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合集下载

如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

如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

摘 ・ 技 点 滴 》 报 刊 。文 章 所 涉 及 的 内容 对 考 生 来 说 是 比较 科 等 新 的或 是 比较 陌 生 的 , 含 了 自然 科 学 方 面 的 某些 新 发 明 、 包 新 发 现 、 成 果 , 映 的 领 域 广 泛 , 及 生 物 工 程 、 古 学 、 体 新 反 涉 考 天 物理 、 环境 保 护 、 命 科 学 等 诸 多 领 域 。这 些 领 域 在 当 今 乃 至 生 以后 都 是 处 于 领 先 地 位 的 学 科 . 映这 些 学 科 的研 究 成 果 。 反 也 就 反 映 了 当今 人 类 最 先进 的科 学 技 术 水 平 。 自然 科 学类 文 章 选 文 的 篇 幅 都 比较 短 小 , 字 比较 简 洁 。 文 般 在 五 六 百 字 , 信 息 密集 度 高 。 但 近 些 年 很 多 高 考 试 卷 都 对 这 一 类 文 章 的 阅读 进 行 了考 查 。这 类 文 章看 起 来 文 字 语 句 并 不 难 , 由 于 内容 覆 盖 面 广 , 但 思 维 容 量 大 , 力 要 求 高 , 较 强 的 综 合 性 , 此 大 部 分 学 生 能 有 因 对 文 章 中信 息 高 度 聚集 的 内容 抓 不 住 要 点 , 不 清 关 系 , 到 理 感
如 何
阅 读
自 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章
陈 志 强
( 建 省 永 春 第 六 中学 , 建 永 春 福 福 320 ) 6 6 2
摘 要 : 科 学技 术 日益 发 达 的今 天 , 在 自然科 学类 文 章 的 阅读 能 力显 得 越 来越 重要 。 生要 有 效 阅读 这 类 文 章 , 要 学 就 有 正确 的 方 法 . 辅 以必 要 的 练 习 。 并 关 键 词 :自然科 学类 文 章 特 点 阅读

高职高考语文之科技文阅读

高职高考语文之科技文阅读
10
原文:“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
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 杀虫剂。
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 蒸剂。
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 的防病作用。
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 农时。
11
以偏概全训练]“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 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 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 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 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雷区四 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
分清主次,仔细对比原文
18
探究5: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 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 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 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 也不会产生减压病……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毫米汞柱以上。
9分
社会科学 类
3
对科学类文章的认识
高考科学类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科技 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 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 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 和推理能力。
4
熟悉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原文,整体感知 第二步,仔细审题,明确范围 第三步,查对原文,筛选整合

「精品」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4)

「精品」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4)

【精品】最新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1)(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各篇文章,完成文后试题,每题5分,共100分.。

(一)“欧洲老鼠”计划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

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

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

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

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

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

”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

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

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

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

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

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

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自然科学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成员有上千种。

它们相貌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茎的不同,多为柱状或掌状,小的如砂石,大的似巨柱。

表面有的平滑、有的结节,有的凹陷,有的呈圆球状……仙人掌的“老家”在美洲,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带,少数生长于热带地区,比如常见的昙花属、蟹爪兰属的一些种类。

之所以能在沙漠的干旱气候下繁衍生息,是因为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为刺状,大大缩小了蒸腾面积,使体内的水分不容易散失。

绿色的肉质茎很肥厚,表面有角质和蜡质,不仅贮藏水分,还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植物每到晚上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则在封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时,还能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该过程,就可以避免白天蒸腾作用损耗水分。

对于沙漠中的行走者,仙人掌就是一棵救命树。

在沙漠中,一棵15米至20米高的仙人掌,可蓄水两吨以上。

每公顷的刺梨仙人掌能储存180吨水,足够养活5头成年牛。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2015年遭遇干旱,当地民众关键的食物和水源、动物的草料都来自刺梨仙人掌。

仙人掌不仅是贮水能手,还是节水模范。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拔出一棵仙人掌称重后有37.5千克,把它扔到角落里6年后再称,重量为26.5千克。

也就是说,这些年它动用自己的储备,在没喝一口水的情况下仅消耗了11千克,但凡换成别的绿色植物,估计早已成了标本。

有些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苛,一旦生长环境被严重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

在众多破坏因素中,人类活动是导致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如无节制的采伐利用、非法贸易等。

间接原因则更为复杂,如大气、水以及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植物所依赖动物群体的退化等。

这些都会直接减少植物群体的数量或间接干扰植物群体的正常维持和更新,当特定植物群体的数量减少到一定数量,就会进入濒危、野外灭绝或灭绝的状态。

仙人掌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对于许多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所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达标训练题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达标训练题

面约为 10 30万平方公 里.到 了冬季则超 过 2 0 00
万平方公里 。 南极 大 陆 的 永 久冰 层 厚 度 超 过 3 0 00
在严寒 中存活是 因为冰 雪本身能起到保 护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 用, 使动植物 与外部极端环境相 隔绝。事 实上 , 气 候 突变对动植物 来说才是致命的敌人。
三 峡 ” 学说 。 的
是 人
在 中学历史课 本 中写着 :距今 10万年 的元 “ 7
谋人是 中国最早 的人类。” 如今这一说法在科 学家 的研 究下有待修改 , 因为在 巫山龙骨坡发现 的“ 巫
山人 ” 2 4万 年 以前 , 元谋 人 还 早 了 3 年 。 在 0 比 0万 这 不 但 是 我 国迄 今 发 现 的 最 早 的 古 人 类 化 石 , 而且 将 中 国 的 史前 文化 往 前 推 进 了 10多 万 0
B极地冰层融化 , . 地球将 因失 去镜面效 应 , 接 受更多 阳光辐射而进一步变暖 。
类化 石 汇 集 到一 起 ,就 会 发 现 长 江 流域 发 现 的人
类化 石 地 点 最 多 , 了总 数 的 8 %, 长 江 流 域 以 占 6 而
c极 地浮游 植 物既依 靠 冰层保 护 , 加速冰 . 又
等 动 物 将 濒 临灭 绝 。此 外 , 流 会 因海 水 温 度 上 升 洋
而改 变 , 水将 吞 噬 一 个 个 文 明 国度 。 海
水 是 少数 可 在 相 当 小的 温度 区 间 里 改 变形 态
的 物 质 。 这 是 因为 水 分 子 间的 连 接 方 式 既 脆 弱 又
灵 活 。其他 物质 的分 子 在 温 度 下 降 时 逐 渐 集 中 , 但 水 在 降 温 到 4 氏 度 的 情 况 下 密度 即 为 最 大 。 一 摄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作者:谢志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12期高考命题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部分的赋分及考查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均放在第Ⅰ卷,设3道题或4道题,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型,考查点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以及推断想象上。

该题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

我们在复习中要想进行有效的备考训练,必须对其选文特点、阅读方法、错项设计三个方面有所了解。

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文特点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

这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即某一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论、新发现。

其主体结构较简单,大致分三部分,开始提出新概念,接着谈论用途、意义,再展望其应用前景。

然而,在主体结构中往往穿插了新旧几个概念,许多不同科学家或流派的观点,新与旧的区别、新概念的优点与缺点等内容,导致其内容复杂化,信息繁多。

如以下简表所示:科技文对象:新工艺(技术、理论等)结构:主体结构穿插内容新概念(新旧几个概念)新用途、意义(不同科学家观点)前景展望(新旧区别)(新概念的优点、缺点)二、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错项设计方式从历年高考题目来看,出题人在错项设计时,基本采用“增”、“删”、“换”、“改”、“变”等方式。

“删”是指出题人在选项中删掉了原文里修饰、限制性词语或内容,这些词语有“大多”“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等,从而导致“缩小范围”、“以偏概全”,“有意缺失”等错误。

“增”是指在选项中增添内容,这些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从而导致“无中生有”的错误。

“换”是指在选项中换掉原文的词语或内容,导致“偷换概念”“指代不明”等错误,“改”是指在选项中改变原文句间关系,从而导致“强加因果”、“颠倒因果”等错误。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3
考 点 精解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 ‚理解词句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1.理解词句 主要考查对文章中重要的概念(词语)或 句子的理解。对概念(词语)的理解一般是选 出最全面准确(或错误)的一项,对句子的理 解一般是选出与原文意思一致(或不一致)的 一项。
第五章
现代文阅读
第 1 节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1)
1
考 点 精解
《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能阅读一般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力层级: 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 价。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 生物、物理、化学、医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 科技知识等领域内出现的新的理论、新的发 明、新的技术,以说明为主,属说明文范畴。
2
考 点 精解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 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 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来看,高考中的社科 文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养,其内容覆盖 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法、 绘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 乐、教育诸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但从表 达方式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 的道理,表现一定的见解和主张。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 项是( )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 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 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念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 精神。 6
命 题 揭秘
解析: 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在第一段末 句可以找到依据,中国之道并非‚现象‛,而是中国 文化中‚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自然科学类文章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自然科学类文章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 自然科学类文章
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文特点
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

这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即某一领域的新工艺、、新理论、新发现。

其主体结构较简单,大致分三部分,开始提出新概念,接着谈论用途、意义,再展望其应用前景。

然而,在主体结构中往往穿插了新旧几个概念,许多不同科学家或流派的观点,新与旧的区别、新概念的优点与缺点等内容,导致其内容复杂化,信息繁多。

如以下简表所示:科技文
对象:新工艺(技术、理论等)
结构:主体结构穿插内容
新概念(新旧几个概念)
新用途、意义(不同科学家观点)
前景展望(新旧区别)(新概念的优点、缺点)
二、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错项设计方式
从历年高考题目来看,出题人在错项设计时,基本采用“增”、“删”、“换”、“改”、“变”等方式。

“删”是指出题人在选项中删掉了原文里修饰、限制性词语或内容,这些词语有“大多”“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等,从而导致“缩小范围”、“以偏概全”,“有意缺失”等错误。

“增”是指在选项中增添内容,这些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从而导致“无中生有”的错误。

“换”是指在选项中换掉原文的词语或内容,导致“偷换概念”“指代不明”等错误,“改”是指在选项中改变原文句间关系,从而导致“强加因果”、“颠倒因果”等错误。

“变”是指在选项中把已然与未然、必然与或然混淆,这一类词语有“将来”“已经”“预计”“有望”“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0·南昌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科学家发现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

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

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

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

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

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

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康复。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

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

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

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

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

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

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1.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B.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C.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

D.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

解析:这些是科学家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并非已经出现的事实。

答案:C2.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主要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B.有了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C.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

D.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

解析:A项,原文说的是“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B项,不是神经元细胞能制造“时间记忆标签”,而是这些细胞含有“时间记忆标签”。

C 项,原文说的是“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

答案:D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弹钢琴极为重要,所以,记忆力缺失的人不宜做这些工作。

B.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多而活跃,对往事发生的时间就会印象深刻,记忆准确。

C.人们在时间感觉上觉得过得快还是慢,取决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的好坏。

D.人体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无需通过大脑。

解析:B项,从文中看不出因果关系;C项,于文无据;D项,不合事理。

答案:A二、(2010·郑州二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双酚A是一种低毒化学物质,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化工行业,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含双酚A的聚碳酸酯塑料具有无色透明、不易碎裂等特性,所以长期被当做生产塑料餐具、塑料水壶、婴儿奶瓶、手机、医用输液管等各种用品的原材料。

双酚A在成品中会有微量残留,也可能在极端条件下降解反应生成。

研究显示,食品盒和饮料罐中的双酚A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中,它的析出与溶剂极性和温度有关。

一项对2000多人的研究发现,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尿液中含有双酚A,在母乳、孕妇的血液和脐血中也有双酚A的踪迹。

多年来,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双酚A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

然而,来自流行病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太少,双酚A同人体健康之间的直接关系一直无法得到证实。

人们长期怀疑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可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但在“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引导下,人们一直以为日常生活环境中接触的双酚A 浓度很低,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危害。

在这样的认识下,双酚A被人们放心地广泛应用。

近几年来双酚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年1月13日,美英科学家宣布,双酚A不仅会导致心脏病,还会导致糖尿病和某些肝疾病,影响胎儿及儿童的大脑发育,甚至增加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不久前,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也提出“对于双酚A 对胎儿、婴儿和儿童的大脑、行为和前列腺的潜在影响有一些担忧”。

美国卫生官员宣布,政府将投入3000万美元资助开展动物和人体试验,就双酚A的影响进行研究。

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认为,极微量的双酚A不会危害健康,重申“双酚A用来制造消费品已超过50年,在这段时期,无论是饮食摄入或暴露在双酚A下,都没有证据显示其对人类有害”。

目前,欧盟各国逐渐对双酚A下达了禁令。

加拿大和美国的芝加哥市、纽约州萨福克郡已禁止在儿童用品中使用双酚A。

中国还没有关于双酚A在某领域的禁用政策出台。

专家建议,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析出更多的双酚A,不要将过热的液体倒入其中,不要将它们长时间加温;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或有划痕、有磨损的塑料器具;不要用强碱性的洗涤剂去洗这些器具。

4.下列关于“双酚A”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双酚A是一种低毒化学物质。

动物研究显示它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

B.双酚A具有无色透明、不易碎裂等特性,所以长期被当做生产塑料餐具、塑料水壶、婴儿奶瓶、手机、医用输液管等各种用品的原材料。

C.双酚A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化工行业,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D.双酚A会微量残留于食品盒和饮料罐等制成品中,它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中,从而进入人体。

解析:B项,概念混淆。

“无色透明、不易碎裂,被当做生产塑料餐具”指的是“含双酚A的聚碳酸酯塑料”而不是“双酚A”。

答案:B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一方面质疑双酚A的安全性,一方面仍放心地广泛使用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这是因为“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影响了人们对双酚A危害性的认识。

B.多年来对双酚A安全性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来自流行病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太少,双酚A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C.目前,双酚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视,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各国已经对双酚A下达了禁令,但中国还没有关于双酚A在某领域的禁用政策出台。

D.双酚A的析出与溶剂极性和温度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可以避免析出更多的双酚A,减少双酚A的摄入。

解析:C项,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该项扩大了国家的范围和“禁令”的范围。

答案:C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2010年度中国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中,太空杯与婴儿奶瓶榜上有名,可能就与这两种塑料制品中含有双酚A有关。

B.美英科学家宣布的双酚A有害的结论可能将有助于推动各国立法禁止在食品器具和食物包装中使用双酚A这种工业化学物。

C.我们要尽量少用已经老化或有划痕、有磨损的聚碳酸酯塑料器具,因为老化或有磨损的塑料器具含有更多的双酚A。

D.塑料制成的一次性水杯、饭盒等用品中很可能含有双酚A,所以我们应尽量减少使用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

解析:C项中的“含有更多的双酚A”错误。

文中说“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析出更多的双酚A”。

答案: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研究中发现狗具备一种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它们能够读懂人的面部表情,并且能准确地从中判断出人究竟是快乐还是伤悲。

当人类遇到一个新面孔时,他们的目光总是会不自觉地向左转移,首先落在对方面部的右半侧。

这就是“左斜视”现象。

“左斜视”现象一般只发生在我们人类面对面相遇时,而在其他情况下,比如人类在观察动物或无生命物体时,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对于“左斜视”现象,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人类面部的右半侧比左半侧更善于表达情感。

英国林肯大学科学家近日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声称,宠物狗也与人类一样具有这种“左斜视”倾向。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其他的动物有这种倾向。

但是,宠物狗的“左斜视”现象也只发生于它们看到人类面孔时,看到其他事物时同样不会发生。

在实验中,林肯大学的郭昆博士向17只宠物狗分别展示了人类、狗、猴子等动物的面部图片以及一些无生命事物的照片。

当宠物狗面前出现人类面部的图片时,它们的眼神和头部动作具有明显的“左斜视”特征。

但是,当它们面对猴子以及无生命事物,甚至它们同类的照片时,却没有任何“左斜视”倾向。

郭昆认为,经过与人类数千年的友好相处,狗已经在进化过程中有了“左斜视”功能,并以此作为判断人类表情的一种途径。

近期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面部的右侧比左侧能够更精确、更强烈地表达个人情感,包括愤怒等情绪。

如果确实如此的话,这也就是为什么狗和人类同样具有“左斜视”倾向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