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动态统一

合集下载

浅谈英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

浅谈英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

浅谈英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作者:耿明亮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0期摘要英语翻译可分解为两方面:直译与意译。

通过笔者的翻译实践,首先总结出“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这种朴实而具体的翻译原则,然后简明阐述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手法。

本文旨在通过一些译句分析,探讨英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速到提高翻译技巧及翻译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翻译直译意译结合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直译与意译一直以来,中国译坛的直译与意译之争都没有间断,著名翻译家李霁野一直主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是一位典型的直译派。

余上沅则指出“直译者初意欲使不失原意。

故字句对照以此就彼,往往失之机械,不可卒读”。

笔者认为,翻译应首先考虑直译,直译行不通的时候,那就要借助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在转达原文意思的同时,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其理想目标是做到“神”、“形”兼备。

笔者认为在日常翻译中运用较多的翻译方法是直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和词汇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直译的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理解起来也较容易,一目了然。

以英语中的比较级为例,Blood is thickerthan water,译文“血浓于水”。

英语句子翻译成了汉语四个字的成语,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将原句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

所谓意译,是指打破原文的语言形式,用译文的习惯表达形式把原文的意蕴再现出来。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体现了英语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差异,所以,一旦遇到与文化背景有关的译句,译者就要考虑到英语国家的历史,作出恰当、准确的翻译。

例如,Your room is usually at sixes and sevens,You should clean up your loom every day,你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的。

你应该每天整理。

论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论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考 试  ̄B 2 0 第4 J 0年 5 - 1 | 期
论 英 汉Biblioteka 互 译中 的 直 译
林 佳
与 意 译
( 建 中 医药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建 福 州 3 0 0 ) 福 福 5 18
摘 要 :本 文 探 讨 的 是 直 译 和 意 译 这 两 种 重 要 翻 译 方 法 之 间 的 区别 和 联 系 , 它们 既 相 互 对 立 又 服 务 于 同一 翻 译 目的 。 同 时还 重 点 谈 到 了直 译 和 意译 在 翻 译 过 程 中的 选择 和 运 用 。 关键 词 : 汉互译 直译 意译 区别和联 系 选择和运 用 英
英 语 与 汉 语 属 于 不 同 的 两 种 语 言 ,它 们 语 言 系 统 独 立 鲜 明 , 态 和句 法 等 方 面差 异 也 很 大 。但 因 为 人们 在感 情 表 达 、 形 在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感 知 以及 在 社 会 经 历 等 方 面 总 有 相 似 之 处 , 所 以英 汉 语 言 表 达 中有 少 量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表 达 方 式 。正 是 由 于 英 汉 两 种语 言之 间 既有 共 同点 又有 不 同 点 .所 以 在 翻 译 实 践 过 程 中 , 们 不 能 千篇 一 律 地 使 用 一 种 方 法 进 行 翻 译 。 译 我 直 和 意 译是 重要 的 翻译 理 论 , 是 最 主 要 的两 种 翻 译 方 法 。 谓 也 所 直 译 是指 在语 言条 件 许 可 下 . 译 文 中不 仅 传 达 原 文 的 内容 , 在 也 尽 可 能 完整 地 保 留原 文 的修 辞 风格 和 组 句 形 式 。 而 意 译 是 指 只保 持 原 文 内容 、 保 持 原 文 形 式 的 翻 译 方 法 。 不 直译 和意 译 孰 优 孰 劣 。 下 定 论 。 查 阅 中 国 的翻 译 史 , 难 赞 成 直 译和 意 译 的大 有 人 在 。 期 佛 典 翻 译 中 的文 质 说 , 代 玄 早 唐 奘的“ 真” “ 求 与 喻俗 ” 近 代 有 严 复 的 “ 、 、 ” 鲁 迅 的 “ 。 信 达 雅 及 宁 信 而 不顺 ” 赵 景深 的 “ 顺 而 不 信 ” 。 是从 直译 和 意 译 的 与 宁 等 都 角度 来 探 讨 翻 译 的 原 则 。 举 个 例 子 ,杜 拉 拉 升 职 记 》 一 书 的英 文译 名 采 取 的 是 直 《 译 “ t yo L l ’ Po o o ” 但 是 在 拍 成 电影 后 , 了更 有 A S r aa S rm t n , o f i 为 气 势 易 于 宣 传 , 用 的是 意 译 “ o a G !。 采 G L l o” 当然 , 有 人认 为 a 也 采 取 的这 个 意 译 缺 乏 新 意 。容 易 让 人 想 到 另 一 部 更 有 名 的 电 影《 拉快跑》 罗 的英 文 名 “ u o u !” 比较 不 利 于 在 电影 R nL l R n , a 国 际 市场 上 的 推 广 , 国 人 直 接 就 迷 糊 了 《 拉 拉 升 职 记 》 外 杜 和 《 罗拉 快 跑 》 不 是 有 所 联 系 。 由 此 可 见 直 译 和 意 译 无 法 分 出 是

从动态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与意译之争

从动态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与意译之争
语言 和文化 之间 ,通过 寻找翻译 对等语 , 以适 当 的方 式重 组原 文形式 和语 言结构来 来进行 交 际,而不存 在某一 种语 言先 进 ,某 一种语 言落后 的 问题 。但 不论 是语 内翻 译 ,还 是语 际翻译 ,两个 文本 之间肯 定存在 一定 的差异 ,不可能 完全 等值 。不 同的语音 、语法 、词语 等表达 形式等 的差异 并不 影响相 同的表 达功 能 。译 者职责 就是要研 究这 两者 的 差 异 ,在 意 义 和文 体 上 要 寻求 这 两者 最 佳 的对 等 语 言关 系 ,使译文在 形式 与内容上尽可能的贴近原文 。
Ab ta t sr c :Th sp p ritn oa p o c ec n r v ryo tr lr nsai na dfe r n lt nb d p ig t a us i a e n e dst p r a ht o to e s f i a a lto n r eta sa i ya o t f mo h le t o n he ” n mi q v ln e o m u ae ug n Ni a Th h o yn t l r s rb sa e lo lta lt r , mey Dy a cE uiae c ”f r ltdbyE e eA. d . et e r o yp e c ie n i a ral r nsao s na l, on d f e uv lnc . u r vd sm u h s a ef rt eta sa o owil h i r fs n hp. no h r r s ” n m i q iae e b tp o i e c p c o r n lt rt ed t erc atma s i I t e h wo d , Dy a c E uiae c ”s t t r tita h r n et h o r etx a es m et ew t ne eo h o r s o d n e0 h q v ln e e sso ebyasrc d e e c ot es u c e t, t h a i h a y n t ec re p n e c t e t m i t t e tt o r etx n h a g t e t t u c ivn o p o ieb t e nt et o ta sa in s i s wotx shes u c e t dt etr e x . h sa h e i gac m r m s e a t w e h r n lt k l . w o l Ke r s l e a r nsai n fe r ns to ywo d : i r l a lto : r eta l i n: d n m i q iae c t t a y a ce u v ln e

浅论中国翻译史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浅论中国翻译史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时翻译界存在 的一些译文 “ 牛头 不对 马嘴” 等 的胡乱 翻译的现象和一些学 者的创 造语 言式 的翻译 . 他在 翻译领域 坚持采用 “ 硬译 ” 的方 式. 即完全保 留异域文化 中的表 达、 词语 等方 面. 提 出了“ 宁信而不顺” 的观点 . 并将 “ 信” 和 “ 顺” 作 为他 的两个 翻译标准 。 他认为“ 翻译必 须要有 异国情调 , 就是所谓洋气 , 其 实世界上 也不会有完全归化 的译文 。 倘有 , 就是貌合神 离, 从严辨别起来 。 它算不得翻译 。 凡是翻译 ,
质朴的语 言. 避免过多修饰。这一些人被认 为 是质派的代表 而 以支谦为代表的学派则持有 不 同的观点. 认为因天竺语和汉语 “ 名物不同 .
传实不易” . 从而强调出佛经翻译 的困难之处。 他在赞赏先前学者能够在读懂 天竺 原文的基 础上将其译成汉语的同时 . 又对译文 中的语言 表达问题提出了异议 在他看来译文中胡汉夹 杂, 音译与直译交互使用 , 语言表达不够优美 , 用词过于朴素 。支谦倡导有文采的译文文本 , 属于文派 在初期的佛经翻译时期。 文、 质两派都具有 各 自的优劣之处 质派的学者能充分领会到原 语 中的内在意思 . 但是他们在行文的过程中, 译
学 毳 2 堡 0 1 垒 4 年 曼 第 1 1 期
◆ 学 术 探 讨 ◆
浅论 中国翻译史 中的直译 意译 之争
方 志丹
摘 要:文质之 争。又称 为直译 和意译之 争. 是翻译 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 历 年来围绕直译 与意译 的争论 .出现 了不少重 要的翻译思想和翻译 家 本 文主要从 佛经翻
译中诞生的丈质之 争出发 .以时间为线索梳 理中国译学史中的直译 与意译的论 战.并致
力于理论 的构 建 关曩词 : 文质之争

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

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

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刘学磊在英译汉或者是汉译英中,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选择直译还是选择意译对文章进行翻译。

但是无论是选择直译还是意译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能够清晰直白的对原文表达的意思进行体现,并且使之更加富有色彩。

对本文如何选用直译和意译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上,对直译和意译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选择翻译方法,并且学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翻译手段。

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其中主要涉及到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理论,另一方面是实践。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理论的最终目的。

实践翻译有各种方法,但是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形式,通过对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式运用的区别分析,以及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如何选用最为适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直译和意译的基本概述(一)直译和意译的内涵直译和意译是现代翻译中运用最为基本的方法,在实际的翻译中,如何选用翻译方法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具体的表现出作者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现代翻译界讨论较为激烈的问题。

其中对直译的定义主要是,尽量使用与译语相近的词汇、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使之最终表达与原文意思更加贴近。

对意译的定义主要是,当翻译的原文与译文之间在词汇的意义、句法结构和文体风格差距较大时,翻译者通过自身语言特点对原文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翻译。

在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形式中具有一定的限度,即直译不是死译或者硬译,不是对照原文一字一句的翻译。

意译也不是随意的胡编乱造,扭曲文章作者具体表达的思想内容。

(二)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在实际的直译和意译中,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无论是选择直译或者是意译都是建立在准确反应文章作者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用的形式,选用恰当的翻译形式。

在这一点上,直译与意译之间并没有矛盾点,只是两者的表达形式存在区别。

在一定环境下,直译和意译还可以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对文章进行翻译。

二、直译和意译的优点和局限性(一)直译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在文章内容的翻译中运用直译的方式更加能够保持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资料讲解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资料讲解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 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 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 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翻译的最高境界——直译与意译的完美统一

翻译的最高境界——直译与意译的完美统一

翻译的最高境界 直译与意译的完美统一吴爽(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㊀㊀摘要: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ꎮ翻译中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ꎬ一直以来颇有争议ꎬ究竟二者水火不容ꎬ还是能补充使用呢?本文认为ꎬ翻译的目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意义ꎬ使译文读者读译文就如同原文读者读原文一样ꎮ能达到这一目的ꎬ直译和意译都是可取的ꎬ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ꎮ本文将从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入手ꎬ阐述两种翻译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异ꎬ及二者在翻译中的应用ꎬ进而得出翻译的最高境界应是直译与意译的完美统一ꎮ关键词:直译意译定义关系与差异应用统一中图分类号:H15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07-02㊀㊀一㊁直译何谓直译ꎬ翻译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ꎬ茅盾曾说: 我以为所谓直译也者ꎬ倒也非一定是字对字ꎬ一个不多ꎬ一个不少 直译的意义就是不要歪曲了原作的面目ꎬ要能表达原作的精神ꎮ 然朱光潜持有相反看法: 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ꎬ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ꎬ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能更变ꎮ 许渊冲则认为: 直译就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ꎬ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ꎬ把通顺的译文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ꎮ二㊁意译意译ꎬ就是 自由翻译 ꎮ这里的 自由 主要指 结构自由 ꎬ在翻译时ꎬ如果不能遵照原文的结构和表达形式ꎬ我们需要通过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和结果来表述原句中的真正涵义ꎮ在原语中ꎬ修辞㊁语序以及语法与我们的译语存在很大的差别ꎬ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尽力还原和再现原文的语义ꎮ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进行清晰化ꎬ贴合原文所在国家的语言习惯的方式ꎬ使我们的译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遵守原文的语言习惯和正确用法ꎬ但并不一定要坚持原文中的表达形式ꎮ三㊁翻译与直译的相互关系与差异在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具有相互关联和互为补充的特点ꎮ同时ꎬ他们还相互渗透和协调ꎬ直译与意译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ꎮ作为一名翻译人员ꎬ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先掌握原文的创造风格与文章内涵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原文翻译出来ꎬ以译文的特有方式展现原文的本来内涵ꎮ以原文中的理论㊁逻辑与事实为基础ꎬ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翻译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原文理论㊁逻辑和事实翻译后不会有所改变ꎮ在对原文翻译的过程中ꎬ译语并不等同于原语ꎬ但我们在翻译内容方面要尽量保证与原语一致ꎮ不应该对原文进行随意的修改和增加ꎬ如果必须对译文进行文字上的增减ꎬ则要根据表达方式和原文的语言特征有针对性地增减ꎬ切记不能随意修改ꎮ这一原则在意译与直译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ꎬ这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通点ꎮ在任何的翻译工作中ꎬ都要用到直译与意译ꎮ如果在翻译过程中缺少任何一种翻译方式ꎬ很难想象出翻译出来的作品会是一个什么样子ꎮ所以ꎬ在翻译之前要对原文进行充分的阅读与熟悉ꎬ对其中会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ꎬ在翻译过程中利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ꎮ通过一系列的翻译过程与实践ꎬ我们不难看出ꎬ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式在翻译过程中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ꎮ虽然直译和意译仅是翻译人员的翻译手段ꎮ在整个翻译过程中ꎬ两种翻译方式相互合作ꎬ紧密连接ꎬ完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ꎮ即便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手段同时使用了ꎬ但是总体来说直译使用的频率要远远少于意译的方式ꎬ但是不管怎样ꎬ意译和直译都有其存在的依据和意义ꎮ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ꎮ在意译中ꎬ其特点是忠于原作内容为首要前提ꎬ翻译语言是否流畅和通俗易懂放在第二位ꎬ但其优点是并不限于原作的表现形式ꎬ而在直译中同样是把忠于原作内容为首要前提ꎬ或忠于原作中的表现形式ꎬ第二位才是关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性ꎮ由此可见ꎬ意译与直译首先都关注的是原作内容ꎮ当我们遇到原文与译语的结构不一致的情况时ꎬ应该对其进行字字对译ꎬ这样就不能称为直译ꎬ是 硬译或死译 ꎬ即形式主义ꎮ只是凭借其个人喜好和臆断来理解原文涵义ꎬ对原文的结构不做分析考量ꎬ只针对字面含义进行翻译工作这样根本就不能算是意译ꎬ只能叫胡译或乱译ꎬ即我们常说的自由主义ꎮ通过翻译我们不难看出ꎬ意译和直译都有着各自的优势ꎬ所以可以直译的就用直译的方式ꎬ不能进行直译的就用意译的方法ꎬ两者并用才能双管齐下得到我们想要的翻译效果ꎮ通过翻译的实践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ꎬ就是意译与直译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使用的ꎬ而在根本上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ꎮ四㊁直译与意译的应用领域文体的类型多种多样ꎬ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呢?事实上ꎬ我们很难分辨清楚具体该用哪种文体ꎬ有时可以采用直译ꎬ有时可以意译ꎬ有时需要二者的结合ꎮ通常来说ꎬ直译一般应用于一些术语㊁成语ꎬ一些简单句和一些科技术语的翻译ꎮ例如: bookshop(书店)ꎬwarm-hearted(热心)ꎬsecondhand(二手)等等ꎮ这些词语都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ꎮ再例如:Ifeelsomethingmoving(我感觉有东西在动)ꎻIadvisehimgobackhome(我建议他回家)ꎮ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ꎬ同时也有助于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ꎬ通过直译ꎬ便于读者了解原文的内容及写作风格ꎮ在翻译的过程中ꎬ有很多时候是不能采用直译的ꎬ因701翻译的最高境界 直译与意译的完美统一㊀㊀作者简介:吴爽ꎬ吉林师范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英语笔译ꎮ此我们就必须采取意译的方法ꎬ特别是文学著作ꎮ例如:Privatelyhedoubtedmorethaneverwhethertheseformalvisitsonasuccessionoftotalstrangerswoulddomuchtowardshelpingthenervecurewhichhewassupposetobeundergoing.(打心眼儿里ꎬ他越来越怀疑ꎬ正儿八经的一个接一个去拜访这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底对他据说正在治疗的神经病有多大作用ꎮ) ꎮ这句话把 privately formal totalstran ̄gers 分别翻译为 打心眼儿里 正儿八经 和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ꎬ表达十分地道ꎬ又忠实地把意思展现出来ꎮ从上述分析来看ꎬ直译意译相辅相成ꎬ互相补充ꎮ直译意译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方法ꎬ二者是合作伙伴ꎬ有机整体ꎬ因此是不可分割的ꎮ在翻译过程中ꎬ虽然直译㊁意译两种方法都被使用ꎬ但意译的使用频率要比直译多得多ꎮ五㊁意译与直译的统一直译作为在翻译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翻译手段来说是不可或缺的ꎮ在做英语翻译的时候并不能使用简单的意译和直译ꎬ而是要充分理解原文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内容作为翻译基础ꎬ再对原文进行翻译ꎮ使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更好地还原原文内容和结构ꎮ六㊁结语直译意译相互依存ꎬ紧密相连ꎬ二者有其各自的功能ꎬ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点ꎮ在翻译过程中ꎬ我们应避免两种极端ꎬ只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或者只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都是不可取的ꎮ在运用两种翻译方法的时候ꎬ应该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㊁行文的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情感ꎬ然后根据一些基本的翻译准则和方法把译文翻译成符合原语语言习惯的译语ꎮ只有这样ꎬ我们才可以称之为一个有责任的翻译者ꎮ傅雷先生曾经说过ꎬ 以效果而论ꎬ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ꎬ所求的不在不在形似而在神似ꎮ 译文同原文要在形式上和精神上一致起来ꎬ或称 形似 和 神似 ꎬ任何好的译文都是直译和意译的完美结合ꎮ参考文献:[1]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ꎬ2001.[2]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ꎬ2005.[3]孙会军ꎬ郑庆珠.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ꎬ2000(5):11-14.[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ꎬ1984(1).[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ꎬ2002.责任编辑:孙㊀瑶(上接第109页)与文章内容也是最佳关联ꎬ但是作者恰恰利用了这一点ꎬ撰写了一个与人们息息相关㊁特别吸引人的标题ꎬ但文章实质上是利用标题的最佳关联内容引出广告产品ꎮ由于这种情况不完全属于违反关联原则ꎬ它是和关联内容有一部分联系的ꎬ所以笔者称之为引申关联原则ꎮ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公众号有了大量订阅人数之后ꎬ广告商借助名人效应㊁名 公众号 效应来 打广告 ꎮ因为大众普遍心理厌恶推销东西ꎬ所以作者不会直白地在标题里说这是一则广告ꎬ而是拟定一个极其吸引人的标题内容ꎬ吸引大量的阅读量ꎬ文章开头也许和标题有关ꎬ但后面部分则是在打广告ꎬ推销产品ꎮ如: 我后悔没有早知道ꎬ25岁女人的精致生活指南 ꎬ爱美之心ꎬ人皆有之ꎬ这样的标题很能吸引各个年龄段的女性ꎬ想知道如何变美ꎬ打开文章才知道这是一则介绍面膜的广告ꎬ文章内容与标题有关联性ꎬ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ꎬ算是一种隐性的 欺骗 读者的行为ꎬ体现了关联原则的引申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ꎬ加班的老公ꎬ湿冷的冬天ꎬ好想快点过去 ꎬ其实是一则旅游广告ꎮ(三)违反关联原则违反关联原则指的是文章标题吸引读者ꎬ但是文章内容与标题很不相符ꎬ甚至是编造出来的ꎬ表达故弄玄虚ꎬ大量采用感叹号㊁省略号激起人们的强烈情绪ꎬ单纯是为了吸引阅读ꎮ这样的标题多出现在一些娱乐新闻中ꎮ这也是迎合大众心理的表现ꎮ悬疑派 标题党 新闻会激起读者的好奇心ꎬ点击阅读后又会感到被欺骗ꎬ从而引起各种负面情绪ꎮ微信新闻 标题党 常常使用夸张的表达ꎬ 最 只 唯一 的运用非常广泛ꎻ还有的打着 揭秘 的旗号ꎬ故弄玄虚ꎻ有的摆出一副知心姐姐的样子ꎬ娓娓地告诉你 不看就后悔了 ꎬ 震撼 惊呆了 绝密偷拍 国人吓一跳 和你息息相关 这些微信新闻 标题党 常用的表达手法ꎬ简直达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地步ꎮ三㊁结语笔者认为ꎬ同一语境下ꎬ读者所寻找的最大关联和标题编辑者所预设的最佳关联可以画等号ꎬ一旦达到期待的关联程度ꎬ理解过程就停止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众对于标题的理解会朝着 标题党 所期待的语境效果发展ꎮ也正因为此ꎬ很多作者采取了各种手段吸引读者ꎬ用标题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最佳关联内容ꎬ有的内容确实是标题的最佳关联ꎬ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也提供了实质的内容ꎬ是真实可靠㊁赢得读者喜爱的文章ꎬ也为该公众号赢得了大量的粉丝ꎮ而有些则是骗人ꎬ违反关联原则的内容ꎬ激起读者的好奇心ꎬ点击阅读后又会感到被欺骗ꎮ他们创作的标题一开始就未曾预设为具有最佳关联性ꎬ所以后继发生的所有语言交际过程(包括读者对标题的理解)都是脱离关联准则的ꎬ不能反映语言所表达的真实信息ꎮ参考文献:[1]夏临.微信新闻 标题党 现象浅析[J].东南传播ꎬ2017(2):107-109.[2]周艳梅.微信 标题党 的危害与防治[J].数字传媒研究ꎬ2016ꎬ33(12):11-16.[3]安海燕.微信公众平台的标题语研究[D].延边大学ꎬ2016.[4]詹静. 标题党 现象:关联理论的语用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ꎬ2015ꎬ35(4):34-35.责任编辑:杨国栋801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翻译概论翻译直译和意译

翻译概论翻译直译和意译
妹 • Hot-selling books 热销书/畅销书 • black market 黑市 • pillar industry 支柱产业 •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实用文档
含义广为流传的短语、习语
•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 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实用文档
英语句子结构与中文较为接近时
实用文档
三)直译和死译的区别
(1)It was an old and ragged moon. 死译:那是一个又老又破的月亮。 直译:这是一弯下弦残月。
(2)好是很好,可是买这么多扇子干什 呀?
死译:Good is very good, but buy so many fans do what?
直译: It is good, but why do you buy so many fans?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
的眼泪。
• 2)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直译和意译
实用文档
定义和运用和示例 意译的功能和示例 意译和直译的对比和 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直译与意译的中西方研究
1.1 直译与意译在中国的研究
中国的翻译史一共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代到唐宋 时期的佛经翻译。第二个阶段是从明末清初到鸦片战争之前, 外国人大量进入中国的科技翻译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鸦片 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的新思维、新技术等翻译大变革时期。第 四个阶段是从新文化运动至 20 世纪 80 年代的现代翻译时期。 第五阶段即: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当代翻译高潮时期。
zwwh@ 2019 年 9 月
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动态统一
杨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北京 100029)
摘要:作为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怎样使用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中西方翻译界 不休的焦点。文章归纳总结了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国内外历史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在翻译研究 中的三大理论派别,即:直译派、意译派和直译与意译的动态统一派。通过大量的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书籍、论文以 及积极认真的思考,建议提出了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实际应用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其二者的关系应该 处在一种动态统一的状态之中,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关键词:直译;意译;动态统一;原文;译文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7-0160-02
最后,改革开放后至今是我国翻译发展史上的第五阶段。 在这一阶段,郭建中给出的定义是,“直译的文字在表达形式 上,必须在目的语的允许范围之内,且必须遵循原典的表达形 式;意译就是在译文上,可以完全按照目的语的表达形式,而不 必管原始的原典是如何表达的。”许渊冲则说:“直译第一要忠 实于原文内容;第二是忠实于原文形式,第三才是忠实于通顺 的译文。意译是第一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第二是忠实于通顺的 译文,第三才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从东汉时期,安世高从西域带到中原大量佛经起,开启了 中国翻译佛经的大门。不久,翻译界便出现了关于“文”与“质” 的争论,这就是现在翻译界争论直译与意译在中国的最早提 出。这一时期,东晋的高僧释道安提倡直译,提出译文不得增 添也不得删改,只能对于词序做些调整。因此,人们也称他为 “洋为中用”的始祖。与东晋对立的后秦,高僧鸠摩罗什倡导佛 经应该意译,即对原文进行使当改动,以适应中文文体。所以, 他的文字更接近于中国人习惯的口语,被人们接受的程度更 高,至今仍能看到他翻译的文本。唐代高僧玄奘借鉴他们的翻 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即翻译 时应当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可只选择其中一种。但有时为了 语调的平顺,也可以直接使用音译,如《心经》。以上是中国古 代的翻译家们对直译与意译的一些探究。
到了第二个阶段,是明末清初到鸦片战争时期的翻译,即 17 世纪初到 19 世纪中叶。随着外国传教士、商人、探险家的大 批涌入中国,中国的学者开始翻译欧洲国家的宗教、哲学以及 自然科学的著作。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为了传达原意, 多数译者选择了直译的方法。但是,这次翻译高潮时出现的译 论较少,值得一提的仅有魏象乾及其著作《翻清说》。他提出
到了翻译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即新文化运动至 20 世纪 80 年代。茅盾曾提出“: 我觉得直译,并不一定是一个字对一个 字,非要不添不减才对……直译就是不能歪曲作品的原貌,能 表达作品呈现出的精神。”他还说:“翻译文学作品就应该用直 译,早就没探讨直译、意译的必要了。但最大的问题是,在翻译 中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往往将作品的‘形貌’与‘神韵’割裂。” 他曾提出,译文要译出原文的“神韵”。他一直提倡直译,并认 为直译与“神韵”相一致,并无矛盾。
无论追溯中国还是西方历史,人类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 究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一项思维活动,翻译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而作为翻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二者是怎样 在翻译过程中加以使用的:何时用直译,何时用意译,应当根据 翻译当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而不是要直译从头到尾都直 译,要意译从始至终都意译。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应权衡利弊, 灵活运用,而不该只直译就是走形式主义、就是“硬译、死译”; 也不该只意译就是走自由主义、就是“胡译、乱译”。
收稿日期:2019-04-10 修回日期:2019-04-25 作者简介:杨颖(1985—),女,北京人,在职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正译”须“不增不减,不颠不倒,不恃取意。”他翻译的语言是汉 译满。
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是我国翻译理论界的第 三个阶段。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文化、技术、科技、经济等方 面的先进著作大量涌入,不少人专门翻译这些有先进思想的著 作,以飨饥饿许久的国民。这一时期,严复作为当时最著名的 翻译家,首次将“信、达、雅”三准则作为翻译准则。他翻译的 《天演论》,是最早将西方资本主义科学著作翻译成中文的。在 这一时期有位直译的代表人物即:鲁迅,他认为“宁信而不顺” 才对。除以上两人的观点外还有朱光潜,他认为,“‘直译’就是 按原文字面来翻译,有一字就译一字;有一句就译一句,字句的 前后顺序不可更改。‘意译’就是用自己的话将原文复述出来, 不需要完全按原文的前后顺序说。”(罗新璋,1984:453,454)
通过大量的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书籍论文以及积极认真的思考建议提出了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实际应用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其二者的关系应该处在一种动态统一的状态之中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OISvSeNrs1e0a0s9E-n5g0l3is9h 海 外 英 语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今天“一带一路”政策提出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进一步交 流加深,翻译界大展拳脚的时பைடு நூலகம்到了。我国的翻译界正在开始 又一次发展高潮,各语种翻译都层出不穷。
1.2 直译与意译在西方的研究
西方的翻译历史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近代等发 展时期。
根据西方翻译历史的最早记载,古代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位 翻译理论家是罗马的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