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人力资源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崛起的服务型行业,主要包括人才招聘、人事管理、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绩效管理等业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趋于数字化和智能化。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逐渐拓宽。

二、市场分析1.市场规模根据估算,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呈稳步增长。

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市场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2.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化。

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外,还有互联网企业、猎头公司、海外专业机构等进入行业,市场竞争愈加白热化。

3.市场趋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将更为智能高效,数字化技术将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转型。

同时,一方面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三、市场机会和挑战1.机会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才流动性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挑战行业竞争加剧,端到端的服务和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更受欢迎。

同时,随着互联网企业进入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遭到一定冲击。

此外,政策法规的变化、人才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问题也将给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带来许多挑战。

四、未来发展前景未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将更趋向数字化、智能化,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统合各类数据进行决策分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准确、智能化的方案。

同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服务质量,提供更加全面、专业、高效的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需求。

就业形势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通过对县内重点企业用工情况的监测和对45个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职业介绍、公共招聘网运行情况的统计,1-7月,全县累计发布用工信息182条,提供岗位6748个,登记求职人员8324人,促进3421个岗位实现了供需对接,其中高校毕业生364人。

一、我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特点(一)企业职工队伍呈年轻化趋势。

7月,34户监测企业共有在职员工9144人,从在职员工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4186人,占45.5%,30-40岁的2611人,占28.5%,40岁以上的2347人,占26%。

“80、90”后职工约占50%,这一群体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成长于较为开放的环境,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较上一辈都有较大的提升,但他们个性鲜明、因缺少职业规划而频繁跳槽的特点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用工需求集中在有新增订单的企业。

从监测企业用工需求来看,7月,34户企业用工需求共1057人,需求率达 11.5%,但大部分企业不缺工或缺工较少,如逢春制药、阳光盛源、年丰食品等企业不缺工,金辉纺织、伍城家园等企业缺工在10人左右,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用工需求较大的主要是湧德电子,因新增订单缺工800人。

(三)员工流失是企业缺工的主要原因。

用工需求企业普遍反映员工流失量比较大,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年轻员工好玩,向往大城市生活和自由活动时间,跳槽到大城市企业情况比较常见;二是县内企业薪酬相对较低,部分熟练生产工人追求待遇而外出就业,如金辉纺织厂月熟练员工流失在20人左右;三是女职工因照顾家庭和小孩而离职。

(四)专业需求与供给呈现不对等趋势。

监测企业7月份用工需求中,生产一线普工924人,占87.4%;技术工78人,占7%;管理人员55人,占5.6%。

需求普工较多的主要是电子类、服装加工类企业,部分企业亟需会计、锅炉工、焊工等持证上岗技术人员。

从全县劳动者求职登记统计数据来看,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人员大多倾向于销售、文员等服务行业,需求和供给工种略显不对等。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一、国内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人力资源总体供需状况: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总体供应较为充足,但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供需失衡的情况。

2.劳动力结构分析:我国劳动力结构呈现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特点,但在一些行业和地区仍存在劳动力老龄化和教育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3.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人力资源市场是人力资源供求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庞大,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匹配度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状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果和竞争力。

通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编制、人才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2.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是企业未来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通过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员工自我提升、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三、人力资源发展对策分析1.提高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2.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公平竞争;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3.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人员选拔、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强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能力:开展人力资源预测和需求分析,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策略;加强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总结: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分析现状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分析现状引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是指专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人才需求的增加,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涉及到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美元。

其中,北美地区市场份额最大,约占全球市场的35%;亚太地区和欧洲市场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竞争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因素:1.企业规模:一些大型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全面、高品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服务质量:人力资源服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因此,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是各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

3.运营模式创新:一些企业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提供灵活的人力资源服务,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发展趋势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人才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将成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

2.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包括人才搜索引擎、数据分析等方面。

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招聘效率和服务质量。

3.灵活用工的需求: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灵活用工,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总结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发展趋势向好。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对于个人来说,利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可以获取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状况分析报告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组织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和组织的发展情况。

本报告将对当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社会与组织发展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人力资源需求是指组织或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包括人才、技能和经验等。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人力资源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2. 创新和创业人才短缺:随着社会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新和创业。

然而,缺乏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3. 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差异性: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

某些行业或职位供给不足,导致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平衡。

二、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状况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状况是指人力资源市场上能够提供的各类人力资源情况。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状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育培训不足:虽然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但许多人仍然存在教育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2. 人力资源结构问题:人力资源的结构问题指的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例如,某些行业存在高龄化和技能结构矛盾等问题。

3. 劳动力流动性不高: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许多人无法灵活流动到需要的岗位上。

这也导致了某些地区或行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影响与对策当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供给的不平衡状态对社会发展和组织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与就业形势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与就业形势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与就业形势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一直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供需的失衡往往导致就业形势紧张,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分析的焦点。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就业形势的状况以及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与需求在人力资源市场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相关而又独立的变量。

供给方包括正在就业的劳动力和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需求方则是企业和机构等雇主。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是维持市场稳定的关键。

目前,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就业观念的不断转变,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呈现增加的趋势。

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使得供给方的竞争日益激烈。

此外,就业市场也涌现出了不少非毕业生的求职者,他们往往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然而,供给方的增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吸纳。

与此同时,需求方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缺口逐渐减小,而新兴行业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增加。

由此可见,劳动力供需的失衡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现象。

二、就业形势的状况在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方面,部分企业因为用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岗位空缺难以填补,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另一方面,许多求职者面临着就业的困难,特别是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中的一部分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这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分层次、分地区、分行业。

一些发达地区或者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旺,企业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

而一些落后地区或者传统行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难,求职者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三、对策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失衡和就业形势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支持就业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用工数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一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计划,提升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珠海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珠海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珠海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一、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情况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直到8月下旬才逐渐放开,因此人力资源市场数据较2019年有非常大的降幅。

2020年9-12月人力资源市场共提供现场招聘需求岗位9.39万个次,进场求职者7.85万人次,求人倍率约为1.2,求人倍率较2019年同期上升0.15,岗位需求略大于求职人数。

二、需求岗位数据分析(一)需求岗位量分析2020年现场招聘发布需求岗位共计9.39万个次,与2019年全年数相比下降90.33%,与同期相比下降61.69%。

(二)岗位需求产业分析2020年,第二产业岗位需求5.19万个次,占比55.22%;第三产业岗位需求4.19万个次,占比44.56%。

制造业企业岗位需求较多,第二产业岗位需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岗位需求经济类型分析与2019年同期相比,内资企业、个体户、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占全部岗位需求的比重有所上升;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提供的岗位占全部岗位需求的比重下降。

(四)岗位需求行业分布分析在按行业分类对企业岗位需求统计中,排名前3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行业,排名4~7位的分别是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可以看到,虽然年初因疫情影响,餐饮、酒店和旅游行业等均遭到重创,但是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后,休闲娱乐活动行业迅速回暖,仍是岗位需求较高的行业。

(五)排名前十的需求岗位需求岗位数量上,普工(生产线操作工)仍居所有岗位之首,其次为餐厅服务员以及推销展销人员,4~7位分别是中餐烹饪人员、包装工/搬运工、饭店服务人员、和上述岗位需求行业分布情况基本相符。

(六)岗位对学历需求分析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情况看,2020年,企业对学历的需求仍主要集聚在高中以下,其中,对高中学历的需求占比达36.29%,其次为初中学历,占比25.53%,另外,对学历无需求的占比上升,占比22.47%。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一、人力资源概况1、人员总数截至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000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技术人员400人,销售人员300人,行政人员250人。

2、性别比例公司员工性别比例较为均衡,男性占55%,女性占45%。

3、年龄结构员工的年龄结构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65%;51岁及以上的员工占比5%。

年龄结构合理。

4、学历结构公司员工学历结构相对较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达到80%,高学历员工为公司技术、管理骨干。

二、人力资源运营情况1、招聘情况及入职率过去一年,公司共进行了10次大规模招聘活动,吸引了大量人才的申请。

其中技术岗位的入职率最高,达到90%,销售岗位次之,为80%,行政岗位入职率为70%。

根据数据分析,主要原因是技术岗位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能够吸引到更多合适的人才。

2、员工流失率公司员工的流失率在过去一年有所上升,平均每个岗位的离职率为10%。

主要原因是员工在公司晋升机会较少,发展空间不够,并且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3、培训公司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沟通能力培训等多方面的培训机会。

员工普遍反馈培训方案科学合理,但培训效果亟待进一步提升。

三、薪酬福利状况1、薪酬结构公司薪酬管理较为严格,根据不同岗位和层级制定了相应的薪资结构。

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工资等组成。

公司更加重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

2、福利待遇公司提供一系列福利待遇,如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员工旅游、节日福利等。

福利待遇在员工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对于员工的吸引力较大。

四、职业发展机会1、晋升机制公司晋升机制较为繁琐,晋升条件较高,因此员工晋升机会有所不足。

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提供更多晋升机会。

2、员工评价与激励公司开展了员工评价和激励制度,但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员工反馈认为激励措施不够公正,有待进一步改进。

五、人力资源规划建议1、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状况,制定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的人员需求和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2010年4季度全市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比3季度减少了7866个岗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74个岗位;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

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与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

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继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一个供需两旺的“小高峰”后,本季度虽然求职人员有所增加但各类单位的需求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春节后将迎来新的高峰期。

2.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需求活跃,第三产业经过三季度的小幅下挫后,本季度需求比重猛增9.31个百分点,需求比重达到63.38%,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3. 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活动更加深入的开展,大大缓解了“4050”人员的就业困难,45岁以上人员的需求比重增加了1.04个百分点,求人倍率为1.07;对技能无明确要求岗位的需求比重仍维持在37.63%。

4. 大专毕业生的需求比重增加了6.48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也上升了3.16个百分点,在各种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中,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在1以下,这说明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文化要求逐渐提高,进入市场求职者的整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但求职者整体文化技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仍没有改变。

分 析一、供求总体情况表1. 供求总体人数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与上季变化本期有效数67487559601.210.03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三季度四季度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

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与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总需求仍略大于总供给。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比重变化第一产业 1492 2.21 0.11 第二产业 23225 34.41 -9.41 第三产业 42770 63.38 9.31 合计67487100.002%34%6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产业需求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需求活跃,第三产业经过三季度的小幅下挫后,本季度需求比重猛增9.31个百分点,需求比重达到63.38%,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三、行业需求情况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行业需求人数需求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比重变化农、林、牧、渔业1492 2.210.11 采矿业1600.240.03 制造业1497122.18-3.2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89 3.39-1.87 建筑业58058.6-4.3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61 3.050.1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820 4.180.47 批发和零售业1338919.84 1.07 住宿和餐饮业1236218.32 2.45 金融业6170.910.68 房地产业784 1.16-0.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94 2.95 1.2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710.250.0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70.23-0.0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65819.75 5.1 教育969 1.440.5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00.36-0.0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50.67-1.99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1700.25-0.14国际组织00 0合计67487100.00从行业需求来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仍然占据行业需求需求的前三位,合计占到总需求的60.34%。

与三季度相比,第二产业所属的制造业、建筑业需求比重分别降低了3.21和4.3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反弹,增幅达5.1个百分点。

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单位性质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需求比重变化企业内资企业国有企业2686 4.76-4.7集体企业1989 3.53-10.93股份合作企业1709 3.03-8.22联营企业4480.79-7.45有限责任公司740413.12-4.86股份有限公司997917.69 4.49私营企业2599446.0725.84其他企业621611.02 5.8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11 3.68 2.46 外商投资企业2060 3.14-2.67 个体经营46377.08 1.58事业5920.88-0.52 机关410.06-0.16 其他1321 1.96-0.59 合计67487100国有企业 4.76有限责任公司,13.12股份有限公司,17.69私营企业46.07其他企业, 11.021020304050所占比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事业机关其他本季度私营企业以46.07%的需求比重,再次成为用工需求;国有、集体企业用工继三季度出现小高潮后,本季均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集体企业需求比重跌幅达10.93个百分点。

五、各类职业供求情况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职业类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比重变化求职人数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比重变化求人倍率(倍) 与上季度相比求人倍率变化单位负责人 2237 3.31 -2.6 1340 2.39 -2.04 1.55 0.07 专业技术人员 8173 12.11 -1.62 6724 12.02 -0.02 1.15 -0.1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7785 11.54 -1.1 7480 13.37 -1.57 0.99 0.03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21371 31.67 -0.63 17304 30.92 1.52 1.17 -0.06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1499 2.22 0.08 947 1.69 -0.01 1.48 0.07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16839 24.95 -1.27 14181 25.34 -2.28 1.13 0.06 其他 958314.27.14 4912 8.78 3.75 1.790.24 无要求/ //30725.490.66//合计67487 100 / 55960 100.00 / / / 本季度大部分职业的求人倍率仍然在1以上,与上季度变换很小,各职业需求明显大于供给,求职者就业选择余地较大。

表6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职业职业代码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缺口数求人倍率1.业务员302020017401475-265 1.182.生产工人623110019651670-295 1.183.餐厅服务员105010026902355-335 1.144.营业员605040028702520-350 1.145.车工611010031952730-465 1.176.缝纫工604010134602845-615 1.227.钳工401010038403135-705 1.228.部门经理403050042553280-975 1.39.安装电工627990048103750-1060 1.28 10.保安401020052803840-1440 1.38从我市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大职业来看,业务员、营业员等营销类岗位,生产工人和各类技工,餐厅服务员等服务类岗位,仍是单位用人需求的热点职位,缺口数很大,特别是安装电工,保安缺口数均在1000人以上。

表7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职业职业代码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缺口数求人倍率1.财会人员20603002860392010600.73 2.司机6240100237033409700.71 3.出纳4010100188028509700.66 4.迎宾4039900121020308200.6 5.收银员4010100104018157750.57 6.保管401010083015256950.54 7.厨师403010074513506050.55 8.内勤301010056010805200.52 9.文秘30102004208754550.4810.保洁40713003907753850.5从我市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大职业来看,司机、会计、收银等技术含量低,技能单一的职业继续排在前列,反映出企业对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强烈。

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表8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本市农村人员虽仍然是求职的主要群体,占到总量的74.79%,比三季度增加7.24个百分点。

七、招聘、应聘条件情况1. 性别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性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变化求职人数(人)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求职变化求人倍率(倍)与上季度相比求人倍率变化求职人员类别求职人数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比重变化新成长失业青年2169538.77 5.92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1085250.02-1.96就业转失业人员844415.09-1.05其他失业人员44587.97-0.99在业人员2679 4.79-4.17下岗职工1271 2.270.06退休人员945 1.69-0.27在学人员1821 3.25-2.94本市农村人员1171020.93 2.37外埠人员2937 5.25 1.08合计55960100男 24532 36.35 1.13 30497 54.5 -0.1 1.19 0.07 女 21285 31.54 -3.24 2546345.50.11.22-0.04 无要求 2167032.112.1 / // / / 合计67487 100.00 /55960 1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男女本季度我市男性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和求人倍率均高于女性,无需求的比例比三季度又上升了2.1个百分点,男性就业空间大于女性。

2. 年龄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年龄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 需求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变化 求职人数(人) 求职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求职变化求人倍率 (倍)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16-24岁 23921 35.45 -0.92 21926 39.18 0.34 1.27 -0.05 25-34岁 18692 27.7 2.29 17482 31.24 0.07 1.25 0.07 35-44岁 10453 15.49 0.78 11608 20.74 -2.01 1.08 0.1 45岁以上 4385 6.5 1.0449448.831.59 1.07-0.04 无要求 1003614.87-3.18 / / / / / 合计67487 100/559601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从年龄分组的需求人数看,85.13%的单位对求职者的年龄有要求,16-34岁年龄段劳动者仍然是企业需求的主流,占到需求量的6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