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厌氧法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经济活动,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养殖污水。

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质,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水产养殖污水的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是利用物理过程对水产养殖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筛分、沉淀、絮凝和过滤等步骤。

1.筛分:通过筛孔大小的设置,将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悬浮物、沉降物等进行分离。

常用的筛分设备有静态格栅、机械格栅等。

2.沉淀:利用重力原理,使颗粒物质在水中沉淀。

常用的设备有沉淀池、沉砂池等。

通过调整沉淀时间和设备的大小,可以达到沉淀效果。

3.絮凝: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聚集成大颗粒物质,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

4.过滤:利用过滤材料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

常用的过滤材料有石英砂、活性炭等。

过滤器的设计和维护对于过滤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物理处理方法适用于初步处理水产养殖污水,能够较好地去除大颗粒物质和部分悬浮物质。

但是,对于有机物质等难以去除的物质,需要采用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二、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对水产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常见的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1.氧化法:通过添加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

氧化反应能够使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还原法:通过添加还原剂,如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等,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还原。

还原反应能够使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化学处理方法能够对水产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但是,化学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化学药剂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以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对水产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常见的方法有好氧法和厌氧法。

厌氧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厌氧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厌氧生化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一、厌氧生化法的基本原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

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

因而粗略地将厌氧消化过程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如下图所示:(1)水解酸化(2)产氢产乙酸(3)产甲烷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

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先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等。

这个阶段主要产生较高级脂肪酸。

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H除了提供合成细胞物质的氮源外,在水中部分电离,形成NHHCO,具有缓冲消化液PH值的作用。

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酸和H2 ,在降解奇数碳素有机酸时还形成CO2 。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CO2 和H2 等转化成甲烷。

虽然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以上三个阶段,但是在厌氧反应器中,三个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并保持某种程度的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一旦被PH值、温度、有机负荷等外加因素所破坏,贝y首先将使产甲烷阶段受到抑制,其结果会导致低级脂肪酸的积存和厌氧进程的异常变化,甚至会导致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停滞。

二、影响厌氧处理效果的因素水解产酸细菌和产氢产乙酸细菌,可统称为不产甲烷菌,它包括厌氧细菌和兼性细菌,尤以兼性细菌居多。

与产甲烷菌相比,不产甲烷菌对PH值、温度、厌氧条件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其增殖速度快。

而产甲烷菌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严格厌氧的细菌,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不产甲烷菌更严格,而且其繁殖的世代期更长。

因此,产甲烷细菌是决定厌氧消化效率和成败的主要微生物,产甲烷阶段是厌氧过程速率的限制步骤。

总氮处理工艺

总氮处理工艺

总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

为了降低水体中总氮的浓度,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总氮处理工艺。

一、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总氮处理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总氮。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曝气法、好氧-厌氧法和硝化/反硝化法。

1. 曝气法:曝气法是通过供氧来促进微生物降解总氮的一种方法。

在曝气池中,通过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将氧气引入水体,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曝气法适用于低浓度总氮的处理,但对于高浓度总氮的处理效果较差。

2. 好氧-厌氧法:好氧-厌氧法是将水体分成好氧区和厌氧区,使好氧区的微生物进行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而厌氧区的微生物进行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出去。

好氧-厌氧法适用于较高浓度总氮的处理,能够有效地降解总氮。

3. 硝化/反硝化法:硝化/反硝化法结合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通过在一定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成硝态氮,然后再通过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出去。

硝化/反硝化法能够同时去除氨氮和硝态氮,对于处理含氨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物质与总氮发生反应来实现总氮的处理。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还原法和氧化法。

1. 还原法:还原法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如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将水体中的硝态氮还原为氨氮,进而通过其他方法进一步处理。

还原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硝态氮的水体。

2. 氧化法:氧化法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将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硝态氮。

氧化法适用于处理含氨废水,能够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利用其他方法去除。

三、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过程来实现总氮的处理,常见的物理法包括吸附法和膜分离法。

1. 吸附法:吸附法是通过在水体中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使总氮与吸附剂发生作用,从而将总氮吸附到吸附剂上,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

吸附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总氮的水体。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特点与好氧比较1应用范围广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特点与好氧比较1应用范围广
1、工艺结构 ❖ 滤池呈圆柱形,池内装放
填料,池底和池顶密封。 ❖ 厌氧微生物附着于填料的
表面生长,废水中的有机 物被降解,并产生沼气, 沼气从池顶部排出。 ❖ 按水流方向:升流、降流
2、工艺特点 ❖ 污泥浓度:10-20g.vss/L;体积负荷大:10-
15kgCOD/m3.d;污泥泥龄:100d;水力停留时 间短。 3、优缺点 ❖ 主要优点:处理能力高,操作简单。 ❖ 主要缺点:滤料费用高,易堵塞。
2、厌氧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Ⅰ、氧化还原电位(φE)与温度
氧的溶入和氧化态、氧化剂的存在会使体系中电位升高,对厌氧消 化不利。
产酸菌对氧化还原电位要求不甚严格+100~-100mv 产甲烷菌对氧化还原电位要求严格<-350mv
Ⅱ、pH及碱度
pH主要取决于三个生化阶段的平衡状态
Ⅲ、毒物
凡对厌氧处理过程起抑制和毒害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为毒物
第二段:保持严格的厌氧条件和pH,以利于甲 烷菌的生长;降解、稳定有机物,产生含甲烷较多 的消化气,并截留悬浮固体,以改善出水水质。
酸发酵池
甲烷发酵池
优点:运行稳定可靠,能承受一定的pH值和毒物 等冲击,有机负荷高,消化气中的甲烷含量高。
缺点:设备较多、流程复杂。
四、几种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比较
第三节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
第二节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按微生物生长状态分为 厌氧活性污泥法、厌氧生物膜法;
按投料、出料及运行方式分为 分批式、连续式、半连续式;
根据厌氧消化中物质转化反应的总过程是否在同一 反应器中并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完成,又可分为
一步厌氧消化与两步厌氧消化等。
一、厌氧活性污泥法 (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等)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精品课件
1 液体培养基的厌氧培养法
培养基煮沸:驱气后置流水中急速冷却 添加还原剂:
0.03~0.05%L-盐酸半胱氨酸 0.01~0.02%硫乙醇钠 0.5~1%葡萄糖 0.1%抗坏血酸 其它还原剂 添加琼脂
精品课件
2 固体培养基的厌氧培养法
厌氧罐法 简易厌氧罐和厌氧袋法 钢丝绒法 焦性没食子酸法 抽气换气厌氧培养法 生物好氧厌氧培养法 转管技术和气体喷射培养法 厌氧手套箱法 (又称厌氧室法)
2.6 生物好氧厌氧培养法
疱肉培养基:
牛肉渣
0.5g
牛肉浸液 7ml
液面上加盖3~4mm厚的融化凡士林,灭菌。
生物好氧厌氧培养方法
精品课件
2.7 转管技术和气体喷射培养法
钢瓶进气 除氧气体
微量O2 H2源
铜柱
360℃ (亮黄色)
精品课件
CuO (黑色)
2.8厌氧手套箱法
又称厌氧室法
精品课件
干燥器容内径(厘米) 容器3
容积(毫升)
容器1
0.2克
柠檬酸0.6克
15cm(约2150毫升)

1.5克
碳酸氢钠0.7克
容器2
硼氢钠
氯化钴

0.6克
钯粒
18cm(约3500毫升) 1克
硼氢钠
氯化钴0.33克
精品课件
柠檬酸
2.2.2 厌氧袋法
聚碳酸酯(复合塑料膜)制厌氧袋 产气袋 厌氧指示剂 触媒
融化的白蜡封边
精品课件
2.5 抽气换气厌氧培养法
玻璃干燥罐 混合气钢瓶:
10%二氧化碳、10%的氢气、80%的氮气
三通阀 触媒:钯粒 / 浸泡钢丝绒 / 氯化钴 厌氧指示剂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编辑ppt
2.2.1 简易厌氧罐
干燥器容内径(厘米) 容器1 容积(毫升) 硼氢钠
15cm(约2150毫升) 0.6克
容器2
容器3
氯化钴 0.2克 柠檬酸0.6克


钯粒1.5克 碳酸氢钠0.7克
18cm(约3500毫升) 硼氢钠 1克
氯化钴0.33克 柠檬酸1克


钯粒2克 碳酸氢钠1.15克
编辑ppt
厌氧菌的培养方法
祁红兵
编辑ppt
物理方法包括遮断空气法、煮沸法、真空法、空 气置换法、气体喷射法或转管法等
化学方法包括焦性没食子酸法、铁丝绒法、保险 粉法等
生物学方法包括与需氧菌共生好氧法、燕麦发芽 法等
混合法包括厌氧罐(袋)法、厌氧手套箱法或厌 氧室法、空气置换铁丝绒法、空气置换钯粒法等。
编辑ppt
2.1 Gas-pak法
编辑ppt
原理
气体发生袋:
柠檬酸和碳酸氢钠 +H2O
CO2
硼氢化钠 111+11H2O
H2
触媒 :
钯粒
H2O
厌氧罐中的O2
厌氧指示剂
编辑ppt
厌氧指示剂
亚甲基兰 指示剂 卢卡斯固体厌氧指示剂 布鲁氏指示剂
编辑ppt
亚甲基兰 指示剂
6%葡萄糖水溶液
2
0.1N氢氧化钠水溶液
编辑ppt
2.4 焦性没食子酸法
焦性末食子酸粉末, NaHCO3 或NaOH溶液
无菌玻片
已接种细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
融化的白蜡封边
编辑ppt
2.5 抽气换气厌氧培养法
玻璃干燥罐 混合气钢瓶:
10%二氧化碳、10%的氢气、80%的氮气

厌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
பைடு நூலகம்
1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四、负荷率
容积负荷率: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单位为kg/m3· d或
g/L· d。有机物量可用COD.BOD.S和VSS表示。 污泥负荷率:反应器内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单位为 kg/kg· d 或g/g· d。 投配率:每天向单位有效容积投加的新料的体积,单位为m3/m3· d。投配率的倒数为 平均停留时间或消化时间,单位为d。投配率有时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例如, 0.07m3/m3· d的投配率也可表示为7%。 确定厌氧消化装置的负荷率的原则是:在两个转化(酸化和气化)速率保持稳定平衡 的条件下,求得最大的处理目标(最大处理量或最大产气量)。
第11章 厌氧生物处理法
11.1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1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11.3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11.4 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
11.5 厌氧产气量计算
11.1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 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称为厌氧生物处理法或厌氧 消化法。 若有机物的降解产物主要是有机酸,则此过程称为不完全的厌氧消 化,简称为酸发酵或酸化。若进一步将有机酸转化为以甲烷为主的生物 气,此全过程称为完全的厌氧消化,简称为甲烷发酵或沼气发酵。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处理对象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 污泥、动植物残体等。厌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和基本功能有二: (1)酸发酵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提供生物降解的基质; (2)甲烷发酵的目的是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完全的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兼有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的双重功能,因而 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几种厌氧处理技术的比较

几种厌氧处理技术的比较

几种厌氧处理技术的比较1 厌氧处理原理概述厌氧处理技术是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方法的一种,近年来在污水处理领域内发展很快,是消减有机污染物、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

污水中的有机废弃物始终是造成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污染物,它是使水域变质、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

有机废弃物在废水中可以以悬浮物、胶状物或溶解性有机物的方式存在,在水污染控制中主要以TS (固体物含量)、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作为监测目标。

一般而言,生物方法是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废水中BOD 含量较高的有机废水更为适宜。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有机物污染的过程被称之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情况,微生物可以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兼性微生物,因此,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也可以分为三大类。

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处理废水,它需要不断向废水中补充大量空气或氧气,以维持其中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足够的溶解氧浓度。

在好氧条件下,有机物最终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同化以产生新的微生物细胞,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法和好氧滤器等都属于好氧处理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则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主要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约2/3 的甲烷和1/3 的二氧化碳,是一种可回收的能源。

厌氧废水处理是一种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它又是把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不足。

这些国家需要既有效、简单又费用低廉的技术。

厌氧技术因而是特别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技术。

厌氧废水处理技术同时可以作为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体系的一个核心部分(如图一),其产物可以被积极利用而产生经济价值。

例如,处理过的洁净水能被用于鱼塘养鱼、灌溉和施肥;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剩余污泥可以作为肥料并用于土壤改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9-27 12
普通厌氧消化池
• 普通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消化池(conventional digester)。 • 消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连续进入 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底和上部 排出,所产沼气从顶部排出。L • 池径从几米至三、四十米,柱体部分的高度约为直 径的1/2,池底呈圆锥形,以利排泥。 • 为使进水与微生物尽快接触,需要一定的搅拌。常 用搅拌方式有三种:
2014-9-27 20
UASB反应器示意图
沼气
三相 分离器
气室
沉淀区
出水
悬浮 污泥层 颗粒污泥层
进水
2014-9-27 21
2014-9-27
22
2014-9-27
23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有圆形、方形、矩形。 小型装置常为圆柱形,底部呈锥形或圆弧形。 • 大型装置为便于设置气、液、固三相分离器, 则一般为矩形,高度一般为3~8m,其中污泥 床1~2m,污泥悬浮层2~4m,多用钢结构或 钢筋混凝土结构,
废水的厌氧处理
The Anaerobic Processes
2014-9-27
1
废水的厌氧处理
1 2 3 4 5 6 概述 L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L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L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L 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 L 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运用简介 L
2
2014-9-27
厌氧生化法的特点:
(1)应用范围广
2014-9-27 25
(e)污泥床内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堵
塞问题。
(f)反应器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进水中的悬浮物应比普通消化池低得多, 特别是难消化的有机物固体不宜太高, 以免对污泥颗粒化不利或减少反应区的 有效容积,甚至引起堵塞; (g)运行启动时间长,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 化比较敏感。
2014-9-27
蒸汽 污循环消化液 沼气 进水 出水 排泥
15
普通消化池的特点是:
• 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 的料液。 • 厌氧消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实现, 结构较简单。 • 缺乏持留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特殊装置, 消化器中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 • 对无搅拌的消化器,还存在料液的分层现象 严重,微生物不能与料液均匀接触的问题。 • 温度不均匀,消化效率低。
• 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 类群的细菌,即: 水解产酸细菌(fermentative bacteria) 产氢产乙酸细菌(acetogenic bacteria) 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联合作用完成。
2014-9-27 8
• 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 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 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复杂的大分子、不溶 性有机物先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 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分解产生挥 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等。这个阶段主要产生 较高级脂肪酸。 • 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 的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 化成乙酸和H2,在降解奇数碳素有机酸时还形成 CO2。 •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 酸盐、CO2和H2等转化为甲烷。 2014-9-27 9
2014-9-27 5
(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
• 好氧法一般要求 BOD:N:P 为 l00:5:1,而厌氧法的 BOD:N:P 为 l00:2.5:0.5,对氮、磷缺乏的工业废 水所需投加的营养盐量较少。 (6)有杀菌作用 • 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废水 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卵、病毒等。 (7)污泥易贮存 • 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贮存,厌氧反应器可以季 节性或间歇性运转。而好氧污泥较难保存。
2014-9-27
19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简称UASB反应器,是由荷兰的G. Lettnga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 开发的。污泥床反应器内没有载体, 是一种悬浮生长型的消化器。 • 由反应区(reaction region) 、沉淀 区(settling region)和气室(gas collection dome)三部分组成。
2014-9-27
返回目录
11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 按微生物生长状态分为厌氧活性污泥法 (anaerobic activated sludge)和厌氧生物膜法 (anaerobic slime); • 按投料、出料及运行方式分为分批式(batch)、 连续式(continuous)和半连续式(semicontinuous); • 根据厌氧消化中物质转化反应的总过程是否在 同一反应器中并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完成,又可 分为一步厌氧消化(one stage digestion)与两步 厌氧消化(two stage digestion)等 • 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工 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等。
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和COD转化率
H2 高级 复杂有机物 有机酸 乙酸 CH4
(1)水解酸化
(2)产氢产乙酸
(3)产甲烷
2014-9-27
10
• 此过程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完成, 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 乙酸或乙酸盐脱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 的l/3后者约占2/3。 • 上述三个阶段的反应速度依废水性质而异, 在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脂类等污染 物为主的废水中,水解易成为速度限制步骤; • 简单的糖类、淀粉、氨基酸和一般的蛋白质 均能被微生物迅速分解,对含这类有机物为 主的废水,产甲烷易成为限速阶段。源自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
(a)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一般平均污泥浓度 为30~40g/L,其中底部污泥床(sludge bed) 污泥浓度60~80g/L,污泥悬浮层(sludge blanket)污泥浓度5~7g/L;
2014-9-27 24
污泥床中的污泥由活性生物量占70%~80%的高 度发展的颗粒污泥(sludge granules)组成,颗粒 的直径一般在0.5~5.0mm之间,颗粒污泥是 UASB反应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b)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中温消化, COD容积负荷一般为10~20kg COD/(m3· d); (c)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 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 (d)无混合搅拌设备。投产运行正常后,利用本 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来搅动;
返回目录
7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 微生物(anaerobic microbes)(包括兼氧微生物)的 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 (methane)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等物质的过 程,也称为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 。 • 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 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氮等作为受氢体。
(c)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
不存在堵塞问题; (d)混合液经沉降后,出水水质好, (e)但需增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脱气等设备 (f)厌氧接触法存在混合液难于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 离的缺点。
2014-9-27 18
几种脱气方法:L
(a)真空脱气,由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经真空脱 气器(真空度为0.005 MPa),将污泥絮体上的 气泡除去,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b)热交换器急冷法,将从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 进行急速冷却。 (c)絮凝沉降,向混合液中投加絮凝剂,使厌氧 污泥易凝聚成大颗粒,加速沉降; (d)用超滤器代替沉淀池,以改善固液分离效果。
(a)池内机械搅拌; (b)沼气搅拌; (c) 循环消化液搅拌。 2014-9-27
13
螺旋桨搅拌的消化池
搅拌 器
检修口
集气 罩
沼气排出管
污泥排出管
2014-9-27
14
循环消化液搅拌式消化池
高温厌氧消化需要加温, 常用加热方式有三种: • (a)废水在消化池外先经 热交换器预热到规定温 度再进入消化池; • (b)热蒸汽直接在消化 器内加热; • (c)在消化池内部安装热 交换管。
• 因供氧限制,好氧法一般只适用于中、低浓 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而厌氧法既适用于高浓 度有机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 • 有些有机物对好氧生物处理法来说是难降解 的,但对厌氧生物处理是可降解的,如固体 有机物、着色剂蒽醌和某些偶氮染料等。
2014-9-27
3
(2)能耗低 • 好氧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供氧,曝气费用 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厌氧法 不需要充氧,而且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 • 废水有机物达一定浓度后,沼气能量可以 抵偿消耗能量。研究表明,当原水BOD5达 到1500mg/L时,采用厌氧处理即有能量剩 余。有机物浓度愈高,剩余能量愈多。 • 一般厌氧法的动力消耗约为活性污泥法的 1/10。
2014-9-27 16
厌氧接触法
• 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 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
厌 氧 接 触 法 工 艺
2014-9-27
沼气
进水
消化池 真空
沉淀 池 脱气器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17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a)通过污泥回流,保持消化池内污泥浓度较高,一般 为10~15g/L,耐冲击能力强; (b)消化池的容积负荷较普通消化池高,中温消化时, 一般为2~l0kgCOD/m 3 · d,水力停留时间比普通消化池 大大缩短,如常温下,普通消化池为15~30d,而接触 法小于10d;
2014-9-27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