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管乐的铿锵奏鸣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大校荣艾国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进管乐的铿锵奏鸣、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大校荣
艾国[文档资料]
行进管乐的铿锵奏鸣、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大校荣
艾国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我国的行进管乐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1990年解放军军乐团在北京亚运
会开幕式上推出的600多人参加的大型管乐行进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行进
管乐作为我国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现如今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推广的过程中
面临哪些困难,带着这些疑问,《文化月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大
校荣艾国。
文化月刊:管乐在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荣艾国:西方音乐艺术有三大载体:交响乐、歌剧,还有一个就是管乐。
过去我
们一般人只知道交响乐和歌剧,知道管乐也是三大载体之一的人并不是很多。
巴
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系列的大师,他们都有管乐的作品,但他们的管乐作
品并不知名。
人们一直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莫扎特的C小调。
但是很少有人知
道莫扎特给管乐队写过很多很多的作品。
管乐界被传为最经典的古斯塔夫?霍斯
特,很多人知道霍斯特的《行星组曲》非常著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第一管乐
组曲、第二管乐组曲,这些都是很经典的作品。
管乐不被重视,但管乐是三大载体
之一。
文化月刊:为什么管乐在历史上不为人所知,现代行进管乐承当了哪些社会作用, 荣艾国:有很多原因,一是很多有名的管乐作品都是改编比它们更著名的交响
乐的作品,把它们变成高雅的一个艺术。
另一个原因,管乐主要来自于军乐队,而军乐过去是被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军乐队作为一个礼仪的形式,我国古代就有,但因为朝代的更迭导致延续性特别差。
明朝的军乐队的一些形式,现在韩国继承了,韩国一直保留着我国明朝的一些皇宫乐队包括军乐队的体制。
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现代军乐队成为世界各国的礼仪乐团而存在。
和平时期军队与军队需要交流,一种友谊的交流,所以乐队可以交流,后来慢慢演变成一个军乐节。
乐队在一起也是一种竞赛,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比赛。
世界著名的军乐节有爱丁堡军乐节、不莱梅军乐节。
文化月刊:行进管乐有哪些比较显著的特点,
荣艾国:一是行进管乐更年轻化。
锦标赛都是21岁以下孩子参加。
二是行进管乐是通俗的艺术。
行进管乐将来是有很大发展的,它不仅仅是在音乐厅里听,还能用视觉的形式给你讲述出来,有很多形体的表演,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而且如果了解的话都会很喜欢。
三是管乐队可以速成。
我们的理念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循序渐进,但是管乐确实可以达到速成,特别适合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一般情况下,学习三个月就可以演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管乐队就已经相当成熟了。
我建议组建两年的时候,就要把乐队拉到国际上去比赛。
文化月刊:行进管乐是怎么演变成艺术教育方式的,
荣艾国:美国在1957年以前不重视艺术教育,梁思成说过1957年以前的美国教育是“半个人的教育”,它只注重科学和技术,不注重人文的教育和艺术的教育。
后来前苏联先把卫星发上天,这让美国人开始反思:为什么美国的人才出问题了,调查发现美国音乐教育跟前苏联有很大差距。
此后美国开始抓音乐教育,它有一个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基本上小学生在三年级就普遍开始学乐器。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人们会把前人的知识高度抽象化,抽象到成为一种符号反射的教育体系。
这套教育体系学到的东西去应用会很困难,这中间有一条鸿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学乐器的时候,也是一个符号反射的体系,但是每次要做的符号反射是把信息变成有声音的音乐,这样一个过程实际是锻炼他们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能力的过程。
文化月刊: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行进管乐的艺术教育价值的,
荣艾国:2005年我意识到了行进管乐的教育价值,2007年开始在国内推广。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推广管乐,而行进管乐是近些年才得以推广。
2007年在北京市就已经开始了行进管乐的比赛,2007年5月份北京市教委做了第一期教师培训,当时大家还不了解行进管乐,是我主讲。
从2007年至今,每年北京市都会举办行进管乐的比赛,现在参加比赛的队伍已经有80多支。
文化月刊:为什么把行进管乐作为艺术教育来推广,
荣艾国: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真正弥补了我们上千年的这一套教育体系所带来的弊病,一个是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提高实践的能力,参加乐队学生能力要比一般的人要强,因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
还有一个就是团队合作的能力,我们从小到大全部都是竞争,没有合作。
我们的教育里面没有合作的教育,没有合理的竞争体制,没有一个健康心理的平衡的训练。
现在的高考制度仍然有投机、钻营这些因素在里边,缺乏合作。
而行进管乐最讲究的就是合作。
我们在训练中,一共九个声部。
跟我们的传统不一样,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一片至少是一个声部。
所有的训练竞争贯穿始末,但竞争不是你一个人的竞争,而是你这个小团队和他那个小团队的竞争,是团队合作起来的竞争。
每一次训练都有结果,有的早
休息了,有的晚休息,但是我这个团队最后要合起来跟其他的团队竞争比赛。
行进管乐的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责任心、纪律性、严谨、健康的竞争心理,这也是一个精英的品质。
在这样一个团队当中,一个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有一个人走错了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评委不需要懂音乐就可以评判它的好坏。
训练场地要精确到厘米以内,最标准的步幅是62.5厘米每步,差0.5厘米都不行,要求非常精确。
文化月刊:现在行进管乐的发展状况如何,
荣艾国:在中国,室内管乐的发展相对来说多很多,因为我们推广室内管乐已经有20多年。
解放军军乐团从建团以后就开始走高雅化、室内化的推广。
军队下来的人去教青少年,他们把很多军队的东西融入到了行进上来,所以这样一个行进管乐和室内管乐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过去我们一直都在封闭,没有搞行进管乐,过去对外交流太少,尤其是艺术教育方面。
后来我们发现行进管乐更适合青少年,广东有1000多支中小学的管乐队但是都是在室内。
我们北京有600多支学生管乐队,全国的管乐队有上万支,就是青少年的。
文化月刊:行进管乐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遇到哪些问题,
荣艾国:一是师资、平台跟不上。
在广东,尤其深圳,行进管乐的发展速度非快,但只有少数几个学校做行进管乐。
国内跟管乐有关的平台比较欠缺,北京市教委每年举办一次比赛,上海每年有国际管乐节,与之相对应的非职业行径管乐队展演将在上海举行。
二是缺乏相关人才。
一线音乐学院不屑于做管乐,但二线的音乐学校,比如四川、沈阳音乐学院,追求管乐这种新东西。
四川音乐学院将于明年成立管乐教育学院,在音乐教育系开辟这样的专业;沈阳音乐学院专门培养了这样的教师。
但是整体来看,目前人数太少,培养出来的学生供不应求。
文化月刊:您在推广的过程中,是您主动去联系学校,还是学校联系您,取得的教育成果如何,
荣艾国:美国学校很重视行进管乐,推广也方便。
在中国推广行进管乐,首先要解决人们的一个困惑:是不是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最关心的也是这个,所以所以我得不停地去跟学校领导讲述行进管乐的好处。
听过我讲座的人都坚信参加管乐有益无害。
虽然每周比别人多用了4-8个小时,但是最后的学习成绩一定比原来还会好。
因为管乐训练教他们注意分配的训练,注意分配需要同时专注号口、声音、口型、气息、按键、走向。
人的学习成绩跟注意品质有非常大的关系,这方面对孩子肯定是有好处的。
学生在乐队有这么个要求:不能以乐队为借口不交或者晚交作业。
因为他们学校是训练时间最长的,一般都是六个小时一周,像外地的大部分四个小时一周,他们八个小时,周六周日先给我练四个小时,然后周二一次,周五一次,晚上晚走一至两个小时,那么学生就养成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文化月刊:您觉得行进管乐可以做成产业吗,在行进管乐的市场化道路上,您进行过哪些尝试,
荣艾国:我曾经试过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去做沟通,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去做,其实这个市场是非常大。
我们去考察美国、日本、泰国的市场,他们整个教育培训就是一个产业,包括了服装,包括乐队制作、器械、演出,尤其搞管乐节、节日活动,是可以挣钱,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链。
如果说从商业运作的模式,以培训和活动包括相关产品的产业链这么去做,那么我们缺少这样一个有远见的,比如说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管乐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行进管乐在美国、泰国、日本、马来西亚都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比如像美国有六万多支乐队,一个乐队一百人,总共有多少人,这个数目就很大了。
日本每年有5次自己国内的比赛,然后每年还有大概2次以上的国际比赛。
文化月刊:行进管乐对学生最大的锻炼是哪方面的,
荣艾国:“行进管乐能够锻炼青少年的组织能力,培养良好的公平竞争、胜不
骄败不馁的精神,能够展示参与者艺术才华的多样性,能够使青年人懂得团队精神和纪律的重要性,激励他们设立更高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去实现。
”这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对行进管乐的评价。
这些孩子,他们在大学四年以后,留下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管乐队的生活,给他们留下东西最多的就是在乐队中的这些活动。
因为他们一起付出很多,一起训练,一起去参加比赛,一起哭,一起输一起赢。
其实比赛当中输对孩子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经历。
“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智是炼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得抑郁症,因为不会感受快乐,没有努力取得成功的过程,孩子就不会去感受到快乐。
过程努力,结果失败了,痛苦对他们来说是也一种锻炼和提高。
文化月刊:刚才您讲的那一部分都可以算是行进管乐的教育价值,他的另外一
个方面,艺术价值到底有多高多深,
荣艾国:其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离开了高雅的舞台,但给人们的是向上的
听觉享受,很激情澎湃。
它离开了高雅的舞台,因此接受的观众面会更大。
到音乐厅去欣赏音乐的人占整体比例有多少,非常小的一个部分,但是你可以在体育馆、大街旁边,甚至是公园听到行进管乐。
我们的管乐队在上海公园有演出,在黄埔江边有演出,很多的地方有专门针对老百姓的演出。
实际上行进管乐仍然会有很多传统的音乐元素,比如改编过的交响乐、传统音乐、电影音乐、歌剧的元素。
这仍然可以达到高雅教育的目的,但是它的受众面更大了。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
我将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