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备课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表

9古诗三首2课时10爬山虎的脚2课时
11时蟋蟀的住宅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写观察日记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方面, 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关键能力训练方法和支架
9古诗三首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10爬山虎的脚
1.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
动、形象。
XX小学校202X年秋期
集体备课表
学 月
第1月
年 级
四 年级
学Hale Waihona Puke 科语文主备人集体备课时间
202X年 9月 20 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
单元内容
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口语交际能力: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大单元备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备课——感受美好品质

【语文大单元备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备课——感受美好品质一、目标与内容(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
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
《司马光》讲述的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灰雀》讲述的是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手术台就是阵地》记叙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一次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感人故事,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高贵品质。
《一个粗瓷大碗》一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美了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学情分析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并不是在本单元才提出的读书方法,从生活中的阅读常态来看,很多一二年级小学生在自由阅读时,就已经在运用默读的方法了。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和内容中,第一段就提出道梦入元这一课的课后练习题: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第二次是在同册的第八单元《纸船和风筝》一课后。
所以在引导学生默读得基础上,还要在本单元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并理解课文。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其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三)单元目标1.认识 38 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 30 个生字,会写29 个词语。
(完整)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科主备人年级备课地点时间参加人员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备课中心问2. 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能力。
题3.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可以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一、创设情境:二、初读课文: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过程描述四、复述特点五、拓展练习六、总结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了解讨论结果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能力。
一、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鼓励孩子质疑问难。
一个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能够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学到许多新东西,使课程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反思二、在教学 <太阳 >时, 让学生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 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三、不足之处: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应重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 如对比读 , 男女声对读 , 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 ,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 , 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稿)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掌握词语。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媒体设计: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记录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记录表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备课组长及参与人员分工:主备:XXX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包括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
其中,《观潮》描绘了XXX这一天下奇观,展现了雄奇多姿的画卷;《走月亮》写出了“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了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繁星》则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样做可以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感受文字和情境之美。
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因此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培养。
具体来说,《观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
不仅可以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
《走月亮》可以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绘的气味,让画面更加丰富。
《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通过分享和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作兴趣,让他们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研究走向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既能“看”到样子,还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等。
不要过于琐碎地分析语句,而要给予学生更多边读边想象的机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自然之美。
其次,有些内容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有些地方的学生可能没见过钱塘江潮的景象,也没有在海上看繁星的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图片、音像资料等,让学生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宜过早和过多使用,避免用图像或视频代替学生的想象。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本文记录了高三语文集体备课的过程和内容,包括备课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讨论话题、备课成果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篇1备课记录时间:2023 年 2 月 19 日地点:高三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话题:1. 讨论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分析上学期语文考试的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3.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备课成果:1. 确定了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阅读课文、讲解语法知识、作文训练等。
2. 分析了上学期语文考试的成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3. 提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阅读量、讲解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加强作文批改和反馈等。
备课记录时间:2023 年 2 月 24 日地点:高三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话题:1. 讨论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分析本周语文考试的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3. 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备战高考语文。
备课成果:1. 确定了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阅读课文、讲解语法知识、作文训练等。
2. 分析了本周语文考试的成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有所进步,但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篇2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能力参加实际的集体备课活动,因此无法提供完全匹配的返回内容。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关于高三语文集体备课的记录范例,您可以根据此范例进行修改和补充。
以下是一份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2 年 9 月 15 日地点:高三年级组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主题:讨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流程:1. 会议主持人 XXX 老师宣布会议开始,简要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题和议程。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事例doc资料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事例孙吴一小集体备课记录表1、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1)师:对一般人来说,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快乐的气氛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谁再来读这句话?老师也来读一读。
指读,齐读。
2、男孩欺负女孩句:师:男孩欺负她,拿他开心,小女孩真是太可怜了!3、第2自然段“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你想对过路人、小女孩说点什么呢?师:她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4、交流第4段后,师:大年夜,小女孩有家不能回,爸爸不疼爱他,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了,她多么需要有人的疼爱啊!5、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这个字,课件出示“冷”,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
课件:天冷极了又冷又黑的晚上她又饿又冷她觉得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冷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师: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人心。
6、她真是个——师手势大黑板“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说这句话。
让我们用同情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再分别用悲伤的语气,无奈的语气读这句话。
7,指导跳读:让我们再把这些有关冷的句子和文中1至4自然段中的部分句子连起来,进行跳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
配乐评价:同学们读得情深意切,老师被你们感动了。
(二)第一次擦燃火柴1,师:在大年夜,她的小手几乎冻僵了,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1)出示课件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里的“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指读,齐读。
(2)她终于鼓起勇气擦燃了第一根火柴。
出示课件: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终于”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前后文说说对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徐辉:我觉得在自学互动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当点拨讲解,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用说,要指导难以理解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备课教案

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可以用加一加、归归类等方法进行类识字,用关注关键笔画的方法写对、写好生字。
活动二 字词的心愿
1.“刻”字不倒翁
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之中,内容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聆听乡亲们的心愿——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从而感受乡亲们的感恩之情;《我多想去看看》通过“新疆儿童想去北京看看,北京儿童想去新疆看看”这一内容,分享了各自的心愿。《四个太阳》则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让世界更美好的心愿。这四篇课文围绕“心愿”,聆听心愿——分享心愿——实施心愿,形成了内在的人文逻辑,因此,本单元主题确定为“美好的心愿”。同时,为了给学生创设基于教材学习的情境,确定了“聆听他人心愿,思考自己的心愿”的任务情境,展开真实情境下的任务设计。
出示:()告诉我,沿着(),就会()。遥远的(),有(),()。我对()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感悟段落结构相似之处后,背一背。
(4)学写本课生字
通过熟字加部件、字谜识字、熟字比较、熟字组词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要识的生字。
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六个生字。特别关注“走”字,上竖下竖是两笔。
任务(三)
一起来种太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时
4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四个太阳》是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二单元“心愿”主题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我”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文中一幅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插图,描绘了一个小男孩画太阳的情境。全文语言优美,借用画太阳表达了美好的心愿,读起来亲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大单元备课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
做好全册大单元备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备课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教材整体结构严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从单元主题来看,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
这些主题涵盖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通过学习《草原》《丁香结》等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课文选编方面,教材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既有古代文学经典如《文言文二则》,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有现代优秀作家的作品如《穷人》《在柏林》等,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这些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和写作范例。
教材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和丰富的辅助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也颇具匠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篇章。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学习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