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表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表一:唯物论表二:认识论表三:辩证法之联系观表四:辩证法之发展观表五:辩证法之矛盾观表六:辩证法之辩证否定观表七: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哲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萎靡的---)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一加二)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真理的特点:a.b.c要坚持和发展真理2.认识的特点:a.b.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受主体、客体、实践水平(认识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主体:主要受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马克思哲学主要的世界观及对应方法论

马哲主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1)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人与自然关系:世界观: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首先要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世界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提高发展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在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因果联系【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原创1: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结构图表式)

第 25 页
• 哲学家与路人所关注的事情, 体现出了世界观的不同。哲学 家所关注的是一些关于世界的 根本问题、长远问题;而路人 所关注的只是“脚下”问题、 眼前问题。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 学家,每个人都懂哲学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特点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 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
等。
(2) 亚热带水果:如柚子、柠檬、柑橘、无花果、石榴、酪
梨等等。
(3) 热带水果: 如荔枝、木瓜、菠萝,香蕉等等。
“水果”的“可食用”、“多汁液”、“植物的果
实”三个属性是归属到“水果”这个概念称谓集合下不
可我或缺们的既要吃件到了水果,又没有吃到水果
比较
哲学
具体科学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为泰勒斯在气象方面的丰富知 识而惊叹。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地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 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泰勒斯对这种嘲笑只付之一 笑,没有说什么。两千多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针对泰勒
斯的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 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哲学家与路人所关注的事情有何差别?
第 20 页
C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 结
第 21 页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
C 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 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岀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______________世界观2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世界观3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方法论3 :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岀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世界观5 :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5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世界观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2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世界观3 :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世界观1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政治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源于物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世界观: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方法论: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社会,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辨证唯物法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联系是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世界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十六、 十六、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世界观) 矛盾具有特殊性,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矛盾, 中的不同矛盾、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也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科学的认识事物, 科学的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九、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世界观)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部 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不同 一方面, 两者的功能不同, 分隶属于整体 两者的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部分以一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 功能之和。 方法论) (方法论) •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世界观方法论汇总: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二者相互联结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矛与次矛的辩证关系
矛主与矛次的辩证关系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抓住主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
联系是客观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支持和保护新事物成长
前途是光明的
做好准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道路是曲折的
辩证法
是对立统一
①要勇于承认、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以及三情形)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
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1+1﹥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辩证法(发展)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反之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客观的
注重真理的条件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辩证法
(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联系是普遍的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表(第四课至第十课)
范畴
方法论
世界观
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解放思想,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