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等。
静脉血栓的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对静脉血栓的诊断金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影像学检查1. 下肢静脉造影: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通过在患者下肢静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在X光透视下观察静脉的走形和内部有无血栓等情况。
然而,由于这种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一定的风险以及较高的费用,临床上很少采用。
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时,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彩超对患者的肢体血管进行扫描,可以看到血管内是否有血流以及血管内是否有异常回声的填充。
如果发现检查血管内没有血流,并且可以看到中回声或低回声的填充,则基本可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
3. CT静脉造影(CTA):CTA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肾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在患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CT扫描,可以得到清晰的静脉图像,从而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4. 磁共振静脉造影(MRV):MRV是一种无创、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磁共振扫描,可以得到清晰的静脉图像,从而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二、实验室检查1. D-二聚体: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凝血状态标志物,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静脉血栓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通常升高。
然而,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静脉血栓,因此,D-二聚体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迅速引起患肢疼痛、压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静脉血栓自开始形成、蔓延扩展与机化再通,引起静脉瓣膜及内膜损害,有一个发展过程:发病2周以内的血栓称急性血栓[1],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纤维素和少量白细胞,声像图表现为管腔内团块样低回声,伴有静脉增宽,CDFI血流信号变细,完全闭塞者无血流显示。数月后的血栓称慢性血栓,纤维组织内的水分进一步脱失,回声较亚急性血栓增强,且强弱不均,与静脉壁无明确分界,伴有静脉瓣膜增厚,CDFI显示静脉腔狭窄或无血流信号,有时可见完全再通后血管内血流信号呈“双轨征”,并伴有丰富的交通侧支血流,病变静脉内多普勒频谱返流持续时间往往大于1 s,无波动,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
【关键词】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40-02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大多始发于腓肠肌静脉丛或髂静脉至股静脉段,部分合并浅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自行消融外,大部分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并发肺栓塞,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以往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下肢血管造影,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可以无创、及时地检出下肢静脉血栓,本文回顾性分析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旨在探讨超声诊断该病的临床价值。
下肢静脉血栓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血栓表现为增粗的点状、絮状或块状低或中等回声。探头加压后,下肢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可做到定位、定范围诊断,通过观察血流束和频谱可确定管腔阻塞程度,可观察侧支循环及有无交通支开放[2]。血栓回声随时间而变化,早期血栓可表现为无回声,容易漏诊。需结合探头加压,观察管腔是否可压闭及血流和频谱的改变来进一步确诊。静脉腔不可压闭是血栓的主要特征,其诊断特异性为100%,但要注意急性期慎做此试验,以免引起栓子脱落。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本组仅2例手术治疗,18例治疗2~6月后复查,血栓部位出现血流再通及侧支循环增多现象,下肢肿胀明显消退。
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收治且确诊的5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血管超声波检查,将之设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期同种病例50例运用造影方式进行检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检测后,其运用两种方法检测准确率对比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管超声操作简单方便,且可重复使用,经济实用,所得结果直观清晰,是临床血管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血管超声;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血管壁又薄,因此很容易形成血栓。
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1]。
临床上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
因此,青海省西宁市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患者下肢静脉情况,通过对比其造影方式检测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血管超声诊断下肢筋脉血栓的价值,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11年3月~2012年7月间本院收治且经临床确诊的50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对象,设为观察组。
其中男23例,女27例。
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9±4.8)岁。
病程4 h~2年,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21例、肿胀13例、行走困难或皮肤颜色改变且皮温升高6例。
另选取50例同期临床同种确诊病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3.5±5.2)岁。
两组患者就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与检测仪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造影方式予以检测下肢静脉情况;而观察组则运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
检测仪器采用加拿大进口YZB/CAN 3573-200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 MHz,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仰卧,俯卧,侧卧位,裸露患者被检部位。
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方法

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方法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技术来评估上肢血管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动脉和静脉的形态、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状态等信息,对于诊断和评估上肢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将介绍上肢血管超声检查的常用方法。
1.动脉超声检查:动脉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评估上肢动脉的狭窄、阻塞和动脉瘤等病变。
常用的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
(1)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并根据颜色来表示血流的快慢。
在上肢动脉超声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用来检查动脉的狭窄、血流回声的异常以及动脉壁的异常情况。
(2)脉冲多普勒超声:通过该方法可以定量地测量血流速度,并提供血流波谱图。
在上肢动脉超声检查中,脉冲多普勒超声可以用来检测动脉的阻塞程度、血流速度的改变以及动脉壁的异常情况。
2.静脉超声检查:静脉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评估上肢静脉的血栓形成和瓣膜功能的异常。
常用的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压力测定。
(1)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并根据颜色来表示血流的快慢。
在上肢静脉超声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用来检测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及瓣膜功能的异常。
(2)压力测定:通过测量静脉压力来评估上肢静脉的瓣膜功能。
在上肢静脉超声检查中,压力测定可以用来判断瓣膜的关闭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静脉血回流。
3.混合超声检查:混合超声检查是指将动脉超声和静脉超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评估上肢血管的疾病。
通过该方法可以同时评估上肢动脉和静脉的病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上肢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状态,对于诊断和评估上肢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用的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压力测定等,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临床研究 •61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李婧敏(鞍山市中医院 电诊科,辽宁 鞍山 114004)【摘要】目的 分析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37例化疗行PICC 的患者进行彩超筛查上肢静脉血栓。
结果 超声诊断为9例有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4.3%,包括5例头静脉、3例贵要静脉、1例肘正中静脉血栓形成,超声声像图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管壁增厚,导管周围有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充盈缺损或变窄,探头加压无法完全闭合。
结论 对于疑为上肢静脉血栓者,需早期行彩超检查,早期治疗。
【关键词】彩超;上肢静脉血栓;PICC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2-0061-0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已广泛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但有报道显示,PICC 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超过50%,与其他途径置管相比,PICC 置管更容易并发深静脉血栓[1]。
血管造影虽被认为是检查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属于侵入性操作,不能普及[2]。
本研究旨在分析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肿瘤患者,均经PICC 置管途径进行化疗,排除以下患者: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②严重出血性疾病;③插管途径有感染源。
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6.3±9.4)岁,急性白血病15例,肺癌12例,乳腺癌5例,子宫颈癌5例。
置管血管:头静脉24例,贵要静脉9例,肘正中静脉4例。
患者因发生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疑为上肢静脉血栓而进行彩超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美国HP-Sonos55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7.5~12 MHz 。
患者取平卧位,自然伸展双上肢,探头从下向上进行探查,主要扫查尺静脉、肘正中静脉、桡静脉、肱静脉、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静脉等血管的情况,长轴切面辅以短轴显示,探头加压,主要的观察内容包括:①测量血管的内径;②静脉腔、静脉瓣、静脉壁,管壁有无增厚,探头加压是否能够完全闭合;③有无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等,以及与导管的关系;④血栓相关血管周围有无侧支循环形成;⑤彩色多普勒观察观察血流信号,挤压肢体远端的血流速度变化等。
关于用超声波手段诊断静脉血栓的介绍

超导离子活血通络疗法 治疗静脉血栓有奇招
“超导离子活血通络疗法”依托超声波技术引导定位下,通过专用仪器释放出生物信号,反复刺激受损部位周围神经血管细胞病灶部位,激活神经血管细胞自身修复功能及免疫机制,修复受损的细胞壁并改善血管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配合特定药物到达通脉止痛,行血通络,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使肢体发热,疼痛减轻,皮肤颜色改善并逐渐恢复,消肿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静脉腔内有强弱不等的实性回声 .
(3) 静脉腔完 全栓塞时 ,脉冲和彩色多普勒在病变处不能探及到血流信 号 ; 挤压远侧肢体后 ,血流不增加 ,则提示血栓在检查的部位 变区血流变细 ,即血流充盈缺损 ,挤压远侧肢体后 ,可见细小 信号 ,但频谱异常 ,即不随呼吸运动变化 ,而变为连续性血流 或其远侧 .
看完文章对于超声波诊断静脉血栓方法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多数的朋友对于这种诊断方法都有所了解了,希望对您能有帮助,不过具体情况还应咨询医生。
对于静脉血栓的治疗,很多患者都是采用手术或抗凝、溶栓治疗患者效果欠佳, 反复发作。为了摆脱传统疗法的单一性,我院专家组经历8年的研究与实验研制出一套“超导离子活血通络疗法”治疗静脉血栓有很好的效果。
(4) 所查静脉为部分栓塞时 ,彩色多普勒显示病 血流通过 .脉冲多普勒在非栓塞部位取样时 ,可探及到血流 频谱即缺乏随呼吸变化的血流频谱 .
(5) 当下肢深静脉慢性 血栓时 ,由于血管的纤维化 ,声像图难以显示出所查静脉的 变的静脉周围有侧支循环静脉形成 . 结构 ,彩色多普勒检查也不能显示血流信号 .此时 , 可见病 化不明显 。
治疗静脉血栓一定要选对医院才行,避免使用偏方治疗,会增加患者的负担。患者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治疗静脉炎,就可以恢复到健康的生活中去,现在治疗静脉炎完全无需手术治疗就可以一次治愈了。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2 0 1 7年 第 7期
7 1
论 著 /心 脏 及血 管 病
上肢静脉血栓 的超声诊 断价值
林 栋 栋
( 龙岩 人 民 医院 , 福 建 龙岩 3 6 4 0 0 0 )
【 摘要】 目的 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 0 1 5 年l 0月至 2 0 1 7 年3 月于我院进行诊
3 9例病 患, 左上肢静 脉血栓 2 2例 , 右上肢静脉血栓 1 6 例, 以上 组间数据 对比不存 在显著差异( P > 0 . 0 5 ) ; 在研 究组、 对照组上肢静脉血 栓检 出率对 比方面, 实验组 3 9例病 患检 出率 为 9 2 . 3 1 %, 而参考组 3 9例病 患检 出率为 9 4 . 8 7 %, 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 O . 0 5 ) 。结论 多普勒彩超对上肢 静脉 血栓进行诊 治, 精 确性较高, 检测 率接 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 测结果 , 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 断价值 , 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P H I L I P S — I U 2 2彩超 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 ,探头频 率保持为 6 — 1 0 M H z , 彩色周边调整 , 避免产生血流 外溢问题 , 滤波频率为 5 0 H z , 血流方 向保持声束 的 角度在 6 0 度 以内。检测流程为检测对象调整体位 为仰 卧位 , 以保证 颈 、 肩部 、 手臂 等上肢 部位 的显
【 关键词 】 上肢静 脉血栓 ; 超声诊断 ; 价值 与运 用
作为临床常见血管性疾病 的一种 , 上肢静脉血
栓 的 产 生 主 要 是 由于 血 液 到 达 上 肢 深 静 脉 发 生 凝
1 7例 , 年龄范 围为 3 8 — 7 8 岁, 平均年 龄( 5 9 . 2  ̄ 6 . 3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上肢静脉血栓病变中的应用

讨
论 Biblioteka 急性 上肢 静 脉血 栓 病 变 的发 病 率约 占全 部深 静 脉
血栓发病率 的 2 ~ %. % 3 而外科手术后并发上肢静脉血 栓形成的发病率为 41 近年来 。 . 。 %【 随着各种微创介人 手段 在 临床 上应 用 增 多 。急性 上 肢 静脉 血 栓 病 变 的发 病率 呈增 高趋 势 【。 急性 上肢静 脉 血栓 的威 胁 除 了血 栓 远段 静 脉 回流 障碍 所致 的临 床症 状 外 .更 大 的威 胁 在
两周 以内 。 二 、仪器 与方法
波形 , 血栓近段的静脉呈 连续波形 , 曲线下窗 口消失 ,
流 速与 健侧 比较 明 显降低 。 检出的 1 患者中, 1 2例 除 例无 明显 的诱 因导致 一
条肱静脉内血栓外 。 余患者均合并其他不 同疾病 , 如乳 腺癌术后 2 、 例 患侧 中风偏瘫后遗症 1 , 例 肾病综合征 中心静脉插管 1 尿毒症上肢造瘘后 7 、 例、 例 胸廓出 口 综合征 1 、 例 纵隔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2 , 例 颈 部 放疗 导致 的一 侧 锁骨 下静 脉炎 并发 血栓 形成 1例 。
资料和方 法
一
血 流沿血 管壁 与血 栓 之 间流动 ) 。
、
病 例资料
5 流 速 曲 线 显示 : 血 流 束 可检 测 到连 续 的静 脉 . 细
选择 本 院 20 0 4年 1 20 月一 0 6年 2月期 间 的 门诊及 住 院 患 者 中 , 一侧 上肢 肿 胀 、 痛 不适 就 诊 。 床 考 因 疼 临 虑 为 急性上 肢静 脉 血栓 病 变 的患 者 5 8例 , 男性 2 7例 , 女 性 3 例 。 龄 2 ~ 1岁 , 均 年 龄 4 1 年 27 平 4岁 , 程 均 在 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将疑似上肢静脉血栓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患者当成研究对象,均施予超声检查。
结果:超声检查可对上肢静脉血栓的时期、部位、范围等进行确定。
结论: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超声有较大应用价值。
标签:上肢静脉血栓;诊断;超声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对此疾病,需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并施予干预,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虽然金标准是静脉造影,但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的一种,且有诸多检查禁忌症,大规模的应用往往难以实现。
当前,对于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超声是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不同时期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结果,以期为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为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间临床疑有上肢静脉血栓的住院及门诊就医的患者66例,超声诊断为上肢静脉血栓患者58例。
37例由其静脉置管导致,4例由动静脉造瘘导致,10例肿瘤术后导致,2例由肱骨骨折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上肢拉伤、静脉输液导致的均有1例,其余2例原因不明。
1.2方法
66例均行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2结果
2.1急性期静脉血栓与健侧血管管径比对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血管管径较健侧宽,(P<0.01),见表1。
2.2慢性期与急性期血管内径比对
慢性期血管内径明显较急性期小,(P<0.01),见表2。
2.3静脉血栓超声表现
1)处于急性期血栓的超声表现如下:血管腔中有明显的实性低回声出现,甚至未见回声,静脈管腔受到不完全甚至完全的填充。
在静脉管腔内可见血栓自
由摆动,这是对血栓是否处于急性期进行判定的主要依据,此时,血栓有极大的脱落可能性,可能会引发肺栓塞。
2)左锁骨以下的静脉血栓处于急性期,血管的内径可见明显的增宽。
超声表现如下:若完全栓塞,则有血栓的静脉管腔中不可见血流信号;若栓塞为不完全,则管腔内可有少量血流信号出现。
但需注意,在二维超声中,即使可见血管完全被血栓充填,血栓与血管壁缝隙中仍可见血流信号,即“轨道征”。
3)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处于急性期,管腔会全部被阻塞,超声表现如下:若完全栓塞,则不可见血流频谱;若不完全栓塞,则可见低速、连续性的血流信号。
4)血栓亚急性期超声表现:静脉管腔中可见明显的实性强回声,但血栓回声强度有一定差异,对血栓时期的判断不得依据血栓回声进行。
此时期血栓可有纤维化出现,静脉的管腔会缩小,但相较于急性性差异不突出。
5)原来急性期游离的血栓在静脉血管壁上黏附,而不再浮动,超声表现如下:如果有再通,则管腔中有不规则血流信号出现;如果不完全再通,则可见CDFI充盈缺损。
6)慢性期血栓二维超声表现如下:静脉管腔中的血栓回声可见明显增强,静脉管壁有增厚、毛糙出现。
在静脉置管患者中,此时期可见血管壁和静脉置管紧密相连,二者之间管腔结构不明显,但CDFI检查可见管腔中有血流通过。
7)左上肢置管浅静脉血栓,血栓慢性期CDFI表现:大部分患者的静脉管腔都有再通,再通者,管腔中有明显的彩色血流,充盈可见缺损、血流束狭窄且细,有“双轨征”;管腔完全栓塞者则不可见彩色信号,本组58例患者,没有再通仅出现5例。
8)左锁骨下静脉血栓慢性期,管腔不全再通,若再通,则可探到与呼吸波动一致的频谱,说明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
如果患者血流状况未得到显著改善,则会有连续性呈低平的波形出现,不会随呼吸变化,慢性血栓期患者患肢血流的最大速度一般较健康一侧低。
3讨论
在上肢静脉形成时期、部位、范围等确定中,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接受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患者,对其溶栓效果实施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确定时,施予超声检查价值较大。
对于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虽然金标准是静脉造影,但超声检查有诸多优势,如无创、价格低廉、无禁忌症等,故其已经被当做了上肢静脉血栓检查的首选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患者大多未静脉置管后出现血栓的患者,在病因构成方面较为单一,这可能会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上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造成影响。
另外,此次研究样本量也比较小,对于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无法进行。
当前,
对肢体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临床上还有一些困惑存在,比如肢体静脉实施超声检查的主要范围;对一侧有血栓的患者实施检查时,另一侧是否需要检测;对超声探头进行加压,是否会导致血栓脱落;对于血栓脱落引发的肺栓塞,超声是否可进行预评等,均进一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