺乏自信,紧张、有挫折感、时常感到疲乏等消极人格特征[1]。

为了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检测20例患有网络聊天成瘾的青少年及20名正常青少年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对2007年10月~2008年4月来我院网络成瘾门诊咨询和就诊的网络成瘾青少年,参考Y oung[2,3]的网络成瘾测评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 T)进行测评,总分超过80分上的归入网络成瘾组(case group),对网络成瘾超过6个月的20例患者进行测评,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在15~23岁之间(平均年龄17.50±2.41岁)。

从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随即选取年龄相似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7.10±2.12岁),男女各10名,对照组无网络成瘾倾向。

所有受试对象均为汉族人,右利手。

两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2.刺激程序的编制 刺激程序采用E-prime 编写,本着自愿的原则,检测前填写实验的知情同意书,确定受试明白后再进行检查。

采用汉语句子结尾歧义词诱发的N400刺激模式设计,实验程序分为2个部分。

A组:目标词与语句主体的关系在语义上分为2种类型,语义不一致的为不匹配,共80句。

如:是士兵—勇敢—逃跑。

语义一致的为匹配,如:工厂—生产—手表。

受试者必须在每个句子出现时辨别句尾词与句子意思是否匹配。

所有刺激均在电脑荧屏上显示,每一句子的单元词均一词一词出现。

字体大小为4cm×4cm,每个单元词呈现时间为300ms,词间隔时间为750ms,每个句子第一个字出现之前500ms有一持续呈现时间为300ms的红色“+”,提示受试者句子马上出现,请不要眨眼。

每句间隔时间为2s。

我们为受试准备反应盒一个,语义正确的按右键,语义不匹配的按左键。

B组:选取正常语义40句和40个添有网络语言成分句子。

其中后40句包含现在网络流行用语,其构成包括:谐音,数字,符号等。

如:小王—爱(—;—)(小王爱笑),黄药师—是—大虾(黄药师是大侠),夫妻—恩爱—1314(夫妻恩爱一生一世),他们正在P K(他们正在打架)等。

其他条件均与第一种方法相同。

检测在安静,舒适,恒温的环境中进行,受试者双眼与刺激字平行,距屏幕约1M的距离,检测过程中要求受试者保持安静,尽量避免眨眼和肢体运动,然后播放指导语,进行预实验,待受试者完全掌握实验要领后,开始正式测试。

3.词语流畅性测试 选用“说”的词语流畅性作业作为刺激模式,也分成二组,一组鼓励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快而多地说出动物、蔬菜及水果的名称,具体为说出动物-休息-说出蔬菜-休息-说出水果。

每个时相60s,称为常规生活语言组;另一组让被试在相同条件下说出尽可能多的网络语言语句,时间也为60s,称为网络相关语言组。

4.脑电图描记和数据分析 嘱咐被试在测试前一天洗头,使用德国B P公司生产的Brain Amp DC 型64导脑电记录仪,Ag/AgCL电极安放参考国际10~20系统,电极和头皮之间阻抗小于5Ω,参考电极为双侧乳突,同时记录水平和垂直眼电,采样率为5000Hz/导,数据带宽为0.016~1000Hz。

数据结果使用Brain vision analyzer软件进行离线分析,以形成每一个导联的N400,并计算其潜伏期和波幅,不同被试以Cz点记录到的N400进行比较。

5.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A组:病例组ERPs N400波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B组:病例组ERPs检测结果未能在400ms处发现明显负向波形,而对照组N400产生明显(见表1)。

词语流畅性作业结果显示:常规生活语言测试,网络成瘾组结果为27.5±2.7(个/分钟),而对照组为32.9±3.0(个/分钟),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网络相关语言测试,网络成瘾组为12.4±1.2(个/分钟),而对照组为4.5±0.5(个/分钟),两者对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

表1 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的N400结果比较(n=20, x±s)组 别网络成瘾组对照组A组N400潜伏期(ms)394.9±12.9△365.8±13.0 A组N400波幅(uv) 3.5±2.0※ 6.2±2.3B组N400潜伏期(ms)未引出365.8±12.9 B组N400波幅(uv)未引出 6.0±2.3注:与对照组别比较P△<0.05,P※<0.05。

讨论网络成瘾是指由于重复的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

在我国,估计有6000万以上青少年使用网络,其中10%有不同程度的成瘾行为[3]。

有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上网时,特别是对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精神上处于在高度亢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离开网络后,则经常表现出疲惫不堪,思维不振,反应迟钝等表现,对现实事物缺乏兴趣或不愿关注,注意力分散,留恋虚拟世界中的点点滴滴,导致自理能力下降,学习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