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美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

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
美国对中国光伏行业 “双反”案例
词条:光伏
• 首先,光伏是光生伏打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光转变成电 的一种现象。 • 太阳能光伏产品:光伏模块及组件、光伏模块及组件生产 设备、农村光伏发电系统、光伏设备安装及配件、并网光 伏系统及光伏输配电器材等;光伏电源/电池、充电器、 控制器、逆变器、水泵、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太阳能转 换设备、燃料电池、硅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多晶硅 单晶硅电池/原材料、光伏幕墙玻璃、电池板切割机、检 测设备、各种炉子;风-光-柴-蓄互补电站系统、光伏海水 淡化系统、太阳能电动车、光伏制氢系统、光伏发电系统 计算机应用软件;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设备。
资料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
“双反”有无道理
• 美方提出的“双反”理由指责中方企业的低价策略损害到了美国同类 企业的利益。中国的光伏企业对此却不认同,认为美国的“双反”措 施过于强硬,不合乎情理。一家生产企业的高层表示:“全球光伏组 件产品定价差异不大,在美销售的光伏组件价格,都按照市场行情来 定,而且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国公司,实际定价也并不会比美国企业 低,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值得信赖。”反观,价格下降不是个别企 价格下降不是个别企
业的行为,而是行业整体趋势的下滑所致, 业的行为,而是行业整体趋势的下滑所致,根本不存在以 低价抢占市场的可能, 低价抢占市场的可能 大多数企业对美方提出的“双反”看成是
无理取闹,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无端指责。 • 国内的行业专家认为中国从美进口光伏设备,帮助美企代工,2010年 美国进口中国产品14亿美元,但美国出口的25亿美元多晶硅、14亿 美元的设备中,大多数销往中国和德国,中国光伏产业为美国光伏业 的发展贡献良多 。“双反”是没有道理的。
前景提示
• 对于2011年的太阳能市场来说,停产、倒 闭和贸易诉讼似乎成为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从年初的德国和意大利两大光伏市场双双 下调上网电价补贴开始,全球光伏企业就 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第三季度又发生美 国太阳能企业接连倒闭的事情,整个太阳 能行业却见不到丝毫的阳光,经历的是一 波波寒潮的无情的袭击。“光伏行业已经 进入了寒冬期”的论断已从之前的踌躇猜 疑变为确定。

欧盟双反对全球光伏业影响不利

欧盟双反对全球光伏业影响不利

需 失 衡 。 现 实 是 , 我 国是 陶 瓷 生 产 大 国 , 却 不 是
强 国 , 产 品 以 中低 档 为 主 , 附 加 值 较 低 , 在 国 际
电站 盈利 能 力冲 击 非 常小 ,所 以政 策 稳 定 而且 慷 慨。 以2 0 1 2年 中 期 各 国 光 伏 补 贴 价 格 来 比 较 , 比 如 在 德 国 ,其 电价 补 贴 若 是 1元 人 民 币 每 瓦 的 话 ,
计 划 , 日本 光 伏 建 设 公 司 可 以 租 赁 居 民 屋 顶 来 建
我 国 作 为 日用 陶 瓷 第 一 大 生 产 国 , 产 量 约 占世 界 产量 的 7 0 % 。 此 外 , 我 国 日用 陶 瓷 在 欧 盟 市 场 占
有 率 已接 近 五 成 , 是 欧 盟 日用 陶 瓷 第 一 大 进 口 国 。
美 元 ,是 我 国生 产企 业 获利 的 1 0倍 。
外 患 : 面 临 多 起 反 倾 销 中 国 陶 瓷 工 业 协 会 透 露 的 数 据 显 示 , 目前 ,
约在 2 . 5元 到 3元 人 民 币 左 右 。 此 外 , 为 促 进 本 国 光 伏 发 电 产 业 的 繁 荣 , 日本 政 府 还 计 划 为 安 装 屋 顶 光 伏 系 统 的 企 业 提 供 低 利 率 贷 款 , 贷 款 主 要 来 自 日本 财 政 机 构 如 日本 发 展 银 行 等 。 根 据 这 项
光 伏 企 业 ,其 新 兴 市场 的开 拓 都 较 为成 功 , 而 日
本 市 场 则 成 为 这 些 企 业 的 中 流 砥 柱 , 可 以说 l ~ 3 月甚至 1 ~ 6月 , 光 伏 企 业 得 日本 者 得 天 下 。
出 路 :提 升 竞 争 力 专 家称 。未 来我 国陶 瓷 业 必须提 高技 术 水平 ,

欧盟搬“双反”石头砸自己脚

欧盟搬“双反”石头砸自己脚

欧盟搬“双反”石头砸自己脚6月21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光伏行业重要展会欧洲“国际太阳能展”,在欧盟对华“双反”的阴影之下于德国慕尼黑落下帷幕。

本届展会与往届相比显得异常清冷:参展商和参观者数量锐减,许多展位被闲置。

据举办方介绍,全球1330家企业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展会,其中中国参展企业242家,参观者约5万人,这三项统计数字分别比去年下降30%、40%和24%。

这是欧盟“双反”对自身而言的一个极为现实的负面反响。

许多参展商在展会期间对欧盟“双反”决定表达了极度不满。

法国IBC SOLAR公司一位业务主管在承受媒体采访时将欧盟此举称为“毒药”,认为它“不是帮助欧盟企业摆脱困境的正确方法”。

德国巴伐利亚州一位参展企业的营销负责人那么形象地比喻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就像是在扔一个飞去来器,最后它会飞回来撞到我们自己。

”此前,6月4日,欧盟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后将升至47.6%。

按照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

显而易见,欧盟的“双反”石头砸得中国光伏产业鼻青脸肿。

但是,光伏产业的互补性很强,买卖双方已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体,“双反”制裁对欧盟自身而言也并非只有益处,在制裁中国的同时,欧盟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盟对华光伏产品推出惩罚性关税,将造成欧盟当地损失近30万个就业时机,并对太阳能业内高达80%从事上下游组件制造的员工造成负面影响。

“双反”在保护个别企业利益的同时,显然已经违背了当地大多数企业利益。

德国知名浆料企业贺利氏光伏事业部全球总经理Andy London就表示:“大局部德国光伏企业都对双反持有反对意见,虽然这个税率对我们的影响很小,但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安装本钱过高,回报期从6年增加到8年,希望欧盟能从长远考虑不要加征关税。

光伏产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光伏产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中 国人世议 定书》 第1 5 条规定 , 在 中国人世 1 5 年 之内 , 允许 其他 WT O成 员在我国实施 双反调 查时 “ 使 用不依 据与 中 国国内
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 比较 的方 法” 确定 价格。 自 2 0 0 1 年我 国加 入
1 、 导致 我国的光伏产 品的出 口价格不断下降 随着 欧美扶持本 国太 阳能产业 的发展 , 对我 国的光伏 产 品展 开双反 调查 , 导致我国 的出 口市场萎 缩 , 产 品生产供 过于求 , 出口 产品价格下 降。如光 伏 电池价 格 已从 2 01 0年 1 元多 一瓦 下降 到 01 2 3 年 的不足 0 5元 , 硅片从 2 0 1 0年的 2 6 —3 0元/ 片下跌到 8 元/ 片
引言 :
较 具有 带动作 用 。本 文针 对光伏 产业 频繁 受到外 国的双 反调 查展 开论 述, 重 点分析 遭遇 欧美双反 调 查的原 因及我 国经 济产 生的影 响 , 从 而制 定 出相 关 的对策 , 来重振 我 国光伏产 业的发展 。
【 关 键词 】 光伏产 业; 双 反调 查; 原 因; 对策
WT O以来美 国就决定 连续 1 5 年 内不 承认 我 国的市场经济 地位 。
现在还未满 1 5年 , 所 以对我国产品展开调查 时 , 均采用 替代 国( 第 三 国) 价格方法来判断我国是否有存 在双反行为。 如在 2 0 1 2年月 1 0月 1 0日, 美 国商务部对 原产于 我 国的晶硅
同时因为补贴问题涉及政府行 为 , 一旦宣布成立 , 则会使我 国政 府
性 的反倾销税率 , 目前双方虽 已在价格方面达成一致的协议 , 基 本 不 会对我 国该产业再征 收高幅度 的惩 罚性 的关税 , 但对我 国光伏

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 : ( 一) 对光伏企业 国际市场造成了不利
的 影 响
显示出中国光伏市场的良f c 子 远期前景。 3 、企业要沉着应对 我国企业应该沉着应对 ,学法懂法研究
法 ,合理利用规则 。争取其制度例外中的市 场证 明规制 ,从而获得单独待遇 , 进而为企 业 自身税制获得优势。
们手中进 口产品。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核心技 术 ,将产品向高端迈进 ,以此来站稳脚跟 。
2 、建立有效 的跨 国经营 战略 ,企业要 “ 走 出去” 反倾销问题暴露 了中国企业 国际化经营
员德古赫 特在发布会上 表示 ,l 临时税率将维 持 6个月直到 1 2月份 ,此后欧委会将决定 是 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 , 旦征收 ,该关税将持续 5年。

二 、案例介 绍
欧盟委员会 2 0 1 3年 6月 4日宣布 ,欧
四、 光伏企 业屡 遭反倾 销调 查的 原因 及其 分析 ( 一) 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 二) 我 国出口产业成本低
我 国的产 品成本要 远低 于他 国的 同类 产品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 ,可 以很快 的占领 市场 , 2 0 0 8 年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占 有率只有 8 %,2 0 1 1年激增到 4 5 %,从 而被

些 国家认为有倾销 的嫌疑。
三 、对 光伏企 业产 生 的影响 外 国对 中国 的过多 的反倾 销调查 使 中
国外贸易受到负面 的影响 ,阻碍 中国经济的
( 三) 替代国和替代价格 对于调查方聚焦价格的特点 ,其调查往 往会采取 “ 替代 国价格”方法 ,本案例以印 度为替代 国。 ( 四 )中国政府 的大力扶持 中国政府对光伏 企业 不仅有项 目上 的 政策支持 ,更有财政上的税 收和贷款支持 , 并享受 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的优 惠政策 。 ( 五 )国内企业争夺国际市场存在不理 智的价格竞争 ,因为很容易被认为是在进行

欧盟“双反”走势及影响解析

欧盟“双反”走势及影响解析
果高 于这 一 比例 , 则 对 欧盟光 伏产 业会 产生 一定 程度 的伤 害。 所以,
征收 3 0 %一 5 0 %左右 税率 , 即与美 国对 中 国一 线光 伏企 业征 收 的 “ 双 反” 税率相当, 可把 大 部分 中 国光伏 企业 挡 在 门外 , 且不 会影 响 当地 光 伏产 品的价 格 。当然 , 欧盟 与美 国一样会 对不 同 的企业 区别 对待 , 但 欧盟 2 7 个 国家对 某一 企业 的征 税 幅度会 完全 保持 一致 。 从 价格 角度 看 , 中 国一线 光 伏制 造商 在 欧洲市 场 的组 件报 价 为每 瓦O . 5 0 ~ 0 . 5 5 美元。 据业 内人 士 透露 , 这一 价格低 于一 些 欧洲竞 争者 的报价 ( 每瓦 O . 5 5 ~ 0 . 7 美元 ) 。如果 对 中 国一线 光伏 企业 征 收 4 0 %左 右 的惩 罚性 关税 , 则“ 中国制 造 ” 将 与欧 洲 当地 产 品保 持 一 致 , 对 欧 洲 当地 光伏 产业 的 影响 远没 有 中 国企业 渲染 的那 般 大 , 美 国市 场 就
欧盟“ 双反 ’ ’ 走势及影响解析
■丁志婕 周 璐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光 伏产 品设定 最 低 销售 价格 , “ 双反 ” 还 有 不成 立 的可 能 性 , 但 欧 盟
有 权利 拒绝这 一 承诺 。 英 国成欧 盟“ 另类 ” , 强力抵 制“ 双反 ”
关 于光 伏 “ 双反” 税率 问题 , 目前 业 界 存 在不 同的 猜测 版 本 , 但
终 止 调查 , 二是对 中国光伏 产 品征 收长 达 5 年 的惩 罚性关 税 。
பைடு நூலகம்
欧盟 委 员会 关 于“ 双 反对 当地 就业 和 附加 价值 影 响的 调 查 ” ; 此外 ,

欧盟对华双反调查

欧盟对华双反调查

目录绪言 (1)一.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现状 (1)二.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分析 (1)(一)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贸易背景 (1)(二)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原因 (2)(三)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性质 (2)(四)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特点 (2)(五)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影响 (3)三. 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反思 (3)(一)政府方面 (3)(二)企业方面 (4)结论 (5)参考文献 (5)浅析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案【摘要】“双反”调查是指对来自一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联合调查。

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热点话题。

本文简述了欧盟对华“双反”调查的现状,,分析了调查的贸易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和影响,指出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关系,以及在产能过剩、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双反”调查,这对双方的工业产值、就业等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并提出了对这次“双反”调查的反思,强调政府要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和企业要注重增强自身实力等。

【关键字】“双反”; 国际贸易; 出口; 内需ANALYSES “DOUBLE REVERSE” CASE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OF EUROPEAN UNIONTO CHINAABSTRACT"Double reverse" survey refers to import products from a country anti-dumping and 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urrent economic hot topic.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European Union to China, analyzes the survey of the trade background, caus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points out tha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s trade dependence, as well as in the case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domestic economic downturn the European Union does "double reverse" survey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to China. The both sides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mployment and so on are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double reverse" survey, sai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l economic and enterpri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their strength, etc.KEY WORDS:"Double reverse",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rt, domestic demand绪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增多,我国频繁受到“双反”调查,目前,欧盟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愈演愈烈,其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反倾销是指进口国通过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对进口国市场上倾销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倾销是指出口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于其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是通过削减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实现。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倾销产品带来的不公平竞争,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制止这种不公平竞争。

以下是两个反倾销案例及其分析: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调查及税收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美国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导致了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反倾销措施的正当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利益。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属于合法行为。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这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4.贸易争端的解决:中美两国就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在2024年达成了双边协议,取消了具体的反倾销税率。

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这一贸易争端。

案例二: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导致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出口减少,对中国太阳能产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欧盟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使得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2.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合法: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太阳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上涨,降低了其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欧美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形势分析史珺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美国于今年五月宣布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后的初裁,裁定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31%~250%的关税。

德国于8月份也宣布接受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申请,一时间,行业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要求对美国也进行双反调查者有之,设法到国外设厂曲线救国者有之,要求中国政府尽快大力支持光伏产业者,也有之。

但到底应当如何应对,笔者在此也对此发表一些浅见。

一美国为何要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要制定关于“双反”的对策,首先要先弄清楚,美国政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其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美国双反仅仅是因为总统大选的需要。

这个可能性当然也是存在。

但是,我们还是应当从多个角度,从更深层次来对歌问题进行分析,弄清美国政府的真实动机。

1)如果光伏产业不是涉及国家能源这个战略资源的产业,美国不会进行“双反”。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低价产品很多,例如,美国为什么不对中国出口的袜子、服装进行“双反”?这是因为,能源,尤其是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的光伏研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涌现的制造公司也很多,连带的就业机会,虽然目前还不算大,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而光伏发电,随着目前的成本下降,成为替代能源中最有希望的新能源,已经无可置疑。

为此,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振兴光伏产业的政策,在这个即将振兴的产业中,尤其是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企业在其中唱主角。

2)如果美国的光伏市场停留在2011年的1.6GW 的装机容量水平,美国也不会进行双反。

正如许多中国厂家已经提出来的,光伏产品,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现在远远高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金额。

目前如果因为双反引发贸易战,可能美国企业受伤会更重一些。

但是,如前所说,美国后续的光伏市场将以极高的增速发展,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将光伏产业的一些政策,与石油战略结合考虑,光伏产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形成一个不亚于目前石油行业的大产业,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商机是十分巨大的。

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这个大蛋糕的绝大部分让中国的企业分了过去。

3)如果中国的光伏产品对美国毫无威胁,美国不会双反。

如果对欧洲没有威胁,欧洲也不会双反。

实际上,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制造商不仅有威胁,而且威胁极大。

美国的数十年的光伏技术的研发优势,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面前几乎丧失殆尽。

而中国的企业在制造业优势上,如果开始重视研发,将很快就在制造技术上反超美国,这样,美国今后的光伏产业发展将陷于极端被动的局面,为此,在中国光伏产业仅有量还不具备高素质的今天,实行双反,将中国的光伏产业扼杀在摇篮里,至少延缓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步伐,这才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的真正目的。

从上面三个角度进行反思,就可以知道,光伏产业在美国政府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

这次对中国提出双反调查,有七家公司参与申请,但为什么公开的只有一家德国公司(SolarWorld)挑头,另外六家则隐居幕后,这种安排,就是意图使人们认为“双反”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没有关系。

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更让人深思。

最近,国际政局的动荡,使得产油国的局势扑朔迷离。

伊拉克打了数年,伊拉克的石油更多地到了中国,利比亚也是这样。

美国政府最近极力鼓吹的页岩气,也是试图让国际社会以为美国的传统能源十分丰富。

但实际情况还要拭目以待。

实际上,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能够成为主流替代能源的,只有光伏。

光伏对于美国,是一种战略能源。

而对这种战略能源的产业布局威胁最大的,只有中国。

美国政府正是因为对光伏产业的重要性和中国光伏将给美国未来能源战略安全所带来的威胁有了充分的认识,为了保证美国未来的国家能源安全,为了使美国本国的光伏产业能够顺利发展,为了避免在这个新兴能源的产业上让中国企业在美国占据支配地位,才祭起了双反这面大旗。

这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行双反的根本原因。

此外,美国大选政府需要对中国的强硬以招徕选民,国内产业低迷需要以中国作为暂时的替罪羊,给美国光伏产业的那些破产企业一个安慰,都是双反的短期的和表层的理由。

二欧盟的价格承诺协议是利好吗?欧盟现在与中国政府就光伏“双反”达成了价格承诺协议。

表面上看,价格承诺协议比对中国光伏的“双反”初裁要好,但是,仔细分析,却不尽然。

此次价格承诺协议,中国的最低销售价格为0.56欧元/瓦,给中国的配额为7GW。

但是,现在亚洲其它国家对欧盟的出口价格通常在0.45~0.5欧元/瓦,因而,协议给中国产品的最低价实际上毫无竞争力。

何况,现在光伏市场的价格不断下降,预计到年底可降到0.4~0.45欧元,而中国的0.56欧元的价格将维持两年,这样,虽然表面上给了中国7GW的份额,但这只是残羹冷炙,估计在其它国家和欧盟本土的产品份额耗尽后,留给中国的,能有3GW就不错了。

那么,中国有办法得到更好的结果吗?有,但不是谈判,而是对抗。

有人说,对抗是两败俱伤。

但是,古人云,能站方能言和。

而战争的主要作用,就是避免战争。

其实,就算是价格承诺协议,现在也只是暂时的,到了2013年12月6日,欧盟依然可以推翻这次协议,在终裁时改变结果。

那么,我们要分析,无论中国怎样谈判,欧盟从根本上来说,是否会发动这次贸易战,是否能够承受这次贸易战。

欧盟是否会发动贸易战,其实主要取决于德国。

如果德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将使中国光伏产业瞬时损失60%以上的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但德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德国的光伏装机容量远远大于德国公司自身的产能。

2011年,德国当年光伏装机量达到8.5GW,而德国本土生产的光伏制造量还不到2GW。

因此,如果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会让德国的光伏产业投资成本猛增,意味着80%以上的光伏电站的投资会大幅增加。

突然增加的成本,这使得光伏电站在目前的德国光伏上网电价下,根本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损。

这样,必然导致光伏上网电价要进行提高,这将使德国的光伏产业倒退很多年。

德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建立起的光伏装机世界第一的地位,将很快就被中国或美国取代。

虽然关税的保护会使得德国本土的企业销售量增加,从而缓解制造业的压力,但实际德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环节所增加的补贴,会抵消掉制造业所增加的销售和就业,使得德国政府的实际税收大大下降。

目前,德国政府面对多次有议员提出要下调光伏补贴的动议,一直以清醒和理性的态度多次予以否决或延迟。

其中,除了税收的考量外,德国与美国在能源的形势不同,对于光伏产业战略,德国不得不慎重考虑。

德国国土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万,人口密度比中国还高。

目前,德国原来的鲁尔区等地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德国本国没有石油储量,依赖从挪威和中东进口使用。

但德国不像美国那样在中东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因此,德国的石油供应是十分不稳定的。

之前,德国曾经把未来的能源寄托在核电上,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使德国政府意识到了核电所存在的巨大风险,而风电的资源有限和运营成本高昂,也使德国政府认识到了风电开发的局限。

因此,德国政府目前已经认为,未来德国的主要能源将来自于太阳能。

虽然,德国不少议员提出,目前,德国政府对于光伏发电的补贴在各种能源补贴中所占的份额,与光伏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成比例,因此,呼吁减少对光伏的补贴。

但是,光伏发电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发电投入大,运营成本低,光伏发电成本主要取决于电站装机成本;二是,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下降趋势很快,因此,新装机的成本比早装机的成本要低得多。

2005年,光伏电站装机成本高达10欧元/瓦,2012年,光伏电站装机成本已经下跌到1.1欧元/瓦,而这种快速下降,恰恰证明了德国光伏补贴政策是有效的,不仅达到了原来预期的目的,而且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那些取消光伏补贴的建议屡屡被驳回的原因。

当然,德国政府对于能源安全战略也不能不考虑。

但是,德国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深深地体会到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利益大于对抗。

试图自己垄断某种能源或资源,以德国二战后能够达到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可能。

而德国近年的光伏发电所独有的以屋顶发电为主的运营模式,已经使德国政府意识到,光伏发电的分布式发电方式,其实类似于藏电于民。

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降低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在成本降低到极限后,德国自然能够利用产业全球化的模式,继续享有这种低成本所带来的红利。

而欧盟的多元化优势,也完全可以让欧盟利用东南欧的低成本优势,发展欧盟自己的光伏产业,因此,德国乃至欧盟最终都没有必要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因此,即便中国不予理睬,最终欧盟也不会通过对中国双反的终裁。

如果中国相应地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欧盟将更加顺理成章地取消制裁。

而这次由于中国胆怯,达成了价格承诺协议,其实,既达到了保护其本国企业的目的,又在台面上避免了与中国的贸易纷争给欧盟带来的损失,所以,价格承诺协议并非是双赢的,而是欧盟“独赢”。

三“双反”会给美国和欧洲的光伏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吗?历史上看,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够从闭关锁国或贸易保护中获得长足发展的。

只有开放,和开放带来的自由竞争,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生机。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如果终裁也通过,虽然短期会给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带来一些利润较丰厚的订单,但留给美国的光伏制造的,将是对落后技术和产能的保护,只会使美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更为低下。

光伏产业,这个新兴的产业,美国和欧洲虽然起步比中国造,但领先优势是十分微弱的。

中国的光伏产业开发,比欧美落后的时间,仅仅几年而已。

这与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钢铁、化工、机械、电子等传统工业的全方位大幅落后的情形完全不同。

现在的中国传统产业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国力,与1978年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企业的实力和研发能力,与三十年前相比,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光伏目前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是光伏制造大国。

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光伏制造上的成本优势,是依靠中国这三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建立起来的制造大国的优势,加上中国人所特有的勤劳和节俭的特性,一分一分地用血汗所换来的。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低成本,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优势,并非如美国和欧盟不少人所认为的,是由于政府补贴才使得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如此之低。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的工业产品第一次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样的质量的水平上,取得了低得多的成本优势。

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美的低价销售,确实不是倾销,而是成本优势。

我国的光伏产业者都很清楚这一点,国际上的竞争者如果现在还不清楚的话,不远的将来也很快就会清楚。

这在我国任何一个产品,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从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到轮胎、通讯等工业产品,都未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