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模型计算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模型

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模型

持久性污染物;
河流为非恒定流动;
连续稳定排放;
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要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4、 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
段。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
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 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①岸边排放
c(x, q)
ch
H
cpQp
M q x
exp
q 22 4M qx
exp
(2Qh q)2 4M q x
式中:q=Huy
Mq=H2uMy c(x,q)-(x,q)处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 Mq-累积流量坐标系下的横向混合系数; 适用条件:
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t
0 e t
eQ V K1 t 0
如 t 0
,则 t
1
ln 1
溶解氧模型
dDO dt
Q V
(DO0
DO)
K2
DOs
DO
R
其中
R rA B
(上模型方程没有考虑浮游植物的增氧量和排入湖或库的废水 带入的氧量。)
习题:P101: 3
4-4 水质模型的标定
混合系数估值
经验公式 • 流量恒定、河宽大、水较浅、无河湾的顺直河流:
M y xu
exp(
uy2 4M y x
)
exp
u2B
4M y
y x
2
2、非岸边排放
c(x,
y)
exp
K
x 86400u
c h

第三章水质模型

第三章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
1.1 水质模型的主要问题和分类
一、 问题 (1)为了避免一条河流产生厌氧而使水质保持 在给定的条件,应当在何处建立污水处理厂? 多大规模、什么样的处理效率才能保证溶解 氧浓度不低于水质标准? (2)为了合理地利用某一区域的水资源,该区 域应当发展何种工业以及多大规模的工业才 能使该地区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保证水 资源不至于受污染。
C0 1 k1x
Q
u
2019/11/25
25
例题2:河流的零维模型
• 有一条比较浅而窄的河流,有一段长1km的河段,稳 定排放含酚废水1.0m3/s;含酚浓度为200mg/L,上游 河水流量为9m3/s,河水含酚浓度为0,河流的平均流 速为40km/d,酚的衰减速率常数k=2 1/d,求河段出 口处的河水含酚浓度为多少?
• 水质模型的分类:
1、按水域类型:河流、河口、河网、湖泊 2、按水质组分:单一组分、耦合组分(BOD-DO模型)、
多重组分(比较复杂,如综合水生态模型) 3、按水力学和排放条件:稳态模型、非稳态模型
水质模型按 空间维数分类
零维水质模型 一维水质模型 二维水质模型 三维水质模型
2019/11/25
0
水质模型
(4)按水质组分是否作为随机变量,可分为随 机模型和确定性模型。
水质模型还可以按模型的其他特征分类。如 按水质组分的迁移特性,可分为对流模型, 扩散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按水质组分的 转化特性可分为纯迁移模型,纯反应模型和 迁移-反应模型等。
0
水质模型
1.2 水质模型的发展及建立步骤
一、水质模型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1925-1965年):开发了比较简单的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和溶解氧(DO)的双线 性系统模型,对河流和河口的水质问题采用 了一维计算方法进行模拟。 第二阶段(1965-1970年):研究发展BOD—DO 模型的多维参数估值,将水质模型扩展为六 个线性系统模型。发展河流、河口、湖泊及 海湾的水质模拟,方法从一维发展到二维。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四节水质模型介绍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四节水质模型介绍
第四节 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 迁移、扩散和转化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 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

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水质模 型的目的是用来描述污染物数量与水环境影响因素之间 的定量关系,从而为水质分析、预测和水环境管理提供 基础的量化依据。

本节讨论的水质模型主要是:氧平衡模型、湖泊富 营养化模型和有毒有机污染物归趋模型。

一、氧平衡模型
1. Streeter-Phelps(S-P)模型(河流水质自净模型)

S-P模型的建立基于两项假设: (1)只考虑好氧微生物参加的有机物降解反应,并 认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2)河流中的耗氧只是有机物降解反应引起的。有 机物的降解反应速率与河水中溶解氧(DO)的减少速 率相同,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的复氧速率与河水中 的亏氧量 D 成正比。

极限距离:
极限溶解氧:
(DC为极限氧亏)
2.托马斯(Thomas)模型

对于一维静态河流,在S—P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沉淀、絮 凝、冲刷和再悬浮过程对BOD变化的影响,引入了BOD沉 浮系数k3 dL
u -(k1 k3 ) L dx u dD k L - k D 1 2 dx
湖泊水质模型的类型:
湖泊水质模型可划分为:多元相关模型;输入输出 模型;富营养化预测模型和扩散模型,这里仅讨论富 营养化预测模型。

2. 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对于停留时间很长、水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的中小 型湖泊和水库,可视为一个均匀混合的水体。 沃兰伟德假定,湖泊中某种营养物的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率,是输入、输出和在湖泊内沉积的该种营养物量 的函数,用质量平衡方程表示就是:

水质监测数学建模[整理版]

水质监测数学建模[整理版]

水质检测与等级评判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地表水的污染问题。

在对地表水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某村的四口水井的水质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模型中用到了线性加权综合法和逼近理想点(TOPSIS)的排序方法,根据所给的数据对四口水井的水质进行排序。

由于水质评价中包含一些不明确的方面,因此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借助于稳态条件的一维水质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主要污染指标的分布区域`。

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根据商丘市某村四口水井水质评价的特点,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模糊关系矩阵,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定水质的等级。

首先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通过用均方差法计算权重系数,再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模型计算调查项目的加权综合评价值,最后进行排序。

用均方差法所求得的权值在逼近理想点法中同样有效。

因此,在A模型权重确定后,我们运用逼近理想点法引入一个虚拟的正理想解和一个负理想解,他们分别是所有评价对象中该指标的最好的、最差的,这样,就可以求出各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然后计算各个评价对象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进而评价各评价对象的优劣序。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采用A型的权重系数,因此可以利用原始数据信息排序,信息损失小,比较精确。

由于在本题对水质的研究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于问题二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在模糊评判法中构造变权函数算得权重矩阵,对水质等级进行判断。

关键词:水质、综合评价、模糊数学、评价因子、隶属函数一、 问题重述某村内有各相距500米以上的四口水井,分别位于村东、村西、村南和村北,由于农业和生活排放废物使地下浅表水遇到污染,水质监测资料如附件1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1)请用2种以上的数学方法对该村的四个井水的水质进行排序,并比较是否由于方法的不同导致存在着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请对该村的四个井的地表水分别进行水质等级判断。

(水质分级标准参考附件2,或自己查有关资料)二、 问题分析2.1问题背景分析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4.2水质模型及应用讲解

4.2水质模型及应用讲解
水质模型及应用
胡莺
水质数学模型分类
按上游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动态模式、稳态模式 按水质分布状况: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 单一组分、多组分耦合模式 水质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 解析解模式、数值解模式
水质模式中坐标系的建立
以排放点为原点 Z轴铅直向上,X、Y轴为水平方向 X方向与主流方向一致 Y方向与主流垂直
一维稳态模式 P72
对于一般河流,由于推流导致的污染物迁移作用要比 弥散作用大得多,可忽略弥散作用:

C 为污染物的浓度; Dx 为纵向弥散系数, ux 断面平均流速; K 为污染物衰减系数
模型的适用对象:污染物浓度在各断面上分布均匀的中小
型河流的水质预测 P72例4-2
BOD-DO耦合模型(S-P模型)
• 2、计算最大氧亏处的临界DO浓度和临界点位置
• 3、利用EXCEL求解并绘制出BOD、DO的浓度沿程变 化曲线(选作)
托马斯模式 P75
x c exp ( K 1 K 3 ) c0 86400 u x exp ( K 1 K 3 ) 86400 u K 1c 0 x D D exp K 0 2 K 2 ( K1 K 3 ) 86400 u x exp K 2 86400 u K2 K 2 ( K 1 K 3 K 2 ) D0 u xc ln K 2 ( K1 K 3 ) K1 K 3 K 1 ( K 1 K 3 )c 0 c0 (c0 Q p c h Qh ) /(Q p Qh ) D0 ( D0 Q p Dh Qh ) /(Q p Qh )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以 及起始点处假定完全混合 后的初始浓度的计算

2 一维水质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  一维水质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A x e
一 u a t ) 十七几 。 炙 , 一 , 尸 + K , a t )
, ., 五 a t
Ax ' 2 A x ' ( 5 - 1 0 b )
= a C 二 : + 那夕 十 厂l + ,
式中
“ =吸 —
, u a t a t E,
+ 8 C Q 一 与( E , 十 E , 十 E , ) 与+ T S , A
8 x 一 ” - 一8 x -一 式
 ̄ ,

l+1 中
C 式
a=L 甲 , - , 1 △x`
, A t E,
u A t 一L - ) 6 =(
△尤
Y= l 1 一—
稳定性条件:
一 一 一 一
a C 二 : 十 床一 二 1 十 厂尸
_E 山
△工‘
一, & , A t )
u A t E A t ,
然河流,常采用下列方程:
丝= K , ( O } - O ) 一 K , D d t
水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与水温有关,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s O
4 6 8
( 5 -7 )
式中, 0为水中溶解氧 ( D O ) 浓度; O : 为水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 D = O , - O 为溶解氧饱和差,即氧亏;K 2 为复 氧系数。
乃 刀
a k - 2

之 -l
‘ 备 扣



= 9 1 一 l w W 1 C Z n f l
日 其
对于i = 2 , ・ 一 , k 一 1
C 尸=
S一 a i g i - 1 其中9 1 , w ; = 一 共一 戏一 a i w , - l Pi 一ai wi _ t

水质模型及应用

水质模型及应用
氧垂曲线与临界点(最大氧亏值处)
饱和溶解氧及氧亏的计算
DOs 468 31.6T
DOs:饱和溶解氧(mg/L); T:气温(℃)
DDO DsO
D:氧亏值,mg/L; DO:实际的溶解氧值,mg/L
cc0
expK1
x 8640u0
处假定完全混合 后的初始浓度的计算
• 1、利用S-P模型算出DO浓度为饱和值80%的位置 (即距始端的距离)和该点相应的BOD浓度值。
• 2、计算最大氧亏处的临界DO浓度和临界点位置
• 3、利用EXCEL求解并绘制出BOD、DO的浓度沿 程变化曲线(选作)
托马斯模式 P75
c
c0exp
(K1
K3
)
x 86400u
D
K2
K1c0 (K1
K3
)
exp
(K1
K3
)
x 86400u
exp
K2
x 86400u
D0
exp
K2
x 86400u
xc
K2
u (K1
K3
)
ln
K2 K1 K3
K2(K1 K3 K2)D0 K1(K1 K3)c0
c0 (c0Qp chQh )/(Qp Qh )
D0 (D0Qp DhQh )/(Qp Qh )
河流水质模型
•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稳态模式、S-P模式(适 用于河流的充分混合段)
• 托马斯模式(适用于沉降作用明显河流的充分混 合段)
• 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适 用于平直河流的混合过程段)
• 弗罗模式与弗-罗衰减模式(适用于河流混合过程 段以内断面的平均水质)
• 二维稳态累积流量模式与二维稳态混合衰减累积

水质检测的数学模型

水质检测的数学模型

水质指标评价问题的数学模型摘要生活用水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根本问题,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在重点保护和治理的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通过对商丘某县四口水井水质标准建模分析,希望为该村,为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地方,提供水质量评价标准和预防污染的借鉴方法。

针对问题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在减少指标的同时保留尽量多的原始信息。

对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求解,得出四口井的得分,据此得出结果;对聚类分析法,通过聚类减少指标量,然后根据密切值法得出四口井的排名。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结果南井第一,北井第二,东井第三,西井第四;R型聚类分析模型结果为东井第一,南井第二,西井第三,北井最后。

针对问题二,首先提取水质检测数据和水质分级标准表中都有的指标,然后剔除水质分级标准中各水质类型均相同的指标,确定八个指标为本问题的原始指标。

将水质分级标准表中的I类、II类、III类三类数据当作水井样本,和原来四口水井一起,组成一个样本容量为七、指标个数为八的新样本组合,利用问题一的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软件求解,得出七个井的得分,对这七口井进行排名,然后根据排名确定水质分级。

针对问题三,结合问题一二的计算结果,从描述四口水井的概况开始,有针对性的分析污染原因,以及污染影响和对应的整治措施,为村民们提供较好的处理污染的方法,根据一些健康的饮水常识,为村民今后的饮水健康提出几点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密切值法;水污染检测;指标;无量纲化;1问题的重述河南省商丘地区某村内有各相距500米以上的四口水井,分别位于村东、村西、村南和村北,由于农业和生活排放废物使地下浅表水遇到污染,水质监测资料如表1所示.表1:水质监测数据2009 年10月15日商丘某村井水水质监测数据报告编号:商水监/ SM089-2009 监测日期:2009.10.152009 年10月15日商丘某村井水水质监测数据/ SM089-2009 监测日期:2009.10.15报告编号:商水监(1)请用2种以上的数学方法对该村的四个井水的水质进行排序,并比较是否由于方法的不同导致存在着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光炽
水质模型
输入数据
李光炽
水质模型
计算结果(水位)
6 5.5 5 4.5 4 3.5 3 2.5 2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断面01 断面06 断面11 断面16 断面21
李光炽
水质模型
计算结果(流量)
300 200 10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断面01 断面06 断面11 断面16 断面21
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课程论文 用四点线性隐格式离散求解河道水流,采用 逆风格式求解水质指标变化过程。河道为长 20公里,平底坡的棱柱形河道。河道大断面 为梯形,底宽100米,边坡1:3,出口断面底 高程0.0米。选用计算参数如下: x 1.0 公里 , t 10.0 分钟。边界条件如下: Q 0.0(m 3 / s) 上游边界: t 下游边界:Z 4.0 1.5 sin(12 )(m) (t以小时计) 离上游边界5公里处有一排污口,排放量为 100g/s。
李光炽
水质模型
计算结果(BOD浓度)
12 10 8 6 4 2 0 0 -2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断面01 断面06 断面11 断面16 断面21
李光炽
李光炽
水质模型
论文内容要求 1 基本方程:水流基本方程、水质基本方程及 定解条件; 2 差分方程:离散格式及离散过程; 3 计算方法:边界条件的处理、差分方程的求 解; 4 计算流程:编程实现及程序框图; 5 结果分析:断面水位、流量和水质指标的变 化过程及关系,初始条件的影响范围,计算参 数的灵敏性分析; 6 认识体会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Βιβλιοθήκη 李光炽水质模型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李光炽
水质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