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的作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的作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课程相关的实验操作;能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认识到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的介绍,以及课程实验操作的实践。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2.第二章: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介绍与课程相关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第三章:课程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程相关问题,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课程相关的实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参考书,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更直观地展示课程内容和实验操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家具设计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风格家具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理和美学原则对家具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手绘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家具设计的技能。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不同空间需求进行合理的家具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具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家具设计与环境、生活的关系,树立绿色设计、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家具设计基本概念:讲解家具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2. 家具设计风格与历史:介绍家具设计的主要风格(如古典、现代、后现代等),分析不同风格家具的特点及历史演变。
3. 设计原理与美学原则:讲解设计原理(如比例、对称、平衡等)和美学原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 家具结构与材料:介绍家具的常见结构类型、连接方式及材料特性,使学生了解家具制作的工艺要求。
5. 家具设计方法与流程:讲解家具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空间需求和功能进行创新设计。
6. 家具设计表现技法:教授手绘和计算机软件(如AutoCAD、SketchUp 等)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7. 家具设计实践:分组进行家具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描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并应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6.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物质的性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7.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
2.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热爱,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3.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4.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节,我们将分别讲解:•第3.1节: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3.2节: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
•第3.3节: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3.4节: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第3.5节: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现象,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理教程》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普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齐全,让学生动手实践。
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学基础概念,如建筑设计原则、建筑风格分类等;2. 使学生了解建筑与环境、文化、历史的关系,理解建筑的社会功能;3. 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建筑设计;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建筑、保护环境的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社会、人文、环境的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念;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对建筑美学的鉴赏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学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建筑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课程目标展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学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建筑风格介绍;教材章节:第一章《建筑学导论》2. 建筑设计原则:讲解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美观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原则;教材章节: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3. 建筑与环境: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关系,以及绿色建筑理念;教材章节:第三章《建筑与环境》4. 建筑图纸阅读与绘制:学习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教材章节:第四章《建筑图纸》5. 建筑设计实践:以小型建筑设计项目为载体,进行团队协作实践;教材章节:第五章《建筑设计实践》6. 建筑案例分析:分析著名建筑案例,理解建筑与历史、文化、社会的关系;教材章节:第六章《建筑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建筑学基本概念、建筑设计原则;第二周:建筑与环境、建筑图纸阅读与绘制;第三周:建筑设计实践(分组进行,期间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第四周:建筑案例分析,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场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场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场地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场地设计与环境、人文、生态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场地分析、设计和评价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绘图软件、模型制作等工具表达场地设计意图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场地设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追求卓越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场地设计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场地设计在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场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有一定设计基础和审美观念的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1. 场地设计基本理论- 场地设计概念与分类- 场地设计原则(功能、美观、经济、安全等)- 场地设计程序与步骤2. 场地设计方法与技巧- 场地分析(地形、地貌、气候、人文等)- 设计构思与方案生成- 设计表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3. 场地设计实践与应用- 实际案例分析与评价- 场地设计软件应用(如CAD、SketchUp、Photoshop等)- 模型制作与展示4. 场地设计与环境、生态、人文的关系- 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场地设计中的应用- 场地设计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融合- 场地设计在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场地设计基本理论2. 第二周:场地设计方法与技巧3. 第三周:场地设计实践与应用(案例分析与评价)4. 第四周:场地设计与环境、生态、人文的关系5. 第五周:设计实践与作品展示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要求,分阶段进行教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是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共计3学分。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做必要的准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课程设计的成果为“课程设计任务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4、课程设计任务书应该是一项工程或事件的真实情况的反映,要用事实、数据说话。
任务书不需要目录、摘要、关键词、脚注、参考文献等。
课程设计任务书应在2000字以上(含相关图纸和计划书等),打印成稿。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课程设计(大作业)计有以下二个课群组可供选择: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设监理。
在上述课群组中选定一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各门课的要求如下:1.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熟悉混凝土结构体系荷载的传递及确定。
(2)熟悉结构的平面布置。
(3)掌握单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4)绘制结构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5)写出计算书。
2、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到有关监理公司调查,已进行过监理工作的建设工程了解:(1)监理规划如何制定。
(2)实施情况如何。
(3)产生了哪些效果。
(4)存在问题及今后如何改进。
(5)写出调查报告。
四、教师职责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也可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技术人员担任。
指导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课题选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指导教师最后进行分配。
指导教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情况,课程设计完成后负责学生的成绩考核。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二、课程编号:COMP101三、授课教师:XXX四、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是一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掌握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方法;3. 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4.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程内容:1.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介绍2. 软件开发工具及技术3. 基本软件应用开发4. 软件测试与调试技术5. 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七、实践任务:1. 设计一个简单的桌面应用软件,实现基本的功能:如文本编辑、图形绘制等;2. 运用所学的软件开发技巧,设计一个网页应用程序,实现数据交互和动态效果;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软件测试与调试,找出问题并解决;4. 分组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八、实践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每个阶段的实践作业,包括设计文档、代码和测试报告;2. 在团队合作实践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分工明确,任务完成及时;3. 完成个人项目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九、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15%)2. 实践作业(40%)3. 期末考核(45%)十、课程教材:1. 《计算机应用基础》2. 《软件开发技术》3. 《软件测试与调试指南》十一、参考资料:1. https:///2. https:///3. https:///以上为本课程的设计任务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实践,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祝大家学习愉快!第二篇示例:任务书二、任务目标1.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要掌握Java、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学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专业班级 10金材(2)班姓 名 张泽添 学 号3110006711一、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一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见 图1)。
设计内容应包括:两级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图2为参考传动方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已知条件:(1)运输带工作拉力:F =2.7 kN ; (2)运输带工作速度:v = 2 m/s ; (3)卷筒直径: D = 320 mm ; (4)使用寿命: 8年;(5)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动力及传动装置DvF 图1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图2 参考传动方案(6)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7)工作环境:室内,轻度污染环境;(8)边界连接条件:原动机采用一般工业用电动机,传动装置与工作机分别在不同底座上,用弹性联轴器连接。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减速器装配图1张;(2)零件工作图1张;(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杨可桢、程光蕴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4版(2)林怡青、谢宋良、王文涛编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3)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手册等。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2年 04月16 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12年 04月27 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目录一、传动方案拟定 (5)二、电动机选择 (5)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6)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6)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7)六、箱体尺寸的选择 (10)七、轴的设计计算 (11)八、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7)九、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9)十、联轴器选择 (20)十一、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20)十二、润滑与密封 (21)设计小结 (22)参考资料目录 (22)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一、传动方案拟定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1. 工作情况:二班工作制,持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使用寿命:8年2. 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 = 2.7 kN;运输带工作速度:v = 2 m/s;卷筒直径: D = 320mm;二、电动机选择1.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2. 电动机功率选择:(1)传动装置的总功率:η总=ηv带×η2滚×η齿×η滑×η联×η平带=0.9×0.992×0.98×0.96×0.99×0.9 = 0.739(2)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P d = Pw=Fv/(1000η总)=2700×2/(1000×0.739)=7.307KW3. 确定电动机转速:F=2700NV=2m/sD=320mmη总=0.739Pd=7.307KW滚筒工作转速 n筒=60×1000v/ D=60×1000×2/×320=119.366r/min综合考虑减速器传动比,电动机转速和价格,选定同步转速n=1500r/min的电动机比较适合。
4. 确定电动机型号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4。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7.5KW满载转速:1440r/min额定转矩:2.2重量:79kg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1. 总传动比:i总= nm/nw= i带· i齿= 1440/119.366=12.062. 分配各级伟动比(i带=2~4 , i齿=3~6)取i带=3∵i总=i齿×i带∴i齿=i总/i带=12.06/3=4.02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1. 计算各轴转速n 0 = n电机=1440r/minn 1= n/i带=1440/3=480r/minn 2= n1/i齿轮=480/4=120r/min2. 计算各轴的功率P 0=Pd=7.307KWP 1= P×η带=7.307×0.9=6.576KW电动机型号Y132M-4i总=12.06i带=3i齿轮=4.02no=1440r/minn1=480r/minn2=120r/minPo=7.307KWP1=6.576KWP 2= P1×η滚×η齿=6.576×0.99×0.98=6.380KW3. 计算各轴扭矩T 0=9.55×106×P/n=9.55×106×7.307/1440=4.846×105N·mmT 1=9.55×106×P1/n1=9.55×106×6.576/480=1.308×105N·mmT 2=9.55×106×P2/n2=9.55×106×6.380/120=5.0774×105N·mm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1. 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选择普通V带截型,查表得KA=1.2P C =KA·Pd=1.2×7.307=8.7684KW由机械设计基础课本P219图13-15得:选用A型V带(2)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由机械设计基础课本表13-9得:A型V带带轮最小基准直径dmin=75mm取dd1=125mm验算带速V:V=dd1n/60×1000=×125×1440/60×1000=9.425m/s 在5~25m/s范围内,带速合适。
d d2=(n/n1·dd1)(1-ε)=1440/480×125×(1-0.02)=367.5mm由机械设计基础课本P219表13-9,取dd2=375mm(虽然d2略有增大,但其误差小于5%,故允许)。
实际从动轮转速nd2'=nd1dd1/dd2=1440×125/375 =480r/min转速误差为:(nd2-nd2')/nd2=(480-480)/480=0% < 5% (允许)2. 确定v带基准长度和中心矩a P2=6.380KWTo=4.846×105N·mmTI=1.308×105N·mmT2=5.0774×105 N·mmPC=8.7684KW选用A型V带dd1=125mmdd2=375mm取标准值dd2=375mmV=9.425m/snd2'=480r/min(1) 初选中心距:a 0=1.5(d d1+d d2 )=1.5(125+375)=750mm 取a 0 =700mm符合0.7(d d1+d d2 )< a 0 <2(d d1+d d2 ) L 0≈2a 0+(d d1+d d2)/2+(d d1-d d1) 2/4a 0=2×700+1.57(125+375)+(375-125)2/(4×700) =2185.6mm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本P212表(13-2)取L d =2240mm 计算实际中心距:a≈a 0+(L d -L 0 )/2=700+(2240-2185.6)/2=727mm (2) 验算小带轮包角α1=180°-(d d2-d d1)/a×57.3°=180°-(375-125)/727×57.3°=160.3°>120°(合适)(3) 确定带的根数由d d1=125mm ,n 0=1440r/min,查机械设计基础课本P214表(13-3)得:P 0=1.92KW ,由传动比i=d d2/[d d1]=375/125=3,查机械设计基础课本P216表(13-5)得:△P 0=0.17KW由α1=160.3° ,查机械设计基础课本P217表(13-7)得:K α=0.95根据课本P212表(13-2)K L =1.06 Z=P C /(P o +△P o )K αK L=8.7684/[(1.92+0.17) ×0.95×1.06]=4.166 取Z=5根(4) 计算作用在带轮轴上的压力F Q由机械设计基础课本课本P212表(13-1)得:q=0.1kg/m 故单根v 带的初拉力:F 0=500P C /zv ×(2.5/K α-1)+qv 2=[500×8.7684/(5×9.425)×(2.5/0.95-1)取a 0=750mmL d =2185.6mm a=727mmα1=160.3° Z=5根F 0=160.676N因 Y Fa1Y Sa1/[σF1]=2.825×1.575/496=0.00897Y Fa2Y Sa2/[σF2]=2.235×1.780/480=0.00829 Y Fa1Y Sa1/[σF1]>Y Fa2·Y Sa2/[σF2]故应对小齿轮进行弯曲强度计算。
法向模数 m n ≥[ 2KT 1Y Fa1Y Sa1cos β2/φd Z 12[σF1]]1/3=2.072 故取 m n =2.5 。
中心距 a= m n (Z 1+Z 2)/2cos15°=129.4mm 取 a=130mm 。
确定螺旋角:β= arccos m n (Z 1+Z 2)/2=15°56′32.5″ 齿轮分度圆直径: d 1=m n Z 1/cos β=52mm 齿宽: b=φd d 1 =41.6 mm 取b 2 =45mm b 1=50mm(3)验算齿面接触强度及弯曲强度计算: 齿面接触强度:σH =Z E Z H Z β[2KT 1 (u+1)/bd 12u]=742.3<[σH1]=750MPa ,安全 弯曲强度计算[σF1] ≥σF1=2KT 1 Y Fa1 Y Sa1 /b m 2Z=264.9 Mpa [σF2] ≥σF2=2KT 1 Y Fa1 Y Sa1 /b m 2Z=230.1Mpa 故齿轮安全 (4)齿轮的圆周速度v=d 1n 1/(60×1000)=1.304m/s故选8级制造精度是合宜的。