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题(1)答案

合集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长春市绿园区201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高峰入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5.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两句,写出劳动人民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卖炭翁》中也用这种手法,以“□□□□□□□,□□□□□□□”两句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得细致入微。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临危受命,为蜀汉政权尽心竭力的语句是:□□□□□□□,□□□□□□□。

7.“报国欲死无战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吐尽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其中用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描写,无声地展示这位报国壮士内心世界的词句是:□□□□□□,□□□□□□。

8.李清照在遭受命运之神无情打击之时,心中依然有梦想。

在《渔家傲》中,用“□□□,□□□□□□□”的呼喊,既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长春市重点初中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一)(有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学校:班级:姓名: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4、□□□□□,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北朝名歌《木兰诗》)5、陆游《游山西村》中形容峰回路转,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

7、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8、“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表现了作者倔强、自信。

《行路难》中表现李白的这种执着精神与豪迈之气的千古名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0分)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记”是古代的一种。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水尤.清冽()②蒙络摇缀.()③斗.折蛇行()④隶.而从者()11、结合一、二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用超妙的笔法写水“清”的特点的?(2分)12、这篇短文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从作者前“乐”后“忧”的情感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2分)13、作者对小石潭记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处描写,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喜欢的理由。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语文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试题(5)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语文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试题(5)

2014年某某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卷(五)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X颢《黄鹤楼》)2、□□□□,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人不寐,□□□□□□□。

(X仲淹《渔家傲》)4、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白居易特别擅长抓住人物复杂的心理,用满腔的热忱去书写百姓的疾苦。

在《卖炭翁》中“□□□□□□□,□□□□□□□”两句就关注人物反常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下层民众的同情。

6、想象力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形象巧妙的比喻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岑参在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便用“□□□□□□□,□□□□□□□”两句新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雪景,展现了自己奇谲的想象力。

7、晏殊的《浣溪沙》中的“□□□□□□□,□□□□□□□”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表达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挡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的生活哲理。

8、人生永远不可能一帆,坎坷挫折在所难免。

面对磨难怎样才能够淡定从容、豁达超然?X 仲淹在《某某楼记》中告诉我们要做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5.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0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朝代)的周敦颐。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长春市重点初中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1(有答案,初中语文)

长春市重点初中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1(有答案,初中语文)

长春市重点初中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一)(有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学校:班级:姓名: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1.□□□□□□□,□□□□□□□。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江春行》)5.赵翼评价杜牧“好作翻案语”,是说他的诗歌常有独到的见解,杜牧在《赤壁》中就对战争的结局提出了不同于史家的评论。

这两句诗是:□□□□□□□,□□□□□□□。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寄托了自己虽远离官场,仍想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7.苏轼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物了然于心者”。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两个句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8.“诗中有画”,诗歌虽不能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

诗人笔下的色彩饱蘸感情,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

请你从掌握的古诗词中,选出你印象深刻的带有色彩的连续的两句诗。

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题及解析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题及解析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8页。

满分95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共25分)Ⅰ.在下列的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语法正确。

(5分)1. My little brother is very cute. All my family like ________.2. In my ________ time, I often go shopping with my friends.3. We can ________ a bus to the zoo to see the pandas from Sichuan.4. Our teacher will sing an English ________ for us at the coming party.5. Please call Mary ________ 8845-9760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 club. Ⅱ. 用括号内所给的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5分)6. It’s ________ ( polite ) to ask a woman’s age in western countries.7. Martin studies Chinese by ________ ( talk ) to native speakers.8. We should wash our ________ ( hand ) before meals to keep healthy.9. Cindy was the ________ ( two ) student to get to school this morning.10. It rained ________ ( heavy ) in some cities in China last week.Ⅲ. 单项选择。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包含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刻为120分钟。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同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名字、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精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必须依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览(60分)(一)名句堆集与运用(15分)1.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4.□□□□□,□□□□□。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5.《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逼真之笔,描绘登楼远眺之美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视长江的挺立气势的诗句是:□□□□□□□,□□□□□□□。

6.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杰出体现了边塞将士因功业未建,虽思乡而不能归的杂乱心境。

7.《使至塞上》捉住沙漠中的典型景象进行描绘,境地阔大,气候雄壮,整个画面雄奇绮丽,被赞为“千古壮丽”的名句是:□□□□□,□□□□□。

8.“尽心竭力,鞠躬尽瘁”,这句话体现了咱们作为生命个别为工作,为民众,为国家完全和完全的献身精力。

咱们今日常引证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来对这种精力进行诠释和表扬。

(二)文言文阅览(15分)(甲)阅览下文,答复问题。

(10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必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能够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卷(一)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崔颢《黄鹤楼》)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5.《荀子》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比喻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是,却也有意志坚定的人,处在污浊的环境中却仍然能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述的那样:□□□□□□,□□□□□□。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7.“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出了多少征人的辛酸苦楚,可是,大丈夫要保家卫国,只能忍痛离乡,于是忧国与思亲成为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范仲淹在《渔家傲》就用“□□□□□□□,□□□□□□□”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

8.在《水调歌头》中,苏轼见月生根,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对胞弟的思念之情,但接下来词人笔锋一转,为明月开脱,化悲怨为旷达,蕴含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9.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列御寇(人名)。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

(2分)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念,心情)②卒.风暴雨(通“猝”,突然)③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

)④钟子期辄穷其趣.(旨趣,意旨)1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

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弹善听的具体描写。

12.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

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2分)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与江河的浩荡。

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13.言为心声,曲亦传情,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的原因。

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

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愿输.家财半助边(拿出)②恶者辄去.(除去)1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古往今来,不乏有毁家纾难者。

请概括文中卜式的爱国表现。

(2分)①朝廷与匈奴作战时,卜式主动拿出一半家财援助边疆,不求回报。

②匈奴投降时,国库空虚,朝廷难以负担,卜式拿出二十万让官府发给搬迁的百姓。

16.卜式最初只是“以田畜为事”,后竟“拜为齐相”,请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谈谈卜式一路升迁的原因。

(2分)①在国家有难时,能够慷慨捐钱不求回报,非常爱国。

②在牧羊过程中,悟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民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望之如云近之如春文/钱碧湘1992年除夕夜,我照例打电话向钱钟书、杨绛二老拜早年。

正说着吉庆话,钱先生话锋一转,冒出一句:“老啦!要死啦!”我吃一惊,赶忙拦住:“新年新世,怎么说这么不吉利的话!这可是你在瞎说!”钱先生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我心有禳解,对我爱人朱狄说,敢在年节下大谈老死,必定愈老弥坚,寿数无量。

谁知钱先生一语成谶,来年便大病缠身,长卧不起。

年前噩耗传来,举国惊悼痛失文化昆仑,我们更多一份失去慈祥长辈的伤痛。

我姓钱,但和钱先生非亲非故。

三十年前同住在干面胡同十五号时,我还不认识他。

那时,钱先生远非今日之名扬天下。

但在学术界,他的博闻强记、学贯中西,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清高淡泊,也时有耳闻。

后生小子,由敬生畏。

我们虽和钱瑗有一面之交,却决不敢妄想识荆。

倒装名句,恰是“毗邻若天涯”。

机缘凑巧,下干校之初,我阴错阳差暂栖社科院文学所,编入老弱病残组,遂因祸得福,认识了钱先生。

干校条件恶劣。

钱先生和吴世昌先生等四人同住一间土屋。

地面比路面低,进门要下两级台阶,非常潮湿。

四块铺板紧靠四墙摆放,中间一小方空地,白天便权充工场。

钱先生身处逆境,仍然冲淡平和,不失儒雅。

静坐在小马扎上搓麻绳时,钱先生的身影颇堪入画。

他寿眉浓长,双目低垂,手中不停捻动着麻絮,犹如老僧入定,思绪已不知云游至何处何方。

他的床下有只极大的柳条箱。

一天搬出去晾晒,只见满箱书籍。

尤可惊叹的是上面一摞大开本书帖,宣纸线装,蓝面烫金,我不免少见多怪。

他轻轻抚平压皱的封面,微笑着说:“我喜欢翻翻。

”日后有幸目睹钱先生的墨宝,笔下如行云流水,洒脱放逸,颇得王羲之遗风。

大家通才,钱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诗文绝代,其书法亦十分了得。

钱先生少年名高,早已学富五车。

下干校时年过耳顺,劳作之余,仍诵读不辍。

灯光黯淡,就站在灯下立读。

世人或称羡他聪颖过人,天资超群;或盛赞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

钱先生果然一身钟天地之灵秀,得日月之精华,非常人可望其项背。

子贡谓孔子为“多学而识之者”。

夫子自道:“非也。

予一以贯之。

”至圣至道,钱先生庶几近之。

钱先生为人谦和,俞平伯先生长他几岁,他总尊称“俞先生”。

资料室一个老小姐小他几岁,他也随大家尊她“周大姐”。

对我们小辈,他从不直呼姓名,也不用“小X”代称,而是叫名字,十分亲切。

吴先生好和俞先生抬杠,钱先生常在一旁笑而不语。

暮春三月,菱叶新发,青青翠翠散落水面。

一天,吴先生从水塘洗涮归来,兴冲冲对俞先生说:“我仔细看过了,菱是不开花的。

没有花,哪来香?金桂把香菱改秋菱,有道理!宝钗的学问也有限。

夏家小姐并非不通文墨!”俞先生是姑苏城里人,不识菱花之有无,一时语塞。

我不知深浅,贸然插话道:“吴先生,你恐怕说得不对。

我是江南水乡人。

菱开小白花,有淡淡的香气。

现在不见花,是节气还不到。

宝钗的学问还是大。

夏金桂强改秋菱,是故意挑刺生事。

”吴先生不说话,俞先生蓦地开怀大笑。

中午去食堂的路上,钱先生笑着小声说:“碧湘,你今天帮俞先生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不懂,他指点说:“吴先生和俞先生是学术上的冤家呀!”我方知自己无知莽撞。

钱先生不多言,一旦开口,诙谐风趣。

何其芳先生来东岳办事,总到土屋看望诸位先生。

钱先生揶揄何先生“夤夜追猪”,绘声绘色,令人捧腹。

有时谈点文坛掌故,又使我等晚辈大长见识,一扫土屋的阴冷逼仄。

遥想当年,钱先生亦是“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

钱先生非常慈祥。

听说我们九个月大的独子孤身在京,请一位七旬老妇看养,并无亲友照拂,便来劝说,要一老一小搬到他家去住。

其时,钱先生家早被他人挤占一半,满堂上好红木家具被迫送进旧货店。

女婿含冤自杀,女儿处境可怜,他和杨先生下放干校,分居两处,全家都在危难之中。

他绝口不提自家的苦难,倒来关心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使我十分感动。

他和杨先生提前返京。

临行前,老夫妇俩特地来哲学所驻地,叫我去随意挑选他们的日用品。

钱先生还索要我们迁居后的地址,说是回京后马上去看看我儿子非非。

我赶紧说担当不起,怕他小小年纪要折寿的。

口中婉辞,心下万分感激。

钱先生迁居三里河南沙沟,我对新房子很好奇,径自去满处乱转。

及至走进卧室,方觉太不懂规矩,十分尴尬。

钱先生不以为忤,反替我解嘲:“侄女儿,随便看!”1981年我大病一场,情绪低落。

钱先生来信开导:“苏东坡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不但句子好,并且很亲切。

”嘱我静养,祝我康复。

更送来进口针药,频频催我使用。

钱先生声誉日隆,信函如雪。

不论国内国外,尊卑亲疏,他都一一手复。

听杨先生说,有个陌生青年来信说,看了《围城》,对将近的婚期踌躇起来。

钱先生赶紧去信譬解。

青年获信后喜结良缘,寄赠了结婚照。

钱先生宽厚待人,和煦如春。

我教子无方,劣迹为钱先生风闻,来信责备:“教子不可太严!”听钱瑗说,父母对她从不严加责督。

遇到难题,父亲并不手把手教,而是推给她十几部词典,叫她自去查找。

实在遍寻不得,父亲才给予指导。

这造就了她极强的独立性。

她在英国进修初期,读不懂导师指定的某部英国古代典籍,正是仰仗父亲“不教之教”培养的功力,广搜博览,终于力克深奥之作,取得骄人的好成绩。

钱瑗治学,颇有父风。

可叹正在大有成就之年,不幸病逝。

明珠痛失,高堂泣血,老父惊魂。

旧雨新知,无不凄然泪下。

我不学无术,心怯藏拙,不敢向钱先生问道。

朱狄无知胆大,屡去请教英文翻译。

钱先生一边笑他“杀鸡用牛刀”,一边不惮其烦细细讲来。

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追忆不尽,谨撰一联拜祭钱钟书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