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勇强行为理论与治疗技术
合集下载
心理治疗概论.

– 提高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 – 提高对自己作为专业工作者的能力的认识。
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
系的认识
– 当来访者有严重问题时,要平等待人,不要鄙视对 方。 – 不要以权威自居教训来访者。
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 恪守职业道德,不利用来访者的个人资源为自己谋 取私利。
多元文化主义
– 重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结构是多元文化主义对心理理 论的直接影响。世界是复杂的,人们的生活经验是多样的, 多元文化治疗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多元,摆脱所谓“常态” 或“常模”的束缚,改变个人与文化分离的现实,以宽容的 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来访者的问题,采用有弹性的多样 方法,使来访者有更大选择余地。这使心理治疗从传统的以 问题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了以文化为中心( Castillo , 1997)。 – 多元文化治疗强调情境导向,参照来访者的文化背景解释其 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依据文化差异调整治疗的方法和 技术。重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宗教、种族等社会文 化变量的影响。 90 年代 Ivey 特别强调个人、家庭及社会文化 情境的重要性,主张在适当的文化参照系中为各种生活困惑 中的来访者提供帮助( Ivey,1994)。
– 有研究者对美国自1974起15年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 作了回顾总结,发现近50%是兼容取向的(Norcross, Grencavage,1989)。 – 还有研究者对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和社会工作等 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所做的调查更发现,有68% 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兼容学派的(Jensen,Bergin, Greave,1990)。 – 方法上的兼容必然导致理论上的整合。所谓整合是 指将不同的理论作更高层次的统整和综合。从兼容 到整合的过度,是寻找各种理论与方法的共同要素。 兼容模式的代表人物为Lazarus和Beutle,整合模式 的代表人物是Beitmen和Patterson。 – 几乎所有学派都强调“治疗关系”的重要 ( Patterson,1986),甚至认为“治疗关系”可以 作为整合治疗理论的基础。
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
系的认识
– 当来访者有严重问题时,要平等待人,不要鄙视对 方。 – 不要以权威自居教训来访者。
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 恪守职业道德,不利用来访者的个人资源为自己谋 取私利。
多元文化主义
– 重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结构是多元文化主义对心理理 论的直接影响。世界是复杂的,人们的生活经验是多样的, 多元文化治疗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多元,摆脱所谓“常态” 或“常模”的束缚,改变个人与文化分离的现实,以宽容的 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来访者的问题,采用有弹性的多样 方法,使来访者有更大选择余地。这使心理治疗从传统的以 问题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了以文化为中心( Castillo , 1997)。 – 多元文化治疗强调情境导向,参照来访者的文化背景解释其 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依据文化差异调整治疗的方法和 技术。重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宗教、种族等社会文 化变量的影响。 90 年代 Ivey 特别强调个人、家庭及社会文化 情境的重要性,主张在适当的文化参照系中为各种生活困惑 中的来访者提供帮助( Ivey,1994)。
– 有研究者对美国自1974起15年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 作了回顾总结,发现近50%是兼容取向的(Norcross, Grencavage,1989)。 – 还有研究者对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和社会工作等 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所做的调查更发现,有68% 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兼容学派的(Jensen,Bergin, Greave,1990)。 – 方法上的兼容必然导致理论上的整合。所谓整合是 指将不同的理论作更高层次的统整和综合。从兼容 到整合的过度,是寻找各种理论与方法的共同要素。 兼容模式的代表人物为Lazarus和Beutle,整合模式 的代表人物是Beitmen和Patterson。 – 几乎所有学派都强调“治疗关系”的重要 ( Patterson,1986),甚至认为“治疗关系”可以 作为整合治疗理论的基础。
异常心理学(新)

□ 文艺复兴时期精神病院的兴起 □ 18世纪的人道治疗(在安静宜人的地方进行休息和放松。) 18世纪的人道治疗 在安静宜人的地方进行休息和放松。) 世纪的人道治疗( □ 现代观点的出现
□ □ □ □ 现代生物学观点起始( 现代生物学观点起始(Emil Kraepelin,1856-1926) ) 精神分析观点( 精神分析观点(Sigmund Frued,1856-1939) ) 行为主义的根源( 行为主义的根源(Jone Watson,1878-1958) ) 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Albert Ellis,Aaron Beck) )
+
=
障碍
心理障碍发展的易致病性-压力模式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理论
名称 大脑结构理论 生物化学理论 基因理论 描述 大脑的结构异常导致心理异常 导致心理异常。 大脑的结构异常导致心理异常。 神经递质或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或激素失调、神经递质受体功 能低下导致心理异常 导致心理异常。 能低下导致心理异常。 无序基因会导致心理异常 会导致心理异常。 无序基因会导致心理异常。
□ 异常或变态的历史回顾
□ 古代理论
□ 石器时代的邪魔(魔鬼和幽灵是造成变态行为的原因。) 石器时代的邪魔(魔鬼和幽灵是造成变态行为的原因。) □ 中国的阴阳平衡学说(正负两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即健康。) 中国的阴阳平衡学说(正负两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即健康。) □ 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主流理论(生物学理论,“Hysteria”。) 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主流理论(生物学理论, )
□ 生物学理论的评估
现代生物学理论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人脑以及行为的生物影 响的理解。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如它显得过分简化 过分简化, 响的理解。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如它显得过分简化,把我们称 之为心理病理学的复杂的人类行为简化成神经元的发放和基因变 且有些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 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 异。且有些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心理异常 的生物易致病性携带者的行为。更常见的是生物学理论常常无法 的生物易致病性携带者的行为。更常见的是生物学理论常常无法 解释为什么不是每个心理异常的生物易致病性 为什么不是每个心理异常的生物易致病性( 解释为什么不是每个心理异常的生物易致病性(如某种激素或神 经递质含量的异常)携带者最终都会患病(Valenstien,1998)? 经递质含量的异常)携带者最终都会患病( ,1998)? 另外,心理异常诱因,如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 另外,心理异常诱因,如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在活体的大 脑中只能间接地 相当不准确地测定( 间接地、 )。结果 脑中只能间接地、相当不准确地测定(Thase,2002)。结果,生 ,2002)。结果, 物学理论的许多证据来自动物研究 而不是人体研究。 动物研究, 物学理论的许多证据来自动物研究,而不是人体研究。虽然动物 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有时很难把动物研究的结果扩展到人 类。 也有很多心理病理学的生物学理论建立在偶然发现 偶然发现的基础上 也有很多心理病理学的生物学理论建立在偶然发现的基础上 发现某种药物能够改变动物或人的行为 使用倒推的方法 能够改变动物或人的行为。 倒推的方法, ,如发现某种药物能够改变动物或人的行为。使用倒推的方法, 从药物对行为的效果得出导致行为的诱因需要谨慎, 从药物对行为的效果得出导致行为的诱因需要谨慎,尤其是因为 用于缓解心理变态的药物会对大脑的很多区域和系统 对大脑的很多区域和系统有广泛的影 用于缓解心理变态的药物会对大脑的很多区域和系统有广泛的影 响(Valenstien,1998)。 ,1998)。
□ □ □ □ 现代生物学观点起始( 现代生物学观点起始(Emil Kraepelin,1856-1926) ) 精神分析观点( 精神分析观点(Sigmund Frued,1856-1939) ) 行为主义的根源( 行为主义的根源(Jone Watson,1878-1958) ) 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Albert Ellis,Aaron Beck) )
+
=
障碍
心理障碍发展的易致病性-压力模式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理论
名称 大脑结构理论 生物化学理论 基因理论 描述 大脑的结构异常导致心理异常 导致心理异常。 大脑的结构异常导致心理异常。 神经递质或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或激素失调、神经递质受体功 能低下导致心理异常 导致心理异常。 能低下导致心理异常。 无序基因会导致心理异常 会导致心理异常。 无序基因会导致心理异常。
□ 异常或变态的历史回顾
□ 古代理论
□ 石器时代的邪魔(魔鬼和幽灵是造成变态行为的原因。) 石器时代的邪魔(魔鬼和幽灵是造成变态行为的原因。) □ 中国的阴阳平衡学说(正负两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即健康。) 中国的阴阳平衡学说(正负两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即健康。) □ 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主流理论(生物学理论,“Hysteria”。) 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主流理论(生物学理论, )
□ 生物学理论的评估
现代生物学理论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人脑以及行为的生物影 响的理解。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如它显得过分简化 过分简化, 响的理解。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如它显得过分简化,把我们称 之为心理病理学的复杂的人类行为简化成神经元的发放和基因变 且有些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 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 异。且有些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心理异常 的生物易致病性携带者的行为。更常见的是生物学理论常常无法 的生物易致病性携带者的行为。更常见的是生物学理论常常无法 解释为什么不是每个心理异常的生物易致病性 为什么不是每个心理异常的生物易致病性( 解释为什么不是每个心理异常的生物易致病性(如某种激素或神 经递质含量的异常)携带者最终都会患病(Valenstien,1998)? 经递质含量的异常)携带者最终都会患病( ,1998)? 另外,心理异常诱因,如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 另外,心理异常诱因,如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在活体的大 脑中只能间接地 相当不准确地测定( 间接地、 )。结果 脑中只能间接地、相当不准确地测定(Thase,2002)。结果,生 ,2002)。结果, 物学理论的许多证据来自动物研究 而不是人体研究。 动物研究, 物学理论的许多证据来自动物研究,而不是人体研究。虽然动物 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有时很难把动物研究的结果扩展到人 类。 也有很多心理病理学的生物学理论建立在偶然发现 偶然发现的基础上 也有很多心理病理学的生物学理论建立在偶然发现的基础上 发现某种药物能够改变动物或人的行为 使用倒推的方法 能够改变动物或人的行为。 倒推的方法, ,如发现某种药物能够改变动物或人的行为。使用倒推的方法, 从药物对行为的效果得出导致行为的诱因需要谨慎, 从药物对行为的效果得出导致行为的诱因需要谨慎,尤其是因为 用于缓解心理变态的药物会对大脑的很多区域和系统 对大脑的很多区域和系统有广泛的影 用于缓解心理变态的药物会对大脑的很多区域和系统有广泛的影 响(Valenstien,1998)。 ,1998)。
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课题立项公示

附件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课题批准号 AFA140001 AGA140002 AJA140003 AHA140004 AIA140005 AFA140006 AFA140007 AHA140008 ACA140009 BAA140010 BAA140011 BAA140012 BAA140013 BAA140014 BAA140015 BAA140016 BAA140017 BOA140018 BOA140019 BOA140020 BOA140021 BOA140022 BOA140023 课题类别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课题名称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 途径和政策研究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及实现高质量就业 路径研究 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研究 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 略研究 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保障研究 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研究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格研究 中国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国民性培育的学校教育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的学术传统研究 生命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 基于甲骨文史料的商代教育史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的心态问题研究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 政治、宗教与教育:马相伯研究 教育“右转”的抵制:批判教育研究的历史及其 理论建构研究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精英大学群体的崛起 (1875-1945) 姓名 陈国良 范国睿 杨 进
课题批准号 AFA140001 AGA140002 AJA140003 AHA140004 AIA140005 AFA140006 AFA140007 AHA140008 ACA140009 BAA140010 BAA140011 BAA140012 BAA140013 BAA140014 BAA140015 BAA140016 BAA140017 BOA140018 BOA140019 BOA140020 BOA140021 BOA140022 BOA140023 课题类别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课题名称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 途径和政策研究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及实现高质量就业 路径研究 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研究 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 略研究 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保障研究 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研究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格研究 中国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国民性培育的学校教育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的学术传统研究 生命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 基于甲骨文史料的商代教育史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的心态问题研究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 政治、宗教与教育:马相伯研究 教育“右转”的抵制:批判教育研究的历史及其 理论建构研究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精英大学群体的崛起 (1875-1945) 姓名 陈国良 范国睿 杨 进
行为矫正法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运用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运用情境反应立即效果长期影响作业练习文财觉得自己笨沮丧无精积极练习的行为将可加强早自修岳珍认真写功老师夸奖并请她发作业认真写功课的行为增加家庭作业静怡写得很仔老师称赞她并给她奖励卡作业会做得更认写字课育纯向来潦草应付今天意外认真别当众鼓励以后认真写字的行为增加自修课同学闹得厉害但广升安静写老师发现叫他到办公室特别予以鼓励安静写功课行为强化了负强化的运用负强化的运用负强化的正用某班的劳动班委小强因不以身作则关心班级的劳动卫生工作被班主任撤了班委的职后来他因此觉得羞愧劳动态度变得很积极班主任为了使他的良好行为延续下去取消了对他的惩罚重新让他当了劳动班委后来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好
1.要求
确定目标行为并作基础评定 决定所用的代币,并告知当事人 明确目标行为与代币的关系 编制代币与强化物的交换系统 规定用代币交换强化物的时间、地点、方式。
2.操作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的代币 确定的行为币值要适当 编制好交换系统 认真执行奖励要求和交换规定 促成向自然情境的类化
(五)行为契约
界定 行为者与有关人员写下彼此都同意的条文,这些条文规定了 当事人应该有的行为表现和有没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会伴随得 到的具体结果。 实质是建立一套以文字条文为形式的对目标行为的奖励和惩 罚机制。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行为原则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 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 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 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1.要求
确定目标行为并作基础评定 决定所用的代币,并告知当事人 明确目标行为与代币的关系 编制代币与强化物的交换系统 规定用代币交换强化物的时间、地点、方式。
2.操作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的代币 确定的行为币值要适当 编制好交换系统 认真执行奖励要求和交换规定 促成向自然情境的类化
(五)行为契约
界定 行为者与有关人员写下彼此都同意的条文,这些条文规定了 当事人应该有的行为表现和有没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会伴随得 到的具体结果。 实质是建立一套以文字条文为形式的对目标行为的奖励和惩 罚机制。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行为原则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 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 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 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10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技术课稿

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技术
第一节:厌恶疗法 第二节:系统脱敏法
第一节: 厌恶疗法
一、厌恶疗法及其治疗原理 二、厌恶疗法的变式 三、厌恶疗法与惩罚的比较 四、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要求
(一)基本含义 某些强化物给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例如甜食和肥肉对肥胖者而言不宜吃得太多;烟酒过度会明显损害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有些患有强迫症的人,老是逼迫自己去做一些动作和想法,怎么也摆脱不掉,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和烦恼。那么怎样摆脱这些不良强化物的刺激呢?我们可以采用厌恶疗法。
一、系统脱敏法及其基本原理
所谓系统脱敏法,就是在当事人处于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他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当事人所惧怕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当事人对于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的过程。由于当事人是逐渐想象自己处于从低到高的各种焦虑或恐惧水平的情境,因此这一方法也称为缓慢暴露法
5
男朋友
4
上司
3
同事
2
父亲
1
母亲
0
刺激情境
焦虑等级
(三)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在平静的环境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完成后,举右拇指示意; 其次,进入最低水平的引起焦虑或恐惧的情境,看是否能抑制住焦虑或恐惧。如果能让当事人重复3~4次,每次持续10~15秒;如果不能则需先回到上一层次,放松,体验情境,再次进入新情境;就这样,放松——想象情境——停止想象——放松……使当事人逐渐经历从最小到最大的各个等级,直到最终的水平。 一般而言,一次脱敏应持续30~40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次脱敏过程要呈现3~4个等级水平不同的情境,约需15~20分钟。在剩余的时间内,治疗者应予当事人交流,共同探讨难以通过某项情境的原因和对策,商讨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等级项目等。
第一节:厌恶疗法 第二节:系统脱敏法
第一节: 厌恶疗法
一、厌恶疗法及其治疗原理 二、厌恶疗法的变式 三、厌恶疗法与惩罚的比较 四、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要求
(一)基本含义 某些强化物给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例如甜食和肥肉对肥胖者而言不宜吃得太多;烟酒过度会明显损害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有些患有强迫症的人,老是逼迫自己去做一些动作和想法,怎么也摆脱不掉,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和烦恼。那么怎样摆脱这些不良强化物的刺激呢?我们可以采用厌恶疗法。
一、系统脱敏法及其基本原理
所谓系统脱敏法,就是在当事人处于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他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当事人所惧怕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当事人对于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的过程。由于当事人是逐渐想象自己处于从低到高的各种焦虑或恐惧水平的情境,因此这一方法也称为缓慢暴露法
5
男朋友
4
上司
3
同事
2
父亲
1
母亲
0
刺激情境
焦虑等级
(三)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在平静的环境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完成后,举右拇指示意; 其次,进入最低水平的引起焦虑或恐惧的情境,看是否能抑制住焦虑或恐惧。如果能让当事人重复3~4次,每次持续10~15秒;如果不能则需先回到上一层次,放松,体验情境,再次进入新情境;就这样,放松——想象情境——停止想象——放松……使当事人逐渐经历从最小到最大的各个等级,直到最终的水平。 一般而言,一次脱敏应持续30~40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次脱敏过程要呈现3~4个等级水平不同的情境,约需15~20分钟。在剩余的时间内,治疗者应予当事人交流,共同探讨难以通过某项情境的原因和对策,商讨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等级项目等。
沙盘游戏(箱庭)疗法基本理论与技术PDF

四种心理疗法的比较
・精神分析 Freud,S. → 客体关系理论
Psychoanalysis
・荣格心理学 Jung,C.G.
Jungian psychology
・来访者中心疗法 Rogers,C.R.→ 人本主义心理学
Client-centered therapy
・行为疗法 Eysenck,H.J. → 认知行为疗法
沙盘游戏(箱庭)疗法的理论背景
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术
Lowenfeld
World Technique
以孩子为对象
for children
卡尔夫的沙盘游戏
Kalff Sandspiel(Sandplay)
荣格心理学
Jungian psychology
河合隼雄的「箱庭疗法」
Kawaihayao
Hakoniwa Therapy
Behavior therapy
荣格心理学与沙盘游戏疗法
荣格( Jung,C.G.1875-1961),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分析 心理学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学研究 的领域,用他的分析心理学中的 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解释其他心 理学流派无法解释的现象,如宗 教、神话、象征、超感官知觉等。 他把众多的人类活动都包含在这 一理论之中,在历史、文学、人 类学、以及临床心理学等领域产 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57×72×7cm
砂箱内侧涂上海洋式颜色
接近大人腰部的高度,能看到整体砂箱的位 置并容易操作
人物1(现实中的)
人物2(空想中的)
动物1(家畜)
动物2(野生动物)
动物3(水生动物)
动物4(恐龙・怪兽)
植物
交通工具
军队
家・建筑物
桥・栅栏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沈勇强

社会公正涉及人权、公平性以及平等。许多来访者去 找你的时候带着诸如经济、种族、与性别相关或者其他各种 形式的压抑。从历史角度看,咨询和治疗职业还没有涉及处 理来访者在文化、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状况。他们的注 意力总是集中在个人咨询和治疗方面。 美国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向这种单一集中于个人问题的 情况提出了挑战。他们指出,许多来访者的问题是由一些外 界压力,诸如贫困、侮辱以及偏见等引发的。所以关键的一 点就是让来访者明白他们的问题与其社会背景有什么样的关 联。
第二章 治疗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治疗关系的特征
• 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 什么是治疗联盟? Horwitz在解释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变化是怎样产生时强调指出, 这种变化是通过人际关系中那些支持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他把这种关 系叫做治疗联盟。许多学者也认为治疗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 联盟的内化作用 这种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 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在这种联盟之中, 治疗者与来访者都会对联盟产生影响。成功的治疗一般都能使来访者 与治疗者在一起时有一种积极的体验,并且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 了他所需要的足够令人满意的东西,这时,这种联盟的内化就会产生。
• 差异性和文化平等主义
美国心理咨询协会(1995)在它的伦理准则导言中 重点阐述了多差异性,并把它作为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美国心理咨询协会是一个教育、科学和专业性的组织, 其会员都致力于增迚人的一生収展。协会的会员意识到了 社会的差异性,幵且引入了一种跨文化的途径来拥护个人 的价值、尊严、潜力及其独特性。 《服务行业伦理学标准》(美国国家服务业组织, 2000)提出了以下三个主张: 表述17. 服务职业者提供不带偏见的服务,这些偏见 可能基于年龄、种族、文化、人种、残疾、性别、信仰、 性别取向或者社会地位等方面。
第二章 治疗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治疗关系的特征
• 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 什么是治疗联盟? Horwitz在解释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变化是怎样产生时强调指出, 这种变化是通过人际关系中那些支持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他把这种关 系叫做治疗联盟。许多学者也认为治疗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 联盟的内化作用 这种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 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在这种联盟之中, 治疗者与来访者都会对联盟产生影响。成功的治疗一般都能使来访者 与治疗者在一起时有一种积极的体验,并且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 了他所需要的足够令人满意的东西,这时,这种联盟的内化就会产生。
• 差异性和文化平等主义
美国心理咨询协会(1995)在它的伦理准则导言中 重点阐述了多差异性,并把它作为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美国心理咨询协会是一个教育、科学和专业性的组织, 其会员都致力于增迚人的一生収展。协会的会员意识到了 社会的差异性,幵且引入了一种跨文化的途径来拥护个人 的价值、尊严、潜力及其独特性。 《服务行业伦理学标准》(美国国家服务业组织, 2000)提出了以下三个主张: 表述17. 服务职业者提供不带偏见的服务,这些偏见 可能基于年龄、种族、文化、人种、残疾、性别、信仰、 性别取向或者社会地位等方面。
第十章 心理疗法

是通过强化改变不良行为的。
操作条件反射的若干概念:
1、强化:
作用: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
率,目的是让期望的行为持续出现。
强化物的分类(一)
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即期望的行为出
现时立即给予奖励。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当希望的行为出
现时,取消原有的厌恶刺激(将功 补过)。
强化物的分类(二)
例3:我仿佛和许多人翩然起舞,置 身在无忧无虑的童话故事里。周围有很 多公主和王子,交换着舞伴。我们仿佛 置身在遥远的欧洲古老的王宫里,脚旁 堆满了郁金香和红玫瑰,有温暖的炉火 和葡萄酒。窗外则有一个七彩的喷水 池„„
例4:我觉得很放松、很放松,像一朵白云那样轻 松,像一朵白云那样慢慢飘起来,飘起来,飘离了地 面,飘浮在半空中。我抱着洁白的云朵,像抱着枕头 和棉被,像在做一个美梦,觉得手很轻松,手飘起来 了,脚很轻松,脚也飘起来了„„(这令人神往的梦 里水乡)我坐上了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汤漾, 小船轻轻的摇呀,它有节奏地向我梦想最美丽的地方 摇去,我的呼吸渐渐慢而深,和着小船的节奏,在这 个美丽的世界里,我尽情地享受着。天上的白云倒影 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不知那是水面,那是天空。几 只飞来的海鸥(白色的了儿)在贴近水面掠过,翅膀 几乎触到水面,一会儿它们又飞向蓝天,尽情地玩弄 它们的飞行技巧,非常轻巧,潇洒自如,正如我一度 有过的进入最佳状态时的表现,一切变得那么投入, 比赛在我的控制之中,我发挥得很好------
(四)想象放松
紧张和放松同样是人类的天赋,紧张帮助我们面对挑战, 发挥潜力;放松则让我们休养生息、安顿自在。可是快速而 竞争的现代生活,常迫使我们长期处于备战的紧张状态,忽 略了放松的本能。结果在身心各方面都容易造成失调。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孩子的父母不在孩子夜间哭闹时进入他的房间,孩子将 来就会停止哭闹。 – 如果每次她试图打开雨伞时都无法打开,而且使她不能用雨 伞遮雨,那么,她将来就不会再使用这把雨伞。 – 如果脱排油烟机在厨师打开它时没反应,或者它不能有效地 将油烟排除去,那么,那位厨师最后会放弃打开此油烟机的 努力。 – 如果一学生的同学不再向其提供问题的答案,则他就不会再 向同学请教问题。 – 如果当学生看着老师时,老师不理睬他,他将来就不太可能 再看着那位老师。 – 如果有人把锡纸放在天线上而使电视画面不再变得清晰,他 就不会在将来再重复这个行为。
• 行为疗法的历史起源
– 伊万·P.巴甫洛夫(Ivan P. Pavlov,1849-1936) 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 爱德华·L.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18741949) 效果定律。 – 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1878-1958) 行为都受环境事件控制。发动了行为主义运动。 –B. F.斯金纳( B. F.Skinner,1904-1990) 操作作用原理。
• 逃避行为和防止行为
在逃避行为中,行为发生导致就已经存在的一个负性刺激 的终止。反之,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逃避负性刺激, 从而强化了这个行为。在回避行为中,行为的发生阻止某种负性 刺激的出现。反之,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防止负性刺 激,从而强化了行为。 日常生活中回避和防止行为的例子 逃避 一个光着脚的人踩到热沥青上,立刻跳到草地上。跳到草地 上结果使她可以逃避热沥青上的热量。 回避 这个人下一次在热沥青上走路时穿上鞋。穿鞋的结果是防止 热沥青上的热量。
第二节 行为疗法的技术
一、行为强化法
• • • • • 强化的原理是什么? 正性强化与负性强化有何不同? 非条件强化刺激与条件强化刺激有何不同? 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间隙强化程序?它们是如何影响行为的比率的?
• 行为强化的定义
– 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 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 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更有可能在将来 再次从事这个行为)。 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称作操作性行为。操作 性行为作用于环境,产生出一个结果,它随后被这个直接结果所 控制,或者作为这个直接结果的结果出现。这个增强了操作性行 为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刺激。比如,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行 为,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她。结果,这个孩子睡觉时哭 闹得更频繁了。而这个孩子的哭闹行为就是一个操作性行为。对 她的哭闹的强化刺激就是父母对她的关心。因为她在晚上的哭闹 导致了这个直接的结果(强化刺激),他的哭闹行为被强化了, 之后她更有可能在晚上哭闹。
如果行为因为不再造成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行 为者就会停止这个行为。当行为因为不再得到强化而 停止发生时,我们就说这个行为正在经历消退的过程 或已经消退。
请说出一些在你自己生活中出 现的行为消退的例子,即行为不再 像以前那样得到强化的例子。
• 消退爆发行为
行为消退过程的特征之一,即一旦行为不再 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经常在减 少和最终停止前会暂时地增加,这就是爆发行 为。它会产生如下的结果:
的刺激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 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
•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行为
如:看电视 喝茶 与人交往
结果
如:兴奋、有趣 解渴 对方有反应
行为增加
图示:操作条件作用强化的过程
行为
如:看电视 喝茶 与人交往
结果
如:没什么有趣 解不了渴 对方没有应答
行为减弱
图示:操作条件作用消退的过程
斯金纳(Skinner)特别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 行为的持续的作用。他认为行为即可作用于环境以产 生某种结果,又受控于环境中偶然出现的结果。任何 一个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必然包括三个元素, 即(1)反应的偶然性;(2)反应本身;(3)强化的 结果。使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是偶然性的强化。 • 积极的(正性的)强化是使有机体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的反应增加的强化。这使得他们开始更多的去做在给 他们这种奖励之前他们正在做的那些事情。 • 消极的(负性的)强化是使有机体努力除去某些东西 的事件。这样做可以使得对有机体有害的刺激停下来。
• 模仿学习原理
班都拉(Bandura)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 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 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是 他并未臵强化于不顾,他指出,虽然个体可以通过 简单的观察学会某些行为,但为使个体运用这些行 为,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 • 社会模仿学习一般经过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再现 —动机建立 • 影响模仿学习的一些因素:被模仿人的特征,观察 者的特征,观察者的参与程度。
• 行为的实例 下面的例子既包括普通的行为,又包括可以使用行 为矫正程序改变的问题行为。 – 例子:他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 这是行为,因为打字时敲击键盘上的按键(1)是 一种行为;(2)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 续时间);(3)是可观察和测量的;(4)对环境产 生影响(在屏幕上显示出字母);(5)是受自然规律 支配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先前学了在键盘上敲击会 导致屏幕上显现字母)。
三、惩罚法
• • • • • • 惩罚的原理是什么? 对行为疗法中惩罚的定义的一个普遍误解是什么? 正性惩罚与负性惩罚的区别是什么? 非条件惩罚与条件惩罚有何不同? 哪些因素会影响惩罚的效果? 惩罚的方法有哪些问题?
– 行为消退之后发生的行为强化
如果行为强化在行为消退的过程中发生,那么行为减少所需时间就会 增加。这是因为一旦开始实行行为消退的方法,对行为的强化就会成为间 隙行为强化,使行为对行为消退产生更大的阻抗。除此之外,如果行为在 自发恢复的过程中得到强化,那么行为可能会回升到行为消退之前的水平。
• 行为消退的例子
对于维持一个行为而言,间隙行为强化比连续行为强化更有 效。
二、行为消退法
• • • • • 行为消退的原理是什么? 消退爆发时会发生什么? 行为消退与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有何不同? 对行为消退的普遍误解是什么? 哪些因素会影响行为消退?
• 行为消退的定义 行为消退的行为学定义是:行为消退发生在
– 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 – 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 – 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
UCR
如:焦虑、恐惧 心情不佳 恐惧、出汗
CS
如:眼镜、穿白 衣服的男性 车站
CR
如:焦虑、恐惧、 心情不佳 恐惧、出汗
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的基本现象
•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形成特定的S—R关
系的获得过程。 • 泛化——个体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过程。 • 消退——只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给予强化物
请说出你自己生活中的几个操 作性行为,并指出这些行为的强 化刺激。
• 正性和负性强化
– 正性强化的定义:
• 一个行为的发生; • 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者刺激强度的增加; • 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 负性强化的定义:
• 一个行为的发生; • 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移去或者刺激强度的降低;程序
某一具体行为的行为强化程序的说明,强化刺激是跟随每个 反应出现还是只跟随部分反映出现。在连续行为强化程序(CRF) 中,每个反应都得到加强。与连续行为强化程序相反,在间隙行 为强化程序中,不是每个反应都得到强化,或者说反应只是有时 或间隙地被强化。
– 例:一个刚受雇于一家家具制造公司的员工,在开始工作的第一个小时, 主管观看他的工作情况,并在他每一次正确地安装了一个门把手之后就夸 奖他,这就是连续行为强化程序,因为每一个反应(正确安装门把手)都 跟随着一个具体强化作用的结果(主管的夸奖)。在这一小时之后,主管 一天中只是偶尔回来看他的工作,并在他安装正确之后夸奖他,这就是见 习行为强化程序,因为他安装把手的行为并不是每次都被强化。
• 行为疗法的定义
– 行为分析是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相互 作用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者确定为 什么一个个体具有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 行为治疗是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 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它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 为的方法。 – 行为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被专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用 来帮助人们改变其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 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
• 关于行为消退的一个普遍误解
虽然行为消退根据行为强化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 但是它的结果总是一样的:行为停止。对于行为消退的 一个普遍误解是,使用行为消退法只意味着忽略目标行 为。对于大多数案例而言,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行为 消退意味着移去一个行为的强化刺激。只有当关注的是 强化刺激时,忽略问题行为才会起到行为消退的作用。 比如,一个人入店行窃的行为是被从一家商店里得到某 种商品的结果所强化的。如果商店里的售货员忽略这种 扒窃的行为,那么这并不能使扒手停止行窃行为。
– – – – 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者强度可能暂时地增加; 可能发生异常行为; 可能发生情绪反应; 可能发生侵犯行为。
• 自发恢复行为
行为消退的另一个特征,即行为可能在停 止发生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这称作为自发 恢复行为。它是行为在与行为消退之前发生该 行为的环境类似的条件下再次发生的倾向。如 果行为消退过程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如果 没有强化刺激,那么,行为就不会持续很长的 时间。
• 影响行为强化效果的因素
直接性
一致性
已形成事件 结果的特征
影响行为强化效果的因素 当刺激物在行为之后立刻(直接)发生时,它作为强 化刺激的强化效果更大。 刺激物与行为的一致性越大,它作为强化刺激的强化 效果越大。 剥夺和其他的事件会使刺激物在特定时间具有更大的 效果。 强化刺激因人而异。总的来说,强度越大的刺激物作 为强化刺激的效果就越大。
• 行为治疗的应用领域
– – – – – – – – – – – – – 发展障碍 精神疾病 教育与特殊教育 康复治疗 社区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商业、企业与人的服务 自我管理 儿童管理 预防 运动心理学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老年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