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及中医护理体会

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及中医护理体会

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及中医护理体会作者:蒋胜梅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6期【摘要】 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痞病)中医护理常规进行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以中医特色饮食调护及脾胃外治为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药调理的同时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45-01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据我国某市医院一份调查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该院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1]。

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的一项近期研究显示,上海地区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患者中,器质性消化不良占 30.6%,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占69.2%。

FD是由胃十二指肠部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上腹不适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心下胃脘痞塞、满闷不适为主症,按之柔软,触之无形,且常伴有疼痛、胸膈满闷、纳少、大便不调等病症。

我科制定了以中医特色饮食调护及脾胃外治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痞病)中医护理常规,并在临床诊治中予以实践,通过对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6例FD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证明中医特色护理对FD的诊治疗效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 FD 患者 156例,均符合罗马 III 诊断标准[2],年龄 28-62 岁,平均年龄39.4 岁。

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22例。

按照辨证论治将156例患者分为以下四型:其中寒热错杂型 53例,脾胃虚弱型45例,气机郁滞型41例,脾胃湿热型 17例,平均住院天数10.3d。

1.2 方法1.2.1 按照我科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痞病)中医护理常规,不同症型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如下。

中医护理在改善胃肠功能中有什么特色方法

中医护理在改善胃肠功能中有什么特色方法

中医护理在改善胃肠功能中有什么特色方法胃肠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胃肠功能出现紊乱时,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胃肠功能方面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的人,中医护理强调饮食的合理性和规律性。

首先,饮食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

主食应以谷物为主,如大米、小米、玉米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同时,适当摄入水果、肉类和蔬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其次,根据个人体质和胃肠状况,选择适宜的食物。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可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生姜等;对于胃火旺盛的人,则应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西瓜等。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咀嚼,减轻胃肠负担。

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胃肠功能。

足三里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按摩时,用拇指或中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 1-2 分钟,每天 2-3 次。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

按摩中脘穴能够和胃健脾,促进消化。

可用手掌顺时针按摩中脘穴,每次 3-5 分钟。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 2 寸处。

按摩天枢穴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腹泻等问题。

按摩方法与足三里穴类似。

三、艾灸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艾灸神阙穴,即肚脐。

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肚脐 2-3 厘米的上方进行悬灸,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1 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心得体会
辨证:寒热互结、气机壅塞 治法:寒热并用、和中消痞 方药:黄连泻心汤加减 半 夏 1 0 g 、黄 芩 1 5 g 、干 姜 6 g 、黄 连 6g、吴萸3g、太子参10g、陈皮10g。 因现代医学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病因中[1],心理因素的作用逐渐受到 重视,因此均在上述4型的治疗中,加薄荷 20g、扁豆10g,薄荷轻药重投以疏肝,扁豆 甘淡温和,健脾化湿,两药相合疏肝和胃, 清宣升提以使脾升胃降,肝气条畅。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化门诊属于常 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胃 肠道功能紊乱为主所致的一组症候群, 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 饱、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罗 马Ⅲ标准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 腹疼痛综合征。
本人在治疗该病过程中,部分参照罗 马Ⅲ分型标准,还包括部分临床表现与功 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一致,但尚未达到诊断 标准者(主要是发病时间及胃镜检查普及 率)。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基础治 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诊治思 路分析总结如下。
Chinese medicine 中医中药
CHINA HEALTH INDUSTRY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心得体会
张开强 (绵竹市中医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经验。方法 临床工作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中医
为主,西医为辅,配合心理疏导,对病人进行回访,得出较好的治疗方案。结果 中医在本病治疗中疗效值得肯定。结论 中医对本
2 调护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稳
定。 (3)少吃易引起腹胀的食品,减少胃
肠道内的气体:①避免进食含气的饮料, 如汽水、可乐等。②避免吃产气的食物如 萝卜、洋葱、豆类、白薯、蜂蜜、牛奶、蔗糖 等。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与思路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与思路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与思 路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证研究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估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与特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 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 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随访与复发率统计
随访时间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一般建议至少随访3个月以上。
复发率统计
记录患者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05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挑战与展望
存在问题与难点
01
诊断标准不统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表现和排除器质性病变,但目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和气血 、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饮食是治疗的关键。建议少 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症状。中医提倡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太极拳等。
情志调护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情志调护非常重要。患者可 以通过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来缓解症状。
03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实证研究
临床试验研究
临床试验是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目的在于探讨中医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问题 。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传输、排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始终以整体观念为基础,通过辨证施治准确抓住病机,以调整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为目标,从而实现疾病的根治。

下面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几种常用方法。

1.食疗法:食疗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面。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恰当的食物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寒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选择温热性食物,如姜茶、红糖水等来缓解症状。

对于胃寒型的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温热水果等。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过量摄入刺激性食物等。

2.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炙甘草、陈皮、生姜、枳壳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和脾胃、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等方式,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3.针灸治疗:针灸疗法通过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整体的气血循环和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关元等。

对于厌食、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选择食欲增加的穴位进行刺激。

4.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腹部肌肉的松弛,改善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揉腹、粉腹、顺时针轻揉腹部等。

5.心理调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在中医药治疗中也很重要。

对于焦虑、紧张、情绪波动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行为疗法等方法,通过改变心理状态,缓解病情。

总之,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整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食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疗法和心理调整也都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法,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什么是消化内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进行治疗和护理?

什么是消化内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进行治疗和护理?

什么是消化内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进行治疗和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其特点是在排除其他明确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反复或持续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它的病因复杂,可能与心理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和护理应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表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通常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并无器质性病变。

这些症状可长期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其他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鉴别诊断,是医生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步骤。

因为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但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胃肠动力不足、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此外,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因之一。

同时,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选项:第一,抗酸药。

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用于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痛和胃灼热感。

第二,促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可增加胃肠道蠕动,改善胃排空,减少胃胀和腹痛。

第三,抗抑郁药。

对于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可以改善情绪和消化症状。

第四,抗焦虑药。

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是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西医治疗疗效不甚满意,更多的学者把目光投注到中医中药。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及“胃痞”等范畴,认为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以脾虚为基本病机。

合理的饮食宣教、适宜的精神调护等中医施护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饮食宣教饮食与FD 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胃电检查,腔内测压、核素扫描等运动功能检查,50%以上患者胃内活动异常,胃窦低张,胃排空延缓,致胃肠排空延迟,尤以固体食物为然。

近1/2患者诉说消化不良在进食时症状加重。

《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须经胃的腐熟,脾的运化才能转化为能被人体所利用的精微物质。

脾主升清,胃主受纳,如脾胃升清失常,则表现为饱、厌食、嗳气等症状。

故通过调摄饮食,以益胃健脾,使脾胃功能正常,是治疗FD 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日常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注重向患者宣传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为宜,从而改善由于胃动力不足,排空迟缓所造成的饱胀、胃痛等症状。

要求患者进食软食、易消化食品,忌食肥甘厚味脂肪餐和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避免胃酸过度分泌,从而引起返酸、烧心等症状。

还可以根据FD 患者的体质制定适宜的食谱,如炖猪肚,补脾和中,适于脾虚食欲不振的患者经常食用;姜橘土豆汁,健脾理气,温中止呕,适于因胃寒而胃痛、呕吐、恶心的患者;佛手柑粥,清香开胃,理气止痛,适于老年胃弱,胃痛、嗳气频频的患者。

通过食疗调理脾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精神调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精神心理因素在FD 患者表现出更多精神上的痛苦。

FD 患者较器质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再现出更多精神上的痛苦,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也是本病的一个特征。

FD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生活质量越差。

实验证明:情绪激动时,胃黏膜苍白,紧张时,胃分泌下降,与中医理论“思伤脾”“脾不运化”不谋而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徐丽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徐丽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徐丽文(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广西桂平537200)[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

方法: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需求,从而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整体护理的需求,总结出护理措施包括合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加强心理调整和实施中医护理。

结论:开展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整体护理;合理饮食;中医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老年人与小儿常见的主诉,目前人们对功能性消化不普遍存在误区,不少人长期遭受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等疾病困扰,却不能引起人们对此类疾病的重视,一般自行处理或任其发展,这样会留下许多健康隐患[1-2]。

本次研究是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整体护理的研究,可为本地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需求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会导致死亡,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

当前一个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女性中的患病率为2.8%,在男性中为4.2%。

同时一般情况下,当患者被诊断罹患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等待治疗过程中,期待治疗效果,患者会感到无助、失落,甚至悲哀[5]。

许多研究已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身心疾病,伴发不良心境。

同时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其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形象受损、治疗花费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容易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6-8]。

而焦虑情绪会影响疗效,引起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直接延迟伤口愈合。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护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洗头、洗脚,而是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士必须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9-10]。

2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相关因素2.1饮食不规律: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人体有生物钟,到吃饭时间就分泌胃酸,如果没有食物中和胃酸,胃酸直接刺激胃,有可能造成胃部黏膜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 每餐 以七 分饱 为宜 , 细 嚼慢 咽 。
者 的生活 质量 。西 医治 疗 本 病 主 要 是对 症 治 疗 , 常应
用抑 酸药 、 促 胃肠动 力药 , 对合 并有 幽 门螺杆 菌感 染者
多 的食物 如 豆制 品 、 乳 制 品等 。规律 饮食 , 不 要暴饮 暴
可酌 情行 根 除幽 门螺 旋杆 菌 治 疗 , 对 伴 有 严 重 的精 神 心理 障碍 患者 则 多加用抗 抑 郁药 。 中医治疗 本 病优 势 明显 ,在 中医辨 证治疗 同时对 患者 进 行优 质 的全 方 位 护理 , 显 著增 加 了治疗 效果 , 促进 了疾 病 的恢 复 。现 将
免 进食 辛辣 刺 激性 不易 消化 之食 物 。对 于 进食后 消 化
“ 胃脘 痛 ” 、 “ 胃痞 ” 等 范畴 。
功能性 消化 不 良是 一 种 身 心 疾病 , 严 重 影 响 了患
不 良症状 加重 者 , 应 在 不改 变热 量基 础上 , 减少 食入 的
容量 , 减少 脂 肪成 分 。腹 胀 明显 的 患 者 不要 进 食 产 气
调节 着整个 胃肠道 的 功 能 , 共 同完 成 食 物 的消 化 和 吸
收 。脾升 胃降 功能 的 正 常 发挥 , 依 靠 经 络 系统 联 络 各
主要 是 加 强 患者 的 心 理 、 饮食及生 活方式护理。
个脏腑、 交 通上 下 才 能得 以 实现 。笔 者 在 辨 证 施 护 的

1 0 9 8・
光 明中医2 0 1 5年 5月 第 3 O卷 第 5期
C J G MC M Ma y 2 0 1 5 . V o l 3 0 . 5
3 讨 论
中医骨科 常 规护 理有 明显 的改 善 , 值 得 在 临 床 上 推 广
应用。
参 考 文献
腰 间盘突 出症 以腰 间盘变 性 、 纤维 环破 裂 、 髓 核组
及护理探讨 [ J ] . 广东医学 , 2 0 1 3 , 3 4( 1 3 ) : 2 1 1 2 - 2 1 1 4 .
贴 敷外 治等 中医手法 , 充 分尊重 患 者 的病 情 知情权 , 调 动患 者 的配合 治疗积 极性 , 提 高患 者 的 自身 能动性 , 使
患者 的平 均住 院时 间 、 次 均费用 、 综 合满 意度 都 比传统
基础 上 , 采 用 中药熨 烫 、 中药 熏蒸 、 耳 穴压 豆 、 穴 位按 摩
2 . 1 中药熨 烫 中药 熨烫 , 属 中医外 治 法 范 畴 , 适 应
功 能性 消化不 良是 临床 上最 常见 的一 种功 能性 胃
肠病 , 是 指起 源 于 胃、 十 二 指肠 区域 的消 化 不 良症 状 ,
机 条达 , 气 血 调 和 则 诸 症 除 。正 如 《 素问・ 上 古 天 真
精 神调 和 了 , 气 血也 就 随之调 和 了 。
论》 日: “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 精 神 内守 , 病安从来。 ”
等方 法治 疗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效 果显 著 。简述 如下 。
要 热情 、 耐 心地 向患 者进行 疾病 相关 知识 的宣 教讲 解 ,
帮助 患者 充分认 识疾 病 、 了解病 情 , 提高 患者 对疾 病 的 应对 能力 , 并积 极 配合治 疗 。 1 . 1 情 志护理 约 5 0 % 以上 的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中 医护 理 体会
刘 颖 王 冰 崔颖 学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中医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5 . 0 5 . 1 0 0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5 ) _ 0 5 — 1 0 9 8  ̄2
[ 3 ] 陈勇 , 刘静梅 , 冯滢洁 , 等. 中 医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在 桡 骨 远 端 骨 折 患
者 中 的应 用 [ J ] . 中外医学研究 , 2 0 1 3 , 1 1 ( 2 9 ) : 8 7 - 8 9 .
( 本文校对 : 张杰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5—2 2 )
生化 学 及 内镜 等 检 查 无 明 显 异 常 ( 可 有 慢 性 胃炎 ) 发
现, 其 临床表 现难 以用 器质 性疾病 解 释 , 上腹 烧灼 感等 。中医学 属
1 . 2 饮 食 护理 指导 患 者 调 整 饮 食 结 构 和 习惯 。避
织 突 出压 迫或 刺激 马 尾 神经 为 主 要 表 现 , 以坐 骨 神 经 疼 为主要 综合 征 ; 属 中 医学 “ 痹证 ” 、 “ 腰疼 ” 范 畴 。多 由外伤 、 腰椎 老化 和腰 肌 劳损 诱 发 , I 晦床 上 不 易 根 治 ,
常 反复 发作 。 中医临 床护理 路径 以中医 辨证分 型 为基 础, 结 合 中医 “ 治 未病 ” 的理论 , 运用 针 灸 、 理疗、 按摩 、
本 病 的中 医护理 体会 介绍 如下 。
1 一 般 护 理
1 . 3 生 活方 式 注意 生活起 居要 有规 律 , 避免 过度 劳
累; 多进 行有 氧运 动 , 增强 体质 ; 戒 烟戒酒 。
2 临 证护 理
中 医学认 为 , 脾 主运 化 , 胃主 受纳 , 脾 胃气 机 升 降
[ 1 ] 傅 秀珍 , 陈梦丽, 陈少 华 , 等. 中 医 护 理 临 床 路 径 在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住 院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 J ]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 2 0 1 3 , 2 9(1 3) :
2 2 2 2_ 2 2 2 4.
[ 2 ] 傅秀珍 , 陈梦丽 , 王影 ,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 1 2 9 4例 中 医 症 候 特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