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选择题带答案共24页
哲学部分练习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专家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
某地一名曾经是“学习标兵”的初三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留下两份遗书后服毒身亡。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
这种看法……()A.没有坚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看问题B.没有分清事物的主流和非主流C.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分清事物的重点和非重点答案: A解析:本题以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一分为二方面的知识。
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的错误在于A、B、C三项,其中B、C两项不如A项全面,故A 项是最佳答案。
D项讲的是主次矛盾,与试题的内容不相吻合。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这体现了()①事物既对立又统一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④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以胡锦涛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密切联系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题肢①②④正确。
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关键,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但也不能忽视国防建设这一次要矛盾,故题肢③也正确。
1、在实践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A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教育艺术活动3、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 D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哲学选择题带答案

基础巩固
17.(2015·安庆二模)经过多部门、多方面多 年的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我国启动了机关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此在我 国存在了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 这表明实践( ) ①是检验认识的有用性的标准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基础巩固
16.(2015·河南豫东、豫北模拟)前瞻性研究 注重对对象的牵连性、影响性、可发展性的把 握,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潜在性)的挖掘。在当 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提前把握 具有潜力的对象是异常重要的。可见,做好前 瞻性研究需要( ) ①把握研究对象运动中前进上升的必然趋势 ②分析把握研究对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推测未来,创造关于研究对象的幻想世界 ④不断深化对研究对象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基础巩固
22.(2015·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近日,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
顶之下》播出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雾霾产生 的原因,柴静经过调查后认为燃油和烧煤是产生雾霾的两大罪魁祸首,而 中石化方面认为烧煤是主因,燃油只是次因。对此,专家、学者与网民也 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认识的主体上看,人们对雾霾的成因持不同的看法, 这是因为(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是有差异的 ②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认识 ③人们的意识活动会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④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价值评价不同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基础巩固
•1.(2015·山东潍坊期末)从殷商至春秋 战国,天人关系成为当时思想领域中的首 要问题,形成像“类”“象”等观念,由 此发展为阴阳、道、命、数、气等哲学理 念。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和思考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多样性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B. 否定之否定C. 对立统一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4.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体现了()。
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5.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形而上学史观D. 辩证法史观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形而上学史观D. 辩证法史观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
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新纪元C. 哲学的开始D. 哲学的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2.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A5. A6. A7. A8. D9. B10. 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中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意识C. 物质D. 理念3.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C. 否定之否定D.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B. 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改造活动C. 人对人类社会的改造活动D. 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活动5.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存在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存在C. 思维和存在相互决定D. 思维和存在没有关系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决定客观D. 客观决定主观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意志C. 经济基础D. 生产力的发展8.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形而上学:A. 事物是发展的B. 事物是静止的C. 事物是既静止又发展的D. 事物是孤立的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没有关系10.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世界是理念的外化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意识的答案:1-5 A C D B B 6-10 A D A C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质量互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和超越的过程。
2. 简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哲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单项选择1、在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本质上属于一种自然交往B.只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自由地进行C.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普遍交往D.只有性关系交往、血缘关系交往2、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传统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3、政体是指()。
A.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的政治性质C.国家的经济体制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4、社会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5、暴力革命是()。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6、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这个问题的正确观点是()。
A.社会进步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观点B.循环论的观点C.倒退论的观点D.直线式连续发展的观点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生产关系B.宪法C.国家D.政党8、国体是指()。
A.国家的经济体制B.国家的政治性质C.政权的组织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9、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阶级关系B.夫妻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1、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2、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13、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2. 庄子的“庄周梦蝶”寓言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A. 人生的意义B. 主观与客观的界限C. 道德的相对性D. 宇宙的起源3.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这一区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知识的来源问题B. 道德的本质问题C. 美的本质问题D. 宗教信仰的问题4.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 唯物史观B. 辩证法C. 阶级斗争D. 剩余价值理论5.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什么?A. 理性的存在B. 社会的存在C. 在世界中的存在D. 抽象的存在6. 尼采的“超人”概念是对什么的批判?A. 宗教道德B. 资本主义C. 平等主义D. 传统哲学7.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指什么?A. 个人的精神追求B. 宇宙的终极真理C. 社会的最高价值D. 艺术的完美境界8.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强调了什么?A. 个体的自由选择B. 社会环境的决定性C. 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 道德规范的普遍性9. 佛教中的“无我”是指什么?A. 个体的不存在B. 个体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C. 个体与宇宙的合一D. 个体的自我牺牲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A. 维特根斯坦B. 罗素C. 胡塞尔D. 奎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内容。
12. 阐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3. 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的“在世界中的存在”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康德的“先验哲学”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15. 分析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回归”概念,并探讨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C6. A7. B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和多变的,而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哲学试题集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D. 因果律、矛盾律、排中律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者?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费尔巴哈答案:C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可能性答案:A7. 以下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 事物是绝对静止的D. 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范畴?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性和偶然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D. 形式和内容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ACD4. 以下哪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