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剪不断的生命脐带(附学案)

剪不断的生命脐带
群文议题:剪不断的生命纽带学案
3.讨论1
以上几篇文本的父母之爱,你有没有不认可的地方?为什么呢?生活中,你的父母有这样的时候吗?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思考题:
本议题中不同的父亲母亲形象,对你而言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结合文本和自身经历,分析缘由。
四、拓展阅读
1.《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2.《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3.《父亲的手提箱》奥尔罕·帕慕克
4.《父爱之舟》吴冠中
5.《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汪明
6.《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鲁迅。
《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教案

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女性小说的发展概貌和主要特点。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赏析所选片断的场景描写、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要导入,认知目标。
五四时代,新文化人刘半农发明了“她”字,女性因此获得了区别于男性的身份标识,因为在此之前女性是湮没在男性“他”里面的。
也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像冰心、丁玲、萧红、庐隐、凌叔华、张爱玲等。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女性作家的作品,会与男性作家的作品有何不同呢?请看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单元介绍,自主探究问题。
1、探究:以你的感知、经验和思考,女性作家的小说会与男性作家的小说有何不同呢?(先独立思考,再自由讨论,然后作出总结。
)2、读单元介绍,筛选出女性小说特色的信息。
(参考:女性的意识及审美角度,表现女性的生活,文笔细腻、温婉,故事安静、小巧。
)3、<呼兰河传>及<长恨歌>的内容与主题如何?三、大致了解<呼兰河传>,整体感知<小团圆媳妇之死>。
1、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内容简介。
2、教师补充介绍作者萧红及<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12《长恨歌》练习

12.《长恨歌》(40分钟,42分)一、语言应用(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的单一节目形式中。
但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 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的文物纪录片。
( )。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
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陈迹。
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
借助研究者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是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B.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C.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文物活起来了,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D.在这一过程中,文物不仅活起来了,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解析】选A。
B项,结构混乱,应为“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C项,结构混乱,滥用介词,去掉“关于”;D项,B、C项的两种错误兼有。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同步检测:第六单元《小团圆媳妇之死》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小团圆媳妇之死》同步检测一、课内双基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A.拯.救(zhěng)窗棂.(líng) 酬.谢(chóu) 鞭挞.(tà)B.付之阙.如(què) 蒙.骗(mēng) 祈祷.(dǎo) 虔.诚(qián)C.横.冲直撞(héng) 扼.杀(è) 庇.护(bì) 抨.击(pēng)D.荒谬.(miù) 疙.瘩(gē) 渲.染(xuàn) 救赎.(shú)【答案】B(阙:qu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浙江出土的青花瓷器,虽然有不少已经破损,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文物却敝帚自珍....,用先进工艺加以修复,使它们重现光彩。
B.孙甜甜虽在首轮比赛中发球出色,打出了4个Ace球,一发成功率还高达77%,但最终未能战胜对手罗伊特,铩羽而归....。
C.专家指出,民办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优秀的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办学路子来。
D.温州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墙内开花墙外香.......,而且还香飘万里。
在今年8月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中,温籍选手陈慧佳超水平发挥,夺取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答案】B(A.敝帚自珍:把破扫帚当成宝贝珍惜,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也非常珍惜。
一般用于对待自己的东西。
B.铩羽而归:指失败或者不得志而归。
C.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别人,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自己没有主见。
只用于贬义。
D.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成绩在本单位不受重视却在外单位受到重视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该句显然没有在本地不受重视的意思。
)3.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端:小团圆媳妇洗澡前人们的热闹情景与小团圆媳妇的“病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12《长恨歌》

②国内顶级花滑表演“冰上雅姿”盛典将于 6 月再度拉 开巡演序幕,赵宏博在今年的比赛中将首次客串嘉宾主 持,如.数.家.珍.地介绍他们的花滑明星好友及节目亮点。 ()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亚预赛的中伊之战,对于国足乃至中国足球而言,输球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王安忆,中国女作家。1977年以来发表作品 逾500万字,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 日、韩等译本。其中《谁是未来的中队长》 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艺作品二等奖, 《本次列车终点》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流逝》 《小鲍庄》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叔叔的故事》获首届 上海中长篇小说二等奖,《文革轶事》《我爱比尔》分 别获得第二届、第三届上海中长篇小说三等奖,《长恨 歌》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评说】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 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 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 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 复紊乱的“礼”了。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选自《大学》
【译文】 财富可装饰房屋,品德却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就可以使身 体舒泰安康。 【评说】 你在“装修”心灵吗?如若没有,住再好的房子岂不浪费?
④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提醒:形 容房屋,不能形容景色等,容易用错对象) (2)①×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也用来形 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②√ “如数家珍”指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 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③√ “不计前嫌”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怨、过错。用在此 处符合语境。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长恨歌 课件 (共23张PPT)

KEQIAN YUXI DAOXUE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这是 1957 年的冬天。 窗外,是激烈动荡的时代;窗内,是几位沉湎 往昔安逸的闲人,咫尺之间,仿佛时间停滞了……”课文正文前面这段文 字有什么作用? 提示:窗外是激烈动荡的时代,窗内的几位和当前时代格格不入,似 乎看不到现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人物与时代隔 离,安闲地享受自己庸常生活的状态。
KEQIAN YUXI DAOXUE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KEQIAN YUXI DAOXUE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糯 米(nuò ) . 咫 尺(zhǐ) . 泥淖 (nà o) . 醇 厚(chú n) . 弄 命运多舛 (chuǎn) 嬗 变(shà n) . . 舂 米(chōng) 霓 裳(ní ) . . 狩 猎(shò u) . 尸骸 (há i) . 稀薄(bó) 薄 薄饼(báo) 薄荷(bò)
KEQIAN YUXI DAOXUE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坚韧· 坚忍 辨析两个都是形容词,强调有毅力,不轻易动摇。 “坚韧”指坚固有韧 性。“坚忍”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应用①既然心中已锁定目标,就抛却一切,以坚韧、刚强为动力,在 磨砺中超越自我。 ②唯有坚忍,忍别人所不能忍的艰辛,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灾难,方可 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高中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单元高考链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⑥他的门前常常求医者如云。我大姐的晕眩症发作时,我曾经开车拉她 去过那里,但发现路边停了好几台汽车,屋里人头攒动围了个水泄不通。我 们踮起脚来,也只看见一排背影那边的一顶破呢帽,也算是一瞥他的尊容。 当天的号子已经发放完了,没给我们留下机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 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 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 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答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④更奇特的是,某家的一匹马右腿折断,村里人都等着吃马肉。塌鼻子 走到屠夫前一举手说不可。他仔细看看腿伤,要马主人找来铜钱一枚,放在 火里烧红,再下醋淬火,如是三番,用刀背将铜钱研为粉末,和着谷酒,灌 入马口。五六天之后,马腿竟然奇迹般地复原如初。更奇怪的是,几年后这 匹马死了,屠马者割开皮肉,还发现有一铜圈箍在当年的骨折之处。
[解题技法] 表达技巧常见题型主要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 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 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 情达意服务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说表达技巧答题“三要点” 1.用了什么方法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技巧。 2.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句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 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此种表达技巧的一般表达效果,并注意联系主题思 想。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第11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含答案

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萧红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小说蕴含的社会意义。
3.练:掌握本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手法。
4.写:运用拟人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萧红名言名句1.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2.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
3.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4.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
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
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却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青年作家。
因为他们身受日寇侵略之苦,便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可爱家乡的怀念,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
其中以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为代表性作品。
2.相关链接《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了解女性小说的发展概貌和主要特点。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赏析所选片断的场景描写、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简要导入,认知目标。
五四时代,新文化人刘半农发明了“她”字,女性因此获得了区别于男性的身份标识,因为在此之前女性是湮没在男性“他”里面的。
也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像冰心、丁玲、萧红、庐隐、凌叔华、张爱玲等。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女性作家的作品,会与男性作家的作品有何不同呢?请看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单元介绍,自主探究问题。
1、探究:以你的感知、经验和思考,女性作家的小说会与男性作家的小说有何不同呢?(先独立思考,再自由讨论,然后作出总结。
)
2、读单元介绍,筛选出女性小说特色的信息。
(参考:女性的意识及审美角度,表现女性的生活,文笔细腻、温婉,故事安静、小巧。
)
3、<呼兰河传>及<长恨歌>的内容与主题如何?
三、大致了解<呼兰河传>,整体感知<小团圆媳妇之死>。
1、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内容简介。
2、教师补充介绍作者萧红及<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
3、学生速读<小团圆媳妇之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我”在文中是怎样的角色,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吗?
(3)、大致说说小团圆媳妇是怎样死去的?(洗澡而死――被众人折磨而死――为愚味所杀)
四、课堂小结,延伸思考。
我们对于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当然很同情,我们怜惜她,我们为她叫屈,同时我们也憎恨。
憎恨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憎恨周围的麻木无聊的人们,更憎恨这些国民的愚味。
萧红笔下的小团圆媳妇是死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祝福声中也死了。
课下请同学们探讨一下,这两位女性的死因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
五、布置作业。
完成新学案中积累整合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温故知新。
1、检查作业,新学案中积累整合部分。
2、听写:涟漪虔诚窗棂欺侮蓦然霓裳
二、质疑释疑,探究文本。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是啊,让我们再读文章,讨论小团圆媳妇生命消逝的原因及经过,看上面爬满了哪些虱子。
1、学生再读文本。
2、探究问题一: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
(结合课文乃至全篇小说,抓住关键语言作简要叙述和评点)
3、探究问题二: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以及她周围的人留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4、探究问题三: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那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价他们?(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文化的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
)
5、探究问题四:你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你能从原文中找出佐证吗?(荒寒、冷寂。
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
以当众洗澡段落为例。
)
6、探究问题五:探讨本文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
三、扩展阅读,达标练习。
完成<新学案>143页“拓展应用”部分第一题。
四、作业
写一篇小论文,以祥林嫂、翠翠、梅、鸣凤、田小蛾、小团圆媳妇为例探讨中国女性的悲哀,一千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