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九年级必修)

合集下载

冀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1课《雪》ppt

冀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1课《雪》ppt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7.121. 7.1**J uly 1,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7 月1日 星期四* *21.7. 1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21.7. 1*July 1,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7/1/2 021
凛(lǐn)冽(liè)
根据下列解释给出相应词语:
①学识丰富:博识 ②美好艳丽达到了极点:美艳之至 ③形容目光明亮:目光灼灼 ④鲜明艳丽:明艳 ⑤溶解:消释
⑥繁荣,旺盛:蓬勃 ⑦光彩鲜明耀眼:灿灿 ⑧(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7/12021 /7/1Thursday, July 01, 2021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其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者。
字词注音
磬(qìng)口 嘻(xī)笑 褪(tuì)尽
博识(shí) 忙碌(lù) 闪烁(shuò)
朔(shuò)方 灼(zhuó)灼 粘(nián)连
旋(xuàn)风 旋(xuán)转 血(xuè)红
龙眼核(hé)
阿(ā)罗汉
脂(zhī)粉奁(lían) 胭(yān)脂(zhi)
作者更欣赏哪里的雪?
背景引导
①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 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 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 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 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 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 的生活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②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是鲁迅战斗的严酷 的现实环境。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作为战 士,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不同的个性情怀。

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其实,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

《雪》(鲁迅)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 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鲁迅)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

2.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2.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方式: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山遍野。

文人墨客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雪景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谢道韫“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告诉我们,雪是轻柔的;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雪是洁白,壮丽的;韩愈“故穿庭树作飞花”告诉我们,雪是俏皮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这个文学战士笔下的雪有何特点,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呢?二、齐读,整体感知1、请大家翻开课本,齐读课文,一起去感受鲁迅笔下的雪。

2、大家自己说说读得好不好?朗读的评价标准有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流利大家已经做的很好了,那有感情这方面做的如何呢?等我们对它深入了解以后,同学们自己来评定一下吧。

3、作者给我们描绘几幅雪景图?(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三、品读,理解主题1、比拟一下,你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在文中找到依据,并用“我喜欢作者笔下的雪,从中,知道它”句式答复。

(老师示范)如:我喜欢作者笔下江南的雪,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中,知道它滋润美艳,富有生机。

2、引导学生先集中赏析江南的雪(指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感情,反复朗读品味。

)(1)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江南的雪有一个色彩斑斓的、充满生机的环境。

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

罗田县双凤坳中学廖灿春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单元的诗歌都是歌颂大自然的作品“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本诗写于1936年2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已在诗人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了我们的东北三省,正在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中共中央已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在全国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2月,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即将率领红一方面军,以“国中人民红军抗日先锋”的名义东渡黄河,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

出发前,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想到中国的政治格局将要发生大的变化,于是一气呵成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本词把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意境壮丽,气势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上片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中国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抱负。

教学生读这首诗,反复诵读是根本,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胸怀,气势和感情;揣摩词作的凝练、贴切而又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词作的下片是教学的难点。

诗人对历史英雄委婉批评是为了抒发自己作为革命领袖将创造超越一切古人的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

2、感知诗歌中描绘的具体景象,深入领会词的主旨。

能力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析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领会诗歌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议论、抒情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雪总是能激发诗人的诗兴,所以古往今来写雪景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沁园春-雪》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沁园春-雪》课件(共39张PPT)
领袖诗人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轮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轮读经久不息)
.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Fra bibliotek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福田河中学 朱云鹤
这首词“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 词牌名 间隔号 题目
读豪迈诗词
读豪迈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
qìn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37张PPT)

写作背景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 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 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 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á n]上视察地形,欣 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 壮丽诗篇。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 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 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 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 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风流人物 ( A.shù B.shǔ )
⑤还看今朝(

( A.zhāo
B.cháo )
1.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连线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上 阕 前三句 中七句 后三句 中七句 前两句
末三句
具体描写:用几个典型景物展现北国雪景 想 象:红日映雪的景象 概括描写: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色 下 阕 论风流人物 承上启下,实现由景及人的过渡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 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 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 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 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 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写 法 探 究 1、词的上阕在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和 哪些写法?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议 论 、 抒 情 )
歌 颂 无 产 具体评论:“惜” 阶 级 歌颂时代英雄:“数” 英 雄 承上启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 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讲解一、创作背景。

1. 时代背景。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刚刚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共同抵抗外敌。

2. 作者处境。

-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领导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的革命形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远大的展望。

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视察黄河时所作。

它既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也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二、文体知识。

1. 词牌与题目。

- “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用作词牌。

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点明了词的主要描写对象。

2. 词的特点。

三、文本解读。

1. 上阕解读。

-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范围之广,“冰封”“雪飘”动静结合,描绘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几句中,“望”字统领下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视野广阔。

“惟余莽莽”写出了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的景象,“顿失滔滔”则生动地表现出黄河因结冰而失去了往日的奔腾气势。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作银蛇舞动,把高原比作蜡象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群山和高原以人的意志,展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想象之景,在晴天的时候,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景色格外艳丽迷人。

2. 下阕解读。

- 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的北国雪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雪》四人谈课件(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雪》四人谈课件(新版)苏教版

第八页,共29页。
基础(jīchǔ)字词


(zhěngtǐ)感

黄蓓佳 bèi 须臾(xūyyúú)
笑yè靥
缱绻 qiǎn quǎ契n 合 qì 冗杂 rǒng
第九页,共29页。


(zhěngtǐ)感

须臾(xū极yú短):的时间(shíjiān)。
率性: 由着性子;任性。
缱绻: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契合: 符合。
《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 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 的联想。联想什么?兴是把它写出来了,举例:“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yībàn);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yībàn)。
第十五页,共29页。
研读(yán dú) 课文
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因为水鸟 和鸣,也可以(kěyǐ)喻男女相悦。又如:“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这也是先起兴,后引出本诗的中心。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课文(kèwén)小 结
《简洁精纯的<雪>》,在本文中,作者认 为《雪》最主要的特点(tèdiǎn)是层次丰富 ,文字简洁,形神兼备。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课文(kèwén)小 结
《<雪>的独特之处》,本文着重分析了《雪》 一文运用的对比(duìbǐ)手法,指出鲁迅把“暖国 的雨”“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作了对比 (duìbǐ)、衬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zhěngtǐ)感

• 创作手法 • 景与性格的关系
(guān xì) • 语言特点 • 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领略江南雪的美艳和朔方雪的坚强,体会鲁迅先生的惆怅孤独和坚韧。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重要的语句,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对比衬托的手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从朔方雪飞舞的英姿中能感受韧性战斗的豪情
二、学习过程
(一)粗略认识鲁迅
1、素有“北大醉侠”之称的孔庆东曾经说,台湾著名的学者李敖之所以敢口出狂言,自恃才高,是因为他没有读过鲁迅的作品,不知道现代中国还有深刻如鲁迅的作品。

有人说,身处顺境的人们如果读鲁迅,会觉得过于沉重,过于激烈,过于剑拔弩张。

不过,如果是身陷困境的人读鲁迅,总会油然而生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读鲁迅的作品最好是站着读。

2、读鲁迅,首先要进一步了解鲁迅。

请同学们看这几段文字,说说你从中读出什么内容。

①鲁迅生活的时代非常黑暗,当局者镇压残杀爱国青年。

②鲁迅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非常寂寞孤独彷徨,甚至空虚
③鲁迅很爱国,愿意为国洒热血。

④鲁迅很坚强,愿意为希望奋斗。

⑤鲁迅个性张扬,独立。

3、鲁迅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混乱的年代之一。

生活在其中,鲁迅显得尤其艰难。

他为古老中国的前途担忧,他不断揭示中国人的劣根性,希望借此引起疗救的注意。

但作为文化战士的他,不但为当局者所仇视,屡次被列入暗杀的黑名单,深受黑暗势力的压迫,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还有一些人写文章骂他是封建余孽,堕落文人,骂骂他也就算了,还有人到处散布有关他的谣言,说他收了俄国人的钱,说他做了日本人的探子,说他逃到了香港,。

真正能跟他并肩作战的知心同伴很少。

而且,他早年的个人生活很不幸,身体也不是太好,经常受疾病的折磨。

所以有人说,鲁迅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但让人钦佩的是,在这种种的压迫折磨之下,他始终没有沉沦没有放弃,他始终能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肯轻易随声附和,他始终在韧性地战斗,虽然有时很孤独。

所以写鲁迅传记的王晓明,诚恳地建议我们,“当然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继续爬在地上仰视鲁迅了,你甚至不妨看他作自己的同类,也是一个社会漩涡中的挣扎者、苦斗者,甚至失败者,但是,惟其如此,我们更不能忽视那挣扎背后的深思,苦斗之中的坚忍,失败所蕴涵的启示:与天神的轻松的凯旋相比,凡人的苦斗之后的失败,才更值得深思,也更令人尊敬。


4、认识了鲁迅生活的时代,又进一步了解了鲁迅之后,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雪的世界,并借助这飞舞的雪花去探寻雪背后鲁迅的心灵世界。

(二)走进雪的世界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出自何处,鲁迅在文中写了几种雪。

《野草》;两种,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2、提到“江南”,我们往往会想起“草长莺飞、吹面不寒杨柳风、粘衣欲湿杏花雨”这类美丽的诗句。

鲁迅的故乡在浙江的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

所以,在鲁迅的小说或散文中,江南往往指的就是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