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初一课文沁园春长沙预习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人民、充满豪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2、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当代诗人任泽键写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战地的黄花。

这首诗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主席,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整体感受: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

(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板书)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

三。

具体鉴赏1、鉴赏前三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3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7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7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7篇)《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辅以一定的背景介绍,在反复诵读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咀嚼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应该是可行的。

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的特点很明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然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势必逐渐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说明: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

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词的下阕运用联想,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同学的描写,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心胸阔大。

也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本词的解读基本是流畅、清晰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引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一、前言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介绍一份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选用此篇诗词的原因是其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 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背景;2. 运用课文语言分析和归纳出相关的思想;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阅读课文通过朗读和阅读课文,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其意思和背景。

在阅读时,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背景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思想。

2. 解读课文通过课文的语言分析,让学生归纳出相关的思想,并通过与相关历史事件的对比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

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以及诗意反映的历史现象。

3. 赏析诗歌通过赏析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艺术特点,如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等,以及语言运用的技巧。

4. 练习写作通过练习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诗歌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实施1. 引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例如:毛泽东的革命经历、长沙的历史和地理、诗歌创作背景等。

2. 阅读和解读(20分钟)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让学生轮流朗读,并在读完每段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结合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课文的意义。

3. 赏析和分析(20分钟)通过赏析诗歌,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特点和语言表达技巧,比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能够解读并赏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运用朗读、默写、复述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2)诗歌意境的感悟;(3)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2)作者情感的把握;(3)诗歌创作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意境;(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了解了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分析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并赏析这首诗歌,从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文章;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秋色的诗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浦歌》等,让学生比较分析,体会不同诗人对秋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学会朗读、背诵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学会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诗词的结构和韵律;(3)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3)诗词创作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词;(2)简介《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字词意思;(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2)鼓励学生背诵诗词,增强记忆力。

5. 诗词创作:(1)教授诗词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2)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沁园春·长沙》;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或人物为题材的诗词;3. 深入了解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3. 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4.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重点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运用案例分析法,具体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课文沁园春长沙预习教案-
初一的同学们即将要学习课文沁园春长沙,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初一课文沁园春长沙预习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课文沁园春长沙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三、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彩色字注音) 沁园春(q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ng)寥廓(lio ku) 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 四、朗读训练五、阅读训练1、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2、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5、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六、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彩色字的好处。

) 1、独立寒秋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层林尽染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鹰击长空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鱼翔浅底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