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风向标——剖析2009年美术学院学报对外国美术的翻译

合集下载

当代美术研究的“之间”

当代美术研究的“之间”
国的 城 市化进 程 ,但 也担忧 这种 城市 的生长 事 件 曾经和 正在对 中国现 当代 美术演进 产生 实 、 个 体 与 群 类 、 事 件 与 观念 、思 想 与语 都是 一个 模式 ;而 发生 在每 座城 市的 美术 展 深远 而持 续 的影响 。文 集 中的一些 文论 试 图 言 、媒介 与手法 等 ,无不是 艺术 史学者 与批 “ 之 间”也 览 、学 术研讨 ,也常 常呈现 相 同的模 样 、提 从 积极 的角 度梳理 、阐释和 评价这 种 正能量 评 家进行学 术思 考 的重要 方式 ,
邮政编码/ 0 5 0 0 7 1
邮购 电话/ 0 3 1 卜8 7 0 6 0 6 7 7 、8 5 9 1 5 0 6 0
本文集通过 “ 现实 角度”、 “ 历 史 视 这 两种 美 术形态 的纠 结 、混 搭 与融 合之 后 ,
美 术 。譬如 ,在西 方世 界 已经 式微 的绘 画艺
中国美 术的 自主性 无疑是 在与 当代 世界
些 散 落的 文字都 可 以囊括 ,但 编选 之 中仍 因 和正 在 当下展延 的路 途 中。 当代美 术研 究和 艺 术的 互动性 中生 发的 , “ 之 问” 构成 了 中
篇幅过涨而 无法集 汇。
批评的价值 与意义或 许就在这里 。
“ 之 间 ” ,是 我 们 链 接 过 去 、现 在 和 未 些 文论 多 么深思 熟虑 ,但肯 定是 一 位行旅 者 艺 术 命题 ,等等 。即 使 中国在移 植西 方艺 术 间 。
直击 当代 中国美术进程 的经验记录 。
上 ,本 土化 的能 量也 往往把 西 方历时性 的进 来 永远不 能摆 脱的 一种处 境与状 态 。而我 就
线 ”和 “ 时 代背 影 ”三 个篇章 ,以 探讨 构成 人 们终 于 认 清 了 这 样 一 个 基 本 事 实 ,这 就 术 ,恰恰 在 中国获 得强 劲的发 展 ,欧 洲 的写 当代艺 术 史学的 元素 及其 关联 为思 想穿越 的 是 ,中 国美术既 不可 能完 完全 全复 制西 方的 实 油 画竟 然 在 中 国再 生 并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脉 络 , 展 开 了 恢 宏 的 当代 艺 术 史 的 审 美 叙 艺术进 程 ,也不 可能 完完 全全 回到 传统 的艺 继 承 与 创造 。这些 现象 已揭示 出中 国这 个国

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王端廷:解读西方艺术反

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王端廷:解读西方艺术反

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王端廷:解读西方艺术反叛造就辉煌作者:杨芳来源:《留学生》2016年第07期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欧美同学会会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

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先后公派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先后兼任《中国美术报》编辑记者、《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人王端廷,1961年生,湖北蕲春人,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1997年,王端廷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系,主要研修法国现代艺术史。

2002年,负笈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留学,于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研修意大利现当代艺术史。

2010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的资助下,王端廷再赴意大利罗马进行“超前卫之后的意大利当代艺术”专题研究。

作为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超前卫之后的意大利当代艺术》课题负责人,王端廷曾先后兼任《中国美术报》编辑记者、《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人等职务。

目前,其主要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研究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已出版译著《抽象绘画》《当代艺术》,专著《新现实主义》《超前卫艺术》《从现代到后现代》《桑德罗·特劳蒂》《重建巴别塔》《西方美术史》等20本,发表论文300余篇,与翟墨共同主编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12册)、《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12册)、《西方后现代艺术流派书系》(12册)、《艺术东西丛书》(12册)。

作为当代艺术评论家,王端廷曾受邀参加在国内、法国和意大利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外近现代美术思潮

中外近现代美术思潮

黑龙江大学中外近现代美术思潮论文光头画家——方力钧专业:建筑学姓名:夏凤嘉学号:20073470指导老师:张雪巍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光头画家——方力钧关键词:艺术、潮流、光头泼皮、玩世主义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重要参展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东方之路、东方之路、中国新艺术展、第四届亚洲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透视:中国新艺术、是我、开启通道、开放的边界、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等。

“方力钧”是一个名字,是一个灼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艺术标志和一种成功方式,是方力钧经营艺术20多年来最成功的品牌。

方力钧,在艺术学术圈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泼皮文化”“叛逆”“新物种”……在另一个层面上还意味着“高价”“艺术界的话语权”……比方力钧那些动辄上千万的作品还要令人瞩目的,是他保持了20多年的光头。

“很社会人的状态”,方力钧这样形容自己希望的“真生命”。

他的新书《像野狗一样生存》将这种状态赤裸裸地表达了出来。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做光头形象?他回答;第一、自己是光头,所以画起来很自然;第二,圆光头等于是剥夺了张三、李四个人面貌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把人的个性给抹杀了,将其共性呈现出来;第三,光头的形象比较暧昧,当时找这个理由比较牵强,比如说罪犯都是光头。

应该讲中国传统宗教文化里的尼姑、和尚也是光头,所以对光头这个概念的解读是比较广泛的,把全社会的可能性放在一起,各种形象都可以放在光头身上。

另外,对年轻画家来讲,光头形象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技术上也比较容易处理。

后来这个问题被提问多了之后,我就老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才让我产生了做光头的想法?后来我找到了最初的源头,就是我还在读中专的时候,校长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这个人在学校周围弄上电网,把各种规章制度定得特别严,只有星期天才能出校门,还规定男同学的头发鬓角只要超过耳朵,就算违反校规。

汪未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外书画作品名称翻译(1)

汪未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外书画作品名称翻译(1)

内容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开阔人们的视野,促进中西方交流的作用。

书画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是文化的延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外著名书画作品进行分析,阐述其文化特质,并且找出其译文,再将其现有译文与原书画进行比较,发现其在内容、意境、文化背景上有所出入,并阐述其译文优缺点。

在跨文化意识下进行书画翻译,作者尝试归纳出一些基本翻译方法,采用突显意境、突显流派特点、突显书画内容以及突显文化背景的翻译,有助于书画作品文化内涵的传达和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书画文化特质意境AbstractTranslation, as a powful intercultural means, has a main role in spreading and communicating national culture.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e not only the art, but also the extension of culture. So, its long history and the profound value need to be spread through proper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s to widen people’s horizon an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elaborates their cultural traits and translated text. Then compared with origina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he translated text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works in content, im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o illustrat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t la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are summarized to shed light on the futur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namely, the emphasis on the image, the school traits, and cultural content.Key word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ultural traits;image目录引言 (4)一、跨文化意识和书画翻译 (5)(一)书画作品的文化特质 (5)(二)文化和跨文化意识的定义 (6)二、现有书画翻译的译例分析 (6)(一)脱离书画内容的翻译 (7)(二)丢失书画意象的翻译 (7)(三)脱离文化背景的翻译 (8)三、跨文化视角下书画翻译的方法 (10)(一)突显文化特质 (10)1、突显意境 (10)2、突显流派特点 (10)(二)突显书画内容 (11)(三)突显文化背景 (11)结语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4)引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西方交流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的艺术品走向分析

2009年的艺术品走向分析

2009年的艺术品走向分析——中国书画对于许多人来说,2008年是一个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大喜大悲之年。

艺术市场也同样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就在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破产的同时,英国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场中,被视为国际当代艺术风向标的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的“私人专拍”依旧创下了1.11亿英镑的惊人数额,49件作品拍出50万英镑以上的高价。

然而仅仅一个多月之后的纽约秋拍,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拍行的17件赫斯特作品中,只成交6件。

随后,这位明星艺术家公开表示,愿意“降价”出售自己的作品,并裁减了自己工作室的20名员工。

向来稳定的赫斯特也出现摇摆,给全球飘摇的艺术市场写下了一个极有说服力的注脚。

2008年如此跌宕起伏,那么即将到来的2009年呢?画廊业的冬天到了?过去几年,北京798、宋庄、草场地、上海莫干山、五角场800号,淮海路等地爆发式地出现了大批画廊。

但在金融海啸袭来之后,“关张”似乎成为这些艺术区中不少画廊的唯一选择。

一些观察家因此对中国画廊未来几年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因为中国的艺术家习惯自己单打独斗,或者通过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来完成艺术品交易。

在金融海啸之后,随着市场萎缩和收入减少,艺术家对画廊的依赖和信任也将打个折扣。

对于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艺术市场最主要的推广力量的画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资深艺术顾问和独立经纪人陆洁民分析,美国当年金融危机时,几千家画廊几乎关掉了一半以上,中国画廊也可能面临类似的洗牌。

新兴的中国画廊将面临第一次危机。

因为其中很多画廊没有多年积累的经营根底,没有足够“深”的仓库。

但比较有实力的画廊会继续经营下去,因为中国的消费潜力尚在。

艺术品可以回归价值导向?金融海啸之后,艺术品的价格是否真的如很多分析人士所讲,能够回归到与实际艺术价值相符的位置?部分行内人对此并不乐观。

“没错,这是一次极好的市场洗牌的机会,能够清理出去一大批的热钱炒家,但是他们很快还是会回来的。

外美名词解释

外美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金字塔:金字塔就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建筑。

位于尼罗河西岸吉萨附近的三座金字塔最有名。

它是是第四朝法老库夫,哈佛林和门考乌拉的陵墓。

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

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

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

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

4.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

▲后现代艺术: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

披览见诸报刊的众多有关文章以及打着这个招牌的各类美术创作,我发现后现代主义几乎被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

在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后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

体现在画面上往往是可口可乐商标和京剧戏装人像的简单拼凑。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印象主义: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翻译与中国当代艺术_近30年外国美术史研究检视

翻译与中国当代艺术_近30年外国美术史研究检视
杰 出的艺术批 评家 。 然而 , 在 国内 , 除 了贡布里 希著作 的 翻译和研 究 尚算 系统

世界 美术 》 为 阵地 , 也 开展 了西 方
现 当代艺 术研 究的介 绍和 翻译工作 。 与 国美 侧 重 传 统 美 术 史 论 的研 究 不 同 , 以邵 大溉 、 易 英为 主的央美 则将 重点放
编的 《 美 术译 丛 》 还 较为 系统地 介绍 和
翻译 了西 方重要 美术 史家 的著作 , 其 中 包括 维也 纳学派 、 潘 诺夫斯 基 、 迈耶 ·
夏皮 罗等人 , 影 响深远 。
当国美开始 大规 模的美 术史 经典 著 作 的 翻译 工作 时 , 央 美 以 《美术 研究 》
作 , 但 稍 微 留意 一 下 便可 发现 , 书店
仅仅 涉及语言 转换 , 更是一个 了解 两种
文 明 、 两种文 化之 间的共性 与差异 的过
程 。 翻译 又是最 好 的细读 , 涉及 创造性
品 , 这是根本 无法想象 的 。
编者注
本文有删 节 。 责任 编辑 靳卫红
的转换 。 经典 著作 是值 得反复 研究和 推Βιβλιοθήκη 当代批 讲丈〔


翻 …译与中国当代艺术
燮咚处 … 国 姜 本 卑 研 容 兰 铆
沈语冰
一 、 美术 文献翻译 的重 要性 翻译 是 国 际 交 往 中 的 必 经 程 序 。
外 , 我们 对其他 人研 究和 翻译 , 都 还称
不上全面而深入 。
科 的制高 点 , 拥有 高屋建 领 的优势

是 , 从 对 中国 当代 艺术 的影 响着 眼 , 央 美派 不营走 了一条捷径 。
背景 , 更有母语本身的修养等等 , 所以

关于美术作品标题的汉英翻译问题探讨

关于美术作品标题的汉英翻译问题探讨

关于美术作品标题的汉英翻译问题探讨作者:周玉红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6期摘要:美术作品作为艺术体系的一部分,作者创作之后都会设置一个标题总结作品的核心主旨,在作品与读者之间建立桥梁,实现信息传输。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艺术家作品逐渐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势必面临着作品翻译问题,如果标题不当,会导致标题提供错误信息,误传作者思想,如何更好地提高信息传播效果成为作品翻译的主要问题。

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协调好画面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作者原意有所表达。

文章从标题形式、冠词等方面探讨美术作品标题翻译策略。

关键词:美术作品;标题;翻译;探讨一、以短语为主要形式英文标题语言结构相对简单,多以短语形式出现,如名词、名词短语等。

简单来说,大量标题由一个或者以上名字加上前置/后置定语构成。

如Going to Market[赶集]、In the Golden Autumn[金秋时节]、Unhurried Rider[悠悠信马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语名词具有独特性,即单数与复数形式等,故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如High Mountain and Running Water[高山流水],要在名词后加上“s”,表复数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于词语拼写错误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鹅”,其复数形式为geese、而非goose。

短语形式表述美术作品标题,能够减少标题翻译烦琐弊端,使得标题汉英翻译更加准确。

二、字母书写格式英语标题字母大小写主要有所有字母均大写、首字母大写及每个词首字母大写三种形式。

在具体运用中,最后一种格式较为常见,如Eager to have a Try[跃跃欲试]、Yuan Ji playing with a Monkey[元吉戏猿图]等,由于书写时涉及大小写混乱情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准确传递出作品标题的内涵。

三、冠词的运用基于英语语法规则来看,首次提到某人、某物时,我们不予冠词,再次提到时,运用定冠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术学报》
《 北方美术》 《 美苑》 《当代 美术家》

广州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鲁迅 美术学院 四川 美术学院 I

3 7 4
7 6
8 3 17 4 16 2

37 .% 48 .% 32 .%
《 西北美术》
《 学院 美术 》
西安美术学院
◇ 缑 梦 媛 G uMe gu n o n ya
我 国 历史 上 曾经 出现 过 多 次 翻 译 高 潮 ,佛 经 翻 译 、 科 技 翻 译 、 西 学 翻 译 等 。 新 中 国 成 立 以来 开 始了全 面 系 统 地 翻 译 世界 各 国 的 政 治 、 经 济 、 科 学 和 文化 著 作 , 以 1 5 9 3年 中 央 编 译 局 成 立 和 1 5 94
在这些非学 报的艺术刊物中传播了大量与艺术 有关的信息,它们走 在 时 效 性 的 前 端 , 对 国 内 外 当下 的 艺 术 事件 做 最 及 时 的报 道 。刊 物
的 定 位 不 同 ,价 值 方 向 也 不 同 。 非 学 报 的艺 术 期 刊 多 以猎 奇 的 角度
年全 国文学 翻译工作会 议为标 志,我 国的翻译事业进 入了有组织、 有方法、有步骤 进行 的时 期。美术译介工作也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从 蓬勃走 向了规范 ,对外 国美术 的介绍有集中组织下的译著 ,也有散 落在各个美术刊物中的译 介文章 。不同时期,对外 国美术 的译 介似 乎总是与 国内美术 的动 向有着或 隐或现的联 系,带着一种追 问,笔 者试 图把新 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刊物中的译介作 为研 究对象 ,窥探新
代 表 了此 期 美 术 学 院 对 于 我 国 美 术 发 展 的 态 度 和 立 场 吗'由 此 ,本 文对 20 0 9年全 国 主 要 美 术 学 院 学 报 译 介 情 况做 了粗 略 的 统计 ,一 瞥 去 年 各 大 美 术 学 院 对 外 国 美 术 的译 介 情 况 。
表 1 0 9年中国主要美术学院学报译介数量统计表 0 2
刊名 《 美术研 究》 《 世界美术 》 《 美术 》 新 《 装饰》
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清 华美术学院
译 介数 量 3 5 6 1 0 8
文章 总数 9 8 8 3 11 1 59 2
译 介比例 3 % 6 % 7 9 % 1 % . 5
进西方思 想的差异的一个原因。再看 中央 美术学院,教 授西方美术 史方向的教师有邵大箴、易英、李建群、邵 亦杨、李军、高火。较 多的西方美术史教 师会 营造出一 个更 大的西方学术氛围,如此一来 , 也就会有 较多的译 介文章 发表 。 对于第二个问题 ,其实是 对第一个问题更进~步 的思考。与其 说是 “ 淡漠” ,不如说是态度的转变。在这里 ,两本以国外美术资料
中 国 成 立 以来 美 术 刊 物 译 介 对 我 国美 术 发 展 的 关 系 与影 响 ,既 是 对 这 ~ 研 究 课 题 的 初 探 ,亦 是 对 去 年 学 报 工作 的一 种 回顾 ,本 文 初 探 此 专 题 的 可 实 施 性 ,也 请 各 位 学 者 不 吝 赐 予 宝 贵 意 见 。 如 今 ,随 着 艺 术 市 场 和 媒体 的 发 展 ,艺 术 类 期 刊 也 越 来 越 多 ,
来传播艺术信息,及时捕捉艺术界的一举一动 ,对于这些状 态的思 考和研 究却不是这些期刊的分内之事。而学报 期刊 的信息更具经典 的价值 ,即使是 对于当下,也是一个有距离 的关注 ,这就是 学术 的 视角,是对 问题进 行思考 的文本 。 基 于以上原 因,如果我们 把本文的研 究对象— — O 9年美 院 2 _O 学报中的译 介文章独列 出来 ,那 么它们 不是就 从国外美术译 介角度
师 只有 李 行 远 、 邵 宏 和 樊 林 三 位 教 授 。 一 方 面 , 这 些 西 方 美 术 史 专
业 的教 师在其他: 物 发表的文章 又减 少了在本校学 报发表 的数量, E l J
另 一方 面 , 个 教 师 的研 究领 域 不 同 , 学 报 发 表 文 章 的 方 向就 不 同 , 每 在 所 以学 报 译 介 的 内容 就 没有 绝 对 的 同 一 性 ,这也 是 不 同 时 期 学 报 引
海外艺术
中国当代 艺术 的学术风 向标
— —
剖析 2 0 年 美术学 院学报对外国美术的翻译 09
Ac adem i e her an fC h n e Con em p ar t An c W at v e o i es t or y Ar:
An y i fTr s a i s ab tFor gn Ar n J al s s o an l t on ou ei ti our s o nal f Ac em i s o ne Ars i 009 ad e fFi t n 2
湖北美术学院


5 6
17 1


从表 1 可以看出,除了以外国美术介绍为主的 《 世界美术》外 , 其他学 报中的译介文 章很难 占到文章 总数的 1 %,这是 否就意 味 O
着译介并 不被 大多数学院所 重视 呢々而另一个问题就是 ,专门以外 国美术为主的学报目前仅有 《 世界美术 》 ,比之较早 的中国美术学院 的 《美术译丛 》已经停 刊了,这是 不是 也可 以说 明我国美术教 育对 外国美术资料的重视也正在逐渐走 向淡漠7 美术学院对 外国美术 的重视与否我 认为在 很 大程 度 上是由学 院教授 中西美术史的教师数量来 决定的。从广州美术学院 目前 师资 队伍来看, 教授 中国美术史方向的教 师有李公明、 黄专、 李清泉、 谭天、 李伟铭 、李若 晴、胡 震、胡斌 、郭伟其等 ,而教授西方美术史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