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绿植等。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题2:植物的生长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
3. 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总结: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探索宇宙课题1:我们认识的宇宙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知识。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游戏卡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植物的基本特征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启发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有叶绿素、具有根茎叶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基本特征。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植物的分类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植物分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形状、用途等分类。
3. 游戏:使用游戏卡片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活动。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分类的方法,并强调分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 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方式,如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
3. 实验: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4. 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要素,并鼓励他们了解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作品: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植物的小作文或绘画,评价他们的表达和创意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观察身边植物的作业,并在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
2. 邀请植物专家到班级进行植物知识讲座或实地考察。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1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2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3 单元概要
三
年级 上 册 科 学 学科 第 4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5 单元概要。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先以一个“小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接着以晾衣服,水洼变干等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蒸发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魔术”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说明,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2课时水沸腾了【教学反思】本课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之前的学习中主要是以观察为主,这一课则是操作、观察、记录同时开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除了让学生对水沸腾的现象进行观察,还有学习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所以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教学。
对学生来说,本节课出现的很多仪器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使用的,所以我第一节课主要以课件结合微视频介绍实验器材的认识、组装和使用方法,并且亲自演示了这些仪器如何使用,同时也请学生操作了几遍,让学生熟悉仪器。
第二节课由于是实验课,纪律较教室内来说没那么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在实验纪律的管理上。
第3课时水结冰了【教学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学生最后在看到水结冰时所显示的温度都低于0℃,而学校提供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都是0℃,因此无法准确读出数据。
因此后面我让他们注意观察水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的,避免错过测量的时机。
有个别小组不按要求实验,将盐误加到试管内。
以后课程中,应加强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的学习。
第4课时冰融化了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二、探索2.学生思考:为什么向冰块吹热气,冰会融化?解释:热气的温度高于0℃,冰块吸收了热气里的热量,就会慢慢融化了。
活动二: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2.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探究冰融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吗?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小组讨论: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小结:冰吸收热量,逐渐融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为0℃,体积变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第一课:迎接科学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2. 介绍科学的定义与特点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讨论科学与生活的关系4.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示范实验5. 学生自主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6. 小结本课内容,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和材料- PPT演示文稿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第二课:物质和能量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认识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内容:- 物质的定义与分类- 能量的定义与种类- 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科学的基本概念2. 讲解物质的定义与分类方法,示范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特征3. 引入能量的概念,介绍不同种类的能量,并与实际例子结合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发现并记录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5.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6. 布置相关课后练和作业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和材料- PPT演示文稿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对物质和能量概念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程度第三课:水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教学内容:- 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水的凝固、融化、汽化等变化过程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水的认知2. 讲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与学生分享与水相关的日常经验3. 进行实验,展示水的凝固、融化、汽化等变化过程4. 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做出解释5.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进行整理与归纳6. 布置相关课后练和作业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和材料- PPT演示文稿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归纳能力...(继续编写后续课程计划)。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3课《食物的消化》教案 (表格式)

教学过程:(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含时间分配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4分钟)1、前测: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内的什么地方去了?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2、谈话:我们吃的食物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到身体的这些地方去了呢?这些食物如何被人体消化吸收了呢?今天我们和食物一起当个旅行者来了解一下:“食物的消化”吧。
板书【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科学实践: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30分钟)1、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并交流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5)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把食物吃下去,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板书:食物。
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知。
预设: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启发:我们吃食物时,先把食物放到哪里?学生可能说出嘴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
用“第一站”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引导:食物到达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亲自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并交流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可以互相看一看咀嚼后食物的变化。
学生充分咀嚼,可以慢慢感受,互相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发言预设:学生会说:变小了,变碎了。
追问:怎么变小的?食物第一站到达的是我们的嘴,通过咀嚼,食物变小了。
嘴里面有牙齿有舌有唾液我们把它叫做口腔。
板书:口腔。
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再强调,食物第一站到达哪里?口腔。
【设计意图】亲自的体验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为了解其他消化器官奠定感性基础。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2、把食物经过人体哪些消化器官画下来。
食物经过口腔后,下一站要到哪里?然后又要到达哪些消化器官呢?我们把食物教学过程经过的消化器官按顺序画下来。
要求:这些消化器官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并在边上注明它的名称。
请同学把它们画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尝试画食物经过口腔后经过了哪里。
学生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
请同学们要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子,在身体什么位置?学生发言【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呈现学生的想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
案(全册)
教学目标:
-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实验
- 掌握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工具和仪器名称
- 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第一课什么是科学实验
教学内容
- 什么是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有哪些特点
- 科学实验的步骤
- 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工具和仪器
教学重点
- 掌握科学实验的步骤和特点
- 了解常用的实验工具和仪器
教学难点
- 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
- 利用玻璃棒观察水流动的方向
第二课我们的身体构造
教学内容:
- 探究身体各部位的构造和功能
- 观察用手取水和用碗取水的差异
- 认识隐形眼镜,了解其原理
教学重点:
- 探究身体各部位的构造和功能
- 观察用手取水和用碗取水的差异
- 了解隐形眼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
- 探究身体各部位的构造和功能
实验内容:
- 圆珠笔芯吧应用在身体构造中
第三课生活中的科学
教学内容:
- 怎样用微笑面对困难
- 探究热敏纸变色的原理
-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教学重点:
- 怎样用微笑面对困难
- 探究热敏纸变色的原理
-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教学难点:
- 探究热敏纸变色的原理
实验内容:
- 利用热敏纸探究颜色的变化- 利用薯片和水探究溶液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颜色课时一: 我喜欢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 教学重点: 喜欢的颜色的表达和句型运用。
- 教学准备: 卡片、彩色笔、图片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多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问答训练。
- 研究新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研究并记忆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 句型练: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 拓展活动: 制作彩色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颜色。
-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研究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喜欢的颜色。
课时二: 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 教学重点: 大自然中的颜色观察和简单描述。
- 教学准备: 彩色图片、小动物标本等。
- 教学过程:- 复导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并通过问题提醒学生大自然中的颜色。
- 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多张大自然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 探索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
- 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自然中的颜色。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数字课时一: 数字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用途。
- 教学重点: 数字1-9的认识和用途。
- 教学准备: 卡片、数字图案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卡片出示数字1-9,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 数字游戏: 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数字用途: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练巩固: 学生个别练、小组活动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第1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始业教育课设计理念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第一单元第2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资源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一单元第3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二课校园的树木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资源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第一单元第4课时编写者楼灿飞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三课大树和小草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小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樟树狗尾草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大树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一单元第5课时编写者楼灿飞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四课水生植物设计理念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