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98例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5个月随访,治疗有效率达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复发率低,比单纯的西药治疗具有优势,对于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神经性皮炎;湿毒清软膏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可以泛发全身,也可以局限于某些部位。

患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社交活动多,工作及学习压力过大有关[1]。

临床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

神经性皮炎因常反复发作,患者较苦恼,情绪波动大,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我所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入选病例100例,入选标准为(1)经临床确诊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2)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3)对所用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者;(4)两周内未接受任何方法治疗的;(5)无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的;(6)未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

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18~60岁,平均(35.6±8.75)岁,病程5周~9个月,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80例,泛发性神经皮炎患者20例。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前积分)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药联合治疗52例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药联合治疗52例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c sso e r d r t i we et ae t o F qn s n n n e a t if mmai n a da t i hp wd rwhc rp r di u o p ml te a e f u o e mai s r e td wi C . u ig o g Dig a d t n i n a n t r h h -l t n i t o e ih i p e a e o rh s i , h o n -c s n
21 年 1 01 2月第 9卷 第 3 期 5
中西药联合治疗5'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21  ̄ J
孙 华
( 南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河南 开封 450 ) 河 70 1
【 摘要】 目的 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复方醋酸氟轻松酊联合 本院 自制消炎止痒散治疗5 例神经性皮炎患者。 2 分别在治疗后 1 7 1、 1 、 、 4 2d进行疗效比较。结. 经过 3 治疗后, 果 周 临床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抑制瘙痒平均起效时间 31 . d
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丘疹、苔鲜样变逐渐消退, 抑制瘙痒 平均起效时间31 (— 0 ),瘙痒平均消失时间84 .d 1 1 d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综合疗效判定总有效8 . 1 ld 2 %,观察中,仅有3 7 例患者出现
1 e od l uo e ti C m ia 0 f e e e i n d C C r i et K y r s Nerdr is o b t n w s r m d i a M; ua v e c w ma t; ni o t n ce T n tef s
神经性皮炎 (erdr ais nuo em ti)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一种常 t 见的慢性皮肤病 ,以皮肤苔癣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本病发病原因 不明确,一般认为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和机体组织改变所 至。2 0年lf至20年1B,我院采用复方醋酸氟轻松酊 ( 08 O t 09 0 醋酸氟 轻松、水杨酸、冰片)与本院自制消炎止痒散 ( 蛇床子、白鲜皮、地 肤子、防风、荆芥 ,苍耳子,防己)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5 例, 2 效果 良 好。现报道如下。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治 疗 方 法 :对 20例 神 经 性 皮 炎 的 具 体治疗 ,主要采取 中西结合 ,内服 、外用 自 己配制 的中西 药混合 涂剂。中药 内服处 方 ,用 消风 散 加 减 :荆 介 10g,蝉 蜕 10g,全 虫 10g,蜈蚣 3条 ,白花 蛇 1条 ,僵 蚕 10g, 苡仁 10g,地 肤 子 10g,白鲜 皮 10g,甘 草 lOg。 中药 2天 1剂 。 西 药 内服 外 方 用 :
论 著 ·社 区 巾 医 药
C H{N ESf i C 0 M M UN{W D0 CT0 RS
中西 医药 结合 治疗 神经 性皮 炎疗 效观 察
李 忠 仁
636741四川 通 江 县 洪 口镇 中心 卫生 院
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性 皮炎的临床表 现 、治 疗过 程 及 预 后 的 特 点 。 方 法 :是 对 20例 神 经 性 皮 炎 患 者 的 年 龄 分 布 、临 床 表 现 及 治 疗 的 效 果进 行 比较 。结 果 :是 成 人及老人发病率高,青 少年发病率低 。结 论 :神 经性 皮 炎 病 因 不 明 ,好 发 于神 经 丰 富 的部 位 ,治 疗难 度 大、疗 程 长 ,但 神 经 性 皮炎在 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西药内服 ,外敷 l5天 为 1疗 程 。 用 本 法 治 疗 3个 疗 程 有 效 率达 90% 以 上 。 关 键 词 神 经 性 皮 炎 中西 药 结 合 内服 外敷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0.
48例患者 随机分 为两组 ,治 疗组 35 例 ,对 照 组 13例 。两 组 患 者 在 性 别 、年
l34中 国社 区 医师 -医学专业半 月刊 2O1O年第 11期 (第12卷总 第236期

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概况

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概况

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概况【关键词】外用中药制剂;,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属中医“牛皮癣”“摄领疮”等病证范畴。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和机体组织改变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毒邪蕴于肌肤,阻滞经络,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

临床多用皮质激素制剂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药物副作用大。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疗效。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顽癣灵软膏王兆阳等[1]取大枫子肉75 g,硫黄50 g ,雄黄50 g,松香75 g,凡士林650 g,冬、春季加液体石蜡50 g,制成顽癣灵软膏。

用其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对照组24例用去炎松尿素软膏。

两组均将药物外涂患处,tid,10d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2 皮炎霜薛国风等[2]取生地、麻黄、赤芍、浮萍、木贼、黄柏、防风、川椒、土茯苓、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冰片、液体石蜡、十八醇、月桂醇硫酸钠制成皮炎霜。

将2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100例。

治疗组用皮炎霜,对照组用皮质类固醇霜剂,用法均为将药物涂搽患处,tid。

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不再使用治疗性内服药及其它外用药。

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63例,有效69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3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5%。

3 爽肤康软膏王杰超等[3]取天然麝香、牛黄、丹参、冰片等制成爽肤康软膏。

对6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自身两侧对比法给药,即治疗组在患者左侧皮疹处外涂爽肤康软膏,对照组在右侧皮疹处外涂皮康霜软膏,Bid ,用药7d后,1周复查1次,连续观察4周后判断疗效。

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有效19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

4位名老中医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荟萃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苔藓样变和剧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病情缠绵顽固,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本文通过总结四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发现各医家在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上虽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皆强调祛风清热,重镇安神,滋阴润燥,活血通络,并告诫要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保护,以气血生化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标签:神经性皮炎,摄领疮;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1]。

中医称之为“牛皮癣”、“摄领疮”,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缠绵顽固,亦称顽癣[2],如明代《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3]。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则为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濡而成,《诸病源候论》亦有记载:“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4]。

此外情志内伤,肝火郁滞及紧张劳累,心火上炎是此病重要诱因,并致病情反复。

本文通过总结四位名老中医治疗此病的经验及用药心得,以期能够为临床中医生治疗此病节省时间,增加疗效。

1陈彤云从心、肝、脾胃论治,尤为重视胃气的调理陈彤云教授认为神经性皮炎多因情志因素导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

陈老师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遵李中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意,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主张内调与外治并重,从心、肝、脾胃论治,并注意活血养血,使祛邪的同时不伤正气。

治疗上自立一方,主方药物组成为:龙骨3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30g,白芍15g,丹参15g,茵陈30g,茯苓15g。

其中龙骨、石决明、珍珠母为君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夜交藤、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茵陈、茯苓清湿热,健脾胃,以扶正祛邪,强健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肌肤、心神得养,谨防复发。

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中医又名“牛皮癣”,西医名为慢性单纯苔癣。

神经性皮炎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1】。

该病极易病势缠绵,迁延不愈,且痊愈后极易复发,患者瘙痒难耐,身心俱疲,极易产生焦虑——瘙痒难耐——搔抓——苔藓样变——焦虑的恶性循环【1】。

中医将神经性皮炎分为肝郁化火、风湿蕴肤和血虚风燥三种类型,根据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2】。

该病的发生与风、燥、湿密切相关【3】。

清代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为中药外治法奠定理论基础【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药通过作用于体表刺激经络,激发卫气,促邪外出,从而疏风止痒。

在此,将几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中药外治疗法向读者作简单介绍。

1.贴敷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1.1药物贴敷于皮损处贴敷药物剂型可分为多种,例如泥型、浸剂、糊剂、丸剂、膏剂等,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发挥疗效,从而达到止痒、驱邪外出的作用,将药物涂抹于皮损上,然后用胶布贴敷,一方面可以更快发挥药物疗效,另一方面,将皮损用胶布保护起来,避免搔抓与摩擦,减轻苔藓样变的程度。

李氏【6】等采用外涂纯黑豆溜油一层,再加贴叠瓦状胶布,每2~3天换药一次,共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其有效率为94%。

王氏【7】采用将纯鱼石脂涂抹于皮损上,且范围略大于皮损,将胶布以瓦叠方式敷于皮损上,换药频率为每4~5天换药一次,共治疗10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5%。

1.2 药物贴敷于穴位上选取特定穴位贴敷药物,起到对腧穴的刺激作用,药物又可通过穴位吸收,发挥药效。

经络之气血有多寡的不同,皮损发生在多气多血之经易治,发生在多气少血之经恢复较困难,因此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病变多属实,风湿蕴肤型神经性皮炎感受风邪,病变属表属实,可在此两经上取穴;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六经为多气少血之经,多气易郁滞,血少又难收敛,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血少之经取穴;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为多血少气之经,多血易凝滞,气少则外达缓慢,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多因情志郁结,郁而化火,可在多气之经取穴。

肤康舒方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肤康舒方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肤康舒方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一、肤康舒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肤康舒方是一种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综合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而成的中成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青蒿、藿香、苍术、蒲黄、乌梅、白芷等多种中药材,通过舒筋活血,祛风清热等功效来缓解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疼痛、瘙痒等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肤康舒方可内服外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性皮炎,如坏疽性毛囊炎、多形性红斑、带状疱疹等。

二、临床疗效观察1. 对象和方法本次观察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医院就诊的神经性皮炎患者100例,男女比例1:1,年龄范围25-75岁。

患者均接受肤康舒方治疗,同时遵循医嘱进行其他辅助治疗,如控制病因、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

2.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程、症状、体征等,并定期进行疗效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瘙痒、皮疹面积等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 观察结果经过治疗,100例患者中有85例神经性皮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中症状减轻程度较明显,皮疹面积明显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10例症状稍有缓解,但病情控制不佳,5例症状无明显缓解。

整体疗效良好,总有效率达到85%。

三、治疗安全性观察肤康舒方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过程中,观察发现患者总体耐受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消化不良、头晕等症状,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症状得到缓解。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四、讨论肤康舒方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作为临床常规治疗的选择之一。

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肤康舒方的观察和研究,以提高治疗疗效,为更多神经性皮炎患者带来福音。

消风散、当归饮子治疗神经性皮炎

消风散、当归饮子治疗神经性皮炎

消风散、当归饮子治疗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即是“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患部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在中医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故称为摄领疮;因其缠绵顽固,故亦称为顽癣。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云:“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项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外科正宗·顽癣》云:“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本病以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

好发于青壮年。

慢性经过,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

一、消风散加减治疗神经性皮炎(风湿热型)当归10/15g,防风6/10g,生地黄15g,胡麻仁10g,苍术10g,知母10g,蝉蜕6/10g,牛蒡子12g,生石膏15/30g,苦参10g,荆芥花10g,大黄10g,木通6g,甘草6g。

加减:奇痒加乌蛇30g,僵蚕10g;湿热加白鲜皮15或龙胆草15g;血分热紫草12g;情绪波动时,病情会加重者,加夜交藤15g、北五味子10g、代赭石15g、生牡蛎15g、珍珠母15g(后三味先煎半小时)。

每天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

局部涂抹【神炎健肤膏】每天2次,如果体内湿热症状不明显,直接局部涂抹【神炎健肤膏】即可,无需服药。

二、当归饮子治疗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型)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黄30g,白蒺藜30g,防风10g,荆芥30g,何首乌30g,黄芪15g,炙甘草15g,地龙15g,乌蛇15g,苦参15g,冬凌草30g,焦山楂30g,黄芩15g,红花10g。

加减:情绪波动时,病情会加重者,加夜交藤15g、北五味子10g、代赭石15g、生牡蛎15g、珍珠母15g(后三味先煎半小时)。

每天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

局部涂抹【神炎健肤膏】每天2次,如果体内湿热症状不明显,直接局部涂抹【神炎健肤膏】即可,无需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98例疗效分析神经性皮炎主要见于青壮年,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以局限型较为常见,皮疹好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病程缓慢,常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因常伴有阵发性剧痒,使患者非常痛苦。

2010年1月~2012年1月运用中药为主治疗此病(个别有苔癣样变的患者加用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8例,男35例,女63例;年龄12~47岁,平均约3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8个月左右。

局限性皮炎89例(90.82%),泛发性皮炎9例(9.18%);局限性皮炎中颈部皮炎66例(74.16%),四肢伸侧皮炎11例(12.36%),会阴部皮炎4例(4.49%),阴囊部皮炎7例(7.87%),骶部皮炎1例(1.12%)。

治疗方法:⑴药物组成:①口服药物组成:荆芥6g,防风6g,当归6g,生地6g,苦参6g,苍术6g,蝉蜕6g,胡麻仁6g,牛蒡子6g,知母6g,煅石膏6g,生甘草3g,木通3g,首乌10g,僵蚕6g,茯神10g,龙骨10g,牡蛎10g。

②外用药物组成:芒硝15g,白帆10g,苍术15g,黄柏15g,苦参20g,蛇床子20g,狼毒20g,白鲜皮15g,防风15g,雄黄15g,土茯苓20g,荆芥10g,透骨草15g。

⑵药物制备方法及用法:①口服药制备方法及用法:将药物置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浸泡(以浸过药面1~3cm为宜)30分钟,煎煮20~25分钟,滤出药液约200ml,药渣再煎15~20分钟,滤出药液200ml。

两次药液混匀,分成两份,1天剂量,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连服
20天1疗程。

②外用药制备方法及用法:除芒硝、白帆外其他药物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分钟,再加入芒硝、白帆,待其溶化后过滤出药液。

药渣再煎,取两次药液混合约1000ml,平均分成2份,每份1天剂量。

趁热熏洗患处,待温度降低后浸泡或淋洗患处20分钟,2次/日,两天1剂,10剂(20天)1疗程。

③有苔癣样变的患者,加局部注射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每周1次,3周1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半年无复发;
②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皮疹部分消退或消退,半年内有复发;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皮疹无消退。

结果
98例患者中,痊愈64例(65.31%),好转25例(25.51%),无效9例(9.18%)。

总有效率90.82%。

例1:患者,男,32岁,城镇居民,2010年4月初诊,自述颈后、肘后两处局部阵发性瘙痒13个月多,常因情绪波动,喝酒或进食辛辣食物后瘙痒加剧,在家应用多种外用药膏(肤轻松、派瑞松等)涂擦治疗,时好时坏,效果欠佳就诊。

检查:颈后及两侧肘后皮肤干燥粗厚,苔癣样变,边界清楚,四周可见少许扁平丘疹,表面有搔抓痕迹,肘后可见多角形扁平丘疹,肤色呈淡红色,确诊为神经性皮炎。

用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加以局部注射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皮疹消退。

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论
神经性皮炎多因湿热生虫,蕴结肌肤,阻遏脉络,肌肤失养所致。

治宜燥湿杀虫、疏风止痒,活血通络。

上述口服药以消风散为主加减,有活血、祛风、除湿、止痒等功效。

外用中药具有燥湿杀虫、清热散结、祛风止痒、调和血脉等协同作用。

诸药合用可共奏疏通腠理、濡养肌肤、宣拔邪气、杀虫止痒之功;使药力长时间直达病灶,见效快,不易复发。

可见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