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术性壁垒对山东农产品贸易出口影响分析
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农产品的出口关乎到国计民生、就业以及经济发展。
因为地理优势和产品间的互补,日本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国。
但是因为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实行绿色壁垒,且近几年的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绿色观念一、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农产品对日出口占比急剧下降2013年,我国对日农产品贸易额为95.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7.4%,之后的五年对日农产品出贸易占比不断下降,直到2017年有所回升,但也只有84.8亿美元。
我国蔬菜2012年对日贸易额为13.90万吨,但2015年跌到1.41万吨,蔬菜对日出口数量的下跌主要是201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分别在6月和12月拟修订《食品卫生法》中关于食品级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规范(修订农化物残留标准)进行了对蔬菜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的原因。
并且在2013年之后,日本持续增强对中国农产品检验检疫的标准,尤其是对于蘑菇、大蒜、蜂蜜等农产品。
因为日本作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大国,更加严格的标准的实行使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比例下跌。
同时,因为日本采用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使得很多发达国家相继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采取相同高标准的要求,这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
(二)减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实行的绿色壁垒和各种技术标准的提升,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检查、出关的成本,减少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并且,我国农产品频繁受到日本贸易壁垒,尤其在2015年之后,日本对于许多蔬菜采取了更高的卫生检验以及农药残留标准,使得我国一些企业无法满足出口要求,这严重的减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也损害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日本技术贸易壁垒及其影响

日本技术贸易壁垒及其影响一、日本技术贸易壁垒的种类1、技术法规。
日本拥有繁多的技术法规,涉及到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有《食品卫生法》、《药品法》、《蚕丝法》、《消费生活用品安全法》、《电器使用与材料控制法》等,以及检验与检疫要求、自动标准等。
其中,《食品卫生法》要求氯乙烯树脂容器和包装必须经过特定的实验过程,以测定镉和铅的含量。
并要求对聚合氯化二酚、有机汞化物等,进行污染控制。
《消费生活用品安全法》要求对四轮滑冰鞋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
《药品法》、《化妆品成分管理法》要求药品、化妆品必须在日本政府指定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包装物禁止使用干草和秸秆;药品、化妆品有许可证和标签。
日本对很多商品的技术标准要求具有强制性,并且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出来,并附在信用证上,进口货物入境时,还要由日本官员检验是否符合各种技术性标准。
2、技术标准。
日本的技术标准繁多,其中包括:工业标准(JIS)、农林标准(JAS),和日本各行业协会制订行业标准。
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经常出现一种产品必须既符合国际标准,还必须符合日本国内标准,才可以进入日本市场的情况,给其他国家的产品流入日本市场带来了阻碍。
3、合格评定程序。
日本利用复杂的进口手续、苛刻的检验标注,对商品进口设置壁垒。
某些产品在进口之前,不仅要经过日本进口商对该产品国内生产、消费及需求等进行动态调查,经过商品流通业界做出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其所具有对比性、代表性、适用性、流通性,还要通过质量认证,或者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的合格评定等,以确保日本进口该产品的实际效益。
日本质量认证管理体制是由政府部门实施,各部门分别对其管辖的产品实行质量认证制度,并使用各自设计和发布的认证标志。
其中,日本通产省管理认证的产品占全国认证产品总数的90%左右。
日本质量认证制度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
强制性认证制度是以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主要指商品在品质、形状、尺寸和检验方法上均必须满足该制度的特定标准,否则就不能在日本制造和销售,其认证产品主要有消费品、电器产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气用具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F 7 5 2 .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2 5 — 0 0 0 4 — 0 2
0 引 言
一
我 们 必须 认 真研 究 技 术 性 贸 易 壁 垒 ,深 刻 分 析 WT O成 员
我 国于 2 0 0 1 年 1 2月 1 1日加 入 WT O, 国 内外 市 场 进 国 实 施 技 术 性 贸 易 壁 垒 的 状 况 及 其 对 山东 出 口贸 易 的 影 步融合。 山 东 必须 抓 住 这 一 契 机 , 大 力 发展 出 口贸 易。 但 响 , 制定 和 实施 正 确 的战 略 和 策 略 , 突破 技场上遭 遇技 术性贸易壁垒的情 况屡见 不鲜 , 受损 巨大。研 究技 术性 贸易壁 垒, 并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壁 垒, 对 山东出口贸易及经济 国际化 具有重 大意义。
Ab s t r a c t :C h i n a D r o d u c t s e n c o u n t e r e d t e c h n i c a l b a r r i e r s t o t r a d e i n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a r k e t s i t u a t i O i l ,w h i c h c a u s e d h u g e d a ma g e . Re s e a r c h o n t e c h n i c a l b a r r i e r s t o t r a d e a n d t a k i n g e f f e c t i v e me a s u r e s t o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t h e b a r r i e r s h a s g r e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t o t h e e x p o r t t r a d e i n S h a n d o n g a n d e c o n o mi c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日本{杂}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关税减让使关税壁垒失去了原有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意义与功能,各国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明显的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在这种背景下,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脱颖而出,它既有保护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又能在极其隐蔽的情况下限制进口,因此成为了在WTO有关协议下保护国内产业的有力工具。
随着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和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我国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而农业首当其冲,在各国都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其中,日本农业受保护尤为严重,设置了名目繁多的产品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2006年5月,日本在原有的《食品卫生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基础上,又最新实施了对农药残留作出更加严格规定的《肯定列表制度》(以下简称《肯》),这全面提高了对日农产品出口的门槛。
在这种情况下,对日本的农业TBT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是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本文欲以《肯》为突破口,探讨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体系构成,并借用经济学理论与模型对《肯》进行归类与定性,分析其对日本国内各利益集团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效应以及给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挑战[摘要] 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已受到严重影响和蒙受损失。
本文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做了剖析。
本文还就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日本的这一制度做了对策分析,提出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提高中国农药、兽药的检测技术与设备水平等五项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肯定列表制度” 挑战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日本是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大国,目前60%左右的农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近年来,由于日本进口农产品频繁出现农业化学品超标事件,同时日本国内也发现了违法使用未登记农药问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现代经济5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邱芳艺(福州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福建350002)摘要: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加强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有益于我国农产品贸易。
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以及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字: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是指一国或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有关产品特性、生产方法、检验程序、标签、包装等要求的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成为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 协定)中规定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外,还包括《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 协定)规定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也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日本凭借着其先进的技术水平,对进口农产品制定并实施了大量技术性贸易措施,大大提高了我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的门槛。
一、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日本对农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日本农产品技术标准主要有《农林标准规格》(JAS 标准)和《肯定列表制度》。
JAS 标准由农产品的规格和品质组成,规格即一般由政府权威部门或权威组织作出的,关于农产品的性能或档次的标准化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许多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最高残量限量标准均超过国内标准。
《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为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
近年来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

农业对中W来说是W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维护经济稳定的保障,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仅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耍途径,也对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涉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规范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地区农民居民收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提升农业产业水帄和农产品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农产品出u范围很广,日本一直是传统的、最大的出口市场,但近年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碳标签制度”等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很大困难。
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口本出门贸易,不但可以说明屮国农产品出门受到绿色壁垒的何种程度影响,也能对中国的农业出口在其影响下做出应对措施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中国的农产品出U企业相应地重组,调整和发展。
关键词: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与对策ABSTRACT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for China. It also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economy.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economy, but also promotes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increases farmers’ income, optimi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mproves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agricultural export to China,Japan is the largest market,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Japan’s ’’Positive List System•’ and ’’carbon labeling system” has caused great difficulties to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 to Japan in recent years,we can not only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but also handle these situations smoothly. It can help the related enterprises to restructure, adjust and develop accordingly as well.Keywords: Japan,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Agricultural exports,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近年来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文献综述1.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研宄Ulph (1996) 1指出,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本国环境的呼声越來越高,发达国家于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为理由,制定对自己有利的环境规则,设置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以此防止外国产品进入苏市场。
日本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分析

金融与财经 JINRONGYUCAIJING26二战后,由于W TO 组织的努力,传统的关税保护措施已大为减弱,但各国霸占世界市场的野心和争取贸易利益的欲望,使得非关税壁垒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国家对自己同类行业的保护上,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日本作为我国农产品最大进口国,不断的以高技术标准来检验进口的农产品,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一、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立非关税壁垒的表现形式(一)利用配额进行数量限制日本为了保护该国农业发展,近年来,对某些农产品实行较强制性的、比关税性贸易壁垒更有效的数量限制性措施。
农产品进口若超过了一定数量,为了限制其进口量,则被要求征收特殊高关税。
这是一种特殊保障条款,比如2001年日本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免受因过度进口农产品带来的损害,对鲜菇征收266%的高额关税,这种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深远。
(二)繁琐的法律法规日本严格限制各类农产品的进口,制定与农产品相关的各种具体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涉及的范围很广,范围涉及几乎全部的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流程,安全标准等在法规里全都有严格要求。
其中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标准及相关卫生要求,对产品品种的限制种类不断增加,监督检查工作越来越严格,对《食品卫生法》和《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规》进行反复修订。
(三)过多的检验手续日本的食品都要接受动植物病虫害和食品卫生的检疫,而各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主要都是用在食品行业,因此进口的农产品都要经过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动物检疫所、植物防疫所和日本厚生劳动省内部检疫所的严格检验。
日本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都要进行严格检验,实行复杂的检验手续,可见其卫生指标要求很是严格。
(四)制定难以达到的高标准日本近年来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包括“暂定标准”和“一律标准”,其中“暂定标准”设定的是允许残留标准最大值,针对的主要是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共734种化学品,“一律标准”设定的是0.01PPM 的标准,针对的则是那些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暂不属于具体“暂定标准”的化学品,这种肯定列表制度十分不合理的。
日本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International Trade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03.122日本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胡雨珊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很大比重。
日本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往来较密切。
然而,近年来日本本国实施的贸易壁垒制度越来越严苛、复杂,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后,使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我国对日输出农产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
本文首先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情况,最后建模型实证分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绿色贸易壁垒 影响 贸易保护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122-02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与贸易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显著起来。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对绿色观念的倡导以及对绿色环保的商品的需求。
绿色安全壁垒是目前国际贸易中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采用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其壁垒符合相关的国家贸易协定且名义上的理由是合理的。
目前,我国许多产品因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而损失惨重。
因此,如何突破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如何积极利用“绿色贸易壁垒”,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必须立即分析日本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1 日本环保贸易壁垒的概况日本由于本国地理环境的原因,土壤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而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农务工作者减少等问题,都是日本本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粮食自给率逐年降低,因此日本主要依靠进口农产品提高粮食供给。
为了推动本国的农业发展、刺激农民的积极性,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进口设置了环保贸易壁垒等进口壁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技术性壁垒对山东农产品贸易出口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山东省农产品的对日出口开始出现疲软态势。
本文旨在利用2000年-2014年对日出口数据分析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及由于技
术性贸易壁垒(TBT)所造成的山东省农产品对日贸易量的下降。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山东省农产品;实证分析;日本
自“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一直出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而山东省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大省,其对外贸易也是出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但是从2011年开始山东省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口增速开始放缓,而到2012年其生产与对外贸易的出口增速出现疲软,出口竞争力开始下降。
这种显著的变化趋势可以从全球农业进出品数据中看出,随着农产品贸易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区域经济一休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资深的发达国家不断地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再加上各国农产品标准口径制定的不同,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成为新贸易保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原因,针对性地研究技术性新壁垒(TBT)对山东省农作物出口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如何快速地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对日
出口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山东省对日农产品出口现状
1.输日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变化
以2000年-2014年山东省对日农产品贸易出口的数据来分析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见图1),从2000年到2010年,我省的农产品出口TC指数一直为正值,不过却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到2010年开始接近于0,仅表示具有微弱竞争优势,紧接着的四年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这与日本国家所采取的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具有很大的关联。
图2000年-2014年山东省农产品对日出口贸易竞争优势情况
资料来源:山东商务之窗与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2.输日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针对山东省的水产品的出口,日本政府在其官方文件中对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中污染物限量给予了严苛的最大限量标准,具体的见表1:
表1 日本对水产品中部分污染物的最大限量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二、TBT对山东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定量研究
本论文以2000年-2014年山东省对日本农产品的贸易总额Y为被解释变量,以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X1、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X2、以及技术性壁垒X3为(X3选取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遭受通报的次数)解释变量,拟定模型的回归方程为:应用Eviews8.0计量软件的最小二乘法程序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软件输出的结果如下所示(见表2):
表2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证分析结果
由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判定该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与调整可决系数Adjusted R2较大且比较接近于1,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由F分布百分位数表(α
=0.05)得知F0.05(3,11)=3.59,因为F=27.88724>F0.05(3,11)=3.59,可以认为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1、X2、X3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
因为DW的值为2.080761,距离2非常近,故可认为该模型无自相关。
由以上的实证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政府采取的制定农产品药物残留标准政策对我省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该影响作用的变动幅度可以从相关系数中得出。
其原因主要是山东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比较缺乏,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1%到0.2%左右。
针对日本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新措施,本论文首先从理论上阐明日本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其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
影响机制,从而提出研究假设,进而通过对2000年-2014年的山东省对日本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数据,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以及中日两国年平均汇率的数据,实证研究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效应的影响。
三、针对山东省输日农产品的政策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针对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山东省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新的农产品,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完善农产品对日贸易的多元化,鼓励促使结构多元化,就要加大对农作物的开发与创新能力。
第二,山东省的中小企业应当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上下大功夫。
对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有必要配合政府积极引导自主创新建设,开展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步子,掌握农产品核心生产技术。
要加强我我省农产品的出口示范基地规划,建立健全我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山东省政府的技术标准组织达成协同配合,积极协作的方针,确保农产品从田地到国外饭桌上的全过程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秦臻,祁春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影响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34~38.
[2]段辉娜.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3):144~146.
[3]高道明,田志宏.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1995-2013[J].经济问题探索,2015,(01):170~171.
[4]李静恒.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探讨[J].价格月刊,2015,(01):41~42.
[5]余建刚.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9):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